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买卖合同 > 正文

    [中国古籍中的陨石记载]中国古代陨石记载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19-04-07 04:44:11 点击:

      中国历史悠久,保留着丰富的古籍文献,其中有许多关于石陨石雨和铁陨石雨的记载,多项记载都是世界上的第一次。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对星空抱有极大的好奇与敬畏之心。神奇的天外来客——陨石,在人类与宇宙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很早就引起了先民们的兴趣和关注。上下五千年,先民们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陨石记录,它们在古代天象记录中自成华章,弥足珍贵。
      夏商周:世界最早的陨石记录
      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天文台高级顾问欧阳自远向记者指出,中国历史悠久,古代有过多次关于石陨石雨和铁陨石雨的记载。其中有多项记载都占据了世界第一的位置。战国时代的史籍《竹书记年》记载:“帝癸十年(公元前1809年,夏代),五星错行,夜中陨星如雨。”这是世界上有关石陨石雨的第一次记载。
      在20世纪70年代,中国科学院北京天文台组织了《中国古代天象记录总集》的收集、整理、编纂工作,全面梳理总结了历代正史、地方志中的天象记事。有来自全国学术界的许多专家学者参与了这一工作。欧阳自远先生是《中国古代天象记录总集》中“陨石记录”部分的主要编纂者。欧阳先生说:“这部巨著从古至今,每个朝代皆有记录,有多项记录都被学术界公认为世界首次。”值得一提的是,结合这次整理工作,他们还对中国古代的地方志进行了系统的著录,产生了《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这样用途广泛、影响深远的学术巨制。
      在《中国古代天象记录总集》中,有多条商周之前的陨石或陨石雨记录。如夏禹八年夏六月“雨金于夏邑”,其时代约为公元前21世纪;夏禹时,“天雨金三日”;商纣时,“天雨石,大如瓮”;周成王三十四年,“雨金于成阳”,时代约为公元前11世纪。这些记载都是世界上有文字可考的最早一批陨石记录。
      不过,这一时期的记录,过于言简意赅,所谓的“雨金”是铁陨石或铁陨石雨,难以分辨。董锐的《七国考》卷十三上记载有:“秦献公十七年(公元前368年),栎阳雨金。”欧阳自远认为,这是世界上有关铁陨石雨的第一次确切记载。
      鲁僖公十六年正月戊申日,“陨石于宋,五。”这条记录有确切日期,为公元前645年12月24日;有较确切的地点——宋国;有陨石的数量——五块。欧阳自远认为,这条记录的可信度较高。
      关于商周以前的中国陨石记录,欧阳自远总结道,这是世界上最为古老的一批陨石历史记录。其它国家的记载,或不如其齐全,或不及其古老。
      而尤其值得大书特书的是,“陨星”的说法已经出现在这一时期的历史记录中,说明中国古人承认陨石是来自天外的星体。欧阳自远赞誉道:“这是了不起的科学认识,既符合科学,也很超前。在欧洲,直到18世纪,法国科学院关于陨石的解释,仍然是雷击地面,飞溅起的石头重新落回地面。”
      欧洲天文学界长期受到古希腊流传下来的“水晶天球”学说影响。例如亚里士多德等人都认为,地球以外的“月上天”,是由与地面截然不同的物质“以太”所构成的,完美无缺,不会腐朽。是不是这样的观点影响了欧洲科学界对陨石的认识呢?
      汉代以后:细致的科学描述
      在古代陨石记录中,不乏离奇、违背科学的记述。例如,有一条著名的记载,秦始皇三十六年(前221年),有陨石落于东郡,石上有一条预言:“始皇帝死而地分。”秦始皇派遣官吏进行了调查,认为是周围的百姓在陨石落地后所刻,屠杀了很多人,销毁了这块陨石。还有一些记载,说“雨金”,而落地化为石;或者说落下了“绿石”。欧阳自远认为,这些记载的科学性和可信度都不高,落地化为石的,实际上本来就是石陨石。
      但是对汉代以后的陨石记载,欧阳白远认为,它们普遍有关于陨石降落过程的细致描述,例如有“光耀雷声”,其科学价值大大超过了前一时期的记载。这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关于陨石降落过程的科学描述。例如公元前89年3月9日,汉武帝时期,“雍县无云,如雷者三,或如虹气仓皇,若飞鸟集械阳宫南,声闻四百里。陨石二,黑如黳。”
      陨石进人大气层时,平均陨落速度可高达25千米/秒以上,与大气剧烈地摩擦撞击,所以会出现强烈的闪光和巨大的声响。这些“光耀雷声”的记载,完全符合现代科学对陨石降落过程的认识。而落地之后,陨石呈黑色,这正是陨石经历降落过程的高温燃烧后表面形成薄薄的一层黑色熔壳。
      这一时期的陨石记录中还出现了对陨石降落的精彩的全过程描述。如,后赵石勒时(公元330年~333年),“星陨于邺东北六十里,初赤黑黄云如幕,长数十匹,交错,声如雷震,坠地气热如火,尘起连天。时有耕者往视之,土犹然沸,见有一石方尺余,青色而轻,击之,音如磬。”其中既有降落过程中“赤黑黄云如幕,长数十匹”的陨落云迹,又有“声如雷震”的声音现象,还有“坠地气热如火,尘起连天”的触地现象,最后还有对于陨落的陨石的详细描述,包括了其大小、颜色、声音等各方面。并有地面受陨石撞击后发生形变,如同水沸腾之象的描述。
