•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名人名言 > 正文

    壮志凌云主题曲原唱【无尽的豪情,凌云的壮志】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19-04-10 05:04:40 点击:

      毛泽东的诗词,有一种帝王的豪迈。为帝为王者,必有过人之气魄。在这首词中,诗人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远非凡夫俗子所能道也。  一、遒劲的笔力,豪放的语词
      本词中的写景有着吞吐古今的气势。写鹰,是搏击长空;写鱼,是畅游水中,皆极力表现出一种冲破一切牢笼的豪迈气势。写山、林、水等无生命之物也极富生命力,“红”“染”“碧”皆作动态,且用“万”“遍”“尽”等词语,表现出一种极致之美,展现了冠绝古今的气魄。全词有曹操《观沧海》之豪雄,而无曹诗之苍凉;有李白傲视群伦的气魄,而无其玩世不恭之洒脱;有刘禹锡《秋词》之奋发,而无其为追求与众不同之情怀。虽然,中国古典诗词大都悲秋。如:杜甫的《登高》中“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写出了面对秋景悲从中来的感慨,漂泊万里常年在外作客,又一生多疾病缠身,独自登高台。秋气给人的感觉是悲伤的。杜牧的《秋夕》中“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描绘了秋夜里,白色的烛光映着清冷的画屏;手里拿着绫罗的小扇,轻轻地打流萤。写出了人物在秋天中的感伤。总之,秋气肃杀悲凉,诗文中伤秋情绪弥漫,但是,本词却大不相同。整首词充满了非常强硬的语词,如“击”“竞”“争”“遏”等,凸显了顽强拼搏精神;独处则曰“独立”,群游则曰“携来”——这些显然与作者高远的志向有关。“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描绘了湘江西岸岳麓山和附近的山峰都红了,山上层层树林被霜打了变红,都像染过色一样。满江的水碧透,无数的船只奋勇争先的壮美画面。展现了秋的美丽!
      这首词是一曲秋的赞歌、自由的赞歌、风华少年的赞歌。当然,面对“寥廓”的秋天,诗人也有一丝的惆怅——面对自由的“万类”和不自由的人类,不禁像“天问”中的屈原一样: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但是,从全词来看,仍是充满了乐观向上的情怀和催人奋进的力量。
      二、生动的意象,高远的意境
      这首词的意象,十分鲜明、灵动,如万山、层林、百舸、雄鹰、游鱼等。万山是“红遍”的,层林是“尽染”的,百舸是“争流”的,雄鹰是击“长空”的,游鱼是“翔浅底”的。各种意象都很灵动。作者视野开阔,选取的景物或广博,或宏伟,或雄峻。作者还很注重意象的表达,如上阕中“看”字所总领的一组意象群,其中“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中的“万”“层”“漫”以及“遍”“尽”“透”这些词,“万”字写出了附近山很多,范围广;“层”字描绘了树林多,遍布范围广;“漫”字写成了水多,范围大。“遍”字写出了红的程度;“尽”写出了树林红的程度层次;“透”写出了碧水的程度。这些词在范围、程度、层次等方面,使色彩更为突出,更为丰富,更为浓艳鲜明。展现了秋天的美丽,生机勃勃。这些词使事物极富有生命色彩。诗人除了表现山红水绿的静景的优美外,还着意描写事物动态的壮美,“百舸争流”中的“争”字,给碧绿的江面增加了昂扬奋进的气氛,活现出千帆竞发、争先恐后的热烈场面。“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中,“击”“翔”这两个富有创造性和表现力的动词,准确而生动地刻画出了在万里长空中鹰飞的矫健和在清澈见底的江水中鱼游的欢愉自在。诗人在“万类霜天竞自由”中用一个“竞”字,则有力地突出了在寒秋严霜下万物蓬勃旺盛的生命力,让人感受到诗人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和由衷赞美。诗人坚强的意志与作品壮阔的意境结合在一起,表现出一位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超凡脱俗的精神境界。“竞自由”中的“自由”,也是各意象共同体现的特点。红得像火焰的枫叶展现了自己生命中的激情,体现了自由。在碧绿的江面上大量的船只争着向前,体现了自己勇于拼搏进取向上的生命力,也体现了自由。在长空中搏击的雄鹰与在水中畅游的鱼儿,展现了它们顽强的生命力,也体现了自由。作者从这些生动的意象中体现了主宰世界的主人翁精神。
      三、壮阔的画面,磅礴的气势
      深秋时节的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里,诗人独自伫立在橘子洲头,看湘江水日日夜夜不停息地奔流。诗人处在广阔的长天秋水之中,自然地流露出的一种豪迈之气。远望群山,群山都红了,山上层层叠叠的树林就像被染料染过一样红,像画一样美;近看漫江的江水,在秋天里,显得格外地清透碧绿,数不清的船只争先恐后地往前行驶;抬头看天空,雄健的苍鹰在空中矫健有力地展翅高飞;低头看水里,鱼儿在清澈的江水中轻快地畅游。宇宙中的万物都在生机勃勃的秋光里争着过自由自在的生活,它们尽情地自由舒展,蓬勃生长。诗人对着这充满生机勃勃的宇宙,想到了很多。“怅寥廓”,他想到了,“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这一伟大的问题。下阕诗人还回忆起当年,诗人和他的同学战友经常携手结伴来到这里游玩,他们在橘子洲一带散步游泳,一起商论天下大事的画面。同学们正值青春年少,风华正茂,自然活力无限,大家都体现出豪迈的斗志,意气奔放,正强劲有力,,以豪迈的气概,勇敢的心态面对生活。在上阕中诗人通过生机勃勃的自然景物展现了一幅幅壮阔的画面,让人感受到了自由的内涵。在下阕中诗人又通过自己面对现实生活的回忆,用那些富有青春活力的革命斗争来展现一幅幅壮阔的画面。这些画面虽然过去很长时间,但画面依然萦绕在诗人的脑海里。这幅图画有天有地,远近相间,动静结合,营造了一种相当壮阔的氛围。
      天下之高,无非天也;天下之大,无非地也。作者提出一个伟大的问题——“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在这个问题里凝聚着诗人关乎时代、社会前途的深沉思考。他灼热地关注和苦心地探求民族、祖国的命运。在这里,我们也读出了诗人的一丝惆怅,但在这惆怅过后,更多的是主宰天地的豪情。与屈原的无奈和伤感有天壤之别。诗人在问,在这广阔无边的大地上,谁是真正的主人,主宰了世界的兴衰?这中问句,也可以看出,诗人博大的胸怀,过人的气魄,还有他的雄心壮志。下阕以一个伟大的回答结束——“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作者意欲主宰大地,指点江山,“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在激流中奋臂划水,掀起的浪花甚至阻挡了飞速前进的船舶,他相信人自身的力量可以改变历史发展的轨迹。一问一答,饱含着一种非凡的气魄。
      这首词上下浑然一气,构成了一个博大浩瀚的时空世界,铸就了一个完美独特的艺术整体。宏观图景中饱含着作者胸襟的万顷汪洋,从而富于奇趣,毛泽东高远的理想、超人的气魄都倾泻于笔下。

    推荐访问:壮志 豪情 无尽 凌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