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买卖合同 > 正文

    梁元帝:才子皇帝的虚伪人生|未代才子皇帝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19-02-10 04:30:27 点击:

      中国历史上,有三个著名的帝王文学世家,前有“三曹”(曹操、曹丕、曹植父子),后有“二李”(李�、李煜父子),中间的,便是“四萧”――萧绎父子兄弟四人:梁武帝萧衍、梁昭明太子萧统、梁简文帝萧纲,以及梁元帝萧绎。
      萧绎打小就遗传了这个文学世家的种种优点,六岁的时候,便留下了生平第一首诗:“池平生已合,林花发稍稠。风入花枝动,日照水光浮。”
      也许是因为文学基因好,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萧绎的头脑中便牢牢地形成了一个绝对不同于普通贵族子弟的想法:著书立说,以成一家之言――这大概是萧绎一生中除了皇位之外最大的奋斗目标,或者说,在争夺皇位的目标还不明朗之前,著书才是他最初的梦想。他也确实做到了,今日《四库全书》“子部”文库中的《金楼子》一书,署名便是梁孝元帝萧绎,而且《金楼子》是他本人一字一句撰写出来的。
      歌德曾说:“没有一个人能够长生不老,也没有一件东西能够长存。”但在中国,数千年以来,人们一直相信有某些东西可以超越生命令人永垂不朽。这些令人死而不朽的东西具体说来有三项:立德、立功、立言,即所谓“三不朽”也。萧绎一生所追求的,就是身后留名、死且不朽的历史地位!这便是他宁可抛却夜夜笙歌、醉生梦死的贵族生活,也要劳神费力以著书的动机所在。
      但是“三不朽”的头两项“立德”与“立功”,似乎都不容易办到,特别是“立德”,萧绎也承认:“德者非所企及。”所以他选择了走捷径,欲以“立言”令自己身后留名。为此,他付出的努力不是一般人所能想象的。
      萧绎在日记中描述了自己发奋读书的用功劲儿:我从12岁开始,就经常读书读到天亮,当时又患了疥疮,两个手肘都因为看书给撑烂了,14岁以后,眼睛又有毛病,只好叫左右念给我听,一天20卷的内容,如此风雨无阻地坚持了三十几年,没有一天停歇。
      这种说法绝非萧绎的自吹自擂,大儒颜之推的《颜氏家训》可以证明。颜之推年少时曾亲眼所见萧绎的这种用功劲头,晚来回忆的时候仍然感叹不已:梁元帝以帝王之子的尊贵身份,以童稚年少的弱小年纪,都能勤学如此,我们这些贫寒出身的人怎能不向其学习呢?
      尼采道:“谁将声震人间,必长久深自缄默。”著书成功,撒播自己的思想流传后世,自然能够“声震人间”,但在登上皇位之前的四十多年苦心研读,奋发著书,就是萧绎忍受寂寞,长久深自缄默之时。
      当其他贵族子弟尽情享受人生之乐,纵情声色之娱时,萧绎却忍受住了巨大的寥寂之心,苦心孤诣,躲在某个安静的角落遍览经史子集,奋笔疾书,以期早早成就一番文化史上的功业。一度,萧绎被其他的贵族子弟目为不可理喻的怪物。
      他的努力没有白费,大作终于出炉:《金楼子》一本传世,足以令其声震人间,响彻百世了――事实上《金楼子》还仅仅只是萧大才子众多著作中的小小一本而已,他的所有著作加起来可以用两个词来形容:著作等身,汗牛充栋!据清代史学家赵翼考证:古往今来,帝王之中著作最丰富者,梁孝元皇帝萧绎也!合计起来,萧绎的著作多达677卷,除去作为文学家、诗人、学者、皇帝、画家、书法家的身份之外,他还是围棋高手,写了好几本棋谱研究;他是姓氏学家,也是玄学研究高手;他甚至还写了一本兵书《玉韬》。他的才华以及学问简直无人能及、无所不包。
