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寒假计划 > 正文

    辩证的否定观对建设中国先进文化 个性化追求与把握中国画先进文化方向的辩证关系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19-01-13 04:27:47 点击:

      中国画艺术以其独特的审美理念、文化内涵和技法程式屹立于世界艺术之林,以传统文化精神的底蕴、以笔墨为技术语言,重神似、求理趣,讴颂万物,抒发性情。从中国画的发展史上看,尽管整体上体现着民族文化精神的特征,但不同时期、不同的画派、不同地域,呈现出鲜明的个性特征及审美理趣,以山水画为例,晋唐时期展子虔、李思训的朴拙严谨、工整;五代时期荆、关、董、巨的水墨晕章和皴法独创;宋代李、刘、马、夏的笔精墨熟、健拔高迈;元四家的舒情意趣;清“四僧”的个性独放等等。可以说国画艺术是通过个性的张扬来体现出“成人伦、助教化与四时并运、六籍同功”之作用和意义的。纵观当代的画家,都在形式和内容、技法观念上殚精竭虑,努力追求个性化的表现语言和风貌特征。然而,中国画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和格韵要求。从前辈大师所留下的经典名作中可以看出,他们是在继承中不断的创新,开拓,并以个性化的形式塑造和丰富着中国画的文化精神。作为当代画家应该有使命感和危机感,在艺术创作上处理好个性追求与把握中国画的先进文化方向的辩证关系,承继往开来之重任。
      艺术个性是艺术家作品特征和标志,是作者品格学养、审美追求和创作能力和胆识的体现,画家通过作品反映社会、反映自然、反映生活,摆脱精神和物质上的桎梏,为了超越自我,超越前人,在创作技法和观念上寻求破实和创新,所建立的自己风格和个性化的程式语言。这种个性化的追求是画家艺术实践的客观要求,不管这种艺术实践是为自己娱乐,消闲,如古人“闲居理气、指觞鸣琴、披图幽时,坐究四荒,圣贤映于绝代,万趣融其神思,神之所畅,孰有先焉!”(画山水序)还是为社会服务实现“成人伦助教化”之功能,都离不开现实生活,都离不开个人和社会对其艺术价值的评判。个性追求也是画家主体本能的要求,艺术本质是创造性的劳动,是精神和物质的高度统一,是主观和客观的有机结合,所谓“君子和而不同”,即使是临摹一幅作品也会因主观因素的差异而呈现不同面貌;再者个性追求是人类艺术创新发展的动因,纵观整个美术史,不同时代呈现不同的艺术风貌,而这些都正是画家们不断地突破创新,追求个性化的综合体现。所以说,追求艺术个性是艺术实践的客观要求是艺术家与生俱来的内在需要,也是艺术发展的动力。而这种个性的高雅或低俗,庄重或浪漫,雄浑或隽逸,除了个人悟性、秉赋高低和胸次有关外,重要的一点是对当代先进文化方向的认识和把握。中国画追求气韵生动之意境美,从图式特征到审美内容都包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的信息,特别是山水画。儒家的中庸冲合,道家的师法自然,阴阳相生,释家的虚静无为等。作为文化底蕴都潜移默化地与一千多年来形成的程式技法有机的结合,并通过画家不同的胸次与才学,呈现给世人,而那些优秀的经典做为传统的先进文化,成为后人追摹的典范。所谓的典范是因为这些作品中能体现中国绘画的民族特征,遵循了谢赫的六法:“气韵生动、骨法用笔、随类赋彩、应物象形、转移模写、经营位置”的中国画创作原则。很好地诠释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以形写神、形神兼备”,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天人合一,物与神通的创作理念,同时融入了画家的个性、修养和才学,形成了自己或典雅庄丽,或沉郁雄浑或风姿渊邈的个性风格。如顾恺之的《洛神赋》、如吴道子的《送子天王图》、如李思训的《江帆楼阁图》、如董源的《龙袖骄民图》、如范宽的《溪山行旅图》、如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如王蒙的《九峰雪霁图》。他们虽世殊时移,但日久弥心,其原因就是较好地处理了个性追求与先进文化方向的关系。
