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金融类工 > 正文

    金钗石斛_从“金钗笑刺红窗纸”,的纯真少女到“闺门肃穆”的严整妇人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19-04-12 04:51:41 点击:

      摘 要:黄峨是明代最杰出的散曲女作家,才情卓著,文采斐然,可定格在后人书策中的黄峨却是一个“闺门肃穆”的严整妇人。遍检黄峨的作品,沿着其中的情感脉络,我们发现了诗人辛酸幽曲的情感历程。这是一条心灵裂变之路,无常的命运、悲苦的人生彻底改变了这个敢爱敢恨,有一腔火热深情的多情女子,割裂了她的个性与情感。
      关键词:明代 女诗人 黄峨 情感历程
      黄峨(1498—1569),字秀眉,四川遂宁人。她幼习诗书,聪慧贤良,博学,工诗词,尤擅散曲,是明代最杰出的散曲女作家,徐渭称其“才情甚富,不让易安,旨趣闲雅,风致翩翩”①。在群星璀璨的中国古代诗人中,黄峨是一颗独放异彩的明星。
      黄峨出生名门,其父黄坷,是成化二十年进士,累官至工部尚书,卒赠太子少保,谥“简肃”,祀贤祠。兄黄峰,受父荫为监生;弟黄华,嘉靖十一年进士,官至光禄寺卿。其夫杨慎是明代著名的文学家、学者。然而,光阴荏苒,岁月尘封,我们已看不清她真实的容颜,她留给我们的只是一个丈夫光环笼罩下的模糊的身影和定格在后人书策中的肃穆、森严的形象。如《续玉笥诗谈》所记:“升庵杨先生夫人黄氏……娴于女道,性复严整,闺门肃然,先生亦敬惮之。”②可是,当我们翻开黄峨的诗、曲作品,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幅幅生动鲜活的画面:“金钗笑刺红窗纸”的纯真少女;“香馥馥绸缪在鲛绡帐”的甜蜜少妇;“珠泪纷纷滴砚池”的痴情思妇……这些纯真、多情、温柔而美好的形象何尝不是黄峨自身的真实写照。是什么样的人生经历和伤痛造成了黄峨心灵的裂变,把一个活生生的渴望自由、爱情,敢爱敢恨,有一腔火热深情的多情女子变成了丈夫亦严惮的严整、肃然的妇人呢?虽然黄峨留下的诗、曲作品没有明确的时间线索,但沿着其中的情感脉络,我们依然可以一探诗人幽曲的心路历程,这有助于我们更深刻地解读诗人的作品。
      一、少女情怀总是诗
      黄峨自幼聪慧,深受父兄宠爱,她少受庭训,少女时代就表现出杰出的才华,她有一首才华横溢的小诗《闺中即事》写得是别有情趣:“金钗笑刺红窗纸,引入梅花一线香。蝼蚁也怜春色早,倒拖花瓣上东墙。”这是一幅情趣盎然的早春诗意图:早春时节,梅残柳细,纯真少女笑刺窗纸,爬墙蝼蚁倒拖花瓣,这两幅画面相映成趣,传递出作者对春天、对生活的热爱,对自由的渴望。我们不难想象诗中这“笑刺红窗纸”的金钗就是黄峨自己,面对禁锢的环境,飘零的落花,她没有怀春少女常有的悲吟、感伤,她看到的是春天的生机、生命的美好,她的心纯真而明丽。
      少女时代的黄峨不仅有一颗不甘禁锢、崇尚自由的心,而且她对幸福生活充满了憧憬、渴慕,向往自由恋爱、美满姻缘。如其《文君》诗中说:“临邛重客蜀相如,被服容冶人闲都。上宫烟娥笑迎客,绣屏六曲红氍毹。霰珠穿帘洞房晚,歌倚瑶琴半羞懒。天寒日暮可奈何,斜挂冠缨玉钗绾。”诗人以白描的手法,直述卓文君与司马相如的婚恋故事,诗中虽然没有流露作者任何主观感情,但这个故事本身已经透露出作者的心曲:对不畏世俗、决绝忠贞的真心相爱的倾慕和赞赏。
      又如《莺莺》诗中说:“春风户外花萧萧,绿窗绣屏阿母娇。白玉郎君恃恩力,尊前心醉双翠翘。西厢月冷濛花雾,落霞零乱摇墙树。此夜灵犀已暗通,玉环寄恨人何处?”诗人赞赏崔莺莺与张生敢于追求自由爱情与幸福婚姻,更肯定了情与欲的正当合理性,最后以杨玉环的爱情悲剧反衬张崔二人圆满的爱情,表现了诗人对《西厢记》“愿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的主题的赞美,曲折地表现了诗人自身的恋爱婚姻观。黄峨作为一个出生名门、养在深闺的大家闺秀能够持这种婚恋观是十分不易的,表现出不凡的见地和叛逆的精神,和此后王学左派的启蒙思想家们追求个性解放、追求真情、肯定人欲的学说同调,可谓得时代之先。
