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励志电影 > 正文

    一篇杰作【一篇未完成的杰作】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19-01-16 04:52:40 点击:

      今春收到美国友人寄来的一份篇幅较多的剪报,包括两个内容:一是美国小说家辛细亚・奥齐克写的介绍文章:“一位大师的思考――一篇未曾发表过的故事提供了对亨利・詹姆斯的艺术与性意识的新认识”,二是与介绍文章同时刊载的詹姆斯的一篇从未发表过的故事片断:“休・梅罗。”
      
      介绍文章提出了以下论点和有趣的资料与分析。文章的作者说詹姆斯是唯一的一个被称为“大师”的美国作家。甚至为美国文学作出过创基立业的重要贡献的大文豪爱默生,都未被晋封过这个雅号。詹姆斯不但具备巴尔扎克式的博大,他与其他十九世纪晚期的作家不同,技巧精湛,他的散文抒发着细致委婉的心理分析,连二十世纪读者的感受能力都未必跟得上。他是一位“非凡的人类心灵的诠释者”,他大大刷新了人类意识在文学中的表现。
      “休・梅罗”的文风属于詹姆斯的晚期,原稿是传记家与评论家里昂・艾德尔于一九三七年在哈佛魏德纳图书馆底层的一口海运箱内发现的,和作家的其他一些笔记和日记在一起。也许因为是个较短的片断,所以迄今未曾发表过。在这里是初次刊出,不久将随同亨利・詹姆斯的“笔记大全”由牛津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
      这个片断的写成有个过程。最早的设想见于一八九五年秋,那时的拟题是“一个孩子”,写一个从某一意大利小说家的朋友那里转辗听来的故事。一八九八年五月,詹姆斯又想把它改写成一个“女子,她假想自己曾结过婚并且已成了寡妇”。她要求某画家给她画一幅她从未有过的丈夫的画像。这里詹姆斯又像是在设想另一次生活中的失误,主人公又一次白白错过了可贵的生活经历。一九○○年詹姆斯把这两个故事合并起来:一对不育的年轻夫妇要求一个画家为他们画一幅一个小女孩(或随便一个什么孩子)的画像,让他们把画中人认领为自己的孩子,以缓解自己不能生育之苦。就在同一天作者写下了一百多个可作为小说中人物的名字,包括“阿契丁”,即“休・梅罗”中那对年轻夫妇的名字,和“马丘”与“巴特兰”,即十分动人的中篇《丛林猛兽》(一九○三)中的两位男女主人公。马丘的悲剧正由于他白白错过了一次宝贵的生活经历。
      詹姆斯在《使节》(一九○三)一书中已经借主人公之口规劝青年必须深刻、认真、丰富地生活。这个主题在作者心上徘徊不去,牢牢占领了作者的晚年生活。作者毕生过着独身生活。他曾在一封信中谈到过“我生活中那带有根本性的寂寞”。他问道,“这种寂寞不是一个人的最深刻的东西又是什么呢?至少对我来说,比任何别的都更加深刻,比我的‘天才’,我的‘修养’,我的骄傲,尤其比那种深刻的以艺术来抵御一切的(习惯)都更加深刻。”说这话时他五十七岁。他的生卒年为一八四三――一九一六。
      那未曾结婚的画家休・梅罗就是孤单一人。他对自己都不能十分满意,更何况和别人结成良缘。但作者的原意是要写那对不育的青年夫妇,他们所不能得到的生活经历,甚至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作者的心情。最后,小说还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艺术家的想象力究竟能作些什么?文章的作者问得好:艺术家的想像力和现实有多密切的关系?想像力能否脱离实际而存在?有无所谓理想的美是肉体所不能体现的?人们能够倚靠幻想生活吗?艺术家的想像力如何驰骋得太自由是否是一个缺点?想像力是实际存在的一种复杂伪装吗?艺术是否就是捏造?
