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寒假计划 > 正文

    【夕阳璀璨别样红】 夕阳别样红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19-01-28 04:43:39 点击:

      人生最快乐的是做自己喜欢做的事,人生的最高境界是按照自己崇尚的信念实现自己的理想。   ――题记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到了花甲之年,尤其是退休以后,人们的心态就会发生一些微妙的变化。不知不觉中会给自己一些暗示:生命于我已经是不多了,要珍惜生命,好好享受生活。所以,人们在离开工作岗位之后,大部分人的安排是或含饴弄孙,共享天伦之乐;或游山玩水,欣赏祖国大好风光;或健身娱乐,活出另一种精彩。
      可是,眼前的这位老人似乎忘记了年龄这档事,退休以后,他依然骑着自行车上下班,每天都要查信息、编稿子,有时还要出去采访写新闻,熬夜赶文章;他一边在外面出差一边拿着手机安排工作,为手下几十名员工的生活、工作操心。一到班上就会有各种事情需要处理,这样的工作量一般年轻人都会感觉很累的,可是他这样一干就是二十年。
      他现在是《市场星报》驻淮南记者站站长,是该报所有记者站中最年长者;他是淮南矿业集团机关离休党支部宣传委员,他所在的支部是淮南市先进党支部;他是连续多年的淮南矿业集团机关优秀党员……
      连续20年,他是原《安徽市场报》(后更名为《市场星报》)的先进人物,他领导的记者站是先进集体,他是报社队伍中最年长者纪录的保持者。提起他,领导和同事们都会由衷地流露出溢美之词:他从来都是第一,他是我们的一个标杆。
      他叫吴传贤,淮南矿业集团离休干部。1949年元月参加革命,1992年从新闻单位退下来就参与《安徽市场报》创刊,工作至今。这20年的工作,是他在正式离休之后完成的。
      
      一种信念在心灵深处扎根
      
      出生在1931年的吴传贤,儿时经历的是战争和贫穷。
      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人侵略寿县城,炮火烧毁了吴传贤家的房屋,举家逃难到了凤台县丁集农村,七八岁的他没有学可上,全家住在亲戚家的牛棚里,靠着拾柴拾粮为生。在他幼小的心灵里打下深深烙印的是,家家户户一年忙到头,就是为了自己有口饭吃。
      抗日战争胜利后,他们一家人回到寿县,父亲借钱供他读书,穷人依然苦熬着过日子,此时他以为人生下来就是苦命,要为自己受苦一辈子。他在寻找脱离苦海的道路。
      1949年初,寿县城里的一纸布告吸引了年轻的他:解放军第三野战军干校招生,管吃管穿。本着有吃有穿还能上学的最单纯的想法,吴传贤报名了。那一年他十八岁。
      他成了革命队伍中的一员,随军南下。在干校(后改为华东军政大学)里,他学习了革命历史和革命理论知识。在此期间,感受最深的是,他看到了在这个世界上,还有这么一种人,他们不为自己专为别人,为了穷人翻身,甚至不惜生命。他的内心受到强烈的震撼,这是一群他以前的世界里没有发现过的人,他年轻的心里种下了一个信念:这才是真正的好人,最令人敬佩的人,最有价值的人。做人就要做这样的人。
      当他成为这个以为人民大众谋福利为己任的革命队伍中的一员时,他也找到了人生的信仰。
      在此后的几十年里,这个信念成了他工作、做人的准则。他要求自己做一个有价值的人。他常想,人活着不仅仅要为自己,还要为别人服务,要为大众做事情,要承担社会责任。
      因为工作需要,组织安排他做过很多工作――做过十多年的秘书,十年的宣传工作,十多年的理论教育工作,后因机构变动,他来到《淮南矿工报》又干了十三年。每一个岗位他都留下值得骄傲的业绩。在做理论教员时,正是改革开放初期,需要培养一批懂经济会管理的人才,他潜心学习经济理论知识,为淮南煤矿系统、淮南市经济干部培训中心培训了一大批经管干部,他讲的课很受学员赞许,他认真负责的态度,得到广大学员的一致好评。
      在这些平凡的岗位上,他兢兢业业,勤奋认真,做好领导交办的每一项工作。就像当年提倡的“党叫干啥就干啥”,“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无论更换到什么岗位上,他对工作都追求完美。他会去琢磨、去学习、去思考、去努力,然后交出一份自己满意领导认可的工作答卷。
      1992年,《安徽市场报》创刊。在老朋友的介绍下,他被吸收“入伍”。从此,他坚持用他信仰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新闻事业上又奋斗了二十个春秋。这位1931年出生的老人,按照中国传统的算法,今年应该是八十有余了。可当你看到他本人,精神矍铄,反应敏捷,思路清晰,无论如何也不会把他和八旬老翁联系在一起。他不仅外表看上去不像这个年龄,而且与时俱进的工作作风,更不像这把年纪的人。
      