      关于中国画的先进文化方向问题,徐建融先生认为:“以晋唐宋元和正规画派被作为先进的文化方向,因为他们符合共性的规范,合于严密的法度,合于必然性的原则,像范宽的《春山行旅图》、李唐的《万壑松风图》是先进的典范……”这句话虽有些偏颇,但针对当下的一些现象做一下矫枉过正之警醒是有一定积极意义的。但应该承认和清石涛、八大等优秀艺术家在笔墨语言、内容和形式感等方面对文人画的发展贡献是很大的,在艺术多元化发展的今天中国画先进文化方向的定义应该更开放和富有包容性了。首先他应最大限度地体现传统中画的文化特征和精神气度,笔墨语言的基本特征,诗书画印的传统样式,以形写神迁想妙得, 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追求至真、至善、至美的美学境界,其次在形式、内容和技法应兼容那些立根于传统的创新尝试,打破传统的“水墨为上”和“南北宗”观念的束服,全面继承和弘扬传统的艺术精华,无论是传统工笔还是水墨写意,都可以相互借鉴、相互融合,使之既有一种民族传统文化风貌,又具时代气息,健康向上的艺术风貌。
      从表面上看中国画的先进文化方向是社会文化发展的必然规律和客观原则,而艺术创作的个性化追求则是创作主体的一种主观愿望而已。事实上艺术创作是艺术家对客观物质世界感悟和反映的过程,是画家心灵同自然万物,即主、客观相撞击,而有机融合的过程,包括同自然界人类社会的物质文化、意识形态的相互影响和作用。这是由艺术实践的基本的客观规律所决定的。中国画创作讲“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就是这个道理。造化是客观事物,师造化是为了实践创造,必须通过主观的构思,取舍提炼等主观活动,这必然涉及到文化继承、感悟、比较等问题。所以说,艺术家的创作实践不是孤立的,艺术家的个性追求和张扬离不开社会物质条件、文化背景、意识形态的影响。追求技法的独创性和内容形式的个性化风貌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研究和继承,也离不开对现实生活的考察及时代文化发展特征的认识与把握。同样社会文化的总体特征,也是每个艺术工作者创造性劳动的综合的体现,中国画的先进文化方向同样也是众多优秀艺术家创造的符合社会发展方向的经典的体现,是集体智慧的结晶。
      鉴于艺术个性化追求与中国画先进文化方向的辩证统一的关系,在中国画的创作中应该把握好这个原则,明确艺术创作的宗旨,意义和发展规律,首先应当对传统中国画艺术有深刻的研究和学习,无论是山水、花鸟、人物,无论是工笔还是写意,都应做系统的分析与研究,继承传统虽然不是拿来照搬,用古人的房梁瓦砖来建今日之高楼,但学习态度应该是严肃虔诚的。因为个性化风格不是一蹴而就的,而中国画的先进性的本质也是需要探索和感悟的。传统国画艺术在技法程式,创作理念,形式感觉上都形成了丰富而完备的体系。如山水画中各种笔法,墨法:轻重缓急,提按顿挫,泼墨,积墨,宿墨等等,皴法:如披麻皴、雨点皴、卷云皴、斧劈皴、刮铁皴等等。至今还在创作实践中被人运用。而这些正是各个时期的画家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不断的创新求变,追求个性风格,所建构了中国画如此丰富,完备的技法和理论体系。
