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励志电影 > 正文

    QQ隐身的心理学解析:手机qq怎么隐身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19-04-23 04:49:07 点击:

      摘 要:网络在我们的生活中越来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尤其是QQ作为一种即时聊天工具更是受到大家的青睐。但是,近几年来,大家越来越习惯于登录QQ后立即选择隐身状态。这是一种社会现象,也是一种心理现象。本文通过人际交往、被动接受、从众、孤僻、几个方面从心理学视角对QQ隐身现象进行了解析。
      关键词:QQ;隐身
      [中图分类号]:B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2)-24--01
      随着计算机在我们生活中的逐渐普及,毫无疑问,我们已经进入了网络时代。2008年11月,《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的网络调查显示,58.5%的中国网民上网一定要打开QQ或者MSN等即时聊天工具。可是,打开这些聊天工具后,很多人选择隐身。“QQ隐身族”“MSN脱机族”“BBS潜水族”的队伍日益壮大。那么在这些隐身族的背后,究竟折射出哪些心理学现象?这一点,值得我们深思。
      一、人际交往的距离美原则。
      人际交往的一般原则有八条:
      (一)平等原则
      (二)诚信原则
      (三)宽以待人原则
      (四)距离美原则
      (五)自尊自爱原则
      (六)虚心原则
      (七)大度原则
      (八)戒骄戒躁原则
      其中,第四条原则是距离美原则,是指人际交往中双方要保持适当的距离,不要过于接近。人际关系的实质是人际心理关系,而每个人都需要保持一定的心理自卫距离.过于亲近会引起对方的不安全感,影响双方关系. 某朋友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我们总不能天天上线吧.天天上线,见了熟人不说话也不好意思,说的话天天见面都说有时实在是无话可说,还是给彼此都留一点自己的空间吧,所以就隐身了”。这就是距离美原则的具体表现,很多时候,我们上网只是希望在网络的世界里得到暂时的放松,并不希望不断有人来打扰我们,也不喜欢费尽心思去憋出无意义的聊天话题.但是,我们又习惯了登陆即使聊天工具,那似乎是一种心灵的慰藉,在这样一种矛盾的情况下,隐身无疑为我们提供了一种两全其美的解决途径.
      二、被动接受
      美国心理学家舒茨(W.Cschutz)提出:人满足人际关系需要的方式有所不同,或是主动表现,或是被动接受。其中,被动接受表现为:期待他人接纳自己,期待他人领导,期待他人表示亲密。从隐身族贴吧观察可知:很多隐身族并不是一开始就喜欢隐身。曾经他们也天天亮着头像,期待有人搭理自己。可是,主动跟他们说话的人实在是少之又少。久而久之,他们也觉得没意思,就成了“没人理我,我干脆隐身算了”。 对于广大青年隐身族而言,这种被动接受是和青年期情感发展的闭锁性不无联系的。
      “被动,潜意识里希望别人重视和关注自己,但又害怕主动与别人交流,有点矛盾吧” ,“不希望某些人看到我经常在线,比如说我的老师和家人。”这是隐身族某些成员的原话。青年初期学生情感的发展特点之一是情感具有文饰性、闭锁性、曲折性。他们对情感的掩饰性提高。不愿意向外界透露自己的感情和真实想法,喜欢沉浸在自我的世界里,这样他们会觉得有安全感。害怕别人窥探到自己的内心世界。青年期的人际关系特点之一是友情与孤独。林崇德也认为青年期具有开放性和闭锁性的两极性。一方面他们希望与别人建立深厚的友情,另一方面又被动地等待别人关注自己,等待别人主动与自己交流。如果等待落空,他们宁愿独自忍受孤独。形成既期待友情又甘愿孤独的矛盾心理。
      三、人际关系的情感探索阶段
