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寒假计划 > 正文

    高庙古镇 [断章:高庙古镇(外一篇)]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19-01-25 05:54:47 点击:

      1      像摊在山坡上的一本厚厚的古书,古镇被来来往往的人们一遍又一遍地翻看阅读。   古书上的一些字符似曾相识而且有些亲切,比如水磨,比如吊脚楼,比如那些像折页一样排列的青石板。这些字符稍不留意就让人沉迷。
      大城市的人们在渐渐迷失。他们来到古镇,就像回到曾经的家园。从老式的木楼上读出古镇昔日的繁华,从踩得光滑的长长的石板街上触摸岁月刻下痕迹。人们留恋古镇,用镜头捕捉那些带木字旁带石字旁和带竹字旁的古老的物件,用另一些文字来解读古镇,然后把古镇揣在心里带回去。于是更多的人向往古镇。
      
      2
      
      下雨的时候,古镇的书简变得很沉重。
      雨水淋湿了老街,也淋湿了老屋里的老人们重重的心事。穿着青衫的老人依着雕花的门窗,盯着被雨水洗亮的石板老街,开始回忆,并开始喃喃自语。
      屋檐的水滴到石板上,一句,又一句,全是断句。
      断断续续的叙述,到底是从哪一年开始的呢?
      
      3
      
      古镇的扉页上,点缀着许多和古镇一样古老的画面,那是老街上的剃头铺、农具店和杂货铺。
      这些画面使小镇一下子生动起来,并且让人留恋。
      人们逛着质朴小巧的店铺,逗留于那些今天几乎看不到的物件前,就像在琢磨古书上的一些特别的字。
      将书页的某些文字摘下来,慢慢咀嚼品味。
      那么,拎一个斗笠回去挂在客厅的墙上,是不是就把古镇带回去了呢?
      
      4
      
      古镇是喝花溪源的水长大的。
      古镇是泡着高庙白酒长大的。
      年轻的时候,小镇就徜徉在张河李河的甘洌中,学会了醉。上了年纪的老镇,仍然经不起诱惑,老是醉得偏偏倒倒的,稍不留意就打翻了老作坊中的古窖,让烈性的老白干从山坡顶上往下淌,溢得满街都是。
      浸着酒香的古镇书简,古朴着透着醇香,似乎更有韵味了。
      
