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买卖合同 > 正文

    【什么东西在漂流中陨落和生长】漂流城市三部曲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19-01-13 04:21:30 点击:

      一      经过多年学院训练的江西写作者祝成明是一名诗人。读祝成明的诗,首先呈现出来的就是意想不到的沉稳感。他的叙述速度较为缓慢,平静而又无可阻挡地把读者的视线引入他娓娓道来的语言之中。
      河流的下游往往宽阔,舒展/与安静不远,与大海也不远/此时,河流敞开身体/流水缓缓地推动,相拥/像一个老人沉陷在时光中//关于源头,支流,沿途的山脉/以及上游的激荡和猿声/我们无从知晓(《河流的下游》)
      这首诗河流一样宽阔,舒展。在祝成明的眼中,河流就像是一个沉溺在过去时光中而感觉到时间迟缓地流过的老人,他丰富的人生经历以及在经历中的感悟日显质朴,让他沉迷于其中,乐而忘返。
      童年的时光非常快乐,没有一点时间意识,因而时间过得比较慢;时间在成年人的眼中常常是瞬息即逝的,心理上对时间的体验也就不同于童年,而以一种超常的速度替代时间的平缓;进入老年之后,时间就在不断强烈的孤独感中放慢了脚步。这正如《河流的下游》所写到的也是诗人所关注的“只是它慢下来的后半生”。诗歌是诗人智慧的闪光和诉求,同样也是诗人心性的闪光,更是诗人对存在世界的追寻和深入理解的诉求,因而,在祝成明诗歌平稳而缓慢的节拍之后,所隐藏的正是他对于时间的理解。
      
