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寒假计划 > 正文

    [不要欺负一棵小树] 一棵小树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19-01-29 04:49:07 点击:

      1926年夏,北京清华国学研究院准备在全国招收32名研究生。招生简章规定,报考者须具备以下三个条件:一、大学毕业生;二、曾在中学任教5年的教员;三、从名师研究有心得者。
      当时在国学研究院任教的有王国维、梁启超、陈寅恪、赵元任等国学大师,这对那时的青年学子的吸引力可想而知。有位年轻人也和众多学子一样,非常想进这所名师云集的著名学府,但他仔细地对照了这三个报考条件后,沮丧地发现,自己哪一条都不够格。
      首先,他只读了两年大学,尚未毕业;而若再往前推两年,他还是一个只有“高小”(相当于今天的“小学”)学历的人,也就是说,他现在的实际学历仅是“高小”,与“大学学历”相差何止十万八千里?
      第二个条件,他同样不具备。虽然他曾做过小学教员,算是和“教员”沾了个边,但“小学教员”和“中学教员”之间的差距看似不大,实则这是一条硬性规定:是就是,不是就不是,没有半点商量余地。何况,还有“5年”这个时间要求?
      现在,只剩下了最后一条:“从名师研究有心得者”!
      他正在读书的这所大学,校长是大名鼎鼎的章太炎(真正的“名师”)。但章太炎只是挂名校长,从未到学校上过课,他只在开学典礼时远远地看到过章太炎一眼,这和“师从”显然不沾边。
      这位年轻人不死心,转而又想:古代科举考试,仅仅因为考官是某某,考生就可以名正言顺地自称是某某的门生,章太炎既是校长(虽然仅仅是“挂名”),那我应该也算是他的“门生”吧?至于“心得”,无非是说学生有没有“师从名师”的真才实学,如果我确有真才实学,借一下名师的招牌又何妨呢?
      如此“自欺欺人”地“盘点”了一通,最后这位年轻人认定自己具备了“师从名师”且有“心得”的“资格”了,于是便冒冒失失地报了名。校方一听说他“师从章太炎”,竟没做任何调查,顺利地放他过了关。
      报考这一关算是“蒙”过去了,但这次入学考试的试题却出得极为“刁钻”――全部试题是要回答“四个100”,即:100个古人名,要写出每个人所处的朝代和主要著述;100个古地名,要答出各是今天的什么地方;100部书名,要答出各部书的作者是谁;100句诗词,要答出各出自哪首诗词。
      许多同时符合上述三个报考条件的考生都傻了眼,可这位年轻人却欣喜地发现,自己对这些试题却一点都不陌生:他一直是靠自学,在数十年如一日的苦读中,脑子里早已装满了各种丰富的知识,而这些试题对他来说也算不上太难。不出所料,凭着过硬的国学功底,他从众多考生中脱颖而出,以第26名的好成绩被录取了。
      这位年轻人便是被誉为“一百年来中国最伟大的语言学家”、“国学通才”的王力。
       选自《华人时刊》

    推荐访问:小树 一棵 欺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