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买卖合同 > 正文

    第三单元,人口迁徙、文化交融与认同,单元测试-2020-2021学年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三文化交流与传播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21-06-21 07:12:52 点击:

     2020-2021 学年高二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三 期末复习 第三单元 人口迁徙、文化交融与认同 1.“民族大迁徙不是简单的民族驻地的变化,而是日耳曼人各部落集团对奴隶制罗马帝国的武力征服。在这种征服的基础上使罗马与日耳曼两种文明、两种制度和两大民族结合起来,逐渐形成了西欧的封建制度。”这段材料旨在说明(

      )

     A.罗马帝国灭亡标志着西欧进入封建社会时期 B.中古时期确立了日耳曼人在欧洲的统治 C.西欧封建制度既有罗马帝国特征又有日耳曼人传统 D.封建社会时期的西欧保留了农奴制 2.下面是小丽同学在读史书活动中摘抄的有关“罗马帝国兴衰”的读书笔记:公元前 27 年,罗马共和国演变为帝国;1 世纪,在帝国统治下的巴勒斯坦地区诞生了基督教,后来被定为国教,得以广泛传播,成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2 世纪初,罗马帝国成为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拉丁文也随之不断向外传播,逐渐成为被征服地区的官方语言;395 年,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部分,东罗马帝国保存了大量古希腊、罗马文化,曾繁荣一时。从中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A.帝国起源于地中海区域 B.帝国的扩张客观上促进人类文明传播 C.帝国实行奴隶主民主政治 D.帝国的扩张给被征服地区带来了灾难 3.据晋朝的史料记载,一些内迁的少数民族主动认同中原地区的历史和文化,如鲜卑族说自己是黄帝的后裔,匈奴的铁弗部自称是大禹的后代。这种现象说明(

      )

     A.汉族人已全部被赶出中原 B.晋朝对内迁各族实行了仁政 C.内迁民族全部实行封建化 D.民族交融的趋势进一步加强 4.约在公元 1 世纪,匈奴人开始迁徙,从而导致了一场延续数百年、波及亚欧大陆广大地域的民族大迁徙。这一迁徙的主要方向,一是西进,二是南下。在西方,这一迁徙浪潮所产生的影响是(

      )

     A.成为西罗马帝国灭亡的根本原因 B.促成了日耳曼诸国的建立 C.加快了封建制度瓦解的进程 D.使赫梯人掌握了马拉战车技术 5.考古发掘表明,“雅利安”一词在公元前二千纪中叶已经出现在两河流域的胡里特米坦尼文献中。另外,在一份公元前 1380 年前后由赫梯王苏皮鲁流马一世与米坦尼统治者签订的条约中,出现了一些雅利安诸神的名称。因此,从印度河文明的角度来看,雅利安文化显然

     就是一个外来者。今天,雅利安文化已经成为被大量印度人接受的传统文化。这表明(

      )

     A.雅利安人是印度文明的创造者 B.雅利安文化在印度逐渐本土化 C.印度河文明为外来文明所取代 D.迁徙是推动文化传播的唯一途径 6.“哥伦布大交换”也被称为“大交流”,是指哥伦布在航行至美洲以后,一个包括动物、植物、文化、人群、传染性疾病和思想在美洲、非洲及欧亚半球之间的广泛交流。下列所示现象属于“哥伦布大交换”的是(

      )

     A.美洲的烟草和中国的香料开始出现在欧洲市场 B.欧洲的先进生产方式随欧洲移民一起进入美洲 C.西方的语言文字、宗教开始传播过海到中国 D.里斯本、佛罗伦萨、伦敦成为新的国际贸易中心 7.1820—1850 年英国流放到澳大利亚的犯人为 10 万人左右,而自由移民高达 20 万人以上。1823 年,英国议会通过相关司法条例,规定新南威尔士和范迪门地区分别建立起 5~7 人的立法会议。此后,英国被迫一次又一次地进行改革,变换统治方式。这说明英国对澳大利亚的统治(

      )

     A.顺应了澳大利亚人口结构的变化 B.削弱了当地地主资产阶级对议会的控制 C.根据澳大利亚的实际主动进行调整 D.遏止了自由移民大批涌入澳大利亚 8.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指出:在 19 世纪 20 年代有 14.5 万人离开欧洲,19 世纪50 年代大约 260 万人,1900 至 1910 年间移民人数则高达 900 万;其中 1846 年到 1932 年间,超过 5000 万的欧洲人移民到了美国、加拿大、南美洲、澳大利亚及南非。欧洲对外移民的不断增加(

      )

     A.严重制约欧洲社会经济发展 B.根源于两次工业革命的开展 C.说明世界经济中心发生转移 D.推动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9.下表为通过香港输出至加利福尼亚的中国劳工数据(单位:人)据此推知(

      )

     年份 1849 1850 1852 1854 输出人数 323 447 18434 25063 A.导致了香港人口数量急剧下降 B.解决了加利福尼亚劳动力匮乏问题 C.华工为美国西部大开发作出重要贡献 D.通商口岸开放直接导致劳工输出激增

