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寒假计划 > 正文

    【更向荒唐演大荒】更向荒唐演大荒的意思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19-01-17 04:49:31 点击:

      在没读刘心武的续红楼之前,我对刘是非常敬重的,刘是茅盾文学奖得主,所写的《钟鼓楼》是一部反映当代北京市民生活的优秀作品,叙述新颖,思想深刻而厚重,人物突出而丰满,曾带给读者很美好的艺术享受,至今依然是矛盾奖中出类拔萃的作品之一,此其一,其二刘又是著名的红学家,他所研究的秦学和妙学虽然比较“偏门儿”,也算是独有见地,他以“探佚”身份进入百家讲坛,虽然见仁见智,依然引起观众强烈的关注,因为他的钻研是认真和务实的,有认真和务实两字在内,只要不太愚钝,大抵是能出好东西的。
      今天他又以“超过常人的勇气”续写红楼,应该说,作者如果拿出写《钟鼓楼》时的严谨认真,又有曹雪芹“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的刻苦与努力,耐得住寂寞与贫寒,应该能写出一部文学及学术价值较高的作品,可惜此时的刘绝非彼时的刘――那个踏踏实实籍籍无名的文学青年不复存在了,志得意满,功利熏心的人,是不屑于钻到故纸堆里作细致研究的。
      尽管此书一出,有人赞誉说“合上书稿,悲戚莫名,万千感慨,无语凝噎”但笔者怀着傣喜,好奇而读,渐觉失望,直至骨鲠在喉,此书是现今浮躁浅薄的大气候下,催生出来的一部文笔粗疏,思想荒芜的作品,不但不能帮助读者探佚曹雪芹愿意,与高鹗的续书丝毫没有可比性,掩卷沉思,不由跳出曹雪芹一句诗“女娲补天已荒唐,更向荒唐演大荒”
      
      语境的背离
      
       笔者认为,既然自诩续书,内容好歹在其次,首先要延续原著的文笔及语境,曹雪芹笔锋充满迂回蕴藉之美,总能给读者留下意犹未尽的思考,故此人们才下大力研究考证它,且总也研究不透彻,而刘的文字之浅白,一眼到底,几乎不曾给人留下什么回味的余地。
      请看开笔第一回,“宝玉只坐在一旁体味贾母的言简意赅”且不说贾母的一句家常话有无值得可“体味”之处,句子本身就犹如病句,很难相信这样的句子出自茅盾文学奖作者之手。又说“倒是麝月没心没肺”麝月是宝玉的大丫鬟,识大体,懂礼节,很有袭人风范,口角却比袭人凌厉,其思维缜密,说话滴水不漏,很受王夫人贾母赏识,故此一直把麝月留到最后,所谓“开到茶蘼花事了”怎么到了刘手中,竟成了“没心没肺”的傻大姐了?到底是谁“没心没肺”呢?
      再如麝月因问:“三姑娘的姻缘,是老太太跟南安太妃的老谋深算。”这还成话吗?作者连老谋深算是褒义词还是贬义词都没搞清楚就乱用,廉月这样不知深浅的人能成为宝玉身边的大丫头吗?
      红楼这样的小说不是以故事取胜的,而是靠各种各样丰富生动的语言贯穿情节的,真实的细节、准确生动的语言,才会在整体上形成可信真实的叙述效果。而刘在细节上的错误非常多,尤其是在语言的描述上,时时给人一种不古不今的穿越感。什么“比以往更忙乎”、“打小没了爹娘”、“戏法一变活人化烟”、“这是第二回发话了”、“在这里给你庆生”、“大喜的事啊”、“从来都好啊!”、“一纸欠条”、“一地稀屎”、“拍屁股颠了”、“歹徒”、“立马”、“报告”“牺牲自我”“无怨无悔…退休…迎春丈夫”等等,不一而足。很多口语或词语在曹雪芹的原著里并没有,在曹雪芹或高鹦生活的时代也未必有。一两句也就罢了,这样的句子竟像伤寒病毒一样贯穿作品始终,让读者仿佛吃饭间不经意吃出咯牙的石予,伤牙又伤胃。
      人物对话更多不符合人物身份,如写赵姨娘因争路和周瑞家的吵嘴:“周瑞家的,你眼睛敢是长屁股上了?”周瑞家的道“你跟谁嚷呢?就你,原也只配我拿屁股去看。”“你不过一个陪房,狗仗人势。”“你说我不过一个陪房,你须撒泡尿照照,你不过一个陪床。”够了,这哪是诗书簪缨大家里的人说出来的话,何以浅薄至此?如同疯狗咬架,之所以不用“村妇骂街”来形容,村妇骂街尚为点利益,一头葱两头蒜,赵姨娘和周瑞家的吵架所为何来?赵姨娘再不济,依然是半个主子,周瑞家的再体面,不过是个奴才,名分所在,她就是不过脑子,用“屁股”想想,也不能这样和赵姨娘说话,何况周瑞家的是何等的看风使舵,八面玲珑的人呀。
      刘处处模仿曹雪芹,却处处学不像,画虎不成反类犬,《续红》几乎所有人物,说的都是一种缺乏意义感和心理内容的语言,更是缺乏新鲜感和那个时代感的语言。如此看来,莫论曹雪芹,就是高鹗的语言功力,描写和叙述能力,揣摩人物复杂和微妙的心理活动的能力,捕捉生活细节的能力,都是当代那些嗤点前贤的作家所不可企及的。
      
