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金融类工 > 正文

    [“言”“文”相融,擦亮文言学习之窗]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19-05-05 04:47:45 点击:

      本文以《活见鬼》的教学为例,简述如何处理好“言”与“文”这一对关系,让“言”与“文”在共生相融中体现古味古韵,以擦亮文言学习之窗。  一、在读“文”中感知“言”
      读准字音。文言文虽然精短,但由于有生僻字、异读字,尤其是单音节词较多,读起来拗口,这对于刚接触文言文的学生来说阅读有一定困难,容易产生畏惧心理。因此,文言文读的指导要突出一个“细”字,着眼一个“实”字。《活见鬼》初读时重点关注两类字,一类是多音字如“撩”“亟”,通过联系上下文据义定音;一类是课文中新出现的生字,由于本课生字较多,可抓住文中难读的如“踉跄”进行重点指导,读准音,认清形,了解义,根据偏旁猜意思,相机渗透汉字文化。在扫清了阅读的字音障碍后,力争把课文读得字正腔圆。
      读好停顿。正确的句读停顿有助于学生掌握古文遣词造句的特点与规律,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因此,读通文言文这一目标要作为文言文教学的底线。教师要流畅自如,声情并茂地范读课文。让学生通过老师语句的停顿,语气的轻重,节奏的缓慢来感知文章的大概意思,并引导学生总结出诵读好古文的两大秘诀:一是放慢速度,二是注意停顿。随即出示标注停顿记号的课文,让学生按停顿记号尝试朗读。接着,不断变换文本的形式,比如,竖排的、没有标点的、繁体字的,让学生在反复多遍的诵读中,从形式上感受文言文,实现与文言文的亲密接触,读出节奏美和韵律美,从而达到无障碍地走进文言文的理想境界。
      读出情意。2011年版《语文课标》在第三学段“目标与内容”中提出:“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语调、韵律、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文言文的诵读讲究“因声求气”,“声”指文句的音韵、节奏,“气”指文章表达的精神、气势。通过词语的感情色彩,气势的跌宕,节奏的疏密体验作者的情感思想,感悟文章的主旨,读出言外之意,象外之旨。教学《活见鬼》,在引导学生感悟文本的意境和情感时,可以利用现代化教学媒体创设情境,渲染气氛,随着老师绘声绘色的感性化解说,把学生带入自由联想、自由感悟文本情境的最佳状态。然后通过诵读,想象画面,并与生活经验相联系,仔细体会心中所产生的种种感觉,以自己的感觉去揣摩文本的情感,体会在那个惊心动魄的雨夜赴饮者和投伞者从相互怀疑到异常恐惧的心理变化过程,进而读出表情,读出语气,读出文言文的动态之美,让画面立体鲜活起来。
      二、在解“文”中感受“言”
      感受洗练的语言特点。短短百字的《活见鬼》情节跌宕起伏,引人入胜,言有尽而意无穷,读来令人忍俊不禁。教学时我主要引导学生从三个层面来感受这一特点。首先,在整体对译中感受。从整体入手,借助教材所附的译文,别出心裁地来个有趣的对读游戏:师读译文,生读文言,一句一句来对读,古今对照,从整体感受文言凝练之美。其次,在句子解析中感受。通过师生问答,补充句子中省略的主语,从句式文法上进一步感受语言的简练。再次,是在想象扩写中感受。根据作者的描述展开丰富的想象,抓住投伞者的外貌、动作、神态和语言进行补充扩写,具体形象地再现投伞者当时狼狈可笑的样子。再与原文比照朗读,更深切地感受到文言文言简意赅的特点。
      感受独特的表达方式。小学阶段的文言教学属启蒙阶段,以初识文言常用字、大致了解一些古代文化常识、初步积累文言语感为主要任务。虽说现代汉语是古代汉语的继承和发展,但毕竟古今言殊,文言与白话的表达方式还是有显著差异的。教学时,应在整体感知理解内容后,深入字里行间把典型的语言现象发掘出来,进一步感受文言独特的表达方式。
      师:(出示句子略)“盖”和“趋”在句子里分别是什么意思?
      生:“盖”是伞的意思,“趋”是快走,跑的意思。
      师:非常正确。你看,文言文中有些字的字义,与现代有很大的不同,也就是古今异义,这是文言文的表达特点之一。