      一辈子都追求工作完美
      
      无论在哪个岗位,无论顺境逆境,他都保持着这样一种工作态度:对工作认真负责,一丝不苟,追求完美。
      有了几十年工作阅历的铺垫,有了成功失败的经验教训,有着认真执着的工作作风,有着那份藏在心里的社会责任感,他要在他的晚年生活中谱写一首“老有所为”的主题歌,用生命证明工作是一份享受,是一种快乐,是一种奉献,是在尽一份社会责任。
      当他进入《安徽市场报》这个平台时,他很高兴,他认为这是他人生工作岗位的最后一站,从事的又是可以让他尽显才能的职业,他想在有生之年做一件自己喜欢的事业,画个圆满的句号。
      在这种力量驱使下,他才在花甲之后的二十年里,保持了勤恳、认真、敬业、积极主动的工作热情。不断刷新自己的业绩,也不断超越自己的能力,挑战生命的负荷,创造出了常人不理解也很难做到的事情。
      在他这么多年的新闻报道中,那一篇篇出自他手的稿件,都是在做完白天的工作之后熬夜写成的,每一篇稿件他都会不厌其烦地改了又改。他不会电脑操作,所有的文字都是手写,改一遍就要抄一遍,劳动量是相当大的。这么多年,他凭借自己敏锐的思维与时俱进,凭借着新闻敏感和政治素质,写出了很多脍炙人口的报道。他多年来始终坚持正面宣传的舆论导向,宣传淮南的发展,淮南的成就。根据报社布置的改革开放60年宣传报道的选题要求,写出的报道淮南矿业集团发展的《历史性的跨越――淮南煤矿60年巨变》一文,产生很大反响。深度报道淮南市经济发展的《淮南经济技术开发区20年“蛹”化成“蝶”国际化产业园区雏形已现》,还有新年伊始对淮南市市长曹勇的专访,这些文章弘扬的都是经济发展的主旋律。
      和同仁一道策划的《市场星报》对淮南第十七、十八两届“中国豆腐文化节”的大篇幅的专题宣传,为提升淮南市的形象,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他的笔下还有勇救落水儿童的英雄,医术精湛、医德高尚的老医务工作者……去年,改版后的《市场星报》刊登淮南重点稿件150余篇,一般消息385篇。
      这么多年,作为地市站负责人的他始终按照报社的规定和要求,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坚持正面宣传教育,杜绝新闻采访中的不正之风,严格自律,按法律法规办。
      他的事迹上了当地的报纸:《安徽市场报》驻淮南记者站、发行站每年为淮南解决30~40人就业,发表淮南经济发展新闻数百篇,为淮南的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
      2008~2010年,他连续获得报社总编特别奖和先进个人奖。
      由于他的工作突出,2009、2010年,连续两年获得淮南市委、市政府颁发的对外传播奖、优秀作品奖。
      他还担任着淮南矿业集团机关离休第三党支部的宣传委员,很认真地履行着自己的职责,支部大会学习,上党课,都是他提供资料。这个支部中,最小的七十八岁,最大的九十二岁,年纪大,行动不便。而他这个八十岁的党小组长,开支部大会,传达文件,他都要一一通知。
      1999年,《安徽市场报》进行了一场改革,改版改制,自办发行。从周三刊改成日报,从8个版增加到20个版,人员也从20个增加到40多个。投递工作量随之大幅度增加。当时,吴老已经是快七十岁的人了。报社需要他继续工作,他也没想打退堂鼓,而是信心倍增,为报社的发展高兴。
      七十岁,他迎来了他生命中的又一个里程碑。
      他喜爱穆青的一首诗:年逾七十未识老,绿水青山任逍遥。神州锦绣画不尽,再剪晚霞做征袍。这首诗,正是吴老当时心态的写照,也是激励他前行的动力。
      骑上那辆自行车,他忙得更欢了。
      他扩展投递员队伍,很多下岗职工在这儿获得重新上岗的机会。
      淮南东西长达百里,居民居住分散,投递工作难度相对安徽其他城市要大得多,但在吴老的努力下,淮南记者站的发行量却在逐年增加,一路飙升。他只用三年时间,就创造了全省记者站中发行量的第一。
      原《安徽市场报》总编彭鼎宁说:老吴和我们一起风风雨雨走过了二十年,虽然他和我们年纪相差很大,但是他年龄大思想不保守,他研究报纸,研究怎样办报,经常带着新的思维来给我们提建议,自费去别的报社学习,回来直言不讳地说人家哪办得好你哪办得不好。他敬业,不仅自己带头干,还凝聚了一帮人。他工作热情,对事业忠诚,他把这份事业当成了他生命的一部分。
      
