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金融类工 > 正文

    浅析易安词中的女性形象:浅析巴别塔中的女性形象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19-04-29 04:51:57 点击:

      摘要:李清照作为宋代的一位女性作家,她的词作与男性词家相比自然会有其独特之处。在词中她善用自身所特有的女性视角和女性笔触去感知人生和抒写感情,通过她的作品我们能够读出李清照的女性形象——她既是一位聪慧开朗、活泼天真的少女,也是一位才情横溢、情思如缕的少妇,同时又是一位饱经忧患、孤独憔悴的嫠妇。文章拟从以上几个方面,对李清照的艺术形象聊作分析。
      关键词:李清;女性形象;细腻;婉约;多愁善感
      在宋词的河流中,易安的词温静如玉。她一笔写进整个宋代女子的哀愁、思恋、细腻、徘徊之情。她的词以生命的深度体验为核心,尽显了她作为少女、少妇、嫠妇的生命历程和情感历程。
      一、聪慧开朗、活泼天真的少女形象
      李清照生于宋神宗元丰七年,山东济南章丘人。父李格非系煦宁九年进士,以文章受知于苏轼。母亲王氏,为神宗时宰相之女,也是一个通文墨、懂诗书的大家闺秀。优裕的环境给了李清照更多的文化滋养,培养成她多方面的文学艺术才能。在家庭的保护下,她不仅没有受到丝毫的整个大环境下那种对女性身份的沉重打压,而且其自然率直的性格也得到了合乎天性的发展。[1]前期的李清照就是这样一个性格活泼开朗,无比热爱生活的的女子。她常常走出重门深院,投入大自然的怀抱,表现她蓬勃的青春气息。写于十七八岁的《如梦令》一词集中表现了她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本词描写湖上游人因贪恋美景,因而到了日暮才急急忙忙地要赶回家,又不小心进入了另一个美景,在急忙划桨之中,把原本在湖面休息的鸥鹭惊吓得振翅起飞。从这首词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了李清照少女时代那活泼开朗的性格,她无拘无束,无忧无虑,像一颗自由的种子,健康地成长着。在她身上几乎看不到封建闺范、礼教枷锁的影子,而大自然的晚霞落日,绿水红莲、鸥鹭水鸟却在她的身上留下了天然的素朴与自由的印迹。又如《点绛唇》更是难得的少女闺情展示:
      蹴罢秋千,起来慷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客入来,袜划金钗溜。和羞走,俦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给读者描绘出一个身躯娇小、额间鬓角挂着汗珠、轻衣透出香汗刚下秋千的如花少女天真活泼、憨态可掬的娇美形象。“和羞走”三字,把她此时此刻的内心感情和外部动作作了精确的描绘。“和羞”者,含羞也;“走”者,疾走也。然而更妙的是“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二句,把一个情窦初开的少女娇羞而多情的复杂内心活动和形态刻画得生动传神。
      从这两首词中可以看出这就是少女时代的李清照,充溢着青春活力与生活热情,无忧无虑的李清照。她的这类词作,加强了人们对美好事物的热爱,给人以美感的细致体验,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二、才情横溢、情思如缕的少妇形象
      李清照18岁时与诸城太学生赵明诚结婚,夫妇二人情投意合,生活美满幸福。除都喜欢诗词外,还共同搜集整理金石文物。从无忧无虑的少女到嫁作人妇,李清照同样是幸运的,也是幸福的。她和丈夫的爱情既有婚姻来维系,更有深厚的感情基础。沐浴在爱河中的李清照,自然也会把自己的幸福之情写入词中。词人在新婚燕尔之际,一首《减字木兰花》写出了自己的幸福和快乐生活。
      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
      文中的女主人公在市集买了一朵梅花,觉得这花美极了,但是怕情郎觉得花儿比自己漂亮,所以决定把花戴在头上,要叫情郎比并看,是花儿美,还是人美。词表达了词人对花儿的喜爱,买到花儿,词人的心是欢喜的,用“泪染轻匀”来描写花上的露珠,花开也代表春天的到来,但到了下阙,心境忽然转变为担忧,担心情郎会觉得花儿比自己美,遂决定将花插在头上,让情郎一起比并著看。全词让人感受到年轻少妇青春活泼的心态和行径,读起来词意清新、率真。全词大胆地表露对爱情生活的热烈追求。
      然而好景不长,婚后不久赵明诚便奉命出任莱州知守,知心爱人的离开,李清照只能独自面对显赫而又森严的赵府,这对于聪慧颖悟、才华过人而又多愁善感的的文化女性李清照而言,她自然会把相思之苦和伤感幽怨诉诸于笔端。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一剪梅》)
