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广告合同 > 正文

    【宠辱不惊,宁静淡泊】宠辱不惊,淡泊从容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19-01-27 04:37:48 点击:

      高晓声的《陈奂生上城》与余以琳的《芒水》都是小说的成功之作,既有许多相同点,又各具特色。比较它们的异同,可为小说创作提供有力的借鉴经验,能给当代作家许多有益的启示。   
      一、共同点
      
      1.都采用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
      《陈奂生上城》写陈奂生进城卖油绳病了,吴书记扶他上了小车,去门诊室看病,并送他住招待所;陈奂生醒来生怕弄脏了被子、地板等;后来知道住一夜要5元,心痛得变态了,但想到今后总算有点自豪的东西可以讲了,精神陡增。小说通过背负历史重任而步履维艰的陈奂生的上城奇遇,塑造了一个多少带点阿Q气的朴实憨厚而又努力追求美好生活的老一代农民形象,从而生动真实地概括了80年代农村现实生活历史性的深刻变化。
      《芒水》写马奔爱恋的景冬鲜被马踏槽迎娶了;为了夺爱,马奔设下打猎误枪的圈套,将亲如兄弟的踏槽枪击:夺得踏槽的妻儿,与冬鲜过7年恩爱有加的日子,发现踏槽的遗腹子马啸太像踏槽,让自己受惊,就设计让马啸中套身亡;想完全占有冬鲜,竞用芒水将她和白波都毁容了,然后带着走投无路的冬鲜去了没有人迹的深山老林,一起生活到老:冬鲜断气后,马奔抱着她一起跳崖。小说一面通过马奔对冬鲜的始终如一,展现边远乡村原始愚昧的真爱;另一面通过踏槽和马啸的惨死、白波和冬鲜的毁容,揭示马奔的狭隘自私、伪善、凶狠残暴和毒辣,真实地暴露出个别男性的卑污变态心理和极端的占有欲,引导读者不断对生活与爱情进行深刻反思。
      这两篇小说都是描写农村的现实生活,小说主要人物都是农民。作家都遵循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两部小说异曲同工,都讲究细节的真实,采用朴实的白描写法,具体客观地反映生活。
      2.都通过个性化的细节描写来塑造人物
      《陈奂生上城》的细节描写很多,先通过陈奂生“怕压瘪弹簧不敢坐皮椅”等细节,表现陈奂生的善良淳厚。后通过“用提花枕巾擦嘴脸”等细节,表现陈奂生用掉5元钱的痛心、自譬自解、自我陶醉的精神状态,这些细节都是深刻隽永、令人咀嚼的。有时一句有好几个细节都耐人寻味、意韵丰富。如陈奂生“抖着手伸进袋里去摸钞票,然后细细数了三遍,数定了5元;交给大姑娘时,那外面一张人民币,已经半湿了,尽是汗。”这句中有三个细节写绝了。第一是“抖着手”的细节。为什么摸钞票的手会抖呢?一是陈奂生自以为说错话,得罪了人心理紧张;二是心痛太轻易地花掉辛苦挣的钱。陈奂生本是个常年负债的穷苦人,好不容易盼到农村新经济政策的贯彻,生活明显地改善了,有了点余钱,但这钱赚得辛苦,田里劳动一天赚7角,进城卖油绳,不说和面、炸、包装、卖的工夫,单单来回徒步60里,也够艰辛了,3元利得之也不易,倘若不是因为病倒,好心的吴书记把他送进招待所,他是绝对舍不得花这冤枉钱的,“为什么睡一夜要出两顶帽钱呢?连沈万山都要住穷的……困一夜做7天还要倒贴1角”,这是陈奂生心痛的真实写照。基于这种心理,摸钞票的手能不抖吗?这就水到渠成、恰如其分地再现了生活的真实。第二是“细细数三遍”的细节描写得太确切了,只有零零碎碎的钞票,才有细细数的必要,要是大额的,拿一张不都太多了吗?第三是“汗湿钞票”的细节极其真实地表现出干惯粗活重活的陈奂生数起钱来别别扭扭的憨态。如果是陆文婷或是别的什么知识分子这样就失真了。高晓声正是通过细节描写淋漓尽致地刻画了陈奂生的形象,深深地打动了读者。
      余以琳遴选精彩传神的细节来突现人物的神采、透视人物的性情方面绝对不亚于高晓声。他在《芒水》中充分发挥细节描写的作用。一是细节描写出性格,《芒水・一》马奔一个钩镰嵌入30步远的兔脑,把嘴一口捂上兔脑的破口吮吸兔血的细节描写,活现马奔的灵敏与野蛮;二是通过细节描写充分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芒水・三》马奔将水桶重重地往地上一放的细节描写,把马奔因看到踏槽为冬鲜扎辫子而吃醋的狭隘内心展现出来;三是通过细节描写显示人物内心变化的层次感。《芒水・十》写道:踏槽与冬鲜结婚的大喜日,马奔为其杀猪,抽出尖刀,“捅了半截,刀就停住了,殷红的猪血滴滴嗒嗒地往外冒,猪不停地挣扎着,马奔只是持刀不前,紧紧按住猪身,就这么僵持着,马老太爷见状急切地叫道:‘往里捅,斜刺里往里捅,要一刀中心,这就死得快。’马奔只是不语,还是那么紧紧捂着刀柄,血仍只是滴滴嗒嗒流着。许久,只见马奔疾速猛力插入”,看猪瘫软,马奔松手掷猪于地,猪竞一跃而起。马奔取枪,马老太爷大叫:“大喜之日,不可动枪。”可已迟了,马奔举枪打了个“对眼穿”……从“慢慢折磨猪”到“迅速打个对眼穿”的细节,我们看到了马奔内心的巨变,已由“向动物迁怒”到“下决心杀人”,他的杀人动机在那时就已经定下了……寥寥几个细节,潜藏尤深,显示了作者富有洞察力的智慧。《芒水》中“吊死老鼠”、“烫死老鼠”、“压死老鼠”的细节也是绝无仅有的,假如没有这些细节的铺垫,后面马奔为了夺情人把朋友的丈夫、儿子都害死了,就显得太突然了。
      这两篇小说的成功都得力于传神的细节。高晓声和余以琳都是选择细节表现人物的高手,他们都深知传神的细节描写能使小说人物表现出丰富的艺术张力,所以他们都能运用个性化的细节来塑造人物。
      