      从这些作品中,我们看到的是一颗少女纯洁的心,如诗般美好,倾诉着对春天、对生命、对爱情的希望和憧憬。
      二、相思离恨知多少
      黄峨二十二岁那年(1519),新都状元杨慎(字升庵)的前妻王氏病故,黄峨嫁给杨升庵作继室。杨升庵比黄峨大十岁,他二十四岁中状元,授翰林修撰,名满天下。黄峨待字闺中二十二年,终嫁如意郎君,自是心中充满幸福和甜蜜,她写下了情意绵绵的《庭榴》诗:“移来西域种多奇,槛外绯花掩映时。不为深秋能结实,肯于夏半烂生姿?翻嫌桃李开何早,独秉灵根放故迟。朵朵如霞明照眼,晚凉相对更相宜。”诗人借物喻情,以石榴的珍贵、迟开和艳丽比喻自己迟来而幸福的爱情。
      黄峨与杨慎的新婚生活是甜蜜、美满的:“巫女朝朝艳,杨妃夜夜娇,行云无力困纤腰,媚眼晕红潮。阿母梳云髻,檀郎整翠翘,起来罗袜步兰苕,一见又魂销。”(《巫山一段云》)然而,好景不长,幸福就像昙花一现,就在他们婚后的第三年(1521),荒淫无度的明武宗朱厚照死后无嗣,让其弟兴献王之子朱厚熜继位,即世宗嘉靖皇帝。世宗欲尊其已故父亲兴献王为“皇考”,享侍太庙,引发“议大礼”事件,杨慎两上议大礼疏,复跪门哭谏,两次受到廷杖,最后被谪戍到云南永昌卫“永远充军”。恩爱夫妻,从此将天涯海角,黄峨肝肠寸断,一路相送到江陵,挥泪一别后,黄峨溯江西上,当年年底到达新都杨慎老家,住在新都杨府之西的榴阁,这里临近桂湖,草木葱茏,湖光树影,环境清幽,黄峨与杨慎曾在这里度过了一段甜美的新婚时光,两人湖畔漫步,榴阁赋诗,情投意合,而如今却物是人非,只留下她形只影单, “蓬松了雏鸦髻朵,蹙损了团凤眉峰;尘埋了舞鸾腰带,冷落了瑞鸭熏笼。”(《南吕·一枝花》)她形容憔悴,泪浸纸背,写不尽离愁别恨。如其著名的《黄莺儿·雨中遣怀》:“积雨酿轻寒,看繁花树树残,泥涂满眼登临倦。云山几盘,江流几湾,天涯极目空肠断。寄书难,无情征雁,飞不到滇南。”在繁花落尽、细雨飘零的时节,诗人登临思远,极目天涯,视线的尽头是云山重重,江流滔滔,其间万水千山,梦魂不到,征雁南飞。此曲凄楚无奈,沉痛感人,久为传诵,王世贞《艺苑卮言》载杨慎“别和三词,俱不能胜”。③
      婚后的黄峨与丈夫聚少离多,除了短暂的初婚甜蜜时光,和陪伴丈夫在滇南流离的三年时间,几乎活活独居四十余年,备尝离别的心酸和悲苦。她的每一首曲都注入了对丈夫无尽的思念,可谓满纸的凄凉。在黄峨的散曲中,我们经常看到的是“泪”“梦”“断肠”“愁”“离恨”“别恨”“憔悴”“怨”“凄楚”“啼”“病”等字眼。   比如黄峨的写“泪”之曲,以泪为心声,承载了诗人无尽的离愁,是诗人敏感心灵的写照,表露出她作为女性的柔弱和多情。人生最是远别离,诗人泣涕涟涟,以泪直抒愁怀:“泪沾罗帕”、“泪染红桃”、“泪眼看花”、“泪添细雨”、“红泪秋雨梧桐”、“铁做心肠泪似珠”、“有情芍药含春泪”、“泪花落枕红绵冷”、“珠泪纷纷滴砚池”……不尽的泪水倾诉着她难言的痛苦,凝结着她对丈夫最深厚的情感和思念。
      又如黄峨的写“梦”之曲,不断地通过梦境回顾过往,怀念相聚的幸福,以梦中的重聚来实现现实生活中不能实现的愿望:“梦断魂劳人又远”、“一场春梦从头换”、“万水千山梦”、“梦儿中和他两个”、“梦峡啼湘”、“春梦悠悠”、“池塘梦花怯”、“罗帏梦惊”、“梦阳台人在峰头”、“梦回时一枕无聊”、“昨宵梦里同鸳帐”……心理学认为,梦是一种心理现象,是人们在生理和心理上受到外在现实的某种刺激而产生的一种精神现象。梦可以从一个独特的角度展示人的情感流程,反映人的某些隐秘心理。正如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所说,梦“乃是将思想变为视象”④。因此黄峨在散曲中大量描写“梦”,借缥缈虚幻的梦境远离现实的沉重羁绊,让心灵飞跃万水千山,跨过那现实中不可抗拒的皇权划出的人间天河。