      有些记载中还出现了气味的描述,如“臭闻于成阳”等。还有的记载留下了陨石人地的深度,如公元612年5月28日,陨石落于吴郡,“掘地,入二丈得一石,径丈余。”
      欧阳自远认为,中国古代对于陨石的最佳描述,无疑是出自于宋代沈括的《梦溪笔谈》的一段记载:
      治平元年(公元1064年),常州日禺时,天有大声如雷,乃一大星几如月,见于东南。少时而又震一声,移著西南。又一震而坠在宜兴民许氏园中,远近皆见,火光赫然照天,许氏藩篱皆为所焚。是时火息,视地中只有一窍,如杯大,极深。下视之,星在其中,荧荧然。良久渐暗,尚热不可近。又久之,发其窍,深三尺余,乃得一圆石,犹热,其大如拳,一头微锐,重亦如之。州守郑伸得之,送润州金山寺,至今匣藏,游人到则发视。王无咎为之传甚详。
      这段记录中,详细记述了陨石降落时的飞行方向、亮度、声音等信息。对于触地的地点、触地时的种种现象,都有详尽的记叙。全世界的陨石学著作都时常引用这段记载,并给予高度评价。欧阳自远则认为:“这是中国古代最为全面、真实的一次描述,它甚至优于一些现代的陨石记录。”令欧阳自远感到遗憾的是,他曾经前往镇江金山寺,试图寻访这块陨石,可惜年代久远,或因灾荒战乱,当年的陨石早已湮没无存。   元明清:陨石灾害的记载
      欧阳自远总结了中国历史上几大时期陨石记录的特点:先秦时代的记录,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全面的早期陨石记录;汉代至隋唐,一直到元代,陨石记录中虽然会掺杂一些传言轶事乃至荒诞不经的传说,但总体而言,这一时期的陨石记录很详细客观,侧重点是对陨石降落过程和所坠陨石的描述;而元明清三代,陨石记录的特点是陨石降落造成的灾害。
      在前述《梦溪笔谈》的记载中,已经有陨石降落于居民区造成火灾,“藩篱皆为所焚”的记载。而从元代开始,陨石降落于居民房屋院落,形成灾害的记载明显增多。这些陨石,不但可以毁坏地面上的物资财产,甚至可能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
      例如元英宗至冶元年(公元1321年),云南的洱海东部,“雨铁,民舍山石皆穿,人物值之多毙,谣俗号日铁雨。”元顺帝至正末年(约在1366年~1368年之间),云南晋宁“天雨铁,伤禾,人物触之多毙”。清代顺冶十三年(1656年)三月,湖北天门县“夜,烈风,城内堕石,压居民数家。”从这些记载看,陨石降落时有巨大的冲击力,可以击穿山石,破坏力巨大。所造成的损失,不止是房屋,人员也有惨重伤亡,庄稼也会遭受陨石破坏。造成灾害的,不但有陨石,也有陨石雨。
      而历史上最为严重的陨石雨成灾的记录,是公元15世纪明代发生于陕西庆阳的陨石雨。《明史》、《明通鉴》、《二申野录》、《万历野获编》、《国榷》、《奇闻类纪摘抄》等多部史书都有相关记载。至于其时间,有些史书记为明英宗天顺四年(公元1460年)二月,有些则记于明孝宗弘冶三年(公元1490年)二月或三月。《奇闻类纪摘抄》引用《寓园杂记》曰:“陕西庆阳县陨石如雨,大者四五斤、小者二三斤,击死人以万数,一城之人皆窜他所。”
      从这段记载来看,庆阳的这次陨石雨相当密集,所降陨石数量巨大,给当地人民带来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严重的社会恐慌,人们纷纷离开庆阳,前往别处逃难。然而,这一记载的真实性却令人生疑,因为并没有现代的地质调查资料指出在当地发现大量陨石。
      明清两代距今时代较近,留下的陨石记录比前代大为丰富。从记载来看,陨石降落的地域分布很广,全国各个省份地区几乎都有记载。其中的一些记载仍然有着相当高的科学价值,例如明神宗万历三十三年十一月(1605年12月10日~1606年1月8日)的一条记录说:“南京教场夜陨星,或坠地化为灰,或自空中分作三块,坠地有声,寻觅无迹。”其中有陨石会在空中分裂的科学认识。很多陨石在茫茫宇宙中运行时,都因碰撞等原因,留有裂缝。在陨石降落过程中,因高速穿过地球大气,会在高空中承受巨大的压力,会经受摩擦产生的高温,所以大多数陨石都会在空中分裂。
      在元明清三代,陨石落地后,往往记载为钦天监或当地官府所收藏。但是欧阳自远告诉记者,目前,既有文字记载,又有实物留存的陨石极少。唯一的例外是广西的南丹铁陨石,在明清时期的《庆远府志》中有其陨落的记载,时间为“正德丙子夏五月”,即1516年。不过,当时的政府并未收藏其陨石。直到400多年后,1964年才科学确认了这次事件陨落的铁陨石,1973年才确认这是中国境内最大的一次铁陨石雨,为我国古代丰富的陨石记载寻获了迄今唯一一批实物证据。
      在广袤的中国大地上,还有许多与陨石有关的地名及相应的历史传说。例如,紫金山天文台前台长、老一辈天文学家张钰哲曾经告诉欧阳自远,据鄱阳湖边的江西省星子县县志记载,该县是因“有星坠湖”的记载而得名。张钰哲建议欧阳自远前去访查有关的实物证据。但欧阳先生多番努力,并未取得发现。类似的情况还有许多,有很多与“陨星”、“陨石”有关的地名,都因年代久远,实物证据早已湮没不存。还有一些传说是古代的陨石,经科学分析,结果证明与陨石无关。
      研究古代与陨石有关的记载,对于古代社会研究和今天的现代天文学研究,都有重要的意义。
      (责任编辑:吴蕴豪)

    推荐访问:陨石 古籍 中国 记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