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金融类工 > 正文

    “箪”“浆”词义辨_食箪浆壶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19-01-12 04:28:56 点击:

      高中语文(人教版2000年)第三册第23页引了白居易《观刈麦》这首诗,课文将其中的“妇姑荷箪食”译为“妇女们挑着盛有饭食的竹篮”,将“童稚携壶浆”译为“孩子们提着汤水”。笔者认为课文对其中的“箪”“浆”训释值得商榷。
      
      一、将“箪”注为“竹篮”的不止一家,《古书典故辞典》即将“箪”释为“竹篮”。《广雅・释器》注:
      “篮,筐也。”《正字通》亦注:“篮,大篝也,今俗称竹筐。”基于此类注解,一些学者对“箪”的训释非“竹篮”即“竹筐”,如赵航译注《孟子》时即将“箪食”之“箪”训为“竹筐”,《中国常用成语典故名言故事源流辞书》(《新青年》杂志社,1985年)亦释“箪”为“筐”。其实将“箪”注为“竹篮”或“竹筐”均欠妥。
      《说文・竹部》:“篮,大篝也。”竹篮是以竹或苇编制的一种盛物器具,一般有提梁,以便于提携。它可用以盛蔬菜水果等,但笔者通览《故训汇纂》(商务印书馆,2003年)中对“篮”的各家训释,均未见“篮”可以盛饭食之说。至于“筐”,它可以盛黍、沥米等,亦可“以盛币帛”(《正字通》),览《故训汇纂》中“筐”的各家训释,亦未发现有以之盛饭食之义。《古辞辨》(王凤阳著,吉林文史出版社,1993年)道:“箪,《说文》‘笥也’,《广雅・释器》‘筐也’。侧重于器物形状的解释,‘笥’和‘筐’固然也可以盛食物,但主要用途是盛衣服和其他用品的。”今按“食物”并不等同于“饭食”,“筐”即便可以盛饭食,也当与“箪”有别,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即曰:“盖匡箪皆可盛饭,而匡�无盖。”故不当随意译作“竹筐”。
      其实“箪”在古代是一种盛器,常用以盛饭食,《古辞辨》曰:“‘箪’是一般平民用的食器,从古籍记载中可以看到,穷苦的平民的日常饮食用具经常是一箪一瓢。‘箪’用以盛饭,‘瓢’用来饮水盛粥。”如“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论语・雍也》)。就它的这一功用而言,许多辞书都有过相近的注解。《说文》曰:“箪,笥也。《汉律令》‘箪,小筐也’。”“笥,饭及衣之器也。”又曰:“筐,饮器。”《辞海》“箪”下曰:“竹制或苇制的盛器,常用以盛饭。”《王力古汉语字典》(中华书局,2000年)亦曰:“盛饭的竹器。”由于上述辞书均没有对“箪”“笥”“筐”等加以区分,许多人因此误解,以为它们没有什么区别。其实它们虽都有盛饭食之功效,但还是有细微差别。《礼记・曲礼上》云:“凡以弓剑苞苴箪笥问人者,操以受命,如使之容。”郑玄注曰:“箪笥,盛饭食者,圜曰箪,方曰笥。”孔颖达亦疏曰:“箪圆笥方,俱是竹器,亦以苇为之。”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曰:“《汉律令》之谓箪、谓匡之小者也,与经传所云‘箪谓笥’者异。盖匡箪皆可盛饭,而匡�无盖……箪笥有盖,如今之箱盒。”正因为如此,一些辞书对前人所说的“箪”呈圆形有盖的特征加以吸收,使“箪”的形象初露端倪。《辞源》释“箪”为:“盛饭竹器也。圆曰箪,方曰笥。”《中华大字典》也注为:“盛饭食者。圆曰箪,方曰笥。”《正字通》亦曰:“圆曰箪,方曰�。”《现代汉语词典》亦释为:“古代盛饭用的圆形竹器。”《汉语大字典》、《汉语大词典》则更进一步,将“箪”分别描述为“盛饭食有盖的圆形竹器”及“古代用来盛饭食的盛器。以竹或苇编成,圆形,有盖”。如此我们方可比较清晰地认识“箪”的真面目,它显然与今天的竹篮或竹筐有异。
      