      师:(出示句子略)再看看同一个“值”在三个句子中的意思一样吗?
      生:不一样,“值大雨”的“值”是遇上,“偶不相值”的“值”是碰到,“值炊糕者晨起”的“值”是正赶上。
      师:说得没错,你从中又发现了文言文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
      生:一个词有多种意思。
      师:对极了!文言文中的一个字往往相当于一个词的意思,甚至有多个意思,多种解释。像这样一词多义的现象在文言文中是很常见的。
      师:想想这些句子省略了文中的哪个人物?我来问,你们直接回答。
      [久之,(投伞者)不语,(赴饮者)疑为鬼也。(赴饮者)以足撩之,偶不相值,(赴饮者)愈益恐,因奋力挤之桥下而趋。]
      师:从刚才我们的问答中,你又有什么新发现?
      生:句子省略了人物。
      师:是啊,有些时候,文言文还会省略句子成分,更显得简洁精练。
      这样,抓住“盖”“趋”“值”与一个省略成分的文言语句,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感受文言的妙处,教师再对这些有价值的较常见的语言现象加以归纳梳理,有助于学生认识文言独特的表达方式,也初步培养学生的文言语感,为今后的文言文学习打下基础。
      三、在品“文”中感悟“言”
      小学阶段的文言教学着力点应放在对文本的涵泳品味上,让学生真正走进文本,体验作品的情感。
      紧扣文眼品析人物。教学《活见鬼》,可引导学生品味思考中心句,提炼出文眼“疑”字,然后上联下引,展开想象,深入探究雨夜中那两个疑神疑鬼的行人的奇特内心。比如,教者描述后发问:“那是一个漆黑得伸手不见五指的夜晚,伴随着隆隆的雷声,哗哗的雨声,遇雨同行的两个人静静地走了很久,可是却谁也不和谁说话,此时赴饮者在想什么?投伞者也在想什么?”让学生在想象中体验赴饮者和投伞者此时的“狐疑”—— 疑虑很多、极不相信、不能决断。虽是一种正常的“猜疑”心理,但却为彼此心里的“鬼”埋下了伏笔。教者再次发问:“为了证实自己的怀疑,赴饮者做了一个大胆的尝试,伸出脚去撩试对方,却正巧没有碰着,此刻赴饮者又在想什么?投伞者也会在想什么?”让学生在想象中进一步体验赴饮者和投伞者此时的“悬疑”—— 疑惑迷乱,意乱情迷。这是一种不正常的心理状态,人在非正常的情境下,有疑则有鬼,无疑则无鬼。即:世上本无鬼,庸人自扰之。“扰”,此为“疑”也!由此可见,《活见鬼》中“疑”这一文眼,对人物性格的刻画力透纸背,对人性善恶的揭示入木三分。抓住“疑”字,展开想象,学生就会如水入口,冷暖自知。
      想象情境感悟表达。像《活见鬼》这样经过历史沉淀,内涵深刻的经典文言文,凝聚着古人的经验和感悟,蕴含着思想和智慧,我们后人要尽可能地理解其思想内涵,探索其丰富意蕴,领悟其艺术魅力。联想和想象是感悟作品丰富意蕴的有效途径。比如,文中“值炊糕者晨起,亟奔入其门,告以遇鬼”。 短短15个字就给读者留下了极大的想象空间:赴饮者与炊糕者之间会有一番怎样的对话呢?立足文本创设口语交际情境,引导学生放飞想象,生生、师生之间进行角色互动:
      炊糕者(疑惑不解):这位客官,为何如此惊慌?
      赴饮者(惊恐万状):_________
      炊糕者(大吃一惊):鬼?鬼在何处?
      赴饮者(哆哆嗦嗦):_________
      炊糕者(半信半疑):真的吗?你说他是鬼,可有凭证?
      赴饮者(一本正经):_________
      炊糕者(满脸迷惑):真是活见鬼!
      “讲之功有限,习之功无已”,从文本中挖掘“一处传神,效果皆出”的言语实践点,为学生搭设言语实践的平台,把言语训练有机地融合于文本情境中,从而引导学生在言语活动中完成内部言语向外部言语的转化,最终习得言语。在入情入境的对话练习中,“活见鬼”的文意,文言文的语感,似乎成了师生学习生活情趣的一部分,文言文的学习因此而有了“活”和“实”的双重特点。
      (作者单位:福建省泉州市惠安县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辛铭)

    推荐访问:文言 擦亮 之窗 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