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金融类工 > 正文

    小城天长【小城之柳】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19-02-07 04:39:35 点击:

      我的家乡位于吉林省西部,是个小县城。那里的柳树,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生活中,看到或想到“家乡”的字样时,柳树便往往在记忆的海洋中突兀出来。   “文革”前,就我而言,从来没有听到过“市树”、“市花”之说。现在,如果去回忆当时家乡美化环境的标志,我倒认为柳树就应该是她的“市树”了。
      那时,县城内东西、南北十字交叉的主干道两边是宽窄统一的壕沟,沟里侧是一排柳树(不是垂柳),树干都有一搂来粗。因为年年整修,树的高矮粗细、树冠形状,大致一样。每到五月,便给人一种“夹路春荫十万营”的感觉。同时,各家各户也有在门前栽几棵柳树的习惯。这样,给人的第一印象恐怕还真有点“柳城”的味道呢。在我看来,可以说柳树不仅是小城报春的使者,也是小城四季更替的标志。我们这儿没有南方“只把春来报”的梅花,也没有中原大地上先占春光的桃花,很大程度上是从柳树的变化中,目睹了春天的来临,感受到了季节运行变化的。我相信,家乡大多数人的感觉和我是相同的。
      记得1970年秋的一天,我从乡下集体户回家。一路上,为“即将从几乎光秃秃的农村,回到‘岸柳成行’的县城”而兴奋无比。当双脚踏进城门时,看到了漫天飞舞、满地铺缀的柳叶的那一刻,心中更是不胜欢喜。这时,我突然灵机一动,何不来个“且(莫)听穿林打叶声”呢?于是,在由西门往东的主路上,边走边品味着:脚踩在地上的叶子时,发出的吱吱声;飘落的叶子打在地上的叶子时,发出的沙沙声;飞舞的叶子在风的旋流中,发出的飕飕声;随即再联想到古人形容一片叶子最先着地时为“铿然一叶”,那无数片的叶子着地时一定是一片“铿铿锵锵”声了!觉得自己是在享受落叶之曲、秋之别调。在仿佛无时间的感觉中,就走到了东门。实在是意犹未尽,便美滋滋地又打了个来回。晚饭后,亢奋中的我,跑去看望也是从集体户回来的同学桑青,因为有许多心里话要说,便携手从家中走出来。当我把进城时对柳的一种新的感受讲述了之后,她便欣欣然起来,于是我们马上迂回到了南门。当时已是“风平叶静”,少有行人;只有满地的柳叶,还留有白天的痕迹,不能不令人憾意骤起。忽然,她手舞足蹈起来,说道:“我们为啥不再学苏轼来个‘何妨吟啸且徐行’呢?”结果把我高兴得直拍手,回道:“高明!比我白天的想法还高明!”尔后,当我们漫步在较厚的一层落叶上时,那感觉,就似踩在柔软的地毯上,即将走向华贵的殿堂;又似站在潺�流水中的一条小舟上,即将驶向理想的港湾;更似浮在冉冉飘动的云彩上,即将羽化而成仙……“何其美妙乃尔!”她的感叹声在静夜里如同黄钟大吕,传出去又反馈回来。结果,我们在南北主路上反复了几次,还感到不过瘾似的。突然她又说:“我们光顾徐行,还没吟啸呢?”这就更不能不让我佩服她的“文人”情趣了。接着,是在选择宋欧阳修的《秋声赋》,还是清王�运的《秋醒词序》(这是“文革”停课期间我俩搂的一点“东西”)时,颇费思量。后来,终于我们俩用有生以来比较“规范”的语调吟咏起后者的佳句: “揽衣出房,星汉照我,北斗摇摇,庭院垂光。芳桂一枝,自然胜露;秋竹数茎,依其向月。青扉半开,知薄寒之已入;垩墙如练,映苔地以逾荫……”
      晚上,兴奋中的我躺在炕上久久不能入睡,又联想起小的时候,一见到柳叶飘落,就增添了几分喜悦,这是因为将它与过年联系起来了,套用一句话就是“秋天都到了,那大年还会远吗?”于是便想入非非起来:能吃上好嚼果,能穿上花衣服,能看上大秧歌,特别是有时还能得到几角压岁钱,可以买上一块花手绢,或者是一个背面有梳着大波浪发型美女像的小圆镜,特别是想买一个蝴蝶结形状的粉色发卡,甭提有多好看了。再一寻思,买它得四角钱呢,忒贵了。想了想,还是来了个跺脚的动作,那意思是“豁出去了”!你说逗不逗哇?