      因此我们应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寻求个性的突破,建立自己个性风格,正如上所提传统国画在技法程式,理论观念上是个非常丰富而完备的体系。是在众多的个性创造基础上总结归纳作为共性规则的典范。新的个性语言的创立必须以此为根基,也就是必须掌握了解中国画先进文化方向的本质特征。站在美术史的高度取精用宏,行其所行,止其所止,用此来指导自己的艺术实践,正如几位前辈大师,如宾虹先生学贯中西,晚年变法形成了深厚华滋的山水画风格。潘天寿先生在西风东渐日盛之时力擎民族文化之旗帜以拙辣的笔风使文人画登上一个新的境界,可染先生以自然为师化用古今中外,其逆光黑重之山水画风格顿出群伦……
       追求艺术风格的个性化应该以中国画的先进文化方向为准则,为指导,使有限的艺术生命,沿着正确的方向去发挥想像力和创造力。当然这并不意味着追求中国画的先进文化方向会束缚人的个性化追求的自由性和创造力。相反中国画发展到今天,从技术方法到审美理念都呈现出丰富的多元性。比如写意画有在笔墨语言的形式感上寻求突破,有在笔墨色彩构成上独创新格的?熏也有在水墨的抽象意味上拓展空间的。工笔画方面则在材料、观念、技法上呈现丰富多彩的创作局面,然而也不得不承认当下整体健康的前提下存在一些迷茫和混乱,比如保守者虽也视传统为命脉、为根基但不顾世殊时移,情随事迁之现实照搬古人。不但在笔墨法度形式和内容上绝无创新,在气格和韵致上也与古意相差甚远。还有就是尽管有创新和个性追求的强烈愿望却持“传统过时论”,常以西画的艺术发展规律,或全球化做为标准来对待中国画,或“移花接木”使国画的民族气(质韵)“抽骨”“剥皮”(梅墨生语),或照搬套用,在宣纸上做西画,不中不西……
      尽管这种创新和个性具有创造性和一定的审美价值,但美学特征和精神本质偏离了中国画的民族特质和审美标准,只能称为艺术品,而不叫“中国画”,其原因本质在于没有处理好个性创新与中国画先进文化方向的关系。因为中国画的创新不是像“创吉尼斯纪录一样的花样翻新”,而是有严格界定和规范的。
      当然,当年徐悲鸿和林风眠等先生为拯救中国画的颓废不振曾提倡过“中西结合”等理论,对中国画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但历史的发展是曲折往复的,民族的振兴,国际形势的纷繁复杂,我们不得不对传统民族文化重新审视,评判,此时“守住中国画底线”的观点的提出就很有必要了。“守住底线”也就是守住了民族文化的精神,也是守住了国画的民族特征,因为“中国画是用中国画的工具材料和话语方式所言说的中国文化精神与民族美学意蕴――是中国文化形(而)上意识的形而下表现之绘画。中国画是中国精神之形于态而已”(梅墨生)。画有民族性,虽因时代改变面貌,而精神不移。
      中国画体现出民族文化精神,是中国先进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探索和把握中国画的先进文化方向将对我们的艺术实践起着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特别是对艺术风格上的创新和个性化表现语言的形成和创立具有特别关键的意义。中国画从形成到今天经历了漫长的过程,从周秦时期的象形,晋唐时期的重彩,宋元时期的尚意,明代的墨戏,至清道咸时期的画学中兴到近当代的中西碰撞,笔墨之争直至今日的清正文脉与多元并举,虽与社会的发展紧密相联,时而波澜壮阔,时而低迷沉郁,但终究形成了与民族文化精神一脉相承的浩荡而深厚的格韵与气质。是我们创新求变,追求个性风格所必须考证和探求的本源,而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是感受和创作激情的源泉。
       总之,我们既不应忽视,或背离中国画的先进文化方向,而去盲目搞所谓创新和个性化,也不应该只作追求中国画的先进文化方向的高论徘徊不前,毫无锐意进取的精神,而是要正视两者的辩证关系。在中国画的先进文化方向上讷言而谨行,孜孜以求,努力使我们的艺术创作实践,无愧于时代亦无愧于后人。
      (作者单位:哈尔滨理工大学艺术学院)

    推荐访问:中国画 先进文化 个性化 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