      伴随高才情的,却是萧绎虚伪下作的性格。
      萧绎的姑父王琳生了九个儿子,个个神采飞扬、人中龙凤,萧绎嫉妒这些表兄弟抢了自己的风头,于是故意将自己一个出身低贱的小舅子改名为王琳,以便在口头上占这些表兄弟的便宜。中国文化中向来有“避讳”这一传统,晚辈直呼长辈的名字被视作严重缺乏教养之举,萧绎此堪称贱格中的极品。
      萧绎最喜欢在各种场合标榜自己慕高名而不好声色,但事实上,所谓的“不好声色”,完全是一种瞎言,随手拾取萧绎的一首《闺怨诗》与君共赏:“荡子从游宦,思妾守房栊,尘镜朝朝掩,寒衾夜夜空。若非新有悦,何事久西东。知人相忆否,泪尽梦啼中。”明末文学家张溥一语中的:梁元帝所作的诗文文风婉丽多情,题材不是“妾怨回文”就是“君思出塞”,非好声色者不可能做得出来。萧绎不仅擅长作活色生香的宫体诗,而且曾因为一个女人跟五哥萧续结仇,各自怀怨几十年,老死不相往来。
      才情极高,又是声色之徒,人们一般会冠之以另一个称号:风流才子!萧绎绝对担得起这四个字。
      虽然拥有至高无上的出身和超然卓绝的才情,萧绎的一切天资都令人艳羡,但是,他仍然有无法摆脱的烦恼,这些烦恼总的说来有三大项。
      一恼名节不树,天天发愁写出来的书不能令其流芳百世。
      二恼生理缺陷,风流多情的萧大才子是个独眼龙。这个生理缺陷给萧绎造成极大的心理负担,他性格之中阴暗的一面多源自这个缺陷!
      某日,萧绎雅兴大发,便约了学士刘谅及一干人等泛舟江上,一边饮酒作乐,一边饱览江上美景。时临秋日,江上景色甚美,刘谅忘情地引用楚辞中的一句诗来表达此刻的心情:“今日可谓‘帝子降于北渚’。”不料萧绎脸色突变,厉声道:“你是想说‘目渺渺而愁予’吧!”终生不再与刘谅置一词。原来楚辞原文里“帝子降于北渚”和“目渺渺而愁予”两句是连在一起的,而当时眼睛瞎掉的说法就是“目眇”,楚辞里虽是“目渺”,但与“目眇”读音相同。
      萧绎的六哥萧纶曾作诗恶搞七弟的独眼:“湘东(萧绎彼时封湘东王)有一病,非哑复非聋。相思下只泪,望贞有全功。”史书上没说萧绎对此有什么反应,但在侯景之乱发生后,萧纶遭到萧绎的穷追猛打,直到被逼死在异国他乡,萧绎方才作罢,并且严令不准收敛其尸体,可见这事给萧绎造成的怨恨之深。晚年的萧绎更是变得极其阴毒,侯景的狗头军师王伟拿他独眼的事情作檄文讽刺,结果兵败后被处以极刑拔出舌头钉在木板上。
      三恼夫妻不睦,酿出家庭悲剧,著名的成语“徐娘半老”就和萧绎有关。徐娘为萧绎正妻,姓徐名昭佩,萧绎受封湘东王之后,徐昭佩正位为王妃。但此后,夫妻俩的关系却一直紧张不睦,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但徐妃长相“无容质”恐怕是主要因素。徐昭佩在长久的闺房寂寞之后,渐渐变得喜欢借酒浇愁,每次萧绎到她房间来,她都会喝得酩酊大醉,结果,自然是对她越来越发感到厌恶。
      徐昭佩的闺门之怨可以理解,不甘寂寞的她最终选择了反抗。萧绎极其忌讳自己的生理缺陷,徐妃偏要抓住这点大加嘲讽,每次萧绎来,她都化半面妆,用意再明显不过:讽刺萧绎一只眼。萧绎见此景象,必然大怒而出。转眼芳华已逝,徐娘终于扯开最后一块道德的遮羞布,先是与荆州后堂瑶光寺的智远和尚私通,接着又看上暨季江。暨季江尽情地享受风流徐娘带给他的快乐后不禁感叹:“柏直狗虽老犹能猎,萧溧阳马虽老犹骏,徐娘虽老犹尚多情。”于是,“徐娘半老,犹尚多情”的典故就此流传开来。
      但无疑上述这些烦恼加起来,都不及“鸿鹄之志”不能实现让萧大才子更烦心、更牵肠挂肚。
      何谓“鸿鹄之志”?便是登上帝王之位!
