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买卖合同 > 正文

    春秋中的乱世佳人——许穆夫人人物形象赏析:乱世佳人第一军阀夫人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19-04-18 04:57:58 点击:

      摘 要:诸侯割据,硝烟四起的春秋时期,《诗经》的诞生无疑是令人惊喜的,它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这部记叙了从周初至春秋中叶五百年间各国社会生活的经典犹如清水出芙蓉般荡涤着人们的心灵,教化着人们的思想。在《诗经》中又更为后人所称道的是在此著作中唯一留有作者姓名的许穆夫人。这位从春秋中走来的乱世佳人,以其倾城的美貌,灵动的才气,聪颖的思想,无私的爱心令人折服,更以其热诚的爱国之心,超群的政治智慧让无数人惊叹!真是“绝世红颜矗风雨,挺身而出是为卫”。
      关键词:《诗经·鄘风·载驰》[1] 许穆夫人 政治智慧
      引言:
      公元前660年,卫国被狄人所灭。许穆夫人在许国闻之祖国被亡的消息,十分悲痛,毅然决然驰驱至漕,归唁卫侯,并控于大邦,拯救卫危。半路上,被许国的大夫阻挠强迫回卫国时,许穆夫人悲愤交加,便赋《载驰》一诗,痛斥了许国那些鼠目寸光的庸官俗吏,表达了一个女子热爱祖国、拯救祖国的坚定信念。
      在有着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华夏大地,从来不会缺乏文学艺术的奇迹和先锋者。汉代的赋,盛唐的诗,宋朝的词,元代的曲,明清的小说都恰似一颗颗明珠般闪烁着耀眼的光辉。而当我们的脚步跨越千年,驻足在华夏民族兴起的黄河流域时,有这样的一部经典我们不可忽视,那就是经久不衰的《诗经》。她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因为其诗歌内容的写实性被认为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优美的语言,和谐的韵律,富有感染力的情感抒发更是让读者欲罢不能。孔子曾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2]简而言之,在孔老夫子看来,《诗经》对于人们的思想有着潜移默化的熏陶,能使人们激起心灵的颤动。在《诗经》的305篇中,最让我感叹的便是由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爱国女诗人许穆夫人所作的《载驰》。一叹许穆夫人为祖国的存亡殚尽竭虑的煎熬心情;二叹许穆夫人强烈的爱国情感;三叹许穆夫人为救祖国在各个国家斡旋中所表现出来的超群的政治智慧!
      许穆夫人并不姓许,而是姓姬。后因嫁于许穆公,而被人称为许穆夫人。据传,许穆夫人在名义上是卫宣公和宣姜的女儿,但实际上是卫宣公之子公子顽与宣姜私通所生。她约出生在公元前690年,也就是周庄王七年,卫慧公十年左右。而逝世于公元前656年,即是周惠王二十一年,卫文公四年,大约在世时间为三十四年。许穆夫人也并非独子,她有两个哥哥:卫戴公和卫文公,两个姐姐:齐子和宋桓夫人。虽然许穆夫人的生父让我们有不少的疑惑之处,但其母亲是来自齐国的宣姜是毫无疑问的。春秋时期的齐国是盛产美女之地,宣姜和她的妹妹文姜更是其中的佼佼者。《诗经·郑风·有女同车》中曾这样提到:“有女同车,颜如舜朵,将翱将翔,佩玉琼踞;彼美孟姜,洵美且都。有女同车,颜如舜英,将翱将翔,佩玉将将;彼美孟姜,德音不忘。