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金融类工 > 正文

    [高山流水自写心]高山流水心自知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19-01-29 04:35:07 点击:

      白兆麟先生寓居美国,这次回国名为度夏,实为忙碌几部著作的出版。不几日,他送我刚出版的《〈马氏文通〉综论》,言其为平生最后一部学术著作。听之,敬佩与感伤莫名顿起,一时无语。先生是我的业师,我们同在一所大学中文系,他在古代汉语教研室,我在中国现当代文学教研室,三十多年来,我们由师生到同事,遂成忘年交。他对我照拂,我对他尊敬,无意间达成默契,彼此有新书出版,必定选其品相最佳者先送给对方,读多读少在其次,要的是在摩挲之中感受“敬”与“爱”的温情。
      越二日,先生来电话。第一句话:“我准备出一本散文集”。先生2007年退休,此时他已过古稀之年。这之前的2006年,我从报纸上读到他记叙故乡往事、青少年教育,抒写亲情的好几篇散文,甚为惊诧,没想到一生专治古典之学、崇尚古典之学的先生,居然与我辈同流,涉笔俗世文。继而佩服,先生的这些散文平实蕴意,内中有着质朴纯正的风韵。自个儿先美了,接着跑去对先生说,你干脆写散文吧。先生的兴致被我煽动起来了,我借势怂恿他多写些这样的文章,我们喜欢呢。还说季羡林、金克木等学术大师晚年的散文随笔如何好,如何爆得大名,以此说明这样做并非不务正业,先生默认了。近三年,先生寓居美国,常在美国和欧洲旅游,所见所闻所思皆成文章。一篇篇散文、游记、随笔、杂感通过“Email”传过来,读文见人,仿佛与先生一起神游异国他乡。私下窃喜,先生终于不着痕迹地实现了由学者到文人、由学术到文学的转换,此中,我推波助澜了。但先生这么快就要出版散文集,还是令我意外。
      先生第二句话:“你写篇序吧。”我惶恐,辈分不对、才质不配啊!先生在传统学术里浸润半个世纪,“蕴蓄既富,思力又锐”,其国学根基和学养相当深厚。古典学界历来重视“传承”和“学养”,对于主要不以“功力”而以“思想”、“观念”见长的当代学问,多有偏见,向来低看。先生未能免俗,多少有点,而对于我,他却“另眼相待”,明显“偏心”,一半因为我是他的学生,一半因为我有点悟性,做出的活能够让他瞅上一眼。无论怎么说,也轮不上我为他的书作序啊!便连忙推辞,这序我写不了。先生说:“我认准你,就你写。”也许是怕我有所顾虑,他补了一句:“你想怎么写就怎么写”。完全是命令式的,没有任何商量的余地。恭敬不如从命,我竟然糊里糊涂地接受了。
      《顾盼集》70篇,其中叙事抒情散文14篇,游记14篇,随笔20篇,杂感22篇。先生神闲气定,纵笔驰骋,深情追忆昔日偏僻而繁华的屯溪镇、陈旧保守的私塾、新鲜活泼的洋学堂和教会学校、名师云集的徽师、穷困不潦倒的父亲、宽厚豁达的岳母、优雅时髦的二姨、命运多舛的内兄;怀念一代宗师陆宗达先生、提携后学的恩师徐复先生;颂赞至圣先师孔子、亚师孟子、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胡适和陈独秀、直率宽宏的钱钟书、慈悲济世的净空法师;记游拉斯维加斯大都城、闻名遐迩的大峡谷、赫氏古堡、圣地亚哥海滩、洛杉矶好莱坞影视城、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大英博物馆、费城富兰克林科技博物馆、英国的爱丁堡、史前建筑巨石阵;感受西方的万圣节、美国的中小学教育和美国人的生活情趣;阐发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当代意义、读书与治学;不一而足。集中作品多系脱缰之作,率性与节制均衡,尽显学者的人间情怀,文人的立世本色。
