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寒假计划 > 正文

    讲堂与学堂_语文课堂变“讲堂”为“学堂”的策略探究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19-04-10 05:04:32 点击:

      摘 要: 要想让学生重拾学习语文的兴趣和信心,语文教师应转变观念,转换角色,变“讲堂”为“学堂”,变“讲师”为“导师”;要探索教与学的科学比例;必须突出学生的自主实践,培养学生的探索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 讲堂 学堂 教与学 时间比例
      在新的课程改革中,语文教学要求以思维训练为核心,以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为准则,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目标。语文教师应该转变观念,转换角色,变“讲堂”为“学堂”,变“讲师”为“导师”,积极探索实施素质教育的方法与途径,真正提高语文课堂效率。而要实现这个目标最根本的是要加强课堂教学管理,提高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现从以下几点加以探究。
      第一,在时间管理上,要探索教与学的科学比例。到底是“教”需要时间长,还是“学”需要时间长。有些老师还是无法正确处理好“教”与“不教”的辩证关系:有的教师教育理念还没有完全更新,不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交给学生,不给学生足够的思考、讨论、交流的时间,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有的老师让学生自己活动、提问题,讨论交流,自己却不加有效引导,不予适当评论,学生的学习缺乏方向感。
      叶老说得很明白:“教师当然须教,而尤宜致力于导。导者,多方设法,使学生能逐渐自求得之,率至于不待教师教授之谓也。”也就是说,所谓“教”,重点不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启发、引导,培养能力。所谓“不教”,是在教师的引导训练下,学生拥有自己学习的能力了,能独立探索实践、解决问题。这也就达到了“教”的目的。要”精讲多练”,“精讲”要求老师认真钻研教材,把握教材精髓,讲什么,怎么讲,要一清二楚;“多练”要求老师引导学生去独立研究教材,同时提供精选的典型题目,达到一题多解,触类旁通。每堂课要有目标,就是每堂课都应该课前制定出教学目标,紧紧围绕目标来开展教学活动,建立教学目标评估标准,规定在课堂内完成任务,多个课堂小目标的实现,等于完成了学期大目标或学年大目标。问题教学就是每一堂课都应该设置出本节课的主要问题是什么,围绕解决问题开展教学活动,本质上同目标教学是一致的。现时课堂教学的弊端是没有教学目标或教学目标不明确,任务不确定会导致完成度差,时间久了,效能越来越低。
      第二,在教学主体上,必须突出学生的自主实践。教学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学会,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所以学习是学生的事情,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老师不应替代学生,老师不是教学的主体。在课堂教学中要时刻去带领、去引导、去督促学生自主学习,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调动其积极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众所周知,课堂教学的最终目的在于达到“不需要教”。“一边教,一边要逐渐为‘不需要教’打基础。打基础的办法,也就是不要让学生只是被动地听讲,而是想方设法引导他们在听讲的时间自觉地动脑筋。””教师所务唯在启发引导。”要想方设法引导学生自觉地动脑筋,教师就必须花时间、费心思。在了解学生,钻研教材的基础上准备好教案,精心设计每一堂课。
      教学最忌逐字逐句地讲。叶老有段话,给我们的启迪很大:“教师不是来讲书的,尤其不是逐字逐句的翻,把文言翻成白话,把白话翻成另外一种白话。”自以为讲得透彻,学生学得细致,不料学生已知道的讲得不少,想知道的讲不到,学生昏昏欲睡。这种做法是要不得的,教学应遵循就“课堂不是教师的讲堂,主要应是学生的学堂”的原则,让学生在课内多思、多议、多练,使课堂有个生动活泼的民主的学习局面,让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的主人。
      在课堂提问方面,也要注意不要将“满堂灌”变为“满堂问”,在设计问题时应考虑学生的年龄、个性特点和认知的差异,揣摩学生的思路,研究学生究竟难在何处,设计的问题要对学生起启发引导的作用。设计的问题首先必须明确问的目的性,为培养创造性思维服务。凡教师所提问题,一般都要经过筛选,明确提问是为了引导学生掌握课本的脉络和作者的思路,理解作者的写作主旨;明确提问是为了唤醒学生的记忆、联想,使他们能运用已有的知识去攻克新知识中的难点、重点、疑点,明确提问是为了诱导学生对某一问题产生兴趣、引起争论等;课堂提问还应讲究问的艺术性。宜多“曲问”少“直问”。“直问”就是死问,就是问得过于老实,直来直去,启发性不强,学生不愿思考问答。
      第三,在教学过程中,应创造机会让学生自己去进行创造性的实验活动,以探索、发现真知。这不但能调动学生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可以全方位锻炼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如教《死海不死》这篇课文时,我教学生做实验:先在杯子里放半杯淡水和一只生鸡蛋,然后一边不断放盐一边看生鸡蛋有什么变化;要求大家动脑筋想一想,实验中所产生的现象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学生很容易得出结论说,由于水的盐度不断增大,水的浮力也不断增大,浮力大到一定程度时,生鸡蛋就浮到水面上。死海中人沉不下去的道理也是如此。通过实验的方式使学生学到了一些研究的方法,培养了他们的自己动手实践的能力。这比单纯的讲理论直观形象多了。
      第四,拓展延伸,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我们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教泰格特的《窗》一文时,我采用拓展延伸的方法,请学生发挥想象力接着续写一段情节。看看哪位同学写得既有创意又切合小说的中心意思。小说结尾写那位处心积虑、见死不救的病人占有窗口,经过一番痛苦的挣扎,“他看到的只是光秃秃的一堵墙”,有的学生接着写道:“他立刻明白了一切,感到了自己灵魂的丑恶,为自己的冷酷无情而无地自容。这时,他感到自己心跳加快,伸不出气,说不出话,一会儿就死了。”有的写道:“他大失所望,原来窗外根本就没有什么美景,一切都是他精心编造出来的,供远离窗口的他享受的。想到这儿,他不禁自责起来,责备自己对不起死掉的病友。他虽然还活着,但每天都受良心的谴责,很痛苦,有种生不如死的感觉。”两种结尾虽然不同,但体现了延伸拓展的思路,他们的想象也是合理的,能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总之,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求真务实,从实际出发,扎扎实实进行学生基础知识教学。学生的语文能力提高了,能自主学习,能有效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何愁语文教学效率不高呢?

    推荐访问:讲堂 探究 学堂 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