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买卖合同 > 正文

    [语境顺应视角下的商标文化特征及其翻译] 语境顺应论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19-01-14 04:28:47 点击:

      摘 要:国际贸易中商标的翻译是一种跨文化交际活动,商标翻译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一个企业的经济运行。本文以语用学的最新理论顺应论为理框架,探讨商标翻译中应如何顺应产品的特性、目的语的语言特点、消费者的心理需求、认知程度及其独特的文化。
      关键词:商标;翻译;文化差异;顺应论
      
      1 引言
      商标(trademark)是刻在或印在一种商品的表面或包装上的标志、记号,使这种商品和同类的其他商品有所区别,它是一种特殊的语言符号,是商品显著特征的浓缩,是商品文化的核心部分,是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有力武器。从某种层面上说,商标名称的好坏直接影响了消费者对该产品的购买欲。商标词是商标的重要组成部分,即可视觉分辨的文字商标.实际上,我们要探讨的商标翻译研究,准确地讲是指商品商标名称的翻译,即中外商标词的翻译研究.
      2 商标词的文化内涵及文化特征
      东西方由于地理位置,种族渊源,自然环境,宗教信仰,经济发展等文化背景的不同,人们的思维定势,审美情趣,消费理念,价值取向及对商品的认识角度等方面存在着诸多差异。由此,商标词的翻译必须遵循一个最根本的原则:既要体现商品的民族特色和个性内涵,又要尊重销售市场消费群体的民族感情,宗教信仰,使所译的商标词能够引起该民族的心理认同,充分发挥其传播文化,促销,稳定市场的功能,商标的名称要顺应消费者的心理 ,顺应销售地区的风俗习惯,顺应不同社会、不同国度的道德观念,顺应不同的广告媒体等。为此,我们首先要重视的就是对两种异质文化差异的研究,力争使翻译出的商标词成功再现源语文化,既再现源语言的文字美,又再现源语言的文化美,在促进商品销售的同时促进跨文化交际。
      3 语境顺应论下的商标翻译原则
      3.1 顺应目的语的文化特征
      商标词的翻译要充分理解受众语言的文化内涵,顺应目的语的文化特征。在商标的翻译中必须对受众语言的文化有深入的了解。这不仅包括受众的语言特征,同时包括受众所在民族的宗教信仰,价值观念,处事态度和风俗习惯等诸多民族文化因素。要了解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差异。不同的民族有各自的历史文化背景,有各自的喜好和禁忌,投其所好,避其忌讳是翻译商标时所应遵循的原则。例 如,蓝色在英语国家有忧郁的含义,美国有“蓝色星期一”(blue Monday),指心情不好的星期一。blue sky在英语中意思是“没有价值”,所以,把“蓝天”牌台灯翻译成Blue sky Lamp,意思便是“没有用的台灯”,这样的台灯怎能销得出去呢?另外,埃及人和比利时人视蓝色为倒霉的颜色。蓝色在中国人心中一般不会引起“忧郁”或“ 倒霉”的联想。
      3.2 顺应目的语语言体系
      增减结台在商标汉译时,在译出其原名的主要音节后,可视需要增加符合其商品特征的字:增加的字,可在一定程度上脱离原名的音节,切合商品的特性,无须过多拘泥于在音色上的相似或模仿,以突出产品的宣传性,吸引消费者,如Rock唱片则译为“滚石”,Power香皂译为“波尔肤”,Ricnn译为“理光”,Conon译为“佳能”,Safeguard译为“舒肤佳”。而“减”是指减音,为符合人们的审美习惯,中文商标多为两字或三字。因此,中文译名可减原名的多音节词为两字或三字商标,如Pentax,如译为“宾特克斯”,其可说保持了其原名的全音,但听来不似商标,译为“宾得”则更简练,符台商标习惯。
      3.3 顺应产品特性
      顺应产品的特点商标词一般代表了产品的性质和特点,容易引起人们对产品的联想.所以翻译商标词时要领悟商标词与产品之间建立起来的最大关联,顺应产品的特点。如:牙膏品牌Colgate,商标名为其创始人的名字,看不出产品的特点,而它的译名“高露洁”,一个“洁”字则不仅表明商品类别,更突出了产品特点。再如宝洁公司的去屑洗发水Head&Shoulders,商标意思是“头发与肩膀”想要表达用了这款洗发水,头发洁净,头屑就不会在肩膀上出现。而译名“海飞丝”则突出了洗后没有头屑,头发丝丝分明,将产品的特点发挥得淋漓尽致。从商标名就可以猜出产品在运动方面的用途,如果用音译法把它译成"斯波兹慢",消费者会不知所云,这样商标也就失去了它原有的标识作用.总之,一种好的商品,加上一个美妙的名字,元异于锦上添花。
      3.4 顺应目的语消费者的心理需求、审美价值