      奥尔特曼(I.Altman)和泰勒(D.Ataylor)对人际关系进行系统研究后,提出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形成和发展一般要经历以下四个阶段:
      (一)定向阶段。在这个阶段,主要是确定要交往并建立关系的对象,包含对交往对象的注意、抉择和初步沟通。
      (二)情感探索阶段。这个阶段,双方主要探索彼此在哪些方面可以建立真实的情感联系。尽管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情感卷入,但还是避免触及秘密性领域,表露出的自我信息比较表面,因而交往仍具有很大的正式性。
      (三)情感交流阶段。在此阶段,双方的人际关系开始出现由正式交往转向非正式交往的实质性变化。表现在彼此形成了相当程度的信任感、安全感、依赖感,可以在斯密性领域进行交流,能够相互提供诸如赞赏、批评、建议等真实的互动信息,情感卷入较深。
      (四)稳定交往阶段。双方在心理上高度相容,彼此允许对方进入自己绝大部分斯密性的领域,分享自己的生活,成为生死之交。但实际上,能达到之一层次人际关系的人很少。问到一个朋友为什么喜欢隐身,她回答说:“我吧,觉得QQ就是一种通讯工具,和短信一样。有事说事,没时下聊几句就行了。可是如果一直在线,如果不是和特别亲密的人聊天就得一直聊下去,不好意思戛然而止。不过有一句没一句地找话说,最终一方会先找个借口受自己有事先走了,所以只好隐身。然而对于特别熟的朋友,可以设置隐身对其可见。”她这段话中体现出了情感交往的探索和交流两个阶段。“有一句没一句地找话说,最终一方会先找个借口受自己有事先走了,所以只好隐身”这是对于那些尚且处于情感探索阶段的人而言,这时候的交往还处于表面水平,见面只是出于客气寒暄的阶段,谈话内容也没有什么实质性的东西,所以选择对这部分人隐身可以避免没话找话的尴尬。“然而对于特别熟的朋友,可以设置隐身对其可见”这是对于处于情感交流阶段的人而言的,这时候双方的感情已经相当深了,可以彼此提供真实的信息,聊天的时候很少出现无话可说的情况,因此对于这些人没有必要隐身。
      四、从众
      隐身已经成为一种风尚,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选择隐身。“大家都隐身,我一个人总在线也没意思,我也就隐身了”是这种心理的代表。这在心理学上可以解释为从众。Myers认为,从众是个体在真实的或想象的团体压力下改变行为和信念的倾向。个人为了和群体保持一致,不愿意自己表现的与众不同。在群体气氛潜移默化的感染下,逐渐使自己与群体行为一致,加入隐身大军的行列。此外,这也体现了中国人际关系取向中的他人取向,即无论在意见还是行为上中国人的社会顺从化倾向都比较高。他们希望自己融合在群体之中,而不是与群体格格不入。
      五、孤僻和社交障碍
      孤僻心理是因缺乏与人的交流而产生的孤单寂寞的情绪体验。锌具有孤僻心理的人,内心深处有比较强烈的抗拒感,往往对外界事物和周围的人表现得很淡漠,喜欢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一些隐身族选择隐身的深层原因和他的孤僻心理是不能分割的。正如一位隐身族成员所说:隐身,将这扇门紧紧关闭,只为想见的人开启,穿上隐身衣,将世界隔离开来,一切与我无关。社交障碍,是指由于心情低沉,不愿多与人打交道,表情呆板,少有言笑,敏感,戒备提防他人。“懒得讲话,不隐怎么行?”,“大家都在,又不说话,就像大街上遇到熟人有不打招呼一样,让人尴尬,所以隐身”,“ 缺乏安全感?,也有你在明我在暗 ,一切竟在掌握的感觉?”,这些都是社交障碍的表现。此外,这在心理学上也可以解释为厌倦,厌倦是压抑感的表现之一,即对很多事都失去信心,打不起精神,懒得和人讲话。因此,大多数人选择隐身,静静地看别人上线下线,自己却不动声色。懒得与别人说话,或者是觉得无话可说。

    推荐访问:心理学 隐身 解析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