      公元548年,梁朝引狼入室,接纳侯景的投降,结果处置不当,引发侯景在江南掀起一番惊涛骇浪的战乱,梁朝江山在风雨之中飘摇不已!趁此机会,对皇位早就窥视多时的诸多萧姓王爷们纷纷拉山头拥兵自重,进而自相残杀,为最高皇位大打出手,萧绎就是其中最卖力的一位。
      萧绎在兄弟之中排行第七,且其母出身侍女,身份低微,法理上他本没有继承皇位的可能,但趁着外敌侯景作乱的机会,萧绎以其坐镇的荆州为基地,大力扩充武装,并运用各种借口攻杀其他州郡的萧姓王爷,迅速成长为梁朝实力最强大的藩王。在老皇帝发出征召令调集各路诸侯大军赶去建康城勤王的时候,萧绎慢吞吞地赶路,在距离建康城尚有几百里的半路驻足不前,保持观望态势。
    [ 2 ]   有一位远房亲属萧贲对萧绎的行为十分愤慨,但又不敢明确表达出来,于是借着一次与萧绎玩“双六”(一种赌博工具)的机会突然爆出一句:“大王都无下意。”一语双关,斥责萧绎根本无心发兵东下解救建康城之围。当萧绎还未派一兵一卒与外贼侯景交战便打算退兵之时,萧贲又激愤地跳出来:“大王带着十万之众,未见贼而退,奈何?”此话出口,非但没有让萧绎有所惭愧进而收回撤兵的命令,反倒令其将怨毒撒在自己身上,不久之后,萧贲便因一个小小的借口被萧绎砍去脑袋!但是事情并没有就此完结,日后萧绎登上皇位后忆起这件事,仍然心头难平,于是将萧贲的尸体挖出来,“追戮其尸”,而且在各种史料中对萧贲极尽侮辱之能事。
      当梁朝都城建康终于告破,老皇帝萧衍、太子萧纲都落入外贼之手的时候,萧绎则在长江中上游忙着对付自己的兄弟子侄、扩充势力。尔后梁武帝被侯景饿死,死讯早就传到萧绎耳中,但萧绎任由侯景在长江下游肆虐,秘不发丧达一年之久。在砍下一位侄儿脑袋,逼得另一位侄子选择投靠外敌西魏,并间接害得六兄萧纶命丧他乡,将长江中游的大部分势力整合到自己麾下,赢来一片朗朗乾坤之后,萧绎终于宣布国丧,为梁武帝举哀挂孝。于是萧大才子摇身一变,变成了萧大孝子。
      萧绎还命人雕刻了一个老皇帝的头像以寄托哀思。这个头像选用香气扑鼻的名贵木料白檀木为原料,置于一座叫百福殿的堂皇大殿内供奉起来,生前被饿死的老皇帝这下可以充分享受“百福”了。据萧绎的说法,这个供奉老皇帝头像的百福殿内设有道场,周围遍插花幡灯烛,有无数僧尼对着头像顶礼膜拜,这些人拿着萧绎的皇家供奉,日夜不停地替萧绎为死去的父亲念佛诵经以超度死者。梁武帝一生信佛,这下或可大大满意一番了吧。
      萧绎紧接着在欲借以流芳百世的《金楼子》“立言篇”中恭谨地写道:“言行在于美,不在于多。出一美言美行,而天下从之,或见一恶意丑事,而万民违之,可不慎乎?”