      投递员说他如师如父
      
      报纸能否及时送到读者手中,中间一个最重要的环节就是投递员的工作。《市场星报》淮南站现有几十名投递员,其中30%是1999年招聘来的,他们当中有很多是下岗职工,来的时候都很年轻。
      这是吴老很看重的一支队伍。淮南市区分散,投递难度相对较大,投递员的工作不分寒冬酷暑,每天凌晨三四点钟就要起床,雷打不动地去给每家订户准时送达报纸,活不复杂,可是很讲责任心,他们的责任心代表着报社的诚信度。
      吴老爱护这支队伍,逢年过节,都会给大家发些礼物。每年夏季,会给大家发防暑降温用品,防暑降温费用。每年会组织大家出去旅游一次,还可以带家属,尽管去的地方都不远,却是一次员工大家庭的聚会,是一种奖励。去年,他向上级领导汇报后,给投递员按月发养老金补助。去年报社根据绩效考核,给了站里18000元的奖励,老吴悉数下发,论功行赏,全都花在员工身上,投递员得了大头。
      有时投递员有了难处,吴老会自己掏腰包去解决。
      投递员走千家串万户,发生事故是难免的,比如被狗咬伤是经常会发生的,有的客户不愿承担责任,吴老会亲自去交涉。投递员生病了,吴老亲自去看望。员工家里有了红白喜事,吴老都会去关心。下雨下雪,路滑容易摔倒,吴老会叮嘱投递员注意安全,谁受伤了,吴老会第一时间赶到现场。
      投递员业务有不懂的地方,吴老会给他们讲课,或者耳提面命帮助其提高。订报纸跑发行无话可讲,吴老经常给他们开会学习,教授业务知识。投递员说和吴老在一起学会了怎样与人沟通,怎样处理和客户的矛盾,怎样和同事和睦相处,怎样树立团队形象。
      投递员说,吴老比我们的父辈年纪还要大,他能这样带头干,我们还有什么理由怕苦怕累呢。我们把吴老当父亲,当老师,当朋友。有时也觉得投递员很辛苦,想不干了,可是看他老人家都七十多岁了,还骑车下去跑业务,骑车比我们还快。我们就不服气了,老人家都不叫苦,我们年轻人还不能干吗?十几年来,我们把人生中最美好的时光,给了这个工作。在这儿工作十几年的体会是,我们是个团结的集体,我们团结,互相帮助,互相配合,互相补台……
      家里的事,单位的事,只要有事,大家第一个就会想起找吴老,吴老也从不推辞,能解决的都会尽力帮忙解决。
      和一批年轻人在一起工作,他承担了如父如师的责任。投递员对他的感情也不仅仅是把他当成了领导,而是当成了家里的老人。服从中有爱戴,执行中有报恩,尊敬中有佩服。
      吴老也把带好这支队伍当成了自己的使命,他常挂在嘴上的话是――我还有几十个人要吃饭呢,没有发行量,这些投递员咋办?
      他这样做就是要稳定这支队伍,他是在干自己的事业,他要把人生中的最后一站的事业干好,有个完美的结局,就心满意足了,就没白活一回。
      
