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寒假计划 > 正文

    我国统计数据质量问题研究_提高统计数据质量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19-05-16 04:47:42 点击:

      [摘 要]进入信息社会,信息越来越重要。很多信息来自统计数据,统计数据质量影响着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本文首先分析统计数据质量的内涵及提高统计数据质量的重要性,接着分析我国统计数据质量的现状及原因,最后提出提高我国统计数据质量的对策。
      [关键词]统计数据;内涵;失真;原因
      [中图分类号]F222. 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2)41-0068-02
      1 统计数据质量的内涵
      统计数据质量指的是统计数据的一组品质满足本工序、上下工序以及需求者要求的能力的综合。我们可以从三个维度来把握统计数据质量的内涵。第一,核心质量。指的是提供给数据使用方的最根本的效用。包含两个数据质量最基本的要素特征——真实性及时效性。真实性是统计信息的客观准确性的体现,是统计数据使用者的首要要求。及时性体现的是统计信息的时间价值,其关系到统计数据自身的效力及价值。核心质量是控制统计数据质量的基础。第二,形式质量。形式质量主要体现在统计法规、标准及制度是否健全完善,统计的指标体系是否科学等。形式质量是核心质量的重要保障,其控制的目的在于实现核心质量对于数据使用方的满足能力。第三,附加质量,其是核心质量的延伸及扩展,它的实现需要借助良好的内外部环境及条件。良好的组织运行机制、新的统计方法等所带来统计管理体制的变革,有利于提高统计数据的核心质量与形式质量。
      统计数据质量由核心质量、形式质量及附加质量这三个层次来决定。它们是互为基础、相互促进的。一般情况下,第一位的是核心质量,形式质量的有效控制只能促进核心质量提高的作用,附加质量的提高更有利于核心质量的提高。所以,政府及相关的组织可以从附加质量出发来提高核心质量。但是也要适时地改善形式质量,以实现核心质量在更高的层次之上。
      2 提高统计数据质量的重要性
      2. 1 有利于维护我国政府形象和声誉
      当人们发现国家公布的统计数据失真时,人们会对政府产生怀疑,影响他们对政府的评价,从而对政府良好声誉及形象的树立产生不利的影响。同时,这也会影响国外各界对于我国政府的评价,对我国的国家形象产生不利影响。提高统计数据的质量可以提高民众对于政府的信任程度,让政府在群众心中形成好的形象。
      2. 2 有利于政府作出正确的分析与决策
      在经济运行过程中,政府会对经济运行进行适当的微调。各级政府各种经济政策的出台之前,都会先整理与分析统计数据,在分析统计数据的基础上,作出决策。如果分析使用的统计数量质量不高,容易使政府对于经济形势作出错误的判断,进而导致出台的相应的经济政策也出现失误,使得经济不能够正常进行。提高统计数据的质量,有利于政府作出正确的决策,促进我国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
      2. 3 有利于居民作出正确的决策,有利于企业的健康发展
      居民的投资决策受宏观经济数据的影响较大,这些数据的变动会给股票市场、债券市场等投资市场带来波动。统计数据质量低容易引起投资市场的混乱,给居民带来损失。提高统计数据质量有利于投资市场的正常运行,同时有利于居民作出正确的投资决策。
      企业在决策制定过程中也要参考宏观经济数据的变化,企业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分析作出决策来规避风险和寻找机会。统计数据质量高有利于企业作出正确的决策,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
      3 我国统计数据质量问题现状
      3. 1 统计数据存在严重失真