      此真圣人之言也!处在万民之上的人,言行必然得谨慎再谨慎,那种隐瞒凶讯骨肉相残的行为怎能让天下人知道呢!自此以后,萧绎摆出了一套几乎令天下人都感动流涕的孝敬行为:每天早晚都要在头像之前亲手供上新鲜蔬菜和时令水果,好生伺候;但凡碰上什么大小事宜,必定先在头像前恭恭敬敬地点上三炷香,三叩九拜之后,竭诚地用跟死人交流的特殊语言请示一番,征得死人的同意之后方得执行。
      因为担心他的这一片孝心不能够被旁人充分了解,萧绎继续认真地说道:他的这些做法,虽然没有哪一本古书上曾明文规定过,但他出于一片感天动地的孝子之心,其实自个儿在家里一直是这么坚持做的。而且萧绎谦虚地表示,他之所以对亡父施以如此隆重异常的礼节,目的实在很小,“止令朋友知余此心”。
      不过恐怕梁武帝地下有灵也不会认同他的孝心。萧绎的皇帝梦没持续多久,就以江陵被西魏大军攻下而破灭。城破之日,西魏的鲜卑士兵到处劫掠,梁武帝的头像因奇香异常,被蛮族士兵争相抢夺,最后被用刀砍成数块瓜分了。
      不久,侯景主动派兵来犯,还在与亲人争斗不息的萧绎不得已从内乱中腾出手来与其作战,最后依靠手下大将王僧辩、陈霸先的努力,将侯景彻底击垮,光复建康城。
      在此之前,侯景已接连害死了梁武帝萧衍、梁简文帝萧纲,接着又找来已故的昭明太子萧统的嫡长孙萧栋充当傀儡皇帝。在侯景败亡后,如何处置萧栋就成了令人头疼的问题,因为在法理上萧栋比萧绎这个七叔爷更具备继承皇位的资格。对于这个问题,萧绎在出兵前就冷冷地对领兵将领下了密令:“六门之内,自极兵威。”
      侯景败逃之时,萧栋跟他的两个弟弟被锁在一间密室里,待到建康城被王僧辩、陈霸先的大军光复,兄弟三个才砸开密室之门走了出来。之后三兄弟被请到一条船上参加酒宴,当他们埋头狂饮大嚼的时候,一群士兵突然冲了进来,将他们抓起来全扔到水里淹死。
      为了争夺这个皇位,萧绎及其兄弟子侄大打出手,终于在群雄中胜出,但萧梁王朝也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价:长江以北的土地,几乎全落入北齐手中,上游的川汉、蜀中大片膏腴土地、战略要地也被西魏趁火打劫了去;自岭南以南的梁境,则被萧绎远房亲戚萧勃所割据,号令难及;梁朝各地的酋帅则纷纷拥兵自重,保持观望态度;百姓则在兵祸中妻离子散家破人亡,登记在册的人口仅仅剩下三万户。但萧绎的收获看来不小。建康城在侯景之乱中遭到沉重打击后,能逃出来的梁人纷纷沿长江上溯来投奔江陵,因为江陵不仅仅是上游重镇,而且远离战火,更重要的是,江陵的主人萧绎一贯还有爱才的“美名”,于是各方人士纷纷汇聚到江陵来。萧绎利用侯景之乱所收获的人才除了王僧辩、陈霸先两员具有统帅之才的名将之外,还有王琳、陆法和、胡僧佑、任约、谢达仁等一干武将。至于萧绎最喜欢的文士,则有:周弘正兄弟,大诗人庾信,大书法家王褒,“晓音乐,习歌舞“的琅邪王冲,王通、王劢、王质兄弟,曾为《千字文》作注的沈众,以及在后世陈朝中颇受重用的沈迥、孔奂。
      一朝天子一朝臣,萧绎要以自己为核心建立新一套人才班底。为了追求人才,萧绎将自己摆到周公的位置上,说自己“一沐三握发,一食再吐哺”。如得到周弘正兄弟,他就对人道:“昔日晋武帝平定东吴,喜获二陆(陆云、陆机兄弟);而今我击破侯景,也获得二周。古今一时,足为联璧之美。”在他写给各类人才的诗作中也经常看到诸如“我求才子,鲠慰良深”之类的恳切之语。但这种爱才之心却包含了十分下作的阴暗心理,如果有人才华高出他,他就心怀妒忌,甚至加以暗害,“如此者甚众,虽骨肉亦遍被其祸”。
      从刘之遴被毒死事件可窥见萧绎内心之阴暗!刘之遴,在史书上留有“高才硕学”的美名,在侯景之乱中,72岁的他从建康城逃出来投奔萧绎,但萧绎却担心其名气太响会盖过自己,便派人在半路上将他毒死。之后,萧绎不但很卖力地收殓刘之遴的遗体,并且充分发挥其才子本色,书写了一篇文采上佳的墓志铭以表悼念,并为他举办了一场极为风光的葬礼。此举收到极好的效果:死者家属感激涕零,荆州父老交口称赞,更多正在下游遭难的人听说此事后全都视萧绎为礼遇贤达的良主,于是纷纷投奔到萧绎的麾下。这场天崩地裂的大动乱,成了萧绎展现演技的大秀场。
      除去新获得的大量人才,萧绎纵使为得到帝位付出如此惨重的代价,还是觉得付出没有白费,因为他得到大量他一生都永远不会嫌多的东西――书籍,七万多卷。
      萧绎是一个整日以著书为己任的有抱负青年,其人生最大的一个嗜好便是从各种途径收集图书。为了收集各类珍本,萧绎甚至不惜劳苦,以皇子身份亲自登门到主人家动手抄写。如此这般几十年积累下来后,萧绎便坐拥七万多卷的图书,再加上此番平定侯景之乱,从都城的皇家藏书馆得到的另外七万多卷,此时萧绎便在两个方面都达到了人生的巅峰:作为官僚集团的成员,他已经站在那个金字塔的顶峰;作为知识分子的一员,他已聚累起天下读书人无法仰视的巨额财富――14万卷的图书。
      公元552年,萧绎通过割让土地的方式请来西魏相助,战胜了最后一个皇位竞争对手八弟萧纪,在通向皇位的道路上终于不再有任何障碍,于是,在这年的十一月,萧绎在江陵完成登基仪式,正式称帝,史称梁元帝。
      江陵政权建立之初,萧绎便跟西魏提出要重新划定两国边界。也就是说,萧绎要求西魏将在帮他消灭皇位竞争对手的过程中所吞下的土地悉数还给梁朝。
      西魏权臣宇文泰手握萧绎写来的言辞悖慢的信札,怒道:“古人有言,天之所弃,谁能救之,说的不是萧绎还能有谁?”