      如上所说,詹姆斯自己从来没有结过婚,从来没有享受过“完美的结合”。他是个不折不扣的独身者。西方学者对他的性意识感兴趣,并且认为有证据证明他有同性恋的倾向。但是詹姆斯在生前小心翼翼地把许多文稿与信件付诸一炬,拒绝人们窥测他的私生活。艾德尔的五卷传记也未能提供更多的可靠资料。休・梅罗作为艺术家是否能透露一点关于作家私生活的秘密也只是一种臆测。小说的片断并未提供任何线索。
      现将故事片断的梗概略述如下:
      从故事的题目和艺术家即将负担的任务来看,小说的主人公不是那对俊秀而不育的年轻夫妇而是休・梅罗这位画家本人。青年夫妇的愿望通过他们说的话而在画家的意识中逐渐明确起来。他们未经介绍就冒昧求见就是为此。画家想起他对这对可爱的年轻夫妇并不完全陌生,三天前他曾在自己作品的展览会上看见他们在某画像前勾留,久久不肯离去。这是一幅梅罗绘画的六岁男孩的肖像,孩子十分俊秀可爱,而且实有其人,有名有姓。现在轮到这对夫妇来到画家面前陈说他们对这幅画像留下的深刻印象了。他们要求画家为他们画一幅另一个孩子的像,他们深信他完全能实现这个愿望。画家以为他们肯定是失去了一个儿子,和他所绘画的孩子相似,现在是想请他画一幅亡儿的肖像留作纪念。他们的兴趣显然是在于儿子而不是画家,而且他们必然会提供照片或别的图像以便他有所遵循。这样,画家的任务就简化了,因而也就没有多大的吸引力。但是画家对这个任务还不是完全无动于衷,因为这对夫妇的仪表和谈吐都不俗,特别是他们的强烈的感情反应。画家认为当今世界能遇到有感情反应的人是愈来愈困难了,更何况这对夫妇非常匹配,他们很幸福,而画家却是“孤身一人……十分寂寞……极少有机会品尝完美结合的滋味……甚至还常常和自己过不去……”他若能够把这对夫妇画下来该多好啊。但是夫妇并不完全一致。妻子要画一个女孩,丈夫要画一个男孩。画家会意了:莫非死去的孩子是一男一女?
      至此,画家的“想当然”是入情入理的。然而奇峰陡起,事实并非如此。这对夫妻从未生过孩子,而且今后也不可能生。他们要求画家画的那孩子必须既现实又理想。现实,是要求孩子是他们“有可能”生的那样,并且要求画家保持他的最高水平。理想,因为他们可能生的孩子也许有各种缺陷;他们已经试图认领一个,但从一百个现成的孩子中竟选不出一个合乎他们愿望的:因此认领是不可能了。他们没有提出别的要求,更无照片可以根据。那幅六岁男孩的肖像是标准,由此而得出结论:画家肯定能够圆满完成任务。可见年轻夫妇对艺术家是十分尊重、深感兴趣的,不只是想有一个儿子或女儿而已。不错,妻子希望有一个像她丈夫那样的女孩,丈夫希望有一个像他妻子那样的男孩,他们有分歧,但是他们把决定权交给画家,不坚持自己的主张。他们只是希望今后能够与画中人融洽地生活在一起。
      画家被感动了。这对夫妇确是异想天开,他们自己也意识到此。说古怪,却有几分诗意,说幼稚,又似乎非常严肃。这任务不大好完成,现实的根据太少了,而他画的那个六岁男孩却是实有其人的。
      妻子似乎比丈夫想得更深一些。她对画家说,只要你感到这是个有趣的艺术创造,就肯定会把我们的意愿化为实际。她相信他必能成功。
      最后说定年龄大约为八岁。这是唯一的具体条件。画家答应他将尽最大努力。
      故事到这里结束,只是一个片断。中心内容似乎是写又一次错过了的生活经历:年轻夫妇因不育而想填补这一美满婚姻存在的缺陷。画家本人也属于这个范畴:除了他的天才以外,他还有什么呢?然而休・梅罗还是欣然接受了这个不寻常的任务。艺术家的生涯和生活中失去了的宝贵经验是作者深感兴趣的题材,作家更感兴趣的是人们心灵深处的活动。但是作为杰出的现实主义小说家,亨利・詹姆斯决不止于描写这些心理活动的细节。他最伟大的、内容十分丰富的中篇和长篇,特别如《一位女士的画像》(一八八一),《波音顿的珍藏品》(一八九七),《鸽翼》(一九○二),《使节》等歌颂了“优美的良知”,亦即人们的心灵美。用这个尺度衡量,“休・梅罗”,作为一个片断,可能只是个很精致的小品。
      
      (本文题头亨利・詹姆斯像,丁聪作)

    推荐访问:杰作 未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