      送别了丈夫,不免有些失落感,举目所见,不管是白云、飞雁、明月,还是落花流水,时时处处,皆与丈夫联系起来,这种感情既执著,又缠绵,摆脱不开,搁置不下:“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夫妻间的相思之情被描写得细腻委婉,使我们仿佛看到女主人眉头的一颦一蹙,心头的一震一颤,离愁别恨跃然纸上,使婚后不久的相思之情、思念之意,呈于象,感于目,会于心。思念之情是人类最普遍的情感之一,它“剪不断,理还乱”,一旦萌发,难于消失;它刻骨铭心,像游丝一般萦绕于心。它可以从外在情态的“眉头”上消失,却又不自禁地钻入“心头”。李清照对这种感情作了独特、深细的体察和把握。从中可见李清照既有一般女子温柔、善良、细腻的特点,也有作为文化女性多愁善感的一面。
      三、饱经忧患、孤独憔悴的嫠妇
      靖康之变,既给李清照带来亡国灾难,又使她痛失丈夫。以孤舟嫠妇的身份飘泊在江南客地,怎会不使她倍增凄清孤寂的情怀。她以自己的血泪, 写下了凄楚忧伤, 反映时代动乱、社会衰败沉积在心中的戚苦的词章。《永遇乐》是她南渡至建康的作品:
      落日溶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中州盛日,闺多门暇,记得偏重三五。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如今憔悴,风鬟雾鬓,怕见夜间出去。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4]
      这首词里的形象,没有了少女的欢快,也失去了少妇的安静。哪怕在元宵佳节的融和天气里,她也担心风雨的降临。经历了国破家亡的突变,她心有余悸,格外敏感了。灯节夜晚的华灯笑语,只能引起她流亡异乡的惆怅,引起她对沦陷的故国的家园的深切怀念,她无心赏景,独自在家枯坐。从“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这句貌似平淡的诗句中,我们可以体会到那种强自抑制的内心伤痛和凄苦。若不是经历了人生的重重磨难,若不是心头郁积着浓浓的哀愁,这样的词句是不可能写得出来的。李清照生于官宦,长于深闺,嫁与侯门,而今孤苦伶仃,沦落江南他乡,光景无限凄凉,如果说她作为一个国破战乱的逃亡者来说,就颇具代表性了。
      《声声慢》是李清照后期闺情词的杰作。作者以精炼的语言,集中地反映了南渡以后她自己的生活特征和精神面貌。在短短九十七个字中,她动用了惊人的描写手腕,展示出自己曲折的内心世界。哀愁满目、调子凄苦,无处不是她饱经忧患后的低沉的倾诉,无处不是她历尽折磨后的急促的忧叹。 这首词是词人的内心独白。是的,一切都消逝了:那归来堂烹茶猜书、笑声洋溢的日子;那繁花压枝、把玩古人真迹的春晚……故土的沦丧,爱人的逝去,世人苟且偷安的无聊,都是积郁心头的创伤,笼罩她的是无尽的落寞忧伤,“两盏三杯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词人忧伤情绪的字句,浮雕式地再现了女词人暮年萧索、孤苦无依的憔悴形象,展现了词人“哀愁凄苦”的情怀,并十分精美细致地表现了一个妇女在秋日从清晨到黄昏一整天孤独寂寞、凄楚悲哀的心情。[5]此愁不是从前无端的“闲愁”,而是刻骨铭心的痛,渗入心腑的哀伤,这种哀伤之情那样深沉、悲剧气氛那样浓厚,这分明是从一颗破碎的心中迸发出的渗透着血泪的深秋巨痛,典型地概括了作者南渡之后飘零的生活、凄凉的处境和充满着哀愁的内心世界。
      细品李清照前后期的词作,她用她那支锲刻入微的生花妙笔,塑造出了一个有情感、有才华、富于理想而又饱经忧患的知识女性形象。李清照生动描绘了她少女的天真、少妇的真挚和嫠妇的凄苦。她以敏感细腻的艺术感触真实呈现出她的生命历程和情感历程。千载而下, 犹具有强烈的感染力量。
      参考文献:
      [1]郑振铎.插图本中国文学史[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1.
      [2]唐圭璋.词话丛编[M].北京:中华书局,1996.
      [3]陈祖美.李清照词新释辑评[M].中国书店出版社,2003.
      [4]李清照.李清照集[M].北京:中华书局,1962.
      [5]王强.唐宋词讲录[M].北京:昆仑出版社,2003.
      (作者简介:张玉琴(1979-),女,山西临汾永和人,讲师,本科,鹤壁职业技术学院,主要研究女性文学。)

    推荐访问:浅析 词中 形象 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