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寒假计划 > 正文

    走近镇江墓葬文化|西周遗址于墓葬方向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19-01-24 04:42:01 点击:

       从古至今,由名人墓葬引发的历代名人墨迹、诗文及奇谲传说,不仅是珍贵的文物史料,也反映了中国墓葬文化精华的一部分。名人墓葬与名山胜水相伴,两者互为映衬,成为中国山水文化的独特人文景观。
      
       墓葬作为人类的一种文化行为和现象,几乎是伴随着华夏文明的诞生而延续至今的。墓葬文化既是地面文化的补充,又是中国几千年历史的缩影,在中国传统文化传承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特别是那些历经岁月尘封的名人墓葬,犹如一部部充满谜团的历史书,延续着城市的文脉,让城市悠久的历史,更显韵味绵长。
       中国墓葬中的名人墓葬,体现的也是一种有传承意识的文化。这些墓葬中,甚至并不强调所葬的是否该墓的主人,有不少仅仅是空冢。这类空冢是后人因敬仰先人、先贤、有德望的故人而修建的,在更大的程度上,强调由亲情升华的民族感情。后人在这些名人墓葬前,思绪往往会超越时空,隔着一�黄土,聆听墓主浅吟低唱久远的历史。这种特殊的历史教育功能,古代称之为“见贤思齐”。从古至今,由名人墓葬引发的历代名人墨迹、诗文及奇谲传说,不仅是珍贵的文物史料,也反映了中国墓葬文化精华的一部分。名人墓葬与名山胜水相伴,两者互为映衬,成为中国山水文化的独特人文景观。
       历史文化名城镇江,在宋时就有“生在洛阳,死葬朱方”的民谚,镇江名人墓葬星罗棋布,不可胜数。虽然历经岁月沧桑,有些墓葬早已无迹可寻,但目前仍然存在着相当数量的名人墓葬。在这个浮躁的时代,让我们肃穆心情,踏上探访名人墓葬之旅,走近镇江深刻而磅礴的墓葬文化。
      
      名人墓冢,镇江城内外星罗棋布
      
      据《镇江市志》载,镇江现存的古代名人墓葬,包括刘贾墓、太史慈墓、米芾墓、宗泽墓、赵氏墓葬群、杨一清墓等。
      这些墓葬大部分位于市区。其中汉荆王刘贾墓位于青云门内一块台形坡地上。刘贾是刘邦的堂兄,汉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封荆王。墓坐东朝西,现存高冢直径3米,前竖白石墓碑,上阴刻楷书“汉荆王之墓”五个大字,下首刻“万历甲午夏吉日立”9字。今墓前尚可见宽12米、长60米的墓道,墓前原建有荆王庙,唐先天二年(713年)重修过,历代屡有兴废,后毁于清咸丰三年(1853年)。
      太史慈墓位于北固山中峰西南隅。太史慈(165-206)字子义,山东黄县人,东吴名将。太史慈墓原已湮没,清光绪年间修缮过,1966年毁,仅存半圆形挡土墙。1985年重修。墓前树大理石碑,上刻篆书“东莱太史慈之墓”。
      米芾墓位于南郊黄鹤山北麓,鹤林寺前。米芾(1051-1107),北宋书画家。原米芾墓在丹徒长山下,后湮没难寻。明代后期,在鹤林寺前黄鹤山下建米芾纪念墓以供凭吊。“文革”中被毁,1987年重建。
      宗泽墓位于京岘山北麓。宗泽(1060-1128)字汝霖,浙江义乌人,系宋代抗金名将。民国23年(1934年)墓道口建石牌坊一座,民国26年修缮,1966年毁,1984年按原基础整修,同年6月竣工。墓前竖起大理石碑,上刻“宋宗忠简公讳泽之墓”。墓门前台阶随地势呈曲尺形,台阶前筑有圆形花坛,再前为墓道,两旁植冬青树。墓道前两侧,竖着方形花岗石柱一对,前刻“大宋濒危撑一柱;英雄垂死尚三呼”。背刻“颁表八百年前勋绩永昭明于日月;锡垂万千载后珠玑长炳耀乎乾坤”。
      还有一些墓葬,散落在周边乡镇。赵氏墓葬群位于大港车碾口附近,为南宋赵子�(音思)及其家族墓地。赵子�,字志南,宋太祖之子燕王德昭五世孙。南宋时迁丹徒。墓地占地面积200多平方米。前有残破石牌坊一座,牌坊上石牌匾刻有“赵氏佳城”四字。牌坊后还存有墓碑一方,上镌刻“大宋朝散大夫讳子�志南赵公之墓”碑文。
      杨一清墓位于蒋乔檀山村。杨一清(1454-1530),字应宁,云南安宁人,明正德、嘉靖年间大学士。墓在岘山(小九华山)下西南丘地,现存石驳墓圹(音矿),直径约15米,高1米余,坟包高1.2米,面北。墓道两旁原有文臣武将石俑、石狮、石虎、龟趺(音夫)、石牌坊等,均于文革中破坏。
      据市文管会有关专家介绍,除了《镇江市志》记载的这些名人墓葬外,镇江还有一些古墓。如1986年移建至北固山中峰的鲁肃墓,以及位于五州山附近已经湮没的苏颂墓,众说纷纭的郭璞墓、柳永墓等。
      