     10.据统计,在 16—20 世纪,6000 多万欧洲移民在美洲、澳大利亚等地建立了殖民地。1820—1980 年,3700 万欧洲移民后裔在美国建立了家园。16—19 世纪间,奴隶贸易将 1200 万非洲人运到了美洲。材料说明的主要问题是(

      )

     A.人口在世界各大洲间进行大规模流动 B.世界人口流动导致了新的国家的产生 C.国际移民改变了人口迁入地的人口组成 D.人口在世界范围内的流动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11.1948 年第一次中东战争爆发后,以色列国建立,巴勒斯坦难民问题就此产生。仅第一次中东战争就产生了 90 多万巴勒斯坦难民。由于生存空间狭小、土地贫瘠、经济落后,巴勒斯坦难民只能依赖联合国难民署和近东救济工程处生存。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仍有 500 万难民等待近东救济工程处的援助。据此推知,中东难民危机(

      )

     A.推动国际难民救助体系完善 B.导致阿拉伯人失去土地、家园 C.致使联合国财政不堪重负 D.增加社会及经济危机风险 12.1969 年,非洲统一组织成员国签订的《关于非洲难民问题某些特定方面的公约》中规定:“难民一词亦适用于由于其居住国或国籍国部分或全部地遭到外来侵略、占领、外国统治或出现严重危害公共秩序事件,而被迫离开自己的习惯居住地而在其居住国或国籍国以外的地方寻求避难的任何人。”对此规定理解正确的是(

      )

     A.首次规定了难民的定义 B.对难民问题进一步扩展和细化 C.标志着“世界难民日”诞生 D.区域性公约违背了联合国公约 13.电影《生命的火车》讲述了二战前夕,一群难民为了逃生,竟然搞来火车,扮成车上的德军军官和俘虏。而这列假装开往集中营的火车的目的地是以色列。影片上映 7 年后,导演在影片续集里接着讲这群移民的故事:20 世纪 80 年代,他们生活得并不如意。一个本来信仰基督教的孩子,为了生存却不承认自己的真正身世。“这群移民”是(

      )

     A.法兰西人 B.犹太人 C.日耳曼人 D.斯拉夫人 14.从 20 世纪 80 年代开始,随着新兴产业的发展和发达国家的产业升级,传统行业的劳动力需求量减少,雇佣单位对劳动力的受教育程度和专业素养提出更高要求,全球劳动力流动呈现出 “精英迁移”的趋势,这在跨国公司尤为明显。这表明全球化进程中(

      )

     A.发展中国家成为主要受益者 B.逆全球化成为国际主流现象 C.新的国际政治格局已经形成 D.劳动力市场结构发生了变化 15.美国《1952 年移民法》在加强政治安全甄别的同时,还规定:凡申请就业的移民和临时劳工,都须申明入境后从事的职业。若其就业会引起美国劳工的失业或对其工资和工作条件

     产生消极影响,则不得入境。这(

      )

     A.扩大了美国对抗苏联的人才优势 B.是美国建设福利国家的一种努力 C.体现了冷战背景下美国人才引进的针对性 D.有利于美国国内劳动力市场的多元化发展 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下表为近代以来全球国际人口迁移表。

     时间 1500—1850 年 1850—1945 年 1945—2000 年 主要迁出地 欧洲、非洲 欧洲、亚洲 亚洲、非洲、拉丁美洲 主要迁入地 美洲 美洲 西欧、北美洲、大洋洲 人口迁 移数量 至 1850 年,黑奴约为 1500 万,为白人移民的 4—5 倍 1846—1924 年欧洲移出4800 万,1834—1941 年亚洲移出 1200 万—3700 万 1960 年迁移人口为 325 万,1974 年为947.5万,19851990年年增长率为2.59% ——据邬沧萍《世界人口》等编制 材料二 中国向海外移民历史悠久,1567—1840 年是一个承前启后的时期,移民数量有所增加,1801—1850 年中国向海外移民人数达 32 万。近代中国总共向海外移民约 1500 万人,其中 90%移往东南亚。移民与祖国保持着密切联系,1862——1949 年,华侨投资国内企业有 25510 家,投资总额约 63271 万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大陆地区很少向外移民。20 世纪 70 年代以后,出现了一个新的移民潮,到 2008 年,移民人数达 1000,主要集中于发达国家。

     ——摘编自曹树基《中国移民史》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以来全球国际人口迁移的基本趋势。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 16 世纪以来中国向海外移民的特点及其形成的主要原因,并说明华侨华人在中国近代史上的贡献。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纳粹德国“文化清洗运动”的规模 法律依据及其主要内容 时间 被驱逐的人数 大学教师总数 占总人数的比例