桃树有华,灿灿其霞,当户不折,飘而为直,吁嗟复吁嗟!桃树有英,烨烨其灵,今兹不折,证无来者?叮咛兮复。”[3]可见,宣姜和文姜是一对让人为之惊艳的姐妹花。或许是继承了母亲和阿姨的良好基因,许穆夫人也有着沉鱼落雁,闭月羞花的容貌。作为一国的公主,自然是养尊处优,但许穆夫人并为因此就过着闲懒散漫的生活,让自己成为一个“中看不中用”的花瓶。当然,许穆夫人也不会受到明代晚期兴起的“女子无才便是德”社会思想的教化。规范良好的诗书礼义的教养从小便伴随许穆夫人的左右。如果许穆夫人是庸才,学什么也不过照本宣科。但冰雪聪明的许穆夫人却能灵活掌握学识,更有着青出于蓝的才气。这样一位才貌双全的女子不得不说是令人折服的。她在诗词歌赋等领域的广泛涉猎,使其奠定的深厚的文化底蕴,不仅在文学上有着较高的造诣,同时在学习的过程中也逐渐培养出对时事的敏锐洞察力和超群的政治智慧。记得千年以后的英国哲学家、作家和科学家弗兰西斯·培根(Francis Bacon ,1561—1626)在其《培根随笔》的《论读书》中提到:“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明,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有修养,逻辑修辞使人长于思辩。”许穆夫人在学问的成就上无不给予其最好的佐证。根据清代的思想家魏源在其《诗古微》[4]考证,被誉为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女诗人——许穆夫人所作的《载驰》、《泉水》、《竹竿》都收录在《诗经》中,这三首共十二章的诗无不表达出许穆夫人对祖国的深深思念,拳拳爱国之心感人肺腑。尤以诗歌《载驰》思想性更甚,在其字里行强烈的矛盾冲突中,将许穆夫人为拯救祖国不顾个人安危、勇往直前、矢志不移的决心演绎的淋漓尽致。
      《鄘风·载驰》是许穆夫人在卫文公元年,也就是公元前660年写下的。根据《左传·闵公二年》记载:“冬十二月,狄人伐卫,卫懿公好鹤,鹤有乘轩者,将战,国人受甲者皆曰:“使鹤,鹤实有禄位,余焉能战?……及狄人战于荥泽,卫师败绩。……及败,宋桓公逆诸河,宵济,卫之遗民男女七百有三十人,益之以共滕之民为五千人,立戴公以庐于曹。许穆夫人赋载驰。”[5]当许穆夫人的祖国卫国被狄人占领以后,她心急如焚,于是便星夜兼程赶到曹邑,吊唁祖国的危亡,写下了这首《载驰》。从《左传》的记载中我们不难找到卫国受此劫难的原因和许穆夫人写《载驰》的时代背景:在公元前660年卫狄发生战争时,卫国在位的君主是卫懿公,此君和历史上的昏君都是一丘之貉,他纵情于声色犬马之中,荒淫无道,更可悲的是卫懿公特别喜欢养鹤,到了如痴如醉的地步,在宫苑中饲养成群的鹤,不仅封赏给养鹤人官职,而且荒唐的把鹤唤名为“将军”,享受比为官的士大夫还要优裕的待遇,出巡时随同的鹤可以乘坐华丽的车辆,激起了士族们的怨恨。为了供养这群白鹤,在苛捐杂税本就严苛的社会中,卫懿公还额外向百姓征收“鹤捐”,使得百姓负担更加沉重,百姓们怨声载道。可想而知,卫国在卫懿公的统治下更是江河日下。卫国在公元前771年时在卫武公统治下是达到鼎盛,“水满则溢,月盈则亏”,[6]其后国力逐步衰弱,自卫懿公登基后,穷奢极欲的他更是使得国内的社会矛盾不断激化,国力每况愈下,一天天的衰败下来。在春秋时期这个更重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弱肉强食的社会,北方的狄族早已对岌岌可危的卫国虎视眈眈,于是在公元前660年的冬十二月(即现在的秋十月),这个水草肥美的季节发动了对卫国的侵略战争。