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金融类工 > 正文

    【浅谈中西方人本主义思想的差异及其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简要说明西周的人本主义思想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19-04-23 04:49:25 点击:

      摘 要:本文主要探讨中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差别之处,并探寻这些不同的人文主义思想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人本主义;差异;对外汉语教学  作者简介:宋瑶,女(1988.10.13-),汉族,四川乐山人。现为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2011级语言学的硕士研究生。
      [中图分类号]:H1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2)-24--02
      一、中西方人文主义思想
      人本主义( humanism) ,亦称人文主义。从词源上说,来自于“人的,有人性的”(human),具体指与人的需要联系在一起的信仰和道德准则体系, 它把宗教、神排除在外。1967年人本主义心理学的重要人物亚伯拉罕.马斯洛当选为美国心理学会主席,这标志着心理学的人本主义思想已经被广为接受。在中国传统文化体系之中,也有与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相似的思想价值观。远在春秋时期,孔子就曾提出过“人能弘道”,在政府职能上,他也强调政府应该“以民为本”,此后,许多文学家和哲学家都对人本主义思想进行了发展,使之成为独具中国特色的人本主义思想体系,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五中全会也第一次在我国提出了“以人为本”的重要思想,可见,我国的人本主义思想还在继续发展。
      那么中西方人文主义思想有什么差别的?笔者认为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体现出来。
      1、关于个人和群体关系
      中国的人本主义思想认为个人与群体是不可分割的中国传统的人本主义思想认为,个人与集体是不可分割的,个人是集体中的一员,个人权利的满足是在集体利益的实现之中的。强调集体中个人的相互关系的和谐,礼让,以及融洽,要求个人以集体为重,遵从集体,服务集体,以此实现个人的目标等。与此相反,西方人本主义反而强调个人权利,利益的第一位置,西方人普遍认为人作为个体生存,理应享有决定自我的权利,个人的一切不由任何集体决定,而是自我本身。
      2、关于个人的人生追求
      个人的人生追求这一点上,中国的人本主义思想注重个人道德的修养。道德高于一切,孝顺,正直,和睦是个人道德追求的关键词,以人为本就是以道德为本,是社会为本。例如《论语》中:“朝闻道,夕死可矣。” 而西方的人本主义却偏向于将人生追求定义为追求自我,个人的追求高于一切,以人为本就是一切以个人的追求、利益为准。
      3、关于人权
      由于认为个人和集体不能分割,个人的权利在集体中才能体现,当今中国人本主义认为人类的权利首先是生存权,只有在集体集体适合个人生存了,才能满足个人的基本权利,有了基本的生存权利,个人才能发展其他权利。与此相反,西方人本主义认为,“以人为本”就是要满足个人,其他的因素都是次要的,个人必须优先,对个人权利的任何安都不是“以人为本”的。
      二、人本主义教育观
      在西方人本主义思想的影响之下,美国当代心理学家罗杰斯于1969年提出了人本主义教育观,这种教学观主要针对当代课堂教学的弊端和教师能力、品德要求提出。其理论观点在罗杰斯所著的《学习的自由》中得到系统阐释,主要有:
      1.关于教育目标
      罗杰斯认为,教育的目标是促进变化和学习,培养能够适应变化和知道如何学习的个性充分发展的人,这个教育目标包括知识教育和认识能力的发展,也包括情意的发展。按照这种教育目标培养出来的个性充分发展的人,具有创造性 、建设性等个性特征。
      2.关于学习动机
      罗杰斯认为人类最基本的内驱力是求得自我实现,生长和发展是一种不断趋向自主,不断摆脱外力控制的过程。当有机体得到尊重和满足的时候,他就能很好地完成自我实现,所以学习者实现学习的目标的动机在于追求这种自尊的获得和满足。
      3.无意义的学习和有意义的学习
      关于无意义的学习,其典型例子就是无意义音节的记忆,这种过程很枯燥、很困难,而且难以持久不忘,这种学习对于学习者没有影响感情和个性的意义。另外一种学习是有意义的学习,它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实践息息相关,它能推动学生去行动,发展自我的个性。
      三、中西方人本主义思想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教师应具备人本主义的意识,结合对外汉语教学的一些实际情况,运用人本主义教育的部分观点,解决教学实践的一些问题。
      (一)尊重学生的文化背景。
      与中国传统人本主义思想所坚持的“个人不与集体冲突”的观念不同,西方人本主义教育观认为,在教学中应该充分注重学生个人,个人的背景、信仰、观念等都应该得到充分的尊重。笔者认为,在教学中,应该更倾向于个人,给个人充分的尊重,有时没有必要一定强调个人对集体的服从。
      出于对汉语文化的学习需求,不同文化背景的汉语学习者相聚汉语课堂,但是他们学习汉语文化的需求是一种认知需求,在学习的过程中,他们不需要也不一定会对汉语文化产生认同感,因此对外汉语的教师就不能以一种主流文化的优越感去排斥甚至是怀疑别国的文化,这不仅伤害国际友谊,更直接地,会使汉语学习者对汉语教师甚至汉语文化产生排斥的感觉,这无疑会直接影响汉语教学的效果。