     《重设公职人员法》凡属非雅利安血统者,都将解聘 1933-1934 年冬 1145 人 7116 人 16.09% 《纽伦堡法》彻底剥夺了所有犹太人的公民权 1936 年 9 月 494 人 5971 人 8.2% 《德意志公职人员法》拥有非德意志配偶或非同种配偶 1937-1938 年夏 160 人 5477 人 2.92% 据李工真《文化的流亡》整理 材料二 仅就是1933年这场知识难民潮就为美国送来了以爱因斯坦为代表的7名诺贝尔奖的得主和 8 名即将要拿到诺贝尔奖的人。德国 1933 年以前的获奖者在世的只剩下 7 个人了,由于有以德国科学家为代表的这批欧洲新生科学家的加盟,美国远远地超过了德国,达到了 25 人,成为了世界上诺贝尔自然科学奖项得主最多的国家。这 25 人当中还不包括 1945年以后在美国获奖的欧洲流亡科学家,也不包括那些当年随着父母来到美国,完成学业,最后获得诺贝尔奖的第二代流亡者。所以正是这些杰出人物的到来,才为美国带来了德国科学体系中最科学的方法论、最严谨的学风。所以,今天美国的诺贝尔自然科学奖项的得主,已经超过了 200 人。显然与这批流亡科学家在美国开拓的新方向以及由此在美国营造出的那种特殊的学术竞争氛围密切相关。当然,这些欧洲的精英们对美国的贡献远远不止在自然科学领域,同样在人文社会科学及运用领域,他们的才华也照样大放光彩。

     ——据李工真《文化的流亡》整理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希特勒为什么驱赶这些犹太文化精英?他们的离开对德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这些欧洲的知识难民为美国的发展作出了怎样的贡献?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C 解析:根据“在这种征服的基础上使罗马与日耳曼两种文明、两种制度和两大民族结合起来,逐渐形成了西欧的封建制度”可得出,西欧封建制度的形成受到日耳曼文明的影响以及保留有罗马文明的特征,故 C 正确:西罗马帝国灭亡标志着西欧进入封建社会时期,而不是罗马帝国灭亡,排除 A;材料没有体现出日耳曼人在中古时期统治欧洲,排除 B;材料没有体现农奴制的保留,排除 D。

     2.答案:B 解析:由材料可知,在古代罗马帝国统治的广大地区内诞生了基督教,保存了大量古希腊、罗马文化,并且基督教和拉丁文也随着帝国的扩张得到了传播,因此罗马帝国的扩张客观上促进了人类文明的传播,B 项正确;“起源于地中海区域”“实行奴隶主民主政治”和“给被征服地区带来了灾难”都未在其读书笔记中体现,A、C、D 三项错误。

     3.答案:D 解析:材料“鲜卑族说自己是黄帝的后裔,匈奴的铁弗部自称是大禹的后代”说明这些少数民族主动认同自己与汉族同祖同宗,侧面佐证了民族交融的趋势进一步加强,故 D 符合题意;A、C 中的“全部”说法过于绝对,排除;晋朝对内迁各族人民实行仁政与内迁的少数民族主动认同中原地区的历史和文化没有必然联系,B 不符合题意,排除。

     4.答案:B 解析:据所学可知,匈奴人西迁加剧了欧洲西罗马帝国的衰落,为日耳曼诸国的建立提供了机会,B 项正确;这一迁徙浪潮是导致西罗马帝国灭亡的主要因素之一,并非根本原因,排除 A 项;这一迁徙浪潮促使欧洲封建制度产生与形成,而不是“加快了封建制度瓦解的进程”,排除 C 项;公元前 2 千纪,赫梯人便已掌握马拉战车技术,这与题干所述时间不符,排除 D 项。

     5.答案:B 解析:材料中说“雅利安”一词在公元前两千纪中叶已经出现在两河流域,并且赫梯条约中出现雅利安诸神的名称,说明雅利安文化对于印度河文明来说是外来文明,但是今天雅利安文化已经为大量印度人所接受,这表明雅利安文化在印度逐渐本土化了,故选 B 项。依据材料可知,雅利安文化相对于印度河文明是外来者,并非创造了印度文明,故 A 项错误;材料主要表达雅利安文化本土化,并未表达印度河文明被取代,C 项错误。迁徙并不是推动

     文化传播的唯一途径,D 项错误。

     6.答案:B 解析:从材料可知,“哥伦布大交换”是指新航路开辟后美洲与非洲和欧亚大陆的往来交流加强,故可知在这一交流过程中,既有美洲的物产流入非洲和欧亚大陆的现象,也有欧洲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文化、人口等流入美洲的现象,故选 B 项;在新航路开辟之前,古代中国通过丝绸之路就已经与欧洲国家进行了贸易往来,故中国的香料开始出现在欧洲市场不是“哥伦布大交换”的表现,排除 A 项;古代欧亚的丝绸之路也给中国带来了西方的语言、宗教、文化等,故排除 C 项;里斯本、佛罗伦萨、伦敦都是欧洲的城市,它们成为国际贸易中心,反映的是欧洲贸易中心由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不是“哥伦布大交换”的表现,排除 D 项。

     7.答案:A 解析:“流放到澳大利亚的犯人为 10 万人左右,而自由移民高达 20 万人以上”反映了澳大利亚人口结构发生了显著的变化,自由移民数量超过了流放犯人的数量,进而出现了阶级差别,为此英国政府改变了对澳大利亚的统治方式,故 A 项正确。“新南威尔士和范迪门地区分别建立起 5~7 人的立法...

    推荐访问:迁徙 选择性 交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