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励志电影 > 正文

    民国怎样审查电影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23-06-08 00:05:07 点击:

    民国电影审查的威力非同一般,美国片商为电影能顺利在华上映,

    甚至同意中方派员监督拍片

    “徒手撕鬼子”,这戏码若能穿越回1930年代的电影院,必然是满堂喝彩。可是,在那个抗日救亡的年代,就算“抗日神剧”拍得出来,也多半放不出来。因为按照当时电影审片员的标准,“徒手撕鬼子”算是神怪场景,必须咔嚓。

    民国电影审查制度非常严格,不仅夫妻同床、车站吻别是“有伤风化”,拥挤买票、搓麻赌博是“有损民族形象”,连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武侠片、神怪片,都属于禁片,统统要剪。

    武侠片挨了审查第一刀

    一战结束时,美国侦探片在上海大热,其中描绘了强盗、黑帮的世界。立马有在上海犯事儿被捕的人招供:作案手段“师从洋片”。这激起了各界对电影影响教化的质疑。

    1920年,商人闫瑞生为谋财而勒死妓女,因情节曲折而轰动上海。次年,有人将此案拍成电影《闫瑞生》,这是中国第一部故事长片,它上映后万人空巷,上海单日最高票房达1300大洋。然而,该片却因为“过于写实”遭到教育界的批评——嫖妓、抛尸、追凶、吊死……活生生的情节吓坏了不少老学者,纷纷在报刊上批评其“妨害社会教化”。

    其效仿者《张欣生》则更为写实。据著名导演程步高回忆:“影片重点放在开棺验尸……事前用湿面粉仿制(器官),涂墨水做人血,用特写镜头放大拍摄,看来真是恐怖吓人……小孩子看了要哭,妇女们看了要逃跑。”

    于是,伤不起的人们直接上书北洋政府教育部告状,呼吁建立电影检查制度,免得民众看了电影学坏、吓坏。1927年7月2日,媒体报道了江苏省电影审阅委员会成立的消息,此后各地纷纷效仿成立电审会,特别对那些女性露肚脐、露大腿的镜头,电审会看了一遍又一遍,觉得不妥便向片商“柔性劝说”,要求剪片。

    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1930年《电影检查法》出炉,这是中国首个全国性的电影检查制度。次年,隶属国民党的电影检查委员会正式成立,而审查国产片的第一刀,砍在了武侠片上。

    中国武侠片起源于1928年的默片《火烧红莲寺》。它根据当时脍炙人口的《江湖奇侠传》改编而成,片中人物“或腾云驾雾,凭虚御风,或隐遁无形,稍纵即逝”。

    以当时的标准,这可是好莱坞大片级别的特效。由于引发观影狂潮,该片如连续剧般一拍再拍,直到1931年拍到第18集后才暂停,《火烧青龙寺》、《火烧灵隐寺》、《火烧平阳城》等跟风之作也层出不穷。

    那时的武侠片,经常夹杂一些神怪元素,有些描写江湖侠客的电影,硬是拍成了“人会喷火,兽会飞天”;连乾隆游江南这种古装戏题材,为了跟风也是处处刀光剑影。人们看完电影后争相模仿,报纸上充斥着学生弃家从道、小混混学电影拉帮结派扰乱治安、见人就打还说“替天行道”等消息,甚至有“无论男女演员,皆半裸式”的争议广告。这些都招致批评。

    1932年,电检会以《江湖奇侠传》“内容荒诞不经,有违党义”为由下令查禁,《火烧红莲寺》也遭禁播。此后3年间,电检会一共查禁武侠、神怪片60余部,约占当时国产片总数的70%。在审查者眼里,它们的危害性与色情片有得一拼,必须查禁。

    “辱华片”与外交胜利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宣传民族主义成为国民党的工作重点。由于外国电影充斥国内市场,它们也成了电检会的靶子。

    外国电影最容易“撞枪口”的无非两点:一是“浪漫、肉感”,随时冲击国人眼球;二是“辱华”,包括给中国人重新留辫子。1922年《申报》报道,美片中的华人“不是充盗匪的下手,就是做人家的仆役。且必囚首垢面,弯腰屈背,形状猥琐,丑态可憎……”。

    其中,最鲜明的例子是封禁美国电影《不怕死》。1930年2月,上海公映美国著名喜剧演员罗克主演的《不怕死》,该片描写一位美国学者受聘在旧金山唐人街稽查犯罪集团。以今天的眼光,《不怕死》是一部标准的喜剧片,然而影片里的华人形象是这样的:男抽鸦片,女裹小脚,职业是贩毒、盗窃、抢劫,中国花店卖的是毒品。片中有个镜头,罗克在一群小脚女人中,扭住一个戴清式瓜皮帽老者的辫子,顺便玩了玩他的长指甲。

    结果,公映第一天就有35位观众给《民国日报》寄去怒不可遏的投诉信。其中一封写着:“我们的血几乎沸腾了,我们再也忍不住了……如果他们不自动停止映演这张影片,我们中国人也有热血,也会不怕死的!”