      细节的缺失
      
      刘是以一种否定态度看待高鹗的,诚然,和前八十回相比,高鹗续作固然不是很完美和周盈,但是这绝不能说明高鹗不伟大,之所以留有遗憾,恰恰说明曹雪芹太伟大了,曹雪芹是天才,高鹗是大师,任何大师和天才比起来难免相形见绌。
      如今任何人都想轻易否定高鹗,以显示自己莫测高深,不服可以,你抛开高鹗的续本续来试试?续出来再两下里比比,文笔之上下,情趣之高低,自然一见分晓。
      和高鹗续补的后四十回相比,刘的“续写”内容,完全葬送了原著固有的真实、自然的质量,拙劣的杜撰不但没有为原著添光增采,反而显得做作而虚假。
      众所周知,香菱是被夏金桂凌逼致死的,所谓“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乡”逼死的过程,却大有文章可做,夏金桂虽然泼辣歹毒,毕竟生在官宦礼仪的薛家,各家有各家的法度,绝不能太胡作非为,前八十回中,夏金桂虽恼恨香菱,却从没有直接打骂过香菱,而是通过薛蟠之手折么作践她,甚至很“贤慧”地把自己的丫鬟宝蟾给了薛蟠做小妾,占尽了“温柔让夫之礼。”其心机深厚,刁钻歹毒,手法高超,伶牙俐齿,显示出这个人物的厚重感,夏金桂逼死香菱过程,定然是一个更加精彩的桥段,体现国人积淀几千年的阴谋智慧,如何找茬儿,如何在歪理之中找出冠冕堂皇的理由,如何吹毛求疵,如何攻击薛姨妈和宝钗对香菱的保护,其中大有文章可做,可是续书中丝毫不见夏金桂的作为,只概括地写道:“就听到那边传来夏金桂尖利的哭闹声。”匆匆一笔带过,夏金桂虽然泼辣,绝非疯子,无论是哭还是闹,总也有个原由,续书连缘由都懒得编造一个,紧接着就写香菱之死,读者不禁要问,香菱之死果然跟夏金桂有关系吗?夏金桂不过哭一哭闹一闹,香菱就死了,难不成她是纸糊的吗?
      再看高鹗的续书,夏金桂又有多少精彩好戏,不但和宝蟾合伙勾引薛蝌,“宝蟾送酒”可谓风情万种,“大闹闺阃”直逼得薛宝钗无言以对,含泪而退,“实施毒计自焚身”毒死香菱未成,反自食毒药,构思的天衣无缝,而后夏家人大闹灵堂,写得险象环生,丝丝入扣,仿佛身临其境。
      正因为刘的偷懒与取巧,难怪有网友评论说“怎么写成了科 普书?天天批评高鹗,轮到自己续写连给高鹗提鞋的功力都达不到。”
      