      土墩墓,令人惊艳的丘冢传奇
      
       有这样一种墓葬,尤其盛行于吴越之地,这些墓不挖墓穴,只在平地堆土起坟埋葬,随葬品多为印纹陶器、原始瓷器和带地方特征的青铜器。这就是土墩墓。一个不起眼的平凡山丘,往往隐藏着一段令人惊艳的历史传奇。
       镇江是吴文化的发祥地,有着丰富的吴文化遗存,1987年,经遥感考古发现,在镇江市辖丹徒、丹阳、句容地域,尚存有土墩墓3134座。大港烟墩山宜侯墓地出土的宜侯�(音策)簋,腹内120余字的铭文,直接证明着镇江3000多年的文字记载历史。
       在镇江辖市区中,土墩墓最为丰富的当是句容,土墩墓葬数十分巨大,随葬品也相当丰富,已先后出土了众多石锛(音奔)、石镞(音族)、纺轮、夹沙红陶鼎、夹沙红陶�(音眼)、泥质红陶釜、陶�(音宜)、夹沙红陶罐等文物,其中有一件双联鼎,两鼎并列,提梁相连,造型奇特,尤为珍贵。
       1985年,文物普查时统计发现,句容有反映吴文化西周春秋时期的土墩墓千余座,主要集中在南部地区,比较集中的地点有:天王浮山果园以南至大路口一带地区;茅西前王庄至许家棚子一带地区;茅山下袁至张家一带地区;二圣任家边黄泥山一带地区;茅西后王庄至后白古村一带地区;春城百培山一带地区。句容、金坛两市的周代土墩考古成果入选“2005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此外,句容还有众多汉魏六朝的墓葬和明清时期的墓葬,近年发现的大唐铁血将领、著名书法家颜真卿的墓葬也在句容行香虎耳山下,轰动海内外。
       新发现的土墩墓中,最引人注目的当数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的过程中,京口区在谏壁镇月湖社区张家荡村东发现的一座形制较大的土墩形墓葬。镇江博物馆考古人员根据老百姓的口头传说,查阅相关史书记载,推测这一土墩为兴宁陵。兴宁陵是南朝刘宋开国皇帝刘裕父母的陵墓,距今1600余年,这为研究南朝的丧葬制度以及镇江的地方史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土墩东北为雩山,西距谏辛公路约300米,整体形状很像一个巨大的馒头,平面呈圆形,保存较为完好。底径约30米,高约3米。当地老百姓称该墓为刘皇墓,意思即为姓刘的皇帝的墓葬。据《宋书》及地方志记载,南朝开国皇帝刘裕的父亲刘翘在东晋时期为“晋陵郡功曹”,是一个协助郡太守处理政务的低等官员,居住于现为镇江的“晋陵丹徒”。刘裕的母亲赵安宗在晋哀帝元年即公元363年生下刘裕,同日因产疾而死,当时刘家家境尚属贫寒,因此赵安宗死后,刘翘只能以普通的方式把她安葬在“东乡练壁里雩山”,即今天谏壁镇的雩山。刘翘后又娶兰陵萧文寿为继室,不久刘翘死去与赵安宗合葬。刘裕称帝以后,追崇父母亲谥号分别为孝穆皇帝和皇后,又将墓葬的规模进行扩大,上部堆加封土。孝懿皇后萧文寿死后开别圹与兴宁陵合坟。刘宋作为南朝的起始,是中国历史上一段重要时期。刘裕生于镇江、发迹于北府兵,是镇江历史上的一位杰出人物。
      