      记忆深刻的还有:小城人的生活犹如一架钟表,每天似乎都在一条轨道上运行,都在进行着相同的内容,整个冬天更是如此。突然有那么一天的那么一刻,“已见鹅黄上柳梢”,仔细观察,柳条变柔了,上面小小的叶蕾鼓鼓的,泛着淡淡的黄色光泽,似乎是串串珍珠,眨眼之间就能绽放开片片的嫩翡翠来似的。再过几天,那里便展开一两片小小的叶芽,里面裹着一枚小毛毛锥,仿佛醉眼微睁一般。人们不仅觉得眼前一亮,心情也豁然开朗了。好像心中有一句话:“春天来了!”有一种感觉:“拥抱春天吧!”有一种“一年之计在于春”的小九九。用明陆娟在杨柳碧毵毵时形容的“人立东风酒半酣”的诗句来反映是挺合适的,柳绿了,人醉了,但醉得恰如其分,醉得更兴奋、更清醒、更活跃了。于是农民开始了播种的最后准备,把该做的事儿检查一遍又一遍,这时你可以看到他们穿梭般忙碌的身影。尤其印象深刻的是给牲畜添料的次数勤了,端详牲畜吃料的时间长了。有时,用手将它们的背部摩挲过来摩挲过去,就像爱抚自己的孩子。那画外音自然是:“今年还得指望你立功呢!”于是各家各户开始下酱了,仿佛仅一两天的工夫,家家院子里的那口缸都齐刷刷地戴上了用席篾儿编成的尖尖的帽子,各个露出了“峥嵘”。它的底下便在酿造香喷喷的味道,也酿起了生活的又一种甜美。这时你可以看到每天的早晨,家庭主妇们“打酱”时类似舞台上的某个优美动作,还往往在结束主要工序时,用右手的食指,轻轻地在缸边挎起一点点酱,抹在嘴里,然后响起一串串“吧嗒”声,那动静与神态给人的感觉,是品尝到了人世间最美好的味道。没过几天,院子里,乃至于整个空间便散发着大酱所独有的醇香味了。于是孩子们在数指头中盼望着“小满雀来全”了,一些男孩的书包、口袋里往往有弹弓,甚至枕着弹弓、搂着弹弓睡觉。就是高中的大男孩也不乏热衷者。不时地可以听到“老家贼(麻雀)”、“绿豆瓣”、“蓝点颏”等等,如数家珍般的话语,且每吐出一个鸟名儿,自己将百发百中的骄傲与神往便写在脸上了;于是少先队员们为筹备集体活动经费的行动也拉开了序幕。同学们分别在家长的帮助下在自家的田头地尾,在院子角、园子边种植蓖麻、向日葵等。我当时是一名班干部,自然要发挥以身作则的作用了。除了种以上植物外,还请父亲做向导,到县委党校、县人委食堂去收集做菜切下来的白菜根,不仅栽在园子里,还栽在窗台上的十几个盆盆罐罐里,以便将来收获菜籽换钱。结果还成了点缀屋内环境的一景,收到了一举两得之功,得到老师的表扬和同学的效仿。印象更深的还有邻院的李大爷,提前就给周围的孩子们准备的线拐子、风筝、收集来的废线,开始大显神通了。如果有谁幸运,不仅可以在蓝天中瞄到各种颜色的小蛇般(当时风筝样式几乎就是一个大方头,一条长长的细身子)的条条影子,还同时可以看到大爷和几个孩子边拍巴掌,边振振有词,似说莲花落一般。细听起来是:“碧空何来五色禽?万里长空任浮沉,只因一缕青丝系,辜负乘风一片心。”这时,大爷的形象唯有一张没牙大口,一条双眼笑成的细线。有人和他开玩笑说:“柳绿了,你也返青了!”