    《不怕死》点燃了上海的抗议浪潮。有影院老板给职员买了几十把小刀,要他们去放《不怕死》的影院买下头等座票,然后在黑暗中给坐垫划口子;有愤怒的市民带上剃须刀片加入他们的行列,一场戏下来座位面目全非;有人在播映时燃放爆竹,甚至有人在场内泼洒恶臭液体,让观众纷纷走避,搞得放映《不怕死》的影院暂停营业。

    当局随后介入。电检会先是责令停映,再函请上海各大报纸撤下电影广告,并呈请外交部对美方交涉,要求罗克道歉。在事件中,国民党宣传系统态度积极,最终促使政府于该年3月31日发令全国查禁此片,并无限期封杀罗克。最后,罗克于5月29日致函中国驻旧金山总领事馆道歉,被舆论视为“外交胜利”。

    “不怕死事件”也影响了其他美国片商。比如,米高梅公司的中国题材电影《大地》,受《不怕死》牵连遭电检会抵制,美方被迫派代表来华达成协议:同意中方派员监督拍片,并接受中方修改意见。该片拍摄完成后,米高梅公司还主动将样片送审,历史罕见。

    《女性的呐喊》

    钳制左翼电影

    1933年,中共电影小组负责人夏衍(化名丁一之)创作了《狂流》,标志着左翼电影浪潮在国内兴起。这与国民党的意识形态相背离,因此成为电检会的“重点防范对象”。第二年,电检会改组为中央电影检查委员会,全面钳制左翼电影。

    例如,反映农村生活贫困的电影《丰年》,被中检会定性为“鼓吹阶级斗争”,要求制片方修改农民骚动的结尾,改为“地方党部派员会商当地士绅,筹办合作社,农民大悦”的“主旋律结局”,与全片基调相比,“喜大普奔”显得相当突兀。

    中检会“淫威”之下,许多电影都横遭干涉。比如,华南地区因语言环境特殊,粤语片较为流行,中检会成立后开始压制粤语片商,造成1937年后国产粤语片几乎禁绝。

    审查行动甚至殃及世界名著。1935年,美国华纳公司出品的《仲夏夜之梦》,被中检会定性为“内容涉及神怪之处甚多”,一度将其打为“神怪片”,不发放映准照。幸亏片商积极争取,中检会决定“体谅其为莎士比亚名作,为保存该片文学艺术起见,特准该公司在片头加制说明字幕后,准予发照映演”。

    抗战时期,国民党对电影的审查并未放松。南京沦陷后,中检会在重庆照常工作,从1942年5月到1944年7月,共计检查电影1312部,其中138部被删剪,66部被禁演。抗战胜利后,中检会的剪刀依旧,连夫妻吻别、男女嬉戏的镜头都要“咔嚓”。

    如此做法,引来电影界一片反对。1948年,在上海《大公报》主办的“国产影片出路问题座谈会”上,著名戏剧家阳翰笙说:“我们20年来在剪刀下生活,往往有好作品,怕通不过检查,自己先就忍心剪掉……有时一个电影,一切都好,却只有一样不好,就是通不过检查官的剪刀。”

    ●资料来源:《影艺的政治:民国电影检查制度研究》,汪朝光著,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民国时期的电影审查制度》,《瞭望东方周刊》2014年第8期;《民国电影审查小史》,《电影世界》2007年9月

    被“咔嚓”的民国电影

    不完全记录

    1933年

    《上海二十四小时》 被扣近1年,修改上映

    《中国海的怒潮》 剪去了全片1/3

    《脂粉市场》结尾被改。导演夏衍声明:

    “此节非出原作者本意。”

    《女性的呐喊》审查时决定禁映,交涉后剪掉一千多尺

    1934年

    《三姊妹》删去警察索贿情节

    《黄金时代》删改了大量情节和台词

    《逃亡》因其“重心在于暴露社会弱点”,

    决议“不准出国”

    《歌台艳史》中拥挤买票的镜头被认为“有损民族尊严,危害党国”而勒令删除。

    《再会吧,上海》删除接吻和化妆跳舞镜头

    《健身运动》中女子拔河和跳绳的场景,光线不佳看似裸体剪影,被删去

    1946年5月--1948年9月

    共审查3331部影片,禁映29部,删剪197部

    推荐访问:民国 审查 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