      帝王归葬,齐梁故里的尊贵荣耀
      
      2009年3月22日,《扬子晚报》发表新华社署名文章,借“专家”之口说“齐梁故里不在镇江在常州”,从而引发了一场著名的论战,镇江众多文史专家及众多国内知名专家纷纷撰文,指出这一论点严重脱离历史实际,《南齐书》《梁书》《元和郡县图志》《大明一统志》《嘉庆重修大清一统志》等史籍资料对齐梁皇帝的落葬之处记载有序、脉络清晰。近代而来,《中国古代陵寝制度研究》《中国历代帝王陵墓》《全国重点文物大全》《穿越时空二十世纪中国重大考古发现》《魏晋南北朝考古》《寻常的精致》《二十世纪中国百项考古大发现》等不胜枚举的权威著作,对照古籍,结合考古,早已论证齐梁故里在镇江丹阳,是不需要论证的历史命题。但专家们同时指出,此番话题的挑起,从客观上证明了丹阳齐梁帝王陵墓巨大的历史价值,需要引起每个镇江人的高度关注。
       丹阳的墓葬文化尤以帝王陵墓为突出特色,今遗存的南朝齐梁帝王陵墓共有12座、三国吴帝王陵1座,其中南朝齐梁帝王陵墓的永安陵石刻、景安陵石刻、修安陵石刻、兴安陵石刻、金王陈佚名陵石刻、郁林王陵石刻、海陵王陵石刻、建陵石刻、修陵石刻、庄陵石刻、陵口石刻11处,26件石兽、石柱等,均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永安陵为南朝齐宣帝萧承之和孝皇后合葬陵寝,位于丹阳市埤城镇胡家桥北狮子湾,建于南齐建元元年(479年),为南朝帝王最早葬于丹阳的一座陵墓。景安陵为齐武帝萧赜(音责)陵寝,位于丹阳市建山乡田家村附近;修安陵为齐景帝萧道生陵寝,位于丹阳市埤城镇胡桥东1公里水晶山南仙塘湾附近;齐明帝萧鸾兴安陵、梁文帝萧顺之建陵和梁武帝萧衍修陵三座陵墓均在云阳镇三城巷附近;郁林王陵为齐朝第三代皇帝萧昭业陵墓,位于丹阳市埤城镇林丰村;海陵王陵为齐后废帝海陵王萧昭文陵寝,位于丹阳市后巷镇烂石弄北;庄陵为萧梁简文帝萧纲陵寝……陵寝前那些石刻辟邪、麒麟、天禄,千年而来,沧桑独立,无声地彰显着帝王的超凡霸气。
      