卫懿公征调国家军队和人民抵抗异族入侵,但由于其荒淫无道的统治,使得军中将士不愿为其舍命出征,百姓更是不愿为其效命。更有“国之受甲者”讽刺到:“既然你养的鹤有官位有爵位,那你就请它们为你出征打仗吧,我们这些平民怎么能作战呢?”因而当狄族入境卫国时如履平地,犹如过无人之境,不费吹灰之力,卫国很快灭亡。卫懿公也殁于乱军之中,卫国百姓遭到大批屠杀,都城朝歌也被洗劫一空。幸存下来的难民们渡过黄河,逃到南岸的漕邑(今河南省滑县)。   虽然许穆夫人从卫国嫁到了许国,但是许穆夫人并未因此忘记自己的祖国,而是对祖国和离别的父母思念日益加深,《邶风·泉水》中许穆夫人曾这样写道:“毖彼泉水,亦流于淇。有怀于卫,靡日不思。”[7]可见其一片赤子之心!所以,当许穆夫人听到卫国国破君亡的噩耗后,痛彻心扉,归心似箭,恨不得快马加鞭的赶回自己的祖国。当许穆夫人请求她的丈夫许穆公援助卫国,但许穆公害怕祸水东引而拒绝后,她毅然决然的带领着陪嫁的几位姬姓姐妹前往漕邑。许穆夫人在《载驰》的第一句中开门见山的描述了自己归国救卫的急切心情:“载驰载驰,归唁卫侯”——“马儿呀,马儿请带着我快快的奔驰,我要回归自己的祖国,吊唁已经逝去的卫侯!”在第二句中写道:“驱马悠悠,言至于漕。”——“为什么我快马加鞭还是觉得归国的路途这样的遥远呢?我要赶往漕邑与我的哥哥会和,救助流离失所的百姓!”这样直白的情感抒发,许穆夫人的仁爱之情陡然跃于纸上,让读者为之动容。想象着许穆夫人骑着快马,在路上飞驰的飒爽英姿,这是怎样一个巾帼英雄的形象啊!正当许穆夫人在如火如荼的救助着卫国遗民时,“大夫跋涉,我心则忧”——“许国的众多官员们遵照我的夫君许穆公的御令,接踵而来阻扰我的行程,我的心怎能不为此而忧愁伤心呢?”其后“许人犹之,众稚且狂”——“许国的大夫们都来指责和抱怨我,认为我的行为是幼稚且狂妄的,有的责怪我考虑不慎,有的嘲笑我徒劳无益,有的指责我抛头露面有失体统。”可当许穆夫人委婉而又深沉的写到她“陟彼阿丘,言采其萌。女子善怀,亦个有行”时,作为读者的我们似乎可以窥见她美好而又痛苦的心灵,犹如身临其境般感同身受:“当我一步一步攀登上山岗上面,采摘着贝母来慰藉我的忧伤。女子的多愁善感是各有各的道理,伤怀的方式也不尽相同啊!”许穆夫人在失去亲人的悲伤下,怀着强烈的爱国之心,坚信自己的主张是无可指责的,拒绝返回卫国。虽然在当时,社会礼仪约束着出嫁女子的行为:“国君夫人父母在则归宁,殁则使大夫宁于兄事。”但在许穆夫人看来,没有什么比救祖国于危难之中更为重要。国家百姓,骨肉至亲的安危都侵蚀着许穆夫人的内心,自己的国家都风雨飘摇了,何谈父母兄弟?何谈省亲归宁?从这一点一滴细腻的文字表达中,许穆夫人把自己作为女性,在面临国家山河破碎的境况下,独自一人时的脆弱和面对许国大夫时的隐忍坚强酣畅淋漓的抒发了出来,令人感叹!同时,在面对许国大夫们的责难时,许穆夫人的满腔愤怒瞬间得以爆发,她怒不可遏,义正言辞的斥责他们:“既不我嘉,不能旋反;视尔不臧,我思不远。既不我嘉,不能旋济;视尔不臧,我思不闷。”在这一小节中,许穆夫人连用八个“不”字,反复吟诵,表达着激昂强烈的感情:“既然你们不赞许我的回到祖国的行为,我怎么能舍弃我的国家和你们回到许国去?当你们看到我的祖国受难,却是事不关己的冷漠态度,比起你们这般毫无仁爱善良之心,我对祖国却是恋恋不忘,拯救她是我的责任。既然你们不同意我的做法,我就不能度过黄河回到我日思夜想的卫国。比起你们如此不近人情的态度,我对祖国的思念丝毫不会动摇!”许穆夫人在这种前不能赴卫、后不能返许的境地之中,进退维谷,左右为难,十分矛盾。但是她的爱憎是清晰而坚定的:许穆夫人如此热爱着自己的祖国,面对危难中的祖国她是丝毫不会退缩的;但是面对许国大夫们不予支持,不予理解的态度又是如此的憎恨和悲愤!