      二
      
      平心而论,许多问题都能归结为一个问题――时间。沈从文在《时间》中写道:“一切存在严格地说都需要‘时间’。时间证实一切,因为它改变一切。气候寒暑,草木荣枯,人从生到死,都不能缺少时间,都从时间上发生作用。”时间的流走是任何人都阻止不了的,就这一点来说,它对任何人都不徇私情。正因为如此,古往今来的作家、诗人们的作品中,往往都对时间这个终极的问题进行探讨或思考。
      在祝成明的诗歌中,我们不能不注意到这么一个有意思的现象:他的许多诗歌的句子叙述中包裹着时间的流动。甚至于在很多时候,时间的流动成为他诗歌的发展牵引力,并且伴随着空间的位移。
      我的村庄没有溪流 多年来/一直成为我的心病/我想为她画一条溪流/像车窗外静静流淌的那条小溪/不宽阔 但水流清澈/鹅卵石在阳光下闪光/鱼虾穿过它们的幸福童年/在春天 小溪会涨水/像一匹发情的马/跑进我的诗歌/夏天她是清凉的/秋天她是温情的/冬天,落进溪里的雪花/倏忽一下,消失了飘逸的身影/偶尔她会结冰,其实就那么二三天/像我不太开心的日子(《为村庄画一条小溪》)
      祝成明展开他丰富的想象,以童话般的叙述,把对养育他的村庄的深情以丰富而明快的语言呈现出来。诗歌从河流在村庄中的缺失开始,然后把时间引入:“我的村庄没有溪流 多年来/一直成为我的心病”这是一个时间的流程,也是一种对过去隐晦的支出,接着,诗歌的发展就回到了现实的空间,“我想为她画一条溪流/像车窗外静静流淌的那条小溪”。而且,在过去与现实交替着的时间流动中,诗人也在里面植入更为大块的时间:“春天”、“夏天”、“冬天”,把一条小河的神态表现出来。这些都是典型的诗歌经验,语言精练而又传神,并且很强的时空流动感就此呈现出来。
      火车在一个小站停下,站牌上提示/大石板。下一站镇远,上一个小站的名字/我来不及注意。火车已经启动//比山更高的是山上的树木,在冬天仍然/青翠。然后是山,云贵高原的山/然后是一群黑色的房子,像一群乌鸦/落在山脚。木板的,石块垒的,砖石的/被风染成了相同的颜色/喜庆的红纸还贴在门楣上/繁体的汉字像一块石头/集中了自己一生的黑亮和坚硬//然后是与房屋混杂的坟墓/那么矮(《火车在一个小站停下》)
      通过一个火车进站与出站的时间差,诗人写出了视野中的经过他选择之后的事物,这是诗歌散文化后的普遍的运笔方法。无论在诗人的眼中,属于云贵高原的山村的是什么样子,但不可否认的是,在这首诗歌的现场中,火车成了空间移动的引擎,而随着空间的移动,时间也跟着就流淌开去了。在这首20行的诗中,诗人用了一个表达时间流动和空间变换的词“然后”有三次,“然后是山,云贵高原的山”,“然后是一群黑色的房子”,“然后是与房屋混杂的坟墓”。“然后”成了诗歌向前发展的转折点,也是火车向前位移的结果。
      居住在乡下的母亲,一个人操劳/吱呀一声,打开黎明/炊烟唤醒了沉睡的村庄/捞米,喂猪,放出那些快活的鸡鸭鹅/浆洗衣服,赶在日出之前/忽略了草叶上的露珠和啁啾的鸟声//五亩秧苗,三畦蔬菜/母亲小心地除去杂草,下肥/杀死不劳而获的害虫/田里的水要像腌菜一样恰到好处/丝瓜上架,白菜打苞/那些萝卜该拔回家喂猪了/顺便带些青草撒到池塘饲鱼……(《乡下的母亲》)
      这首诗中的时间,不仅仅是单维的,而是多维的,即一天的时间变动中套着一年四季的时间流动。诗歌中的关键词:黎明、日出之前、夜色围拢、睡觉时,这是一天的时间非常明显的流变;而一年四季的时间流动,在这首诗中则隐蔽得多。诗作以散点扫描的形式,把母亲一天的辛勤操劳写了出来。我们会在一瞬间被沉着的诗句紧紧地攫住。
      这类诗在祝成明的诗作中占了相当大的比重,也成为他的诗歌中非常耐读的部分。不错,时间的流动是很多问题所能得到解决的支撑点,当然也就造就了许多思考时间的人。更为重要的时,既然时间是文学作品中或隐或显的重要主题,所以作品的深广也不能离开时间,也不能离开对时间流动的深入思索。
      