      我国于2002年4月正式成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制定的数据公布通用系统(GDDS)的成员,同时在调查方法上多种调查方法结合取代了单一的统计报表制度,虽然统计数据的准确性提高了很多,但是数据失真现象仍十分严重。统计数据的失真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全国和地方统计的数据不一致。中央政府跟地方政府公布的统计数据经常出现不一致的现象,导致社会各界质疑我国政府公布的统计数据的公信力。就拿GDP来说,随着我国国民核算体系的完善,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公布的数据应趋向一致。但是2005年、2006年各省GDP总数值分别比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全国GDP数值多1. 4万亿元、2. 1万亿元。统计之间的差距不但没有缩小,反而扩大了。另一方面,政府的不同部门公布的同一指标的统计数据也存在着较大的差距。这主要是由于他们采用不同的指标口径、采集渠道等,导致了统计数据不一致的出现。如我国财政部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我国2008年的税收收入数据相差3600亿元。对于同一个指标,不同部门公布的数据差距如此之大,使得人们怀疑政府统计数据的准确性。
      3. 2 统计数据适用性不强
      统计数据作为经济数量关系及数量特征的载体,能否正常发挥统计功能是影响统计数据质量的关键。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统计数据就是一种产品,这种产品的生产必须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进行调整,一旦无法满足市场需求,就会形成产品的积压以及各种投入要素的浪费。在我国的统计工作的实践中,一方面,经济形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人类已经进入了信息时代,经济运行过程中对统计数据信息需求很大。另一方面,我国统计工作中占绝对主导的依然是政府统计,其他的统计形式没有得到相应的发展。由于人力、财力等的限制,政府无法提供所有需要的统计数据,同时政府统计的很多数据的有效性很差。这两方面的冲突导致经济进行中有效的数据需求的不多,同时很多统计数据没有市场,导致统计数据的适用性差。
      3. 3 统计指标口径不一致,数据的可比性弱
      随着我国统计工作的不断发展,我国的统计指标体系已经基本建立起来,但是仍然有很多方面需要改善。在统计指标体系中,一些统计指标体系的指标含义、口径、统计方法等方面不一样,或者指标的概念没有得到十分明确的界定,这两个方面的问题就导致数据的使用者不能够根据自己的需求对数据进行有效的调整,数据的可比性很弱。如我国国家统计局规定的劳动力资源的年龄男女分别为16~60岁及16~55岁,劳动部规定的劳动人口年龄男女分别为16~50岁及16~45岁,其口径明显不一致,同时也缺乏可比性。   4 我国统计数据质量存在问题的原因
      我国的统计数据质量上依然存在很多问题,这些问题的产生是由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笔者认为,主要原因有以下四个。
      4. 1 体制方面的原因
      我国的主要的统计工作由政府统计提供,政府统计的原始数据的统计由地方统计机构负责。这些机构隶属于地方政府管理,地方政府对于它们的工作具有较大的影响力。GDP等统计指标能够反映出地方政府及官员的政绩,往往被作为上级评价他们的工作业绩的标准之一。各级官员为了获得一个好的工作评价,希望能够得到一个好的统计数据,这就使得他们有时会对统计数据进行操纵。由于地方政府对地方统计数据的领导与被领导关系,地方统计机构对于官员操纵统计数据往往只能够顺从,从而导致统计数据被篡改,造成了统计数据失真现象的出现。
      4. 2 统计方法及统计内容方面的原因
      首先,在统计方法方面,我国在统计数据质量评估及控制方面与国外相比存在着很大的差距,没有建立有效地统计数据质量评估及控制体系,导致我们无法全面地判断与评估统计数据。不能有效地控制统计数据生成的各个环节,影响了统计数据的质量。其次,在统计内容方面:地方统计部门及国家统计局在进行国民核算时,核算口径及统计范围等方面依然存在着不一致。在中央的统计中,往往忽略家政服务及社区服务,这些经济活动却在地方性统计加以核算,这样不一致的统计内容就引起地方统计部门与国家统计局得到了不一致的统计数据。企业往往在公布企业数据时考虑自身的经营需要,他们的会计核算报表、内容等与政府的统计存在很多不同之处,进而引起了两者之间公布的数据存在不一致,使得统计部门无法得到准确的统计数据。
      4. 3 法律方面的原因
      1983年我国出台了《统计法》,1987年出台了《统计法实施细则》,2009年出台了《统计违法行为处分规定》,这三部统计方面的法律对于统计上的各种违法行为进行了说明,并明确说明了违法的严重后果。但是在这些法律的宣传、执行上存在着不到位,不能够使统计工作人员及地方政府官员对于统计工作的严肃性及违法行为有清晰的认识,使得他们法律意识淡薄。政府官员、企业对统计数据的造假及干预并没有依法处理,依然存在知法犯法行为,这样就导致了统计数据的失真。
      4. 4 统计数据收集成本与收益方面的原因