      作为对外汉语的教师,应该充分尊重外国学生的文化背景,这不仅是对教师个人观念的要求,也是对教师课堂行为的规定。教师必须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在具体的教学环节上表现出对学生文化背景的兴趣和尊重,特别是在涉及个人文化好恶的文化课中,教师个人的想法或者情感往往不自觉地流露出来。教师就要在备课时预见这种情况,并且想办法避免。教师表现出对于任何一种文化的喜爱或者厌恶,对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来说,都是不公平的。比如,在与美国学生聊到种族问题时,应该细心聆听他们对种族问题的个人看法,积极参与讨论,而不应该直接否认其国家对于人权和民族关系的政策等。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中国人本主义强调个人道德的追求,道德是个人的最高信仰,但是西方人本主义强调个体的不同追求,个人就是一切,根本没有能够统帅个人追求的价值观念。人本主义心理学认为,学习的动机是为了得到自尊和满足。笔者认为教师应该尝试从个人的喜好和追求出发,激发学生的学习的兴趣,通常来说,最容易使学生感到自尊和满足的就是教师在课堂内外的鼓励。情感心理学也认为:“教学是师生共同参与的围绕着教材所进行的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它是以传授知识和吸收人类间接经验为主的实践活动,也是特定的情绪中的人际交往活动。”教师的一些行为,包括一句话,一个眼神,都会对学生产生或直接或间接的影响,有些甚至对学生的学习效果或者性格形成产生重大影响。一句鼓励的话语也许激发学生的求知信心,一个轻蔑的眼神也许使学生排斥教师和学习。因此汉语教师要放下传道解惑者的架子和家长式的威严,学会真诚地夸奖学生的每一次进步,每一个正确答案。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夸奖,会激发学生的斗志,坚定他们学好汉语的决心。   (三)帮助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
      从书本疑惑到日常交流,汉语学习者面对很多常人无法预料的问题,这些对他们学习汉语的信心都是巨大的威胁。对外汉语教师除了要帮助学生解决问题,还要站在他们的角度,设身处地地考虑他们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所遇到的一切问题,并分析这些问题对他们的学习成果及心理的影响。比如,一位刚到中国学习汉语的韩国女生,非常的内向,在课上不怎么发言。这时,教师就要在课下主动与她交流,询问并解答她学习汉语时的疑惑。比如将汉语单元音韵母中的 u[u]发为韩语的?[u],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发现两个音的细微区别,带领学生多多练习两个发音。除了课堂的问题,教师还要关心其日常生活,比如鼓励学生打开心扉,帮助她认识到日常生活实践是练习汉语口语最好场所,还要询问她在日常生活交际中的问题和困难,并积极引导或者帮助解决。又比如,韩国和中国虽然都是礼仪之绑,但是在礼节的细节上,其实存在许多不同的地方。韩国人看望病人,如果是关系好的,有时候开玩笑会说病人“半死不活”的话,这在韩国是很正常的玩笑话,而在中国人看来,这种玩笑话很有可能被误解为刻薄的嘲笑。教师就要帮助学生留意这种细微的现象,并且经常提醒他们,这样可以帮助他们避免一些不必要的误会和难堪。
      (四)增强学生的意志力
      个人的情感、动机、意志力都对其二语知识的内化效果都会产生重大影响。人本主义的学习观也认为,教师欲让学生树立起坚持到底的意志力与恒心,着眼点还是在于不断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帮助学生寻找与他们自己的目标有关的学习材料,这样才会产生有意义的学习。因此,教师要着重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的角度,引导学生增强自身学习的意志力,帮助他们建立起克服一般甚至巨大学习困难的信心。汉语学习者,面对的是号称世界最难学语言之一的语种,面对的困难是可想而知,这个时候,他们的意志力是否够用,是他们顺利习得汉语的关键所在。如果遇见任何问题就打退堂鼓,那么在他们的汉语之旅中,可能永远无法出现美丽的风景。
      总之,在对外汉语教学中,“以人为本”不是一个高喊的精神或者空谈的理想。对外汉语教学的教师应该时刻具备这种意识,并将其体现在具体的教学行为中,即从学生角度出发,想学生所想,做学生所做,将汉语教学的实际问题各个击破。
      参考文献:
      1、 C·.R·Gogers, “Client-centered Therapy; Its Current Practice, Implications, and Theory”, Boston ,Houghton,1961.
      2、陈泽川.C·R.罗杰斯的教学观.[J].心理学探新,1982(01).
      3、 姜忠平,杨柳.中西人本主义比较及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J].邵阳学院学报,2006(06).
      4、 陈金波,赵鹏.中外人本主义思想及其对国有企业产权改革的启示.[J].商业经济,2005(05).
      5、 郑丹.人本主义心理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J].语言教学研究,2006(02).

    推荐访问:人本主义 中西方 浅谈 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