      古今生活状况有别,相同的器物在古今功
      
      用亦可能不一。古人用箪盛饭食,而今人用碗碟等,大可不必非得找个今天的器物来代替,否则极易弄巧成拙,造成迷惑或误解。还不如先将“箪”详尽描述,然后对之“冷处理”,直译为“箪”,《十三经直解》注“箪”时即用此法。
      二、将该诗中的“浆”释为“汤水”的也不止一家,朱东润《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即将之释为“汤水”,《古书典故词典》亦将“箪食壶浆”之“浆”训为“汤水”。诚然“浆”有“汤水”之义,但“壶浆”之“浆”应不属此义。
      《周礼・天官・酒正》曰:“辨四饮之物,一曰清,二曰医,三曰浆,四曰酏。”《周礼・天官・浆人》又曰:“掌共(供)王之六饮:水、浆、醴、凉、医、酏。”郑玄注曰:“浆,今之�浆也。”《说文》注:“�,酢浆也。”清人孙诒让云:“�、浆同物,累言之则曰�浆,盖亦酿糟为之,但味微酢耳。”《周礼・天官・膳夫》:“掌王之食、饮、膳、羞,以养王及后、世子。”郑玄注:“食,饭也。饮,酒浆也。”《本草纲目・浆水》曰:“炊粟米,热投冷水中,浸五六日,味酢,生白花,色类浆,故名。”可见“浆”是一种味酸清凉的饮料。《三礼辞典》亦云:“饮,酒浆之总称。”“浆,饮料,以糟酿之,味酸。”《辞海》亦直接注曰:“六饮中的浆是淡酒。也指酒。”
      “汤”义古今有异无须赘述,但将“壶浆”之“浆”训为今义的“汤水”显然未得其解。今之“汤水”有二义,一为“食物煮后的汤儿”(《现代汉语词典》),多少有点黏稠,而古代壶多口小肚大,即便是清汤灌入亦多不便;另一义为“开水或热水”,这更令人费解,暑热当头,凉水尚难解渴,热水又有何用?
      故胡三省注“箪食壶浆,以迎王师”(《孟子・梁惠王下》)中的“浆”为“酢浆也”,孙�疏曰:“酒也。”《中国常用成语典故名言故事源流辞书》、《十三经直解》均释为“酒”,《实用古汉语大词典》(河南人民出版社,1986年)亦释为“淡酒、酒”,《古汉语常用字字典》释为“饮料”,《辞海》释为“浓汁饮料”,均为确诂。陶渊明“日入相与归,壶浆劳邻近”“壶浆远见侯,疑我与时乖”当可例证。《汉语大字典》里“浆”有一义为“古代一种酿制的微带酸味的饮料”,所引例证正好是《观刈麦》中的“童稚携壶浆”,可见“淡酒”才是“浆”在该诗中的确诂义。该诗虽描写的是农民冒着暑热辛勤割麦的情景,但他们在田间吃饭的过程中小饮几口小孩送来的淡酒应该不是什么奢侈之举,“食”以充饥,而“浆”以解渴,宋人陆游亦有“饥餐一箪饭,闷酌一卮酒”之举,只不过他是以酒解闷而已。其实酒自古就与人们的生活密切联系,正如《酒经》所说:“空桑秽饭,酝以稷麦,以成醇醪。”人们很早就已学会让粮食谷物发酵来获取酒浆,寻常百姓家酿酒当不是什么难事。至于日常饮酒,早已成风。当然古人饮酒,大多为薄酒,度数不高,烈性也不浓,否则李白也不可能“一日须倾三百杯”了。
      
       (通讯地址:233000 安徽蚌埠学院中文系办公室)

    推荐访问:词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