      三、别样痴情写人生
      命运的沉重打击,天各一方的无情摧残,黄峨的情感世界悄然兴起了波澜。离别经年,她哀哀哭泣、叨叨诉说、痴痴等待、殷殷期盼,然而她等待的那个人已经很少回来了,她楼头凝望,但过尽千帆皆不是,徒留她肠断天涯。杨慎从1529年奔父丧后返滇到1559年去世,漫长的三十年中,回川一共只有五次,1536年三次,1540年一次,最后一次是1558年。这期间杨慎两度纳妾,1534年他纳妾周氏,1542年又纳妾曹氏,后两妾各生一子,杨慎有了新家、美妾、娇儿,他对黄峨是越来越少顾及了,甚至他的心也渐行渐远了。曾经“试凌波双洛浦,对明月两婵娟”的情深意长的夫妻,如今却是连聚集也越来越少了。丈夫的移情使黄峨备受伤害,她凄楚地吟唱:“情意两相投,别离何曾惯。同心谁解玉连环,即渐的远,远。”(《中吕粉蝶儿·秋怀》)此中多少悲凉,多少企盼,多少失望,都化作无奈的叹息“远了!远了!越来越远了!”这逐渐遥远的不是岁月流逝、残酷命运造成的时空阻隔,而是心与心的距离。这是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也是人世间最难逾越的距离!
      面对丈夫的情感背叛,黄峨自然深感委屈,不无怨怼:“为相思瘦损卿卿,守空房细数长更。梧桐金井叶儿零,愁人又遇凄凉景。锦衾独旦,银灯半明;纱窗人静,罗帏梦惊。你成双丢得咱孤另!”(《皂罗袍》)她甚至直言相斥,指责丈夫负心忘情:“寄与他三负心那个乔人,不念我病榻连宵,不念我瘴海愁春,不念我剩枕闲衾,不念我乱山空馆,不念我寡宿孤辰。茶不茶饭不饭全无风韵,死不死活不活有甚精神。阻隔音尘,哪个缘因?好事多磨,天也生嗔!”(《折桂令》)
      离别的痛苦、感情的伤害折磨得她形容枯槁、鬼病恹恹,离恨、辛酸、委屈、无奈、失望……爱情的百般滋味她皆尝遍:“不明不暗唱阳关,无语无言倚画阑,多情多恨空断肠。那人儿甚日还,相思担其实难担。独树山头路,皋桥渡口船,眼睁睁面北眉南。眼睁睁面北眉南。抛闪得只凤孤鸾,都只为燕两莺三。好个人人,从他去去,鬼病恹恹。常想著临上马泪抛珠点,蹙双蛾鬓乱花尖。盐也般咸,醋也般酸。你也休憨,我也休憨。”(《水仙子带过折桂令》)
      在遭遇感情伤害时,黄峨有痛苦、有挣扎,甚至想要放弃,却唯独没有决绝,传统礼教的藩篱和无子的处境使她只能接受丈夫纳妾的事实,默默忍受着爱情被割裂的辛酸和无奈。也许杨慎纳妾,其情可堪,他欲得子嗣,以便“年六十后‘允许子侄替役’”⑤,自己才能叶落归根回故乡,而夫人黄峨不育、无子。但这在感情上依然深深伤害了黄峨,尽管如此,她还是一往情深爱着他,她安慰他:“任苍狗白衣屡变,笑蛙声紫色争妍。浮名与我无萦绊,再休寻无事散神仙。” (《仙侣点绛唇·送滇南行》)她勉励他:“公义私情不两全,愿君早向凌烟勒。”(《寄升庵》)她甚至为他开脱:“郎君自是无归计,何处春山不杜鹃。”(《寄外》)这是怎样忘我的痴情,怎样沉重的深情,个中滋味,又岂是他人能解。她柔情似水,痴心如炽,为情所伤却难舍深情,其中的纠结苦痛,唯有自知。
      黄峨之所以能容忍丈夫的移情,不仅在于她知书达理,娴于女道,更在于她对丈夫坚贞、执著的爱,对丈夫始终怀着理解、悲悯、宽容之心,这样的爱,何其深长。正如张爱玲所说: “因为懂得,所以慈悲。”⑥她对他的艰难处境深为了解:万里流放,归还无期,世宗皇帝对他深为记恨,始终不肯放过他。朱茹在《杨升庵诗序》中说:“用修之谪戍也,世庙每询于当国者,赖以猖狂废恣对。已又询不置,将物色之,祸几及,当国者又以前语对,得以免。于是用修闻之,惕然股栗,故自贬损,以污其迹。……世乃以纵欲荡情、披风抹月过用修,亦乌知用修者哉!”