      面对许国的无情和其实际的国力,许穆夫人不得不谋划着其他良策来救助卫国。所以,在从许国到漕邑的路途中,许穆夫人有了这样的场景描写:“我行其野,芃芃其麦。控于大邦,谁因谁极。”——“马儿在一片田野中缓缓而行,我忽而惊觉,现在已是暮春时节,田垄上的麦苗青青,一片繁茂,正如我此刻的心中盛满着对祖国的忧虑。我该向谁求助,来拯救我的岌岌可危的祖国呢?自己的夫君是指望不上了,他是如此的胆小如鼠;是去向姐姐宋桓夫人的夫君寻求帮助吗?可是,当姐姐劝宋桓公时,他却干净利落的回绝了;是去找郑文公祝我一臂之力吗?可是郑国的情况也不容乐观,郑文公对国事的疏于管理,想必他也自顾不暇吧;那晋国呢?哎!也罢了吧!太子申此时正与东山皋不激战,想必国力损耗不小,更何况晋国诸位公子正在酝酿着一场宫廷政变,晋国国内政局动荡不安,在如此敏感时机,怎可能接受我的求助呢;看来,只有齐桓公能帮助我了,齐桓公英明睿智,齐国在他的统治下,国力强盛,政治清明,经济发达,是有足够的能力来求援我的祖国,可是我要怎样才能说服齐桓公,得到他的支持呢?”在这一章里,许穆夫人的笔调放慢下来,与前几小节形成鲜明的对比,被思索着如何救国的纠结心情和被许国大夫阻挠的烦闷情绪弄得心潮起伏不定,故而行动迟缓。从这短短的十六字短句中,我们在看到了许穆夫人丰富的内心情感之余,更是被她虽然作为一位养在深闺的公主,却有如此超群的政治智慧而深深折服!在思考着如何拯救自己的祖国时,许穆夫人对当时的时政有着敏锐的洞察力,她知道单凭一己之力,是无论如何都不可能达到复国的目的,所以许穆夫人必须寻求其他国家的援助。可是,请哪一国出兵又是一个值得斟酌的难题。因此,许穆夫人在脑海中对中原各国的国家力量和态度做了清楚详尽的分析。我们在她完整的思想过程中,不难看出许穆夫人在从事政治斡旋时,有着更为杰出的逻辑严密性和条理性。这些良好的政治修养,其实是有迹可循的。
      我们追溯到许穆夫人年方及笄,也就是行成年礼时,按照先人的习俗,女子此时正值适合的婚配年龄。许穆夫人的倾国倾城貌,满腹诗书的才华,使其早已盛名在外。这时,许穆公和齐桓公都慕名向许穆夫人求婚,这便给卫国出了一道难题。我们都知道,我国古代的婚姻,尤其是春秋时期诸侯国间的嫁娶,往往带有浓重的政治色彩,带有和亲和结盟的目的,是两国甚至是几国间的政治博弈。许穆夫人在考虑自己的婚姻问题时,首先是将如何通过政治联姻来报效祖国放在首位的。根据汉代刘向的《列女传·仁智篇》记载:“初,许求之,齐亦求之。懿公将与许,女因其傅母而言曰:‘……今者许小而远,齐大而近。若今之世,强者为雄。如使边境有寇戎之事,惟是四方之故,赴告大国,妾在,不犹愈乎?’……卫侯不听,而嫁之于许。”从这段对话中,我们可以看出:许穆夫人对于配偶的选择是作了仔细的思考的。当卫懿公想将许穆夫人嫁于许穆公时,许穆夫人却清醒的认识到:舍许嫁齐是对自己祖国最有利的选择,何况齐桓公比许穆公更具有雄才伟略。于是,便向自己的母亲进言:“放眼观看现在的政治局势,许国国力弱小而且离我们卫国路途遥远,但齐国不仅国力强盛并且离我的宗国不远。在如今这个“成者为王败者为寇”的弱肉强食的社会,齐国是现在诸侯国中的霸主,和小小的许国比起,怕是不知胜了多少倍。