      人物之走样
      
      书中,刘无法克服自我主义,宝玉和黛玉更像刘心武笔下的牵线木偶,必须要遵从刘的意愿。不仅如此,书中几乎所有的人物都给人留下了一种虚假、别扭的印象。虽然刘研究红学,自称掌握了很多红学证据,但通过这本书可以看出,他所创造的新的叙写模式以及写的故事,并没有体现出他对事实的发现和尊重。其一,赵姨娘谋害黛玉,“宝玉一心迷恋黛玉,府里尽人皆知,因之,让黛玉死掉,宝玉必无生趣,说不定自己就去死了。但不论用药毒死谁,若痕迹太显,容易查出,那菖、菱就与赵姨娘密谋,给黛玉配药时,掺进毒物,使其慢性中毒,黛玉的肉身,因服慢性毒药,毒性已入肺腑……”完全是古装版的基督山伯爵,这就是刘的所谓的“创造”和“发现”,这就是曹雪芹的本意?可不中了平儿那句话“赵姨娘原有些着三不着两,你们就墙倒众人推。”坏事都归秃小子,好事都是俏丫头,刘也学会了,但凡不得人心的事都归到赵姨娘头上,人们不禁要问,黛玉这样一个弱女子会对赵姨娘造成什么威胁,要让她下这样的毒手?再说,按照刘所说的“让黛玉死掉,宝玉必无生趣,说不定自己就去死了。”赵姨娘为什么不直接对宝玉下毒、何至于绕这么大圈子?如果说是怕宝玉死了,贾府查下来她难脱干系,那么她毒杀黛玉就能相安无事么?况且,赵姨娘本身就是个一无钱二无势的苦瓢子,她能随意驱遣贾府的爷们贾菱贾菖吗?令人匪夷所思!
      其二贾琏殴打凤姐,“这边屋里凤姐心神不定,忽然贾琏回到这边屋,也不说话,来到风姐面前就给他一耳光,凤姐只敢饮泣……”(八十九回)这就是我们所熟知的王熙凤吗,干脆改叫尤二姐得了,尤二姐尚且没这样被人糟践过,凤姐的口齿才华呢?机智幽默呢?没了,全没了,贾琏虽有些好色,终究是大家公子出身,基本的素质和教养还是有的,又不是街头混混,哪有一言不合就抽嘴巴的。
      精明强干的凤姐乖乖地做了贾琏的“通房大丫头”,而平儿却成了凤姐的主子:“贾琏就将府里麾下人等召集到院里,当众宣布,要大家从即刻起唤平儿二奶奶,那旺儿夫妇罚到马棚劳作,凤姐其余陪房及丫头婆子等均划归平二奶奶,以后回事皆由平二奶奶定夺。”这样不仁不义的事,对凤姐向来忠心的平儿如何做得出来?
      其三邢夫人变恶婆,平日里对凤姐都要让三分的邢夫人在这里却比老太太还厉害,训斥跪在地上的凤姐:“找掌嘴!你那些私房,统统交出来!你以后再敢如此顶撞,只把你罚入圊厕!”邢夫人虽然吝啬爱财些,终究是大家贵妇的样范,又不是妓院的鸨儿,等着钱去“衔口垫背”,何至于这样朝儿媳逼勒钱财,即使到了衣食不周的地步,凤姐也应奉养邢夫人,何用这般逼勒?
      大户人家银钱见多了,对金钱未必是这种态度,只有穷极了的人才会这般下作,可见贵族是装不来的,贵族再败落依然有贵族气势,穷人再富有依然是穷人心理,暴发户不知不觉间就露了马脚,这正是刘先生和曹雪芹格调趣味上的差别。
      其四:没人样子的还有孙绍祖。“孙绍祖逼迫绣橘等丫头大衣服里头一律免去小衣,把绣橘抱到床上,见小衣未免,又发雷霆。那跟着迎春过来的莲花儿,偏去谄媚主子,跑过去俯就说:‘我大衣服一丢,什么都是现成的,亲爷您就消遣我吧!’孙绍祖就搂过去滚成一团。”刘很轻松、很从容地把汉灵帝刘宏和明末的张献忠荒淫的故事嫁接到孙绍祖身上。由此可见,他忽视了人,放纵了自己的感觉和想象,把人物塑造成了病态、浅薄、片面的异类。
      其五:黛玉之死自相矛盾,刘写黛玉之死既无外界逼迫,又无内心深重痛苦,竟毫无来由地沉湖而死了,而且把黛玉神化了,她流出来的眼泪变成了“绛珠”,是“泪尽而逝”,黛玉这样既不好好经营爱情,又不珍惜青春生命,好端端的“作死”,严重地消弱了悲剧力量,怎么会赢得读者的眼泪?
      况且黛玉素来有洁癖,在葬花时就有“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杯净土掩风流。”的心灵宣言,又明确对宝玉说:“这些落花,飘到水里,迟早流到那脏的臭的去处,岂不把花也糟蹋了?何如把落花放到绢袋里,埋于土中,日久天长,随土而化,岂不干净?”众所周知,这段文字完全是以花喻人的,黛玉的最高人生境界是质本洁来还洁去,怎会自己先到那脏的臭的去处“陷渠沟”呢?这样安排,真是“活打了嘴了!”况且黛玉既是神仙,神仙有得病的吗?难道嫦娥有妇女病,王母娘娘有更年期?既然黛玉眼泪能化“绛珠”,也该有排毒功能,赵姨娘的慢性毒药岂能害得了她?
      