      孤寂落寞,古墓现状令人担忧
      
      《镇江日报》曾以《省级文保单位宗泽墓处境堪忧》为题,对宗泽墓令人痛心的现状进行了报道。在宗泽墓园,要不是那块斑驳不堪的“省级文保单位”石碑以及它身后那条苍凉墓道的提醒,眼前那一块块绿油油的菜地和新翻垦过的土地,肯定会让很多慕名来访者误以为自己找错了地方。沿着墓道,拾级而上,走向墓园深处,破损不堪的墓道上,散落着不少枯枝败叶,中部的石牌坊前后,倒伏着两棵碗口粗的树,早已枯死。墓道边不少树木也正面临着死亡的危险,其中不乏生长多年的大树。而这些苟延残喘的树木周围却是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青菜、大蒜、蚕豆等常见蔬菜都能在这里找到,一块块菜地几乎占据了墓园里所有较为平坦的土地,而且正在向坡岗上延伸。
      事实上,不仅宗泽墓,市区还有不少名人墓葬现状堪忧。我市一些文史爱好者去年曾到润州区卢湾村探访过杨一清墓。杨一清墓目前在一个小水库的养殖场里,水里有头石狮,100米外的田野里也有头石狮,昂头遥遥相望。走过窄窄的田埂,在一坡地旁,便是杨一清墓的遗址。草丛里,可以发现好几块石刻。据附近村民说,上世纪60年代,杨一清墓的两侧还有石人、石狮、石马及龟趺相峙而立,并有三门四柱冲天式石牌坊和石拱桥。查阅上世纪90年代初出版的《镇江市志》,里面记载着杨一清墓“今尚存石俑武将身躯,文臣官帽,石龟及石虎头等”。短短二十年不到的时间,这些石俑、石龟等已荡然无存,这不能不说是历史留下的遗憾。
      在镇江旅游图上,标注着不少名人墓葬,这无疑能激起很多外地游客,特别是一些文史爱好者访古探幽之情。然而,要想根据这张旅游图找到这些名人墓葬,并不都是那么简单。从徐州到镇江旅游的张先生对汉朝历史很感兴趣,在镇江旅游图上看到汉荆王刘贾墓在市区,于是决定去寻访。令张先生失望的是,他找了半天,问了很多人,也不知道这个位于青云门附近的刘贾墓在哪里。后来转了老半天,好不容易找到了,却发现刘贾墓已被一片民居围住,破败不堪。在自己的博客里,张先生这样写道:“眼前的一切令我失望,访古探幽之雅兴,立时荡然无存。”
      有类似遭遇的外地旅游者,不仅仅是张先生一人。记者在网上搜索了一下,不少游客曾到镇江寻访郭璞墓、柳永墓等名人墓葬,但都是失望而归。网友“zhesue”曾和妻儿一起游金山,顺踏郭璞墓,“所见金山塔影湖畔之云根岛乃为弹丸之地,皆乱石嶙峋,其硕无比。更于云根岛寻璞墓,终无所获。”他只能用“益怪之”这三个字,来形容自己的心情。
      对于名人墓葬,应该如何加强保护,让其在城市旅游等方面发挥更大效益?诸多专家都表示,镇江的名人墓葬文化有着丰富的内涵和独特的魅力,是镇江不可多得的旅游文化资源,要真正引起重视,要研究好、保护好、开发好。江苏大学人文学院教授、镇江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会常务理事李金坤近年来着力研究镇江区域文化,成果颇丰。谈到名人墓葬保护,他指出:墓不仅仅是一个土堆,而是一种精神的寄托,名人墓葬尤其如此,人们对名人墓葬的祭奠和瞻仰,实际上就是先贤精神的一种传承和发扬。复建好一个名人墓葬、保护好一个名人墓葬,对当前后世都有着很大的影响。李金坤说,前几年他花了很大的气力考证出柳永的具体墓址,也得到了相关部门的肯定和重视,但总体说来并没有把柳永作为“一代词宗”的效应发挥出来,柳永生地武夷山地区还专门派代表团来镇江考察柳永的生平,人家是轰轰烈烈,我们颇有点冷冷清清。镇江的历史名人众多,但重视不够,相关方面要静下心来排一排,做些思考,如何真正发挥出名人的效应来。
      专家指出,一些名人墓葬的具体地址还存在一些争议,这也是一个极富魅力的课题,如郭璞墓、米芾墓、柳永墓、靳贵墓等,近年来历史文化研究上关于墓葬的相对较少,文史研究者也应该注意到这个课题,做好廓本正源的工作,把这些名人墓葬的具体位置准确地考证出来,相关部门再突出文化品位做好复建工作,既让后人在凭吊先贤时得到精神洗礼,也作为镇江文化旅游的品牌进行打造建设,让文化资源发挥出更大的效益。

    推荐访问:镇江 墓葬 走近 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