况且如若北方的异族狄人侵犯我们卫国的疆土,以我国的实力单打独斗,只怕胜算也是很少的,但如果我嫁给了齐桓公,我们卫国也就顺理成章的和齐国结成了盟国,一旦到了卫国有危难的时候,我就能让实力雄厚的齐国助卫国一臂之力呀!”许穆夫人晓之以情,动之以理,希望母亲能说服父亲,权衡利弊,改变初衷,作出更具有长远眼光的决定。但是在许国重金的打动下,鼠目寸光的卫懿公还是将许穆夫人嫁给了许穆公。古时中国的婚姻讲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贵为公主的许穆夫人,更是不得违背先制和父亲的御令,只好无奈的接受在自己看来并不圆满的婚姻。果不其然,在许穆夫人嫁到许国后的第十年,卫国被狄族进犯所灭。
      面对有着如此犀利政治眼光的许穆夫人,我们是不得不钦佩的。作为一个只有十几岁的刚成年的女性,却有着比自己父亲更成熟的思想和眼光。面对自己终生大事时,许穆夫人敏锐的察觉到自己国家的社会政治存在的隐患和可能导致祖国危亡的因素,深谋远虑着祖国的未来,希望通过自己的政治联姻为增强祖国的实力和挽救祖国于风雨飘摇中,做着未雨绸缪的准备。所以当卫国覆灭,许穆夫人有能力斡旋于各个国家间寻求帮助,并且在《载驰》中将如何抉择而“控于大邦”的所思所想描写下来,我们也就并不感到惊讶了!许穆夫人在《载驰》最后结尾两句写道:“百而所思,不如我所之。”——“你们这些许国大夫纵是有千百万条锦囊妙计,也都只是空想,都不如我亲自前往祖国,安抚百姓”。这也可以反映出许穆夫人不仅具有政治家的仁爱之心和远见卓识,而且在政治执行力上也是出类拔萃的。
      此后,或许是“皇天不负有心人”,在许穆夫人的多方奔走下,齐桓公派公子无亏率兵救援卫国,使卫国避免了彻底被狄人颠覆的灾祸。在许穆夫人赋《载驰》两年后,卫国又得到复兴。
      读《诗经》让我感知着先秦百姓们的礼乐教化。赏《鄘风·载驰》让我在许穆夫人热诚的爱国之心下接受心灵的洗礼。
      好一位蕙质兰心的许穆夫人!
      好一个“绝世红颜矗风雨,挺身而出是为卫”!
      参考文献:
      [1]余冠英注译:《诗经选》,54页,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0。
      [2]刘兆伟注译:《论语通要》,19页,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
      [3]郑建伟译注:《诗经》,102页,长沙,新疆人民出版社,新世纪出版社,2002。
      [4]余冠英注译:《诗经选》,23页,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0.
      [5]杨伯峻编著:《春秋左传注》,256页,北京,中华书局,1981.
      [6]黄寿祺,张善文译注:《周易译注》:“日中则昃,月盈则食”,327页,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
      [7]郑建伟译注:《诗经》,48页,长沙,新疆人民出版社,新世纪出版社,2002。

    推荐访问:乱世佳人 赏析 夫人 人物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