      文如其人多半不可信,于先生却合适。在我眼中,先生儒雅刚正,为人为文谨严,与他的专业同色同调,“十年修得同船渡,百年修得共枕眠”,我以为这是半个世纪学术善人之所至。及至读完《顾盼集》,连呼上当,感叹被先生表象蒙骗了二三十年,他原本也是一位春心浪漫的文学郎啊!他坦言:这几年,青年时代孕育的文学情结重新复活,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托尔斯泰的长篇小说,契诃夫的短篇小说,甚至如希腊的史诗,英国的乡曲,德意志的歌德,俄罗斯的普希金,又重新回到我的心坎上,那种藕断丝连的甜蜜感觉,只有当事人才能深刻体验(《跋》)。套用诗人海子一句诗来形容,那便是“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花开”凭依才情,更有心境。才情是前提是条件,心境是气候是契机。潜伏了半个世纪的文学才情“花开”于先生古稀之年,我视其为天意之所为,有意要为他造一个完善人生。而先生也乐意接受这份善意,“我在古稀之年完全退休的前后,不再有教学和研究的负累,便悠闲地写起与学术无关紧要的散文来,随笔、游记、杂感,随着性子游走”(《都市人的贴心朋友》),那种感觉如“行云流水”(《跋》)。由此而戏言自己现在是一个“散淡之人”,有三大乐趣:一是读散淡之书,即与专业无甚关系之书;二是写散淡之文,即与功名完全无关之文;三是思散淡之思,即与一生得失有关之反思(《古稀述怀》)。“散淡”是率性而为,适意自乐,这可是人生佳境啊!人活到这种境界,在俗而不俗,一旦落笔为文,便元气勃勃,“高山流水自写心”了。我视其为先生散文的第一特色。
      “自写心”落到实处,一是作者与“自我”对话,二是作者与历史、现实、自然、文化、文学等“他者”对话。若仔细辨析,二者是合则多,分则少,常常彼此互为共存,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充分体现出“自写心”以我为本体的个性特色。
      先说与他者对话。先生与他者对话,纸面为文,纸背蕴意。《经典,远未过时》、《不该忘却的忘却》、《新年愿景》诸篇阐释经典的永恒价值,指出经典的现实意义,纸背传达出的则是中国知识分子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的情怀。《读书与治学》、《材料与理论》、《关于治学的几个问题》、《由朱熹论读书说开去》诸篇谈如何读书、治学,纸背则蕴含着中国人文学者将学术生命化的精神操守。当纸背的意蕴按捺不住而必须出示时,作者便让其从现代意识中导出。《孟夫子的强词夺理》笔落史实,战国时期,孟子激烈抨击杨朱的“为我”说和墨翟的“兼爱”说,并使其逐渐衰败。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学术界的不少学者指斥“为我”说是个人利己主义,“兼爱”说是敌我不分的“无阶级论”。先生则作新论:“为我”说不是个人利己主义,而是强调尊重生命个体,珍视人的心性修养。“兼爱”说也不是浅薄的人性情感,而是一种“博爱”的高尚情怀。即使是记美国社区中小学课外活动这般不起眼的文章,也能从中发现深意:美国社会是在照顾孩子天性的前提下,按照可接受原则,循序渐进地培养他们的组织纪律性。(《社区中小学的课外活动》)如此一来,文章的品格和气象就非同一般了。
      再说与自我对话。与自我对话,与他者对话,最终都可视为与自我对话。平心而论,先生的散文不是篇篇精彩,可就是不俗,原因诸多,最重要的一点,是其中始终流动着一种珍贵的情感――感恩情感。《顾盼集》里,感恩不再仅仅局限于纯粹的伦理意义上的“施恩”与“感恩”,它已经成为作者的一种生活态度,体现为对现实理解后的超越,对一切存在的尊重。仿佛又听到余华写完《活着》后的真情告白:长期以来,我的作品都是源出于和现实的那一层紧张关系,“我和现实关系紧张,说得严重一点,我一直是以敌对的态度看待现实。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内心的愤怒渐渐平息,我开始意识到一位真正的作家所寻找的是真理,是一种排斥道德判断的真理。作家的使命不是发泄,不是控诉或者揭露,他应该向人们展示高尚。这里所说的高尚不是那种单纯的美好,而是对一切事物理解之后的超然,对善和恶一视同仁,用同情的目光看待世界。”(《活着》中文版序)
      室外热浪滚滚,时令已近盛夏,校园的天鹅湖和眼镜湖一带的树林依然幽静,漫步在浓阴郁郁的湖边,想起先生过两个多月又要去美国,不禁怅然。但愿这篇小文能够缓慢先生的步履,继续“顾盼”。

    推荐访问:高山流水 自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