      立邦Nippon日本的品牌油漆的商标为Nippon,其字面意思是“大日本”,对这个名称,日本人心中会充满自豪感,而对中国人来说,它却意味着耻辱和灾难,易联想起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人犯下的滔天罪行。如果译成“大日本”牌油漆,定会激起中国人民对这一产品强烈排斥感和厌恶之情,考虑到这一点,采用音译法译为“立邦”,包含“安家立帮”的意思,很有点石成金的气势,显示了大企业的风范。此商标翻译符合功能对等理论中的思想感情对等要求。
      4 语境顺应论下商标翻译的方法
      4.1 音译
      从英语的发音可以很容易找到对应的商标名称,这种翻译方法叫音译法。在商标用语的翻译中,音译法是最简单最常用的一种翻译方法,形象、生动、直观简洁,既保留了商标的音韵美和呼唤功能又洋味十足、新颖别致。
      此方法一般适用于人名、地名、名胜命名的商品或新奇型、专用型的商品。 著名商标“Kodak”译为“柯达”就是一例。“Kodak”本身是一个杜撰的英语词汇,注重音韵节奏,并无任何实际意义,所以音译法当然就是其恰当的翻译方法。全球最大的半导体芯片制造商“Intel”,公司名称Intel”译为“理智、才智”,现今音译为“英特尔”,洋味十足,简单好记。中国的鸭鸭牌羽绒服,也是直译音译Ya--Ya,而从未译为“Duck”,因为鸭子常给人呆笨的感觉。译名Ya--Ya朗朗上口,也为产品打开了很好的销路。
      4.2 意译法
      所谓意译法就是采用词语的实际含义进行翻译的发法,也是商标用语翻译的常用方法之一。在翻译这类商标时,要适当了解各种文字在表达上的特点,顾及消费者的文化习惯和审美心理,同时还应当适当增加相应的表示性能或质量等方面的词汇,使商标更清楚更完整。例如:Elegance(雅致牌丝绸),Crystal(水晶牌玻璃器皿),Rainbow(彩虹牌女装),Apple(苹果电脑),Camel(骆驼牌香烟),Playboy(花花公子时装),Jade(白玉牙膏),Shell(壳牌润滑油),等等。这些商标既简单醒目,又不会产生歧异,易懂易记,其产品因此在国际市场上经久不衰。
      4.3 谐音联想法
      谐音联想法即音与原文近似,意取音之联想。这种翻译方法既不同于音译法,又不同于意译法,它兼顾音、意,而词义又非原文词义,须加创造。这种方法若使用得当,往往可收到顾其名思其义的效果,令人联想到产品的特点或性能,从而诱发消费者的购买欲。“杜康”是中国的一种酒,中国人看到“杜康” 二字,就会想到中国传说中的酒的发明人杜康,再由此想到好酒,而Du Kang对于西方人来说只是几个字母的单纯组合,和酒毫无关联,也就无法把它与“酒” 联系起来。而Du Kang-Chinese Bacchus(中国酒神)的译文,纵然是不了解中国酒文化的西方人,对于杜康酒也能一目了然。Bacchus是希腊神话中的酒神的名字,西方人看到它自然就会想到酒,进而就知道杜康是一种极品好酒。采用谐音双关翻译的商标词大多数是考虑了音韵效果,读来顺口,听来悦耳。
      5 结语
      翻译是一种交际活动,更是一种跨文化的交际活动。在具体的翻译实践中,译者必须做到从语言顺应性的特点出发,根据实际的语言使用语境在两种文化之间,对原文语言使用者与译文语言使用者所反映的心理世界、社交世界和物理世界之间的差异做出恰当的顺应。
      商标是语言文字和民族文化的统一体。商标翻译者在遵循翻译原则的同时,在理解商标词命名者意图基础上,了解商标词在源语言中如何顺应各种不同的语境因素,注意一些商标翻译的文化禁区,并且选择适当的方法来进行翻译,既要保留其母语精华,又要符合目的语消费心理,跨越目标语的文化障碍,处理好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顺应,准确地传达信息并尽量保留原商标词的创作特点和文化特色,译出符合目的语消费者文化心理和审美情趣的商标,使品牌在目标市场中能够获得文化认同并取得成功。
      
      参考文献
      [1]Larry A. Samouvor,RichardE. Porter. Communication Between Cultures [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2]爱德华・霍尔,无声的语言(中文版)[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
      [3]顾嘉祖,跨文化交际[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4]商标翻译中民族文化的顺应性 王 燕 US-China Foreign Language 2007.2

    推荐访问:语境 顺应 视角 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