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金融类工 > 正文

    上海都市圈融入长三角城市群发展的战略构想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22-08-22 08:05:06 点击:

      摘要:《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年)》,明确了上海至2035年并远景展望至2050年的总体目标、发展模式、空间格局、发展任务和主要举措。该规划提出,主动融入长三角区域协同发展,构建上海大都市圈,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世界级城市群。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中的一个新亮点是构建“一核五圈四带”的网络化空间格局。长三角城市群城市体系是以区域城市为特征,由“超大城市、特大城市、大城市、中等城市和小城市”相结合的现代化城市体系。目前,长三角地区已经形成了五个层次的城市规模等级序列。在长三角各级城市规模的等级数量中,呈现出了相互包容、相互融合和相互渗透的“宝塔型”特点。
      DOI:10.3969/j.issn.1674-7739.2018.02.005
      今年1月,国家正式公布了《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年)》,明确了上海至2035年并远景展望至2050年的总体目标、发展模式、空间格局、发展任务和主要举措。该规划提出,主动融入长三角区域协同发展,构建上海大都市圈,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世界级城市群;构建由“主城区-新城-新市镇-乡村”组成的城乡体系和“一主、两轴、四翼;多廊、多核、多圈”的空间结构。上海都市圈要融入长三角城市群,就需要实施融合发展的战略思考。

    一、长三角城市群和上海都市圈的发展态势


      国务院在2017年6月3日批复了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城市群发展是提升国家综合竞争力的基础。我国城市群发展规划中,将国家级的城市群拟定了17个。国家一级城市群有3个:长三角城市群、珠三角城市群和京津冀城市群。国家二级城市群有2个:长江中游城市群、成渝城市群。国家三级城市群有12个。我国的17个城市群的国民生产总值占到了我国国民生产总值的60%。其中,国家3个一级城市群的经济总量占我国的40%。长三角城市群经济总量占我国的21%。珠三角城市群经济总量占我国的10%。京津冀城市群经济总量占我国的9%。作为我国“十三五”的区域发展三大战略,即“一带一路”战略、京津冀一体化战略和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都与城市群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长江经济带城市群发展对长三角城市群发展有着重要作用。长江经济带由11个省市的“三大二小”共5个城市群所构成,即由1个国家一级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2个国家二级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成渝城市群)和2个国家三级城市群(云南的滇中城市群和贵州的黔中城市群)。长江经济带的经济总量约占全国经济总量的35%。其中,长三角城市群由江苏、浙江、上海和安徽所构成,经济总量约占全国的21%,约13万亿元。长江中游城市群由湖北武汉的“1+8”城市群,湖南的长(沙)、株(洲)、潭(湘)城市群和江西的南昌、鄱阳湖城市群等所组成,GDP约3.7万亿元。成渝城市群由成都部分区域和重庆所构成,GDP约4.5万亿元,另外还有云南的滇中城市群和贵州的黔中城市群。
      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中的一个新亮点是构建“一核五圈四带”的网络化空间格局。“一核”是指上海都市核心,起到龙头带动的核心作用和区域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五圈”中,南京都市圈包括南京、镇江、扬州3市,杭州都市圈包括杭州、嘉兴、湖州、绍兴4市,合肥都市圈包括合肥、芜湖、马鞍山3市,苏锡常都市圈包括苏州、无锡、常州3市,宁波都市圈包括宁波、舟山、台州3市。“四带”中,沪宁合杭甬发展带,依托沪汉蓉、沪杭甬通道,发挥上海、南京、杭州、合肥、宁波等中心城市要素集聚和综合服务优势;沿江发展带,依托长江黄金水道,打造沿江综合交通走廊,增强对长江中游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沿海发展带,实施陆海统筹,协调推进海洋空间开发利用、陆源污染防治与海洋生态保护;沪杭金发展带,依托沪昆通道,连接上海、嘉兴、杭州、金华等城市,发挥开放程度高和民营经济发达的优势,统筹环杭州湾地区产业布局,加强与衢州、丽水等地区生态环境联防联治,提升对江西等中部地区的辐射带动能力。
      长三角城市群城市体系是以区域城市为特征,由“超大城市、特大城市、大城市、中等城市和小城市”相结合的现代化城市体系。目前,长三角地区已经形成了五个层次的城市规模等级序列。在长三角各级城市规模的等级数量中,呈现出了相互包容、相互融合和相互渗透的“宝塔型”特点:第一层次为超大城市的上海。在超大型城市的规模体系中,又形成了若干大城市、中等城市和小城市体系。第二层次为特大城市,在特大城市的規模体系中又形成了若干中等城市、小城市体系。第三层次包括若干个超过百万人口和50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这些城市的规模体系中又形成若干小城市、小城镇体系。第四层次为中等城市,这些中等城市体系中又形成了一批小城市和小城镇。第五层次为一批小城市。

    二、长三角城市群整体空间规划布局特征

    (一)长三角城市群城镇体系规划的布局特征


      一是基本形成了长三角城市群空间布局的基础设施新格局。长三角城市群从公路时代走向大桥时代、高铁时代,城市群域的城市“同城效应”日益显著。长三角区域相继建成沪宁、沪杭、杭宁、同三国道等高速公路。杭州湾大桥和苏通大桥贯通,沪崇启大桥、上海空港和海港建设,虹桥综合交通枢纽规划和建设、浦东铁路等沿海大通道系列工程,高等级内河航道网建设等,为实现长三角区域区内联动提供了便捷。原先的合肥、南京、上海、杭州、宁波等核心城市形成的“Z”型发展格局正在发生新的变化。
      二是长三角区域人口向城镇集中加速,城市化水平快速提高,公共和社会服务设施明显改善。长三角区域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趋势明显,城镇规模不断扩大。公共设施和各项社会事业同步推进,共同发展。长三角区域就业水平和人均收入逐年提高,城乡收入差距和地区经济差距相对缩小。长江三角洲地区高等教育从大众化阶段进入普及化阶段。在城市群域的各城市建设中,高起点规划、高水平实施,完善医疗、教育、文化、娱乐、体育等配套设施,构建完善和谐的城市人居环境态势逐步显现。

    推荐访问:构想 上海 融入 城市群 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