⑦为了避祸,杨慎自污其行,傅粉插花,与诸伎门生,游行于城市,可他“胸中实不知有几斗热血,眼中实不知有几升热泪”⑧。她对他的思乡愁情感同身受:“难缩壶中地,休寻屏上船。五华台望望愁心远,双洱河渺渺波涛限,七星关迭迭云岚嵌。琵琶亭下泪偏多,鹧鸽岭畔肠先断。” (《仙侣点绛唇·送滇南行》)家乡万里外,缩地无术,画屏难度,高台展望愁心邈远,就像那双洱河的波涛,七星关的云岚,天涯的游子怎不潸然泪下,愁肠寸断。她对他的不幸遭遇深情怜惜:“空弹剑,频倚阑。比潮阳山水多乡县,比江州月夜无弦管,比夜郎春夏饶风霰。今日个闻鸡晓度碧鸡关,怎记得鸣銮晚直金銮殿。”(《仙侣点绛唇·送滇南行》)那曾经意气风发的状元郎,金銮殿上的耿介臣,如今却在那穷山恶水处倚人空弹剑,倚阑独自愁,过着颠沛流离的囚徒生活。
      人们说时间是医治一切创伤的良药,“别离经岁又经年”后,她的心累了、倦了,“懒把音书寄日边”,不再“珠泪纷纷”写锦书,不再整宿无眠长相思,不再病恹恹“懒画眉”,不再百无聊赖“愁岁暮”,不再愁眉不展“怨朝阳”,不再自怨自艾 “妾薄命”……哀怨情愁随风逝,而她也像一朵明艳的鲜花渐渐地萎谢了,慢慢地熄灭了情感的火焰,关闭了言说的激情,不愿他人,尤其是后辈子侄看到她的内心深处难言的心绪,所以“诗不多作,不存稿,子弟不得见也”⑨。晚年的她更是一心抚教子侄,纪纲家务,直到生命的终结,从而成为了后人书策中“闺门肃穆”、丈夫“严惮”、“敬惮”的形象。
      综上所述,栉风沐雨、踽踽独行可以说是黄峨四十多年孤独岁月的真实写照,然而国家不幸诗家幸,正是悲苦的命运、凄凉的人生成就了黄峨诗歌的光彩。我们透过行行诗柬,穿过冉冉光阴,看到的正是这样一个黄峨——她热烈多情又温柔善良,惊才艳艳又风致翩翩。
      ① 李朝正、李义清:《巴蜀历代名媛著作考要》,巴蜀书社1997年版,第52页。
      ②③⑤⑨ 蔡忠、王金星、谭国应:《黄峨诗词曲赏析》,香港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第220页,第218页,第236页,第219页。
      ④ 车文博:《弗洛伊德主义原著选辑》,辽宁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283页。
      ⑥ 胡兰成:《今生今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146页。
      ⑦ 丰家骅:《杨慎评传》,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105页。
      ⑧ 唐圭璋:《词话丛编》(第四册),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3372页。
      参考文献:
      [1] 李昌集.中国古代散曲史[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
      [2] 赵义山,李修生.中国分体文学史·诗歌卷[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
      [3] 蔡忠,王金星,谭国应.黄峨诗词曲赏析[M]. 香港:香港教育出版社,2005.
      基金项目:西华大学地方文化资源保护中心基金项目W08207063:古代巴蜀女作家研究
      作 者:喻芳,文学硕士,西华大学人文学院讲师,主要从事古代文学及文化研究;袁苹,语言学硕士,西华大学人文学院讲师,主要从事语言学及文化研究。
      编 辑:杜碧媛 E?鄄mail:dubiyuan@163.com

    推荐访问:闺门 严整 肃穆 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