      从政府统计部门方面考虑,我国统计部门的主要职能是提供各种统计数据。它们作为非营利部门,提供的产品是非市场产出,统计数据的低质量对统计部门的经济利益影响小,这样就引起了政府部门在收集数据时缺乏提供统计数据质量的激励。对于企业来说,一些企业为了少纳税或者为了获得国家的财政补贴,向国家报送了不真实的统计数据。
      5 提高统计数据质量的对策
      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导致了我国的统计数据质量不高,根据这些原因及现状,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六个方面来解决这一问题。
      5. 1 进一步完善统计管理体制
      对于统计系统的“水平管理”容易导致地方政府对统计数据的操纵,所以应该将管理模式从“水平管理”变革为“垂直管理”,尤其是对基层统计部门的“垂直管理”,基层统计部门的人事及工资等由上级的统计部门负责,这样可以提高基层统计部门的独立性,不再受到地方政府的过多干涉,保证统计数据的准确性及独立性,提高统计数据的质量。
      5. 2 构建完善的统计数据质量诊断、评估及控制体系
      我国缺乏统计数据质量诊断、评估及控制体系,必须建立相应的组织机构,由这个机构负责在结合我国统计工作实际的基础上,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逐步构建适合我国的统计数据质量诊断、评估及控制体系。这一体系的建立,一方面,使得我们可以有能力对统计数据进行诊断与评估,从而找出数据统计中所出现的问题,并根据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另一方面,这一体系的建立有利于对统计数据生产的各个环节的控制,降低各个环节出现的误差,有利于提高我国统计数据的质量。
      5. 3 进一步规范统计内容
      我国已经建立了一套国民经济核心体系,地方统计部门及国家统计局应遵循这套核算体系,在统计工作中,采用统一的统计指标、方法、核算口径,从而使得所提供的统计数据的具有一致性。另外,统计分类标准、各种编码、统计表的设计也应该统一,可以更方便计算机对其进行整理、分析及汇总。政府统计部门、企业统计部门应结合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及企业自身情况,设计出合理的会计报表及统计报表,实现会计核算及统计核算的衔接,提高统计数据的质量。
      5. 4 推进统计法律建设,加强社会监督
      我国是法治国家,我们必须推进依法统计,加强统计法制建设,大力宣传统计法律法规,加大执法力度。对于干涉统计数据的各种违法行为进行坚决的打击,严格处罚统计工作人员在统计工作中的造假行为。依法加强统计工作的监督工作,充分发挥社会舆论的监督功能,监督统计工作的各个环节,排除人为的干扰。
      5. 5 在统计数据质量管理中考虑成本与质量关系
      在统计数据质量的管理过程中,逐步引入统计数据质量成本收益模型,分析统计数据质量的成本与质量的关系。在成本的约束下,做到统计数据质量的最大化,从而可以更高效地提供统计数据质量。
      5. 6 建立科学的政府及官员考核体系
      单纯以GDP为标准来评价政府及官员的业绩,会使得政府有激励操纵统计数据,同时也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为了实现我国经济健康稳定的发展,我们应该建立一套科学的政府及官员考核体系。这套考核体系不仅考核经济增长,同时也要考核生态环境保护、生态文明建设、贫富差距等指标,从而有利于地方政府及官员对GDP的重视,降低干涉统计数据的激励,不再过多地干涉统计工作,有利于统计数据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杨辉. 统计数据质量的内涵与控制[J].中国统计,2006(3):9-10.
      [2]陈建宝,陈谢斌. 政府统计数据质量问题及对策[J].商业经济与管理,2010(12):87-91.
      [3]杨秀月. 提高统计数据质量的措施[J].统计与决策,2005(1):48-49.
      [4]Jingping zheng. chinas official statistics growing with full vitality[J].China economic review,2001(12). 
      [作者简介]于云飞(1971—),男,山东莱西人,本科,烟台市公路局一国道204线烟台管理处。研究方向:统计学。

    推荐访问:统计数据 质量问题 我国 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