      待柳树“不知细叶谁裁出”的时候,小城更美了。如果你顺着树行的方向远瞧,新绿与新绿相连,好似绿色的长龙在离地丈把高的空间游弋;如果你面对着两三棵树近观,团团新绿“耳鬓厮摩”,风中传出它们“友情”、“爱情”的心曲;如果你与一棵树“零距离派对”,会觉得那椭圆形的树冠,似一棵被几百倍放大的绿色的蘑菇。如果是现在,很可能产生报吉尼斯纪录的冲动呢。还有那绿色王国中的上乘的新绿,没有掺杂任何一种其他颜色,纯净度100%。有时便产生一种幻觉,这两行绿色逐渐地扩大、蔓延,不仅路两旁的绿“联了网”,还覆盖了近处的空间,乃至小城的每个角落。人们就在这绿的空间中呼吸、生活,这种感觉真不知用什么语言来表达呢。就是在柳絮漫天舞的时候,人们也少有人有腻味、负担、嫌弃的感觉,相反,倒有春之雪、柳之雪、花之雪,是另一类的雪的享受感,看成是小城难得的一景。尤其是当它扑面而来的时候,更生出一种春的成熟感、亲切感。于是,便有人在街道上或院角处分别寻找“踏碎满地梨花雪”、“爱叠叠均铺,随风漫扫”之感觉;有人在吟咏中体会“春城无处不飞花”、 “未若柳絮因风起”之魅力;有人在捕捉“闲看儿童摘柳花”之快乐……
    [ 2 ]   当柳树“叶叶如眉翠色浓”的时候,个人认为小城的景色才算美到了极致,令人感受到了极致。当矗立在城内两条主路交叉点上的“宝塔”赫然闯入你的眼目中时,那种感觉就更上了一层楼。记得塔身约有两丈高,通体是老红的颜色,给人一种庄重感。顶端擎着一颗黄色的五星,似乎时刻都在光芒四射,为小城人指点着方向。我理解,这座塔是五十年代仿莫斯科的红塔而诞生的(“文革”中被毁)。可以想象,那“树海”守护着一座“宝塔”,那“绿海”漂浮着一抹红色,那将是一种怎样的冲击视觉,怎样地愉悦心灵啊?随之,那“姹紫嫣红开遍”、“赏心乐事谁家院”的小城风光也被“打造”完毕。那琳琅满目的蚂蚱菜、石柱子、金钟子、芨芨草、大芍药等花儿的香气便可以在空气中嗅到了。最繁茂的是“步步登高”花,单瓣的、双瓣的,五颜六色的,很是惹眼。因这种花几乎家家都有,现在想起来它应该是那里的“市花”喽,与小城之柳是很匹配的。随之,“甜香瓜”上市了,杏红瓤的“灰鼠子”、红籽绿瓤素皮的“白糖罐”、白籽黄茬的“大洋瓜”等,咬上一口,或脆甜,或绵甜,都以异香为底蕴,好吃得很。就是“面兜”、筲瓜也不例外,在几乎白味与酸味中,同样可以咀嚼出香味来。个人感觉,走遍天涯海角,那里的瓜儿,也没有小城的瓜别具风味。可以说,在这个时候,小城人们辛勤劳碌所酿就的芬芳、香甜展示得淋漓尽致。
      还有这时的柳树似大大的绿色遮阳伞,撑起片片阴凉。上班、上学族、到街里办事的人们,在太阳当头照、燥热无比的时候,行走在它的下面,或一人边走边思考;或几个人边走边聊,显得同往常一样的从容、惬意。尤其是住在两条主路边上的人家,大致从上午九、十点钟开始,柳荫下面就有了人们的身影,可以说一直延续到晚上八九点钟。老人往往是这里的主角,上演着看哄孙男弟女的“大戏”。有些稍大一点的孩子,便常常缠着他们讲故事,听了一个又一个还是不过瘾,嚷嚷着“再讲一个,管保拉倒”的;有的故事听了一遍又一遍还是没听够,央求着“就讲一遍还不行吗?