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名人名言 > 正文

    【披沙拣金,沉淀精华】 披沙拣金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19-04-04 04:53:08 点击:

      摘要:针对文言文课堂教学中沉闷的课堂气氛,探究改变现状的理论方法,总结出提高文言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方法。  关键词:文言文;课堂教学;诵读;自主学习;质疑答疑  作为教研员,我们经常要下到学校去听课。每次去,听得最多的是文言文。也许很多教师认为上文言文比较容易,只要捧着教参一字一句讲下去就行了。
      听了几十节课后,我发现不管是初中还是高中,课堂气氛都很沉闷。最常见的教学场景就是:上课伊始,教师先介绍一下这篇文章的写作背景,还有作者的一些相关信息,然后就开始逐段逐句地翻译。对于那些好的学生来说,这样的学习方式能够跟得上,可是很多学生却在开小差,或发呆或让自己的思绪天马行空地四处遨游。这样的课堂在早上还好一些,要是在下午,肯定有一些学生会趴下。就是我们坐在后面听课,也经常觉得无趣得很,一心盼着下课。
      一、理论方法探究
      仔细研读课程标准,可以明确:文言文教学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诵读古代诗词和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能借助工具书理解内容,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汲取文言文中富有生命力的语言材料和表现手法,丰富现代语文的理解和表达能力,丰富文学素养。故此,必须注重字词句的翻译理解,并在此基础之上,进行合理的探究、欣赏、体验、运用,掌握字词之用、体味文中之情,想象文中之景,感悟文中之道,运用文中之法,渗透传统文化思想教育。
      针对文言文教学最易走入“以教师的‘教’替代学生的‘学’”这一误区,我们应该转变理念,摆正教师角色,以学生为中心,指导他们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阅读课文,发现问题,寻求策略,找寻结论。文言文教学同样应倡导“自读—质疑—讨论”,强调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中心,让学生自己去探究课文,发现问题,然后通过师生互动,相互讨论,最后解决问题。自读、质疑的过程是学生探索、研究的过程,讨论的过程是使探索、研究形成结论的过程,这样的教学,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二、教学方法探究
      文言文的教学方法有好多种。可以通过写作背景和作者的介绍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可以通过指名翻译、纠正和通译把文言文变成白话文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文章内容;可以让学生自学,结合课下注释和工具书自行解决文中字词,翻译课文,疏通文章大意,理解课文内容;可以通过提炼,对教学重点和教学内容进一步深化;可以通过对学习的重点用练习题的形式加以巩固,可以是实词、虚词,翻译句子,内容理解等。
      通过实践,我发觉诵读、自主学习和质疑答疑各个环节要是引导得当,可以化解沉闷的课堂气氛,让文言文课堂“活”起来。
      1.诵读
      文言文教学最关键的一步是读。诵读是进入作品的最有效途径,是形成语感的重要手段,是理解、积累的必要前提。通过诵读,使学生从整体上感受语言,同时通过点拨学生朗读时的重音、停顿、语调、语速,触发学生对文章的风格、情景、意趣、主旨的深切感受。让学生在诵读中听其言、入其境、品其味、动其情,搜集文章中的外显信息和头脑中内存语言知识及生活体验等信息达到理解的拓宽和深入。
      在教学实践中我感觉到,文言文教学,老师先泛读或全体学生齐读,不如尝试让个别学生试读。在学生试读时,试读者认认真真,唯恐在朗读时读错。听读者仔仔细细,积极发言,辨析正音。这就使学生从被动变为主动了。
      2.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不仅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积极主动去掌握知识,而且会发现教师发现不了的问题,将课堂教学引向深入。
      如在《烛之武退秦师》一文的教学中,学生通过自主探究,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东”和“西”是否都可以理解为名词作状语?(提出问题的学生认为这两个词的用法有区别)。这个问题问得很深入,是学生探索研究闪出的思维火花。许多参考资料上都认为“东”和“西”是名词作状语,课文中的注释是:“在东边使郑国成为它的边境,往西扩大边界。”但深入探究句子的内部结构,这两个词在用法上确有区别:“封”,名词作动词,解释为“把郑国当作边境”,“东”放在动词之前,理解为名词作状语,但“又欲肆其西封”中,“西”处在动词之后,名词之前,把“西”也理解为名词作状语,理由不充分,这里的“西”实际上就是名词修饰中心语,充当定语,此处“西”没有活用现象。
      教师可以先帮助学生筛选出一些重要的实词、虚词和句式,在学生逐渐熟悉这样的方式和规律后,可以让学生自己尝试去画出他们认为重要的词语和句式。
      3.质疑与答疑
      我认为最能激发学生兴趣的应该是由学生提出问题,指定由某一位同学来答疑。我曾经在文言文课堂上多次采用这种方法,课堂气氛非常活跃。由学生来提出问题,学生就会积极思考,同时又担心被人提问时答不出来,所以在诵读和自学的过程中都非常用心。大家都想难住别人,又都担心会被别人难住。如果提出的问题有水准或者问题回答得好,就会得到阵阵掌声,这极大地满足了孩子们的虚荣心和好胜心。常常是下课铃声响了,学生们还不肯罢休。
      记得在教学《邹忌讽齐王纳谏》这一课时,我就采用让学生互相提问答疑的教学方式。当时有一个女生向语文科代表提问:“邹忌作为一个男子汉,整天照镜子,还不断追问人家他美不美是不是太无聊了?”此话一出立刻引来掌声一片。科代表有理有据地回答:“邹忌并没有整天照镜子,‘朝服衣冠,窥镜’,可见他是在早晨穿戴衣帽的时候才照镜子。他追问的是不同的人,目的是想印证自己的想法并以这件事为例来向威王进谏。由此可见,他不是一个无聊的人,而是一个非常善于思考的人,能从一件大家熟视无睹的事中发现问题。”他的话音一落,就立刻迎来阵阵热烈的掌声。
      在质疑答疑之后,可能还有理解上的盲点,可以指名翻译,有翻译不对的地方再来纠正。翻译的时候指导学生先找出重要实词和虚词,再看是否是特殊的文言句式,解释出词语,调整好句式,同时注意句子的前后逻辑关系,就基本能够准确地写出译文了。如果感到落实不够扎实,还可以采用通译的方法,让学生就某部分内容再翻译一遍,进一步订正有问题的地方。在课堂上要组织学生边学边练,趁热打铁,及时巩固;采取“快步走,常回头”方式,充分利用反复和再现的功能加强记忆。
      总之,文言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一个特殊而重要的部分,教师要走出误区,积极探索,做到“实”而见“效”,“活”而见“妙”。
      (作者单位 福建省莆田市教师进修学院)

    推荐访问:披沙拣金 沉淀 精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