      三
      
      祝成明有着从江西上饶到贵阳求学的经历,也有着从贵阳到东莞求职的经历。无论是求学或者求职,他都多次往返于贵阳与东莞,上饶与贵阳以及东莞与上饶之间。他在《我在阳光明媚的冬日离开贵阳》这首诗中写到过离开贵阳的场景,其中不乏对生活了几年的城市的留恋和不舍:“被子还卷在九楼的公寓上/残留着我的体温,汗水和失眠/背包里的农夫山泉、康师傅和诗卷/隐藏了27个小时的慢和快,黑和白/青山绿水与铁轨一路平行”。但常年在几个地方漂泊,更让祝成明留恋的则是自己成长的村庄。
      在我看来,无论一个人的童年时光值得记忆与否,都构成了他日后生活中很重要的一部分。这些因素经过酵化,酝酿出未来生活中的意义。就作家和诗人来说,童年的时光更是如此,而且在某种程度上构建起他创作中的生命力度。为什么不少人在创作时总以自己的童年时光为挖掘点,其原因就在于此。卢卡契说:“只有当主体从封存于记忆的过往生命流程中窥察出他整个人生的总体和谐,才能克服内心生活与外部世界的双重对立……摄取这和谐的眼光成为神启似的洞见,能把未获得的、因而是无以言说的生活意义。”(《小说理论》)“生活意义”其实就是一种因存在于世界中而获取的“真理”,带着一个人的体验,也带着他生活的重重印迹。
      写下故乡,我首先写下/炊烟的幸福,柔软,高蹈/在黄昏时分搂着村庄/引领着童年的那些动词/――奔跑,呼喊,迷恋和眺望/一起回家//写下故乡,我还要写下/抢早的鸟鸣,清脆,嘹亮/在晨曦中用金属的光泽/擦洗草叶上的露珠,冉冉上升的阳光/和背着书包上学的孩子/他们走着,走着,就消失了//写下故乡,我不忍心写下/山坡上掩埋着我壮年的父亲/家门口的石头上,坐着95岁的奶奶/一块石头上又多了一块石头(《我试着写下故乡》)
      这样的诗是写给自己的,它的意义并不是向外,而是向内,在于慰藉诗人的孤寂心灵。好的诗歌是诗人的体温、心灵以及最为隐蔽的情感的承载体。
      村庄啊!当时间只剩下时间/当尘埃只剩下尘埃/我们去什么地方寻找春天/连天衰草是通向天空的道路/是谁让火焰远离了燃烧/千年的大雪怀着内心的寒冷跳舞/哪一朵雪花能遭遇隐居的梅花/像这个奔跑的人 手握诗歌/穿过冬天降临的村庄(《一个人的村庄》)
      回忆自己的村庄是深切的,但当我们看到的并不是回忆中的那一个村庄时,回忆立刻会变成无法摆脱的重压,压在自己的灵魂之上。但有些时候,业已消失的东西似乎会变得如天使一样纯净,唱出天籁般的歌声。这让我突然想起里尔克的诗句:“究竟有谁在天使的阵营倾听,倘若我在呼唤?/甚至设想,一位天使突然攫住我的心。”(《杜伊诺哀歌》,林克译)这样的呼唤得到了祝成明的响应,《卖斗笠的女人》、《青蓬》、《香椿芽》、《鱼腥草》、《马齿苋》、《蕨菜》……这些诗就是见证。这些事和物,都是在乡村司空见惯的,但在诗人笔下,却成为乡村细节的体现,显出了不同一般的意义。
      可以肯定的是,祝成明在写这些诗的时候是孤独的。本雅明在他著名的文章《讲故事的人》中说:“……小说诞生于离群索居的个人。”(《本雅明文选》,张旭东译)诗歌何尝不是如此呢?小说与诗歌相比,还有故事作为主体的支撑,从这个意义上说,诗歌更需要孤独的支撑。喧嚣的环境,浮躁的心境,是产生不了诗歌的,至少是不能产生好诗的。这样看来,祝成明虽然置身于“商海股潮”(《乡下》)的城市,但是却保存属于内心的一份纯净和清凉。
      诗人与众人一样,都是在寥廓的世界中生存,在蔚蓝的天宇之下生活,在广袤无垠的大地上生长,所不同的是,真正的诗人不停地用自己的存在之思寻求与世界相连的通道,让自己的灵魂能在平凡的生活中见到世界隐蔽的灵性之光。诗歌就是这种灵性的吉光片羽在不经意之间的自动呈现。阅读祝成明的诗歌创作的时候,我更清晰地感受到这一点。
      近年来,祝成明陆陆续续地在《诗刊》《人民文学》《青年文学》《诗歌月刊》《诗选刊》等重要刊物发表了几百首诗歌,数量不可谓不多。他不但写了自己生活过的乡村,也写了“九楼之下的城市”;不但写了自己的内心,寻求与世界连接的神经,也写了他周围的生活,把触角伸向底层。祝成明的诗歌稳沉、充满了时空的流动感,节奏也非常和缓。虽然有些时候,过多的和缓又会带来一些语言上的僵硬感。从某种意义上说,时空的流动促成了祝成明的思索。不论他意识到与否,在他的诗歌中时常关注的另外一个问题是,在时间的转换中,在人生的漂泊中,有什么在陨落和生长?而这一部分诗歌构成了祝成明创作的主体部分,预示着他创作的未来,当然,最重要的是提醒了每一个读过他诗歌的人对这个问题的思索。

    推荐访问:陨落 什么东西 漂流 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