再讲也不听了,谁诓你是小狗”的……我就是在这里听到了同学的奶奶讲的有关柳树的故事:“话说还是盘古开天地的时候,混沌刚澄清,普天下没有一棵树。那时玉皇大帝忙着‘活物’的事,哪顾得上这件事呀?这可就闲住了天庭的两个神仙,一位是杨树小伙子,大号杨壮壮;一位是柳树姑娘,大号柳荫荫。他们是被封为管领人间树木的树神。慢慢的,两个人要好了,寸步不离,就好像都是对方的影子。谁知好景不长,‘二郎神’杨戬早就瞄上他们了。”“奶奶,先别往下讲,那个家伙是《宝莲灯》故事中的杨二郎吗?”一位同学问。“对,对!就是那条狼,外号是啥‘嚎(哮)天犬’,专门在人家婚姻路上张大口,不是汪汪,就是干嚎!”奶奶愤愤地回答。我们便不约而同地咬住了下嘴唇。奶奶接着讲道:“他到玉帝那里告了邪状,先说两个人有私情,又说两个人伤风败俗。天庭有规矩,不兴男女要好,更别说他‘狗戴嚼子――胡勒扯’,冤枉两个小神了。玉帝发了怒,下令将他俩罚下人间,变为杨树、柳树。这还不算,还想让他们离得隔山掉原的,永生永世不得见面。后来见不得众位神仙的苦苦求情,玉帝才开了恩,允许他们结伴为邻。从打这儿,人间有了最早的两棵树。从打这儿,杨树、柳树就相靠榜。他们有说不尽的悄悄话,说到伤心处,眼泪一串串往下掉。你们知道不?春天儿,那飞满了地儿,飞满了天儿,飞满了旮旯胡同的杨花柳絮,就是他俩的泪水变成的。这是两个孩子倒不尽的怨恨哪!再说人们吧,都爱叫他们‘杨柳’,还可怜他们命苦,栽杨就栽柳,有一片杨就有一片柳。使他们有了数不尽的子孙。‘杨柳’也知恩就报,最让人‘无可无可’的是,他俩时常祷天告地的,要人间的小伙子们都像杨树一样,粗枝大叶,青枝绿叶的,往哪一站,那个精神呀;姑娘们都像柳树一样,弯眼刀眉,长腿细腰的,走起路来,摇摇摆摆的,那个美呀。你们没见眼下的小伙子带劲的越来越多,大姑娘好看的越来越多吗?那全是‘杨柳’的功劳哇。以后你们这些小孩子可得护着、敬着他们呢!”结果听得我们泪眼婆娑的,都当真事儿来对待了,为杨柳的悲惨命运,更为杨二郎的害人行为。心想:“人间有坏人,天堂咋也有坏人呢?”同时暗中庆幸:“自己不是神仙,要不,找婆家时,非得被‘天狗’咬一口不可!”后来年龄大一些了,知道是故事了,但觉得挺遗憾的,那样就一点都不过瘾了。直到上高中后,偶尔见到苏轼的某词中有“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的句子时,就更愿意老奶奶讲的是真实的了。就是后来了解到了“杨柳”的真正出处:当年隋炀帝下令开凿通济渠,并要求在两岸广栽柳树,以壮其观。为了表示对柳树的喜爱,还御笔亲书,将自己的姓氏赐给柳树,使其享受皇家的殊荣,从此柳也被称为“杨柳”了。还是觉得这里的“杨柳”也不如老奶奶的“杨柳”有诗情画义,有爱恨原则。
      小城人是质朴的,珍惜一草一木,也钟情于柳;小城人是睿智的,以柳为参照系,来更好地运转生产、生活、生命的机器;小城人是爱美的,也爱柳的团团翠绿,亭亭浓荫。
      小城之柳,我心中的柳!
    [ 1 ]

    推荐访问:小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