      工作是最好的养生
      
      别以为老人家是因生计所迫才不顾年高劳碌奔波的,在老年人群中,他应该是不差钱的。
      他和老伴都是解放前参加工作的离休干部,现在国家对离休干部的待遇,用他自己的话说是不薄的,每人每月有4000多元的工资,两人加在一起就8000有余,医疗又有保障。怎么花也是够的,再说他们这辈人是节省惯了的,也没啥大花费。子女们也都步入中年,也都事业有成,经济宽裕,不要他补贴。
      要说,人不是铁打的,病痛也是有的,但他从不被困扰,更不因为病痛而退缩。无论是家人还是朋友都劝过吴老:“你都这么大年纪了,操这个心干啥,你是离休干部,待遇优厚,养好自己的身体,搞好自己的家庭就行了。”可他不这么想,他说:“我是党员,人不能光顾自己,人是社会人。我还能工作,还能为社会服务,三四十个人要吃饭呢,我不能不坚持做好这项事业。”
      人们一定会奇怪,吴老是怎么做到这些的,毕竟也是这把年纪的人了,难道他不感到辛苦?难道他身体不老化?难道他是铁打的?
      有些老人也有想做工作的想法,可是有的人的身体状况不允许他这么做,有的还没退休就疾病缠身了。有的退休以后就再也没了精气神,即使有工作也都力不从心了。有的到了七十岁就认为对生活的要求仅仅是安逸了,把自己缩回了家的暖巢。
      吴老能坚持这么多年大负荷的工作,能有这么旺盛的精力,应该说得益于他与众不同的健康理念,“干工作才是最佳的养生之道”,还得益于他坚持多年的科学健康的生活理念,他的淡定、知足、宽容,为他人着想的良好心态。
      他年轻时就对养生很重视,他离休以后的经历使他总结出独到的养生观念,那就是工作养生。
      平时他做到勤学勤写勤思,大脑不停地活动,现在这个年纪了,不仅灵敏度不减,记忆力也没减退。他从不想老,不言休,不忧愁,不记仇,保持心境愉悦。
      他认为人是需要工作的,需要和社会保持密切联系,工作照样可以养生,两者不相矛盾。
      他认为人生不能太安逸,有痛苦,有困难,才是真正的人生。只有不断去克服困难,解决问题,才觉得生命有意义,也才能保持身心健康。他认为在工作中会遇到很多问题需要去解决,解决了问题就是一种愉悦,是在其他地方体会不到的。所以吴老做到了遇到困难不灰心不丧气,总会想办法去解决它。
      采访失败,广告受阻,看冷面孔,投递发行中突发的各种问题,都对吴老是个考验。他的法宝就是坚持,有困难就解决它,而不是被困难所吓倒而退却。这也就是他的养生观念。人不能太安逸,要有难度的生活,才有意义。
      他经常受到传统观念的“袭击”:“你这么大年纪了,该回家休闲了。”他的回答幽默而风趣:“我天天都在休闲,我把闲给‘休’了,倒和忙结成了‘伴侣’。实践证明,我活的很充实,很快乐,有活力。”
      一次,晚上七点多了,他骑车去办公室,一位遛弯的老大爷问他:“老人家你多大了,还这么忙啊,要休养休养了。”吴老不服气地说:“老哥,我告诉你,我这就是在休养,我在工作就是最好的休养。”
      究其原因,精神因素是主导的。
      他感受到做新闻工作接触面广,事多、会多、交往多、朋友多,远离了老年性孤独。饱满的工作热情,执着的敬业精神,使工作做得更好。年年受到表扬,各界朋友的称赞,精神上得到更大的满足,保持身心的愉悦欢乐。这样,必然会刺激大脑、五脏六腑和免疫系统功能正常而协调。反之,如果无所事事,在郁闷、孤独、烦恼、压抑这些不良精神状态的刺激下,就会引起脏腑功能的紊乱,疾病就会找上门来。
      和他一起工作的同志说:“吴老也生气,但是生气不超过三分钟,气一会儿就消了,也不记仇。”这可能就是多年的生存环境造就了他的性格。因此,他经常保持着良好的情绪和心态。他崇尚与人为善,多做善事。他觉得人不能离群,不能过度孤单。
      为了更好地适应工作需要,他每天都在空隙时间抓紧学习。订阅了大量新闻传媒、健康、市场营销的报刊杂志,每天坚持学习充电,使自己的思想观念跟得上形势,大脑保持清醒和灵敏。
      繁忙的工作需要消耗大量的营养素,有时会出现头痛、阴虚火旺导致口干舌燥、睡眠不好等症状。这些,吴老会注意自己每天的科学营养的饮食搭配,运用中医学原理通过食疗及时调理,始终保持健康的身体,好的身体反过来又成为保持良好情绪的源泉。
      这些养生之道是吴老的“独家秘方”,是他为什么这么大年纪还能完成这么繁重工作的法宝。
      