      冷静对待前人成果
      
      刘生于当今,毫无清代贵族生活经验,续书本来属于闭门造车,况且又无以古喻今之心,作品丝毫“不接地气”,本来就输了一筹,又无严谨的创作态度,失败几乎是一种必然,当他反对高鹗时,理由充足,头头是道,可是高鹗毕竟生活在那个时代,没吃过猪肉,也见过猪跑,许多第一手数据即使没有经历,完全可以通过采访间接获得,因此高续红楼,要严谨现实许多。
      不妨再看看高鹗的续书,精彩篇章比比皆是,如黛玉之死,伴着宝钗出阁,热闹与冷清,势利与炎凉,一头是金碧辉煌的洞房花烛,一头是凄凉惨淡的黛玉焚稿,用无声的语言控诉了封建家长制的深重罪恶,不知赚了多少人的眼泪?袭人出嫁,柔肠寸断,委屈隐忍,一波三折,写得入木三分。宝蟾送酒,写尽了轻浮女人淫欲难禁的情态,想红杏出墙,又苦于礼教,不得不装出一副持重的脸子,遮遮掩掩,欲说还休,把勾引男人的心机写尽了。许多桥段精彩纷呈,深得曹雪芹精髓,难怪至今有一派学者认为,后四十回本来就是曹雪芹原笔,因不可能有第二个人续得那么真切,接榫得那么自然。
      如今人轻易否定高鹗,反映出当代一些所谓的著名作家狂妄自大的一面。就算研究一辈子红学,也未必能变成曹雪芹,改写古人所写的经典并不易,也只有伟大的作家,继古开今,承上启下,也许真的可以续写出一部《红楼梦》。但条件苛刻,第一,除非你在曹雪芹或高鹗的时代生活过、经历过。第二,除非你有曹雪芹那样伟大的人格和内在的深度,以及曹雪芹的文采和学识。就此两点,不可能再有,这就注定红楼这部作品,不但是空前,而且是绝后的。
      刘先生评价高鹗“狗尾续貂”,然而我们竟不能用狗尾续貂来评价此续书,因为此书远达不到狗尾续貂的规格,只能勉强说是“狗尾巴后面又拖了一条狗尾巴”
      刘先生曾谦虚地说“我只是一个退休老头,凭着兴趣做一点自己喜欢的事。”语气之轻松,仿佛钓鱼,玩票,就是这样一种心态,如何和“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的曹雷芹并肩?高鹗付出多少辛苦不为人知,只知道他号“红楼外史”可见,研究续写红楼已经成为他终身的事业,鲁迅先生评价高鹦比较中肯,“想来未必与作者本意大相悬殊。”台湾地区也有红学家认为后四十回高潮迭起,是真正的小说,红楼续书多如牛毛,只有高鹗随红楼一起流芳百世,更多的则落寞地归于尘土,时间是最好的试金石。
      掩卷沉思,在久远的文学瀚海中,文化垃圾究竟是怎么产生的呢?无名小卒是没有能量产生文化垃圾的,质量低劣的东西,还不等流传就早已淹灭了,唯独大家名家,他们恃才傲物,认为自己就是宇宙的中心,读者看书,常常被名家如日中天的名头耀花眼目,难免把瓦砾当成瑰宝,因此,为害也最深,基于此,名家更要像爱惜眼睛一样爱惜自己的名誉,要有敬畏之心,要淡薄名利,更要耐住寂寞,否则因名利匆忙献丑,正中了风姐那句名言:“略差一点儿,三四辈子的老脸可就顾不得了。”

    推荐访问:荒唐 演大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