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买卖合同 > 正文

    被别人牵着鼻子走_不要被参考资料牵着鼻子走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19-05-11 04:51:25 点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要培养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
      然而事实上,语文教学现状却不尽如人意,请看我们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瓶颈现状:
      在阅读课上,我们总是进行天马行空式的分析讨论,与文章渐行渐远,更多的阅读课成了一堂堆砌道理的思想品德课或者成了填鸭式的理解句意的理论课,全然忽视了学生对文本的有效阅读理解。渐渐地,学生的个性化阅读理解已慢慢消失殆尽。逐渐开始依赖于各种样式的参考书,被参考资料牵着鼻子走,失去了自己独有的理解能力。
      阅读教学现状令人堪忧。如何切实改善现状,引导学生进行有效阅读将会是一项重要的教研课题。问题亟待解决,下面我就此发表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确定切实的阅读目标
      其实孩子早在启蒙阶段的看书说话中就开始了阅读,书于孩子是不陌生的。古人要求博览群书,我们都知道不是什么书都可以读的。那么有人会说读名著吧?我认为这也并不是首选,名著固然好,但却并不完全适合初中生,因为初中生读那些经典名著往往只是囫囵吞枣,大致了解名著的情节内容而已,吃不透其精髓,不能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在教材中选入的中外散文作品大多情意浓厚、文辞优美、构思缜密、语言富有情感和哲理。只有从审美的需要出发,解读和鉴赏这些文学作品,使散文教学转化为美的再现、美的欣赏和美的活动创造,才能真正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审美素质。
      二、创设多元阅读体验,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如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可以给学生创设一些阅读体验,比如在教学《吆喝》一文时,我让学生把文中吆喝的语句通过表演的形式展示出来,看谁吆喝得像,仿佛让时光倒流几十年,再现当时商贩在旧北京城大街小巷、街头巷尾吆喝叫卖的情态。再借用多媒体将影视剧中的吆喝片段呈现给学生,以获得真切的感受。
      三、授之以渔,指导学生有效阅读
      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阅读教学的实质是指导学生怎样去读书,而不是教会学生读懂一本书或者几本书。所以,关键还是要教给学生一些行之有效的阅读方法。
      1.阅读要探究文本的切入口。阅读文章,必须真正领悟文本的内涵。那么首先要引导学生把住文章的“切入口”。什么是文章的切入口,那就是阅读文本时看到的文笔的精彩之处、内容的蕴涵之处和情感生发之处,它有时是课文的重点,有时是课文的难点,有时是理解的关键处。如教学《雪》一文时,如果理解了“是的,那是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那么鲁迅在文章中表露出的对两种雪的情感倾向以及朔方雪的品质就都能理解把握了,对进一步理解本文在时代背景下的写作意义自然也就迎刃而解了。抓住这样的句子去重点分析,因势利导地探究就会挖掘出文本丰富的意蕴。
      2.阅读要在尽情地读中玩味再造想象。朗读,是阅读教学的基础。“手披目视,口咏其言,心惟其义。”(韩愈《进学解》)古人读书讲究口、耳、眼、心并用。其实,诵读不仅仅适用于文言文,白话文也同样需要诵读。诵读可以充分调动读者的诸多感官接受信息,同时容易使读者充分进入文本所描述的境界,沉醉其中。一篇文本,只有反复诵读,才能得其妙处。
      3.阅读要读出问题,大胆质疑,并勇于去表达。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就告诉我们要善于思考,勤于思考,从而提出新的问题并尽力去解答。在语文活动中,学生不是被动的、消极的、不是书本的奴隶、不是教师的“应声虫”,而是一群有个性的、生动活泼、充满生命活力的独特个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经验、生命体验、情感世界和精神世界,“一千个读者,一千个哈姆莱特”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因此在阅读文章时,教师不仅要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也要注重学生个性化的理解,鼓励学生对作者所表现出的情感态度去反问,就会获得更多深层次的理解。
      四、培养学生自觉阅读的习惯
      阅读是自己的事,教师要让学生靠自己的能力养成好习惯,培养其真能力。当然,要培养学生的这种能力,是要事先作些准备的。
      首先,阅读中要培养查阅的良好习惯。假如在阅读中碰到不能确定意思的词语,要养成及时去翻、词典的习惯,搞清字词的含义以及使用范围。其次,在自己阅读时,还要培养做批注的习惯,我们的伟大领袖毛主席就是坚决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的楷模。再者,在阅读时,要勤于做阅读笔记。因为人的记忆都有一个遗忘曲线,对于当时记忆深刻的好句,随着时间推移,真正能储存进大脑的内容已所剩无几,所以俗语“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这话一点也不假。将文章的内容浓缩在小小的卡片上,将书读薄;将优美的语句或新了解的知识摘抄下来,建立自己的资料库。
      由此可见,教师要引导学生品解字词,解决阅读疑惑,发散学生思维,以细究作者的用意,感悟作者的心灵,不要被各种五花八门的参考书框住了学生本应敏锐的思维,不要被参考答案牵着鼻子走,让学生自我阅读,读出有创造性的阅读体验,读出自己的个性吧!
      【作者单位:浙江省绍兴县兰亭中学】

    推荐访问:牵着鼻子走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