      新挑战唱响奋进歌
      
      2008年下半年,《安徽市场报》归属安徽出版集团,随后更名为《市场星报》。吴老在八十岁的时候,和他的事业一起又迎接了一次挑战。
      报社这一变动并未引起他的分心,领导需要他继续做好工作,他仍然倾心于站内工作。
      改版后的《市场星报》对各地市站,尤其是合肥经济圈的几个站的工作、任务,要求都全面提高了。
      吴老面对的是新一轮的挑战。
      他带着使命感,义无反顾地接受了这个挑战,扛着大旗继续行进在他选定的大路上。
      他热爱的事业要再上台阶,他也要与时俱进再创新的业绩。
      工作似乎更忙了,眼睛常常因为熬夜而水肿。刚刚完成的对淮南市九十四岁老党员、著名医疗专家王积�的采访,吴老就四改其稿,写了5000多字,赶在党的生日前夕见报了。
      还是那辆破旧的自行车,还是那样风风火火,手头总有处理不完的工作要做,每天都有任务需要他去完成,挂在嘴上的还是那句口头禅“我昨天忙到几点”。忙的再晚,翌日早上九点他都会准时出现在办公室,和他一起来的还有那辆自行车。
      他很习惯这样的生活状态,身体的机器似乎也在运转中焕发出生机和活力。能吃能睡,脸色红润,思维敏捷,毫不糊涂,真的是八十岁的人,六十岁的心脏,四十岁的心态。
      他的前方永远都有新的事物在等着他,他的思想里总有对下一步工作的思考和打算,他的人生字典里似乎不存在老的概念。
      “老有所为”的歌还将继续其高亢的旋律。
      吴传贤,人们眼中一个平凡的老人,他做的也是平凡的事情,但他的精神却是很多人不可企及的。
      吴老抄录了夏征农的百岁生日诗勉励自己:
      人生百岁亦寻常,乐事无如晚节香。有限余年仍足惜,完成最后一篇章。
      这首诗是吴老追求的境界。我们祝福吴老在生命的夕阳里,灿烂出一片耀眼的光辉。

    推荐访问:璀璨 夕阳 别样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