      公元556年十一月,宇文泰派出五万精兵,由对萧绎恨之入骨的萧绎侄儿萧察带路,直扑江陵而来。可笑的是,萧绎自己招惹了敌人,却不肯相信新的战争已经迫在眉睫,对于各种途径送来的十万火急的军情都置之不理,即便魏军已经兵临城下,萧绎仍然同他的一班臣子在城头继续开展《老子》的学术研讨会。
      而在激怒西魏这头雄狮之前,萧绎已经接连犯下了太多军事上的错误,比如不听劝阻,将都城定在长江北岸的江陵而非南岸的建康,使得自己暴露在对手的枪口之下;再比如因为一点小差错就将功臣王琳、陆法和等变相流放,加上将王僧辩、陈霸先两员大将部署在长江下游清剿侯景余孽,江陵周围的军防已经形同虚设。
      西魏大军远不是侯景的乌合之众能比,萧绎很快就尝到了流放功臣的恶果,几天时间,魏军就将江陵城外围的据点逐个拔除,将萧绎围困在城中。告急的消息虽然发布出去了,被流放的王琳也心急如焚,星夜赶路,下游的王僧辩、陈霸先也积极做反击部署,但是直到江陵城被攻破,江陵被抢掠一空,这些人也没一个人能赶到。
      而距离江陵城仅咫尺之遥的陆法和虽主动发兵来救,但就算是这种危急存亡的时刻,萧绎依然不放松对他的猜忌,命令已经启程的大军撤回本部,陆法和失望至极,只好用披挂一身缟素的方式来表示对国家前途的彻底死心。
      书生意气与作秀专家的矫饰性情,在此番劫难过程中,暴露无遗!萧绎也将为此尝到苦果。魏军围城28日,城中尚可一守或仍有可突围的时机,萧绎却已丧失全部信心,选择了束手投降。投降之前,萧绎下令:将一生辛苦聚集起来的14万卷图书,通通烧毁!
      继秦始皇焚书坑儒以来,中国历史上最大的文化破坏事件就此诞生了!萧绎,这个在历史成败排行榜上被挤到失败者行列的作秀专家,从此也被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一生著作等身的萧绎,时至今日只剩下一本《金楼子》和少量的诗词曲赋文章,最大的原因也许就是他自己放的这把火。
      江陵城破后,一座著名的监狱被打开,里面一群特殊的人得以重见天日――这些人都是同萧绎争夺皇位失败的兄弟子侄们及其后代,他们的状况极其惨不忍睹:满身刑伤,肌肉腐烂,脓血交流!见此惨状,西魏军主帅都忍不住怒斥萧绎,而萧绎无以为应!
      命运的审判虽然来得晚了一点,但终究没有放过任何一个人:萧绎被魏军交给其侄儿萧察处置。萧察对这位叔父没有任何手下留情,百般羞辱,尽情发泄其愤恨。萧绎的最后归宿,是一个覆压全身的上千斤重大土袋,这个披挂着虚伪外表的才子皇帝,至此,结束了其甚不光彩的一生!
       选自《传奇故事・百家讲坛》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公式、注解等请以PDF格式阅读”
    [ 1 ]

    推荐访问:才子 虚伪 皇帝 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