      家乡的慈竹
      
      清秀的竹叶,挺拔的身躯,立在哪里都是一道绿色的屏风。青竹,是乡村四季不变的风景。
      老家乐山乡下,慈竹是自然生长的普通植物。房前屋后,坡上坎下,一丛丛绿竹高低相拥,随风摇曳。慈竹不择土壤,生命力很强。乡亲们建房时,总会在屋基前后栽上几篼。一块老竹篼,埋在土里;一场春雨后,笋尖儿钻出土;再一场春雨,又窜一截。就这样,清明一尺,谷雨一丈;要不了两三年,竹便蓬蓬勃勃,郁郁葱葱,与屋外的树们一道,将老屋围得密密实实。
      慈竹又名“孝顺竹”“子母竹”。慈竹与它的同族如水竹、苦竹、楠竹、百家竹等一样,不仅生长竹竿,更生长节气――“未出土时先有节,纵凌云时也无心”!世间万物,能配得上这赞美的,只有竹。不过,慈竹似乎又与其他的竹不一样。它的枝条,看上去好像母亲或父亲慈爱地照顾着孩子,所以被乡亲们叫做“慈竹”。高大的慈竹总是低着头,用它茂密的枝叶护着下面看上去正在抽条的细竹或半截高的竹笋;慈竹笋即便生得再多,也只长在内里,不往外生。远远望去,高高低低的慈竹,扶老携幼,向着同一个方向努力地生长着。唐朝王勃所作《慈竹赋》一文,赋慈竹的特征为:“如母子之钩带,似闺门之悌友:恐独秀而成危,每群居而自守。”慈竹慈竹,慈爱孝顺之竹。作为自然生长的植物,慈竹,在乡亲们的眼里具有不同寻常的意义,它所承载的,是子孝母慈的精神。
      在乡下见到的竹,多为慈竹。因为慈竹是乡村生产生活用具的主要材料来源。虽然少了石的厚重、木的亲和,不过竹却显得更朴素也更灵巧。三四年的慈竹,是编东西的好料。农闲时,把慈竹砍回来,剔去竹枝,剖开,根据需要划出宽窄不一的篾条。慈竹篾柔软,面上部分叫“青篾”,里面的部分叫“黄篾”。青篾比黄篾韧性更好更耐用。编背篼箩筐,往往需要一色的青篾,编晒垫等大些的物件则需要一青一黄。有时候,为了让篾条更好用,乡亲们爱把划好的青篾放在老屋旁边的水塘里泡上两天,这样编时更柔软更好用。
      二三十年前,乡下人家,十几岁的孩子就在学编东西了。最简单的,编菜地边的篱笆栏,编装鸡蛋核桃的篮子:慢慢地,编筐篼,编晒垫,并且学会了用青篾和黄篾搭配出不同的花色。有经验的篾匠,抓几根篾条,手指上下翻动,一搭一错,几穿几压,要不了多会功夫,精美的物件就出来了。生为乡下人,你就必须学会用竹篾编东西,因为乡村生活离不开竹。一生爱竹、甚至呼竹为“君”的苏东坡,在《记岭南行》中,陈述了人们对竹的依赖:岭南人,当有愧于竹。食者竹笋,庇者竹瓦,载者竹筏,爨薪,衣者竹皮,书者竹纸,履者竹鞋,真可谓一日不可无此君耶!
      记事起,爷爷双眼就是瞎的。爷爷一共有五个儿,成家一个分出去一个。几个儿子的房子依次立在老屋的两边,像竹子发出的枝丫。瞎了眼的爷爷做不了农活,却能编东西。小时候,每次去老屋,往往还在屋外的竹林旁就能听到篾条撞动发出的“嗒嗒”声。走进地坝,爷爷总是一个人坐在堂屋门前的椅子上,摸索着编东西。瞎眼爷爷编东西时,两眼似乎在平视前方,除了手动,身体纹丝不动。爷爷编东西的动作很熟练,抬、穿、压、挑,一根篾条也不会错。椅子旁边,是一堆划好的青篾,而堂屋门前的角落里,堆着一些编好的篮、筐。爷爷最拿手的,是编竹扇。爷爷编扇子,用的是薄薄的黄篾,上面用青篾点缀着图案。爷爷编的扇子不仅轻巧精致,而且起风。
      爷爷是在去竹林砍竹时倒下去的。许多年后。一想到竹,我总是想到坐着编竹筐的爷爷。在脑海中,编竹筐的爷爷,简直就是一尊雕塑。而那些在爷爷灵巧的双手下诞生的竹器,像一幅幅纤细竹条交织出的精美图画,深深地印在记忆中。
      夏天的黄昏,满腿是泥的父亲收工回家,抓起头天没编完的箩篼,趁着天黑前收口。父亲坐在地坝中间的板凳上,头微低着,用两腿夹住快完工的箩篼,两只粗大的手不停忙活着。细篾条在父亲手指的翻动下,相互碰撞,发出清脆的响声。由于始终低着头,父亲身体弯曲着,背有些佝偻。母亲卧病在床,全靠药保着,五个子女,最大的姐姐还不到十五岁。父亲一个人扛着全家的重担。记不得多少个黄昏,忙完农活的父亲,就这样赶着编东西。坐着编东西的父亲,在昏暗的光线下成了一幅剪影,低头的姿势,就像一棵慈竹。
      童年的日子,似乎都有慈竹的影子。那些被竹笋竹竿竹叶竹笛串起的细节,随着青竹摇曳在记忆中。一直怀恋那些竹制的背篼筐篮。偶尔在乡村的古镇上看到编得精美的斗笠或茶篮,像见到久违的亲人,捧起就舍不得放下。
      久居城市,偶尔还乡。看着为老屋遮风挡雨的慈竹,想起它们与老屋同岁,于是问家人,慈竹会老吗?被告知,慈竹如果老了,就会开花。不过慈竹一生只开一次花。当竹子老化,生长环境恶劣,慈竹便开花结实,留下种子,然后绿叶凋零枝干枯萎,慢慢死去。风会把慈竹的果实带走,新的竹子又开始生长。在生命结束时留下种子,无声地将母慈子孝的精神延续。这就是慈竹。
      岁月在变,乡村也在变。然而,土黄色的背景上,那些扎根在乡村坚实土地上的一丛丛青竹,永远不会变。不变的,还有那些面朝黄土俯身劳作的熟悉身影。

    推荐访问:古镇 断章 高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