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寒假计划 > 正文

    华人德题跋书法赏析:华人德题跋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19-04-12 04:54:38 点击:

      一  东郭子问于庄子曰:“所谓道,恶乎在?”庄子曰:“无所不在。”东郭子曰:“期而后可。”庄子曰:“在蝼蚁。”曰:“何其下邪?”曰:“在梯稗。”曰:“何其愈下邪?”曰:“在瓦甓。”曰:“何其愈甚邪?”曰:“在屎溺。”东郭子不应。
      《庄子·知北游》这段看似大不敬的文句,却充满了想象、寓意和象征,引发了对古器物铭文有兴趣的学者的共鸣。
      具有铭文的古代器物之所以吸引人,不光是其古老的韵味,而是它能给人以巨大的想象空间。在古器物的拓片上题跋,是文人墨客的一种雅好。始于宋元,盛于明清。文辞简短而精辟,借以抒发才情、追忆风流。
      华人德认为,书法创作,可以狭义和广义观之。狭义,是指书法家通过构思创作出新颖之作;广义,是指书法家通过数年、数十年的探索,形成自己的风格。风格本身是体现书法家审美趣味、审美理想的,因此,书法家写出的作品也就成了艺术品,其个性气质、情趣追求等都以潜意识流露于作品。
      甲骨、砖瓦、画像石、青铜器等古代器物的刻字、图案或铭文,在华人德的眼中,都成了解读历史的密码。借此,可以还原先民的生存状态,找寻那些被遗忘的书法家和工匠的审美趣味。
      作为学者型书法家,华人德已经形成了自己的题跋风格。与其他书法家不同的是,他不仅仅将这些器物作为碑铭学、考古学或艺术史的物品来看待,更多的是把它作为激发联想的承载物。凭借他对国学经典的厚积薄发,信手拈来,采用将文本与图像并值的方法,来阐释古器物或拓片的意象。
      更令人击节的是,华人德往往并不选择与图像完全对应的段落。他选择的文句,因其文采与张力而超越时空,使得文本与图像虽未言明,却相互关联,产生了妙不可言的想象空间。
      深入研究华人德的题跋书法,不难找到其创作路径:
      首先是确定题跋对象的制作年代、出土地点和拓片主题,以此生发想象;其次是选择文本,通常寻找创作年代与拓片实物年代相近的文学作品,集结制作拓片实物的艺术家或工匠,实现与同时代文人的对话,诠释、升华拓片内容和意境;最后是选择与拓片实物年代相吻合的书体,做到“原汤”与“原食”的完美统一。也正是通过上述环环相扣的三部曲,才确保了对话的主题、对话的人物、对话的场景,既跨越时空,而又不至于穿帮。
      二
      上世纪60年代,董作宾先生在《甲骨文六十年》中写道:“甲骨文成为一种学问,也是新近的事。五十年以前,不但世界上没有甲骨学,连甲骨两字也不曾放在一起过。”
      甲骨,是龟甲、兽骨的合称。从出土情况看,古代甲、骨并用的占卜风俗兴于郑州二里岗文化时期,至殷商文化时期达到鼎盛。西周以后,王室最高统治者的甲骨占卜风习日渐衰落,唯卜甲仍流传后世。今所见古人频繁地使用甲骨进行占卜记事,是商代后期社会的突出特征。
      《屯南》2172,是殷墟博物馆的镇馆之宝,1973年出土于殷墟小屯村南地,品相端庄大方,可以说是殷墟出土甲骨中非常精美的一片,形状甚至有些像甲骨文中的“骨”字。国家邮政局曾以此向全球发行纪念邮票,也屡屡用于图书或宣传册封面,俨然“甲骨明星”。坊间久有“一片甲骨惊天下”之说,或云“此片是也”。
      《花东》3,上世纪90年代初出土于殷墟花园庄东地。共十七条卜辞,凡一百二十四字。其中有“辛卜,贞:往玄鸟,疾不死”。有学者认为,“往玄鸟”可理解为前往“玄鸟”图腾神之宗庙祭祀,“疾不死”,为祈求病人之不死也。《花东》3刻有“玄鸟”二字合文,此乃殷墟契刻中仅见也!其学术价值,至为重要。
      玄鸟,通常理解为“黑色的鸟”,又被许多学者解释成燕子。说起玄鸟,很容易让人联想到《诗经·商颂·玄鸟》,联想到这首诗讲述的一个带有传奇色彩的故事:“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宅殷土芒芒……”多少年来,人们都以为“玄鸟生商”仅仅是后人附会出来的故事而已,《花东》3“玄鸟”合文的出现,使文献记载得到了出土文物的印证。
      从考古、文物、文字、文献、书法的视角,《花东》3与《屯南》2172,两张拓片摆放在一起,一甲一骨,尺寸相仿,字数相近,且残缺大小相当,左右对称,真乃天作之合。
      华人德先生欣然为甲骨拓片题跋:
      此所拓殷契甲骨二片装成一卷,其龟甲刻辞乃祭祀玄鸟,以祈求有疾者不死。商奉契为始祖,其母有娥氏之女简狄,吞玄鸟之卵有孕而生契,故殷人奉玄鸟为神灵。卜辞中玄鸟二字合文为殷契中仅见,可证《史记·殷本纪》传说有据。其兽骨一九七三年出土于安阳小屯村南地,残存卜辞十一条近百字,乃问卜时王田猎之事。二甲骨契刻皆精美,拓工亦佳,堪称合璧。辛卯年仲春人德跋,时年六十有五。
      接下来的一段小字更是精彩。先生为华姓溯源,史料丰富,妙趣横生:
      吾华姓始自周朝宋国太宰华督。督乃戴公之孙。周武王克殷,封纣王之子武庚禄父以续殷祀,使管叔、蔡叔、霍叔为傅相。武王崩,成王年少,周公旦代行政当国。武庚与三监作乱,获诛。乃命纣王庶兄微子启,代殷后奉其先祀国于宋。微子仁厚,故殷之余民甚戴爱之。微子卒,立其弟微仲衍。微仲后八世九传至戴公。其孙督为华氏,故华姓皆商之后裔也。人德又跋。
      在另外一张宣纸上,华先生用他最具特色的隶书,抄录了《诗经·商颂·玄鸟》全文:
      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宅殷土芒芒。古帝命武汤,正域彼四方。方命厥后,奄有九有。商之先后,受命不殆,在武丁孙子。武丁孙子,武王靡不胜。龙旃十乘,大糟是承。邦畿千里,维民所止,肇域彼四海。四海来假,来假祁祁。景员维河,殷
      受命咸宜,百禄是何。
      此三段跋文,分别以行书、行楷、隶书三种书体题写,既有考证,又有故事;既客观严谨,又生动有趣。
      华先生精心挑选了七枚印章,既使作品在形式上完整,又点缀得恰到好处。印文传递的内容和信息,更加巧妙地营造出了特殊的对话氛围。
      华先生说,书法家下笔每作千岁之想,未必就能写出佳作来。但针对某一件作品的创作而言,精心构思、刻意经营,也是非常必要的。在如此精美的拓片上题跋,马虎不得。从研究拓片、构思,到创作,确实下了一番工夫。   从某种意义上讲,华跋虽由殷契而生发,但它的价值已远远超越了甲骨学、文献学与考古学的范畴,为这对神秘的甲骨平添了几分浪漫和诗意。通过对甲骨拓片全方位、多角度的解读,巧借《诗经·商颂·玄鸟》,思接千载,浑然天成,把三千多年前先民的原生态的生活场景和精神世界,生动地呈现在了我们面前。
      这件甲骨拓片题跋,堪称华先生题跋书法的精品力作。他的创作过程,既是一次跨越时空的对话与互动,又是一次打捞经典文化的寻根之旅;既承载着殷人创造的古典大美,也展示出当代题跋书法的大彻意境。
      三
      谈起自己的书法创作和学术研究路径,华先生引经据典,诙谐生动,发人深省。
      华先生说,他最终选择了碑学途径,就是受了顾炎武“采铜于山”的治学思想的启发:
      我在北京大学读书的时候,看到顾炎武一篇论学的信札,云:“古人采铜于山,今人则买旧钱,名之曰废铜,以充铸而已。所铸之钱既已粗恶,而又将古人传世之宝,舂锉碎散,不存于后,岂不两失之乎?”这篇信札原是有人问他“近来《日知录》又写成几卷”而写的回信。顾炎武对当时一些文人纂辑前人的学识、文章,以为自己的学术成果,用鼓铸旧钱的比喻,来加以评斥,同时回答来信者说:你是把我的著作当废铜来看了,我一年来“早夜诵读,反复寻完,仅得十余条,然庶几采山之铜也”。
      顾炎武这些话对我学书的取法,启发甚大,使我下决心不再碰古代名家的字,而广泛搜集秦汉至南北朝间的各种碑刻、铜器、砖瓦、简牍、写经等非名家书迹,庶几采山之铜。
      “非法非非法”是华人德艺术创作的座右铭:
      《金刚经》有“非法非非法”语,这句话用于书法创作,真可“一句顶万句”。姚孟起《字学臆参》中引用了这句话,说道:“内典《金经》云:‘非法非非法’,书家悟得此诀,何患食古不化。”
      “非法”,原意是如来所说,没有一个固定的法。佛所讲的各种法,各种道理,不能执著。而若你认定自己是什么都不执著的,那么你已经执著了。所以要“非非法”,“非非法”也不是没有固定的法。姚孟起“郢书燕说”,用来论书,我觉得极受启发。“法”若用来讲笔法、结字法、章法等,就是要打破这些成法,即“非法”;又不能不遵循规律去乱来,即“非非法”。孔子年七十能“从心所欲不逾矩”,就是这个境界。老子讲“道法自然”,自然界看似无序,其实无不遵循规律运行。
      华人德以八仙中的铁拐李作比喻,批评当今书坛有些人一味追求出奇出新:
      我并不反对有强烈个人面貌的创作或者奇拙丑怪的字。奇拙丑怪的字要能耐得住看,这不是胡涂乱抹就成的,或许比规整美观的字更难写。八仙中铁拐李是得道的仙人,得道成仙才是其本质、其内涵,人们才会亲近崇敬。不然,光是缺胳膊断腿的邋遢乞丐,人人都会避而远之。
      中国的八仙文化甚有道理。八仙过海,有男有女,有老有少,有俊美潇洒,有丑陋怪异,各显神通,和而不同。若一个葫芦上坐了八个都像铁拐李似的丑陋的人,就成搞笑了,就同而不和了。
      历史上就有这么一个故事:春秋末年,鲁国的季孙行父秃顶,晋国的邪克一只眼睛瞎了,卫国的孙良夫是个跛子,曹国的公子手是驼背,同时出使到齐国访问通好。齐国特地安排让秃子为秃子驾车,独眼者为独眼者驾车,跛脚的为跛脚的驾车,驼背为驼背驾车。齐顷公的母亲在楼上见了和众宫女取笑为乐。齐国这场搞笑,激怒了邪克,发誓要报复,终于引起齐晋鞍之战,齐国失败,顷公被俘。
      跟风学丑怪的字,是个不好的现象。就像以出怪样去吸引人,总没有以高尚的品格去感动人好。丑怪的字,大家都学,艺术就变成搞笑了,书法也可能异化,隔几代人,就看不懂好坏了。

    推荐访问:题跋 赏析 书法 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