      二、不同点
      
      《陈奂生上城》与《芒水》尽管有相同之处,但前者近1万字,是短篇小说,后者4万多字,是中篇小说,前者带有喜剧色彩,后者带有悲剧色彩,它们的差异也是明显的。
      1.塑造了不同的人物形象
      高晓声笔下的陈奂生是有缺点的好人,是一个带点阿Q气的善良朴实的老一代农民。陈奂生住进招待所,别人是穷鞋走路,他怕弄脏了地板,光着脚:沙发本是让人坐的,他怕压瘪了不敢坐。由于长期处于封闭式中的陈奂生的行动与常人“倒错”,让人觉得可笑,在笑声中跃然纸上的是一个善良、淳朴、厚道的农民形象。当陈奂生知道要付5元钱以后,再也不怕弄脏地板,不脱鞋,大摇大摆地走了进去,往弹簧椅上一坐:“管它,坐瘪了不关我事,出了5元钱呢。”他还“故意立直身子,扑嗵坐下去……试了三次”,这时的陈奂生心痛地失去了常态,但当他想到吴书记,想到“仅仅花了5块钱就买到了精神上的满足,真是拾到了非常的便宜货,他愉快地划着快步,像一阵清风荡到了家门……”高晓声逼真传神地写出陈奂生的另…面。既让读者看到农民身上的积极因素,也让读者感到他们身上因袭的重负;既表现一个农民老实、本分和憨厚的本性,又刻画出其狭隘、自私、自我陶醉的弱点。形象的复杂性、独特性、立体性使陈奂生成为当代文学中的一个令人瞩目的典型。
      余以琳笔下的马奔是有优点的坏人,是一个缺乏人性的残忍的变态狂。他性格的主要方面是残忍、凶狠、自私,为了完全占有出水芙蓉似的冬鲜,阴险毒辣地害死踏槽和马啸,用芒水将冬鲜和白波毁容。马奔这么残忍的一个变态狂,但他对冬鲜的爱却是始终如一的真爱。当冬鲜是马家大院的一等美少女时,马奔爱她;当冬鲜成了育过儿的少妇时,他并没有像中国的多数男人那样因得不到初夜权而 怀恨在心,而是不计前嫌仍然爱她;当冬鲜下巴烂透了,丢了下牙,不会吃饭时,他咬饭泥,“口对口地送进景冬鲜的口内”,可以说仍然爱她;当冬鲜成了马婆,他居然抱着她在灶前睡到天亮,说:“我若一动你就醒了,醒了后就很难再入睡”,可见,他还是爱她;当马婆断气后,他完全可以回马家大院,凭他的武艺继续生活下去,但他却选择同归于尽。马奔爱冬鲜爱到可以为她去死,不能不说是真爱。由于作家在揭示马奔凶狠残忍的同时,还表现其真爱温情的另一而,展示了人物的多重性,突破了“好人什么都好,坏人什么都坏”的老套,从而使人物形象具有了丰富性与独特性,增添了耐人回味的无穷魅力。
      2.细节描写的方法不同
      高晓声在《陈奂生上城》中有时采用夸张法,描写人物超出常态的具有典型特征的细节。如:陈奂生“不由自主地立刻在被窝里缩成一团”的细节,极其简笔却又生动形象地刻画出农民的质朴性格,在夸张中突出了农民的善良天性,含蓄俏皮。有时采用矛盾法描写互相对立、互相抵触的细节。如:陈奂生付房钱前后,鞋子从“脱”到“不脱”,沙发从“不敢坐”到“连坐”,从“怕弄脏被子”到“弄成猪圈,也不值”,这一系列矛盾的细节,把人物内在的、隐秘的、无形的心理变化用有形的动作细节显示出来,使人物身上的美丑、善恶、优劣展示的淋漓尽致,而这种符合人物性格发展的细节又是通过互相抵触、互相对立的方式来表现的,幽默诙谐油然而生,形象的丰厚、思想的深邃和运笔的力度昭示无遗。高晓声采用夸张法、矛盾法等来进行细节描写,产生的是喜剧效应,往往使人在幽默的笑声中产生感悟,受到启迪,从而获得审美愉悦。
      余以琳在《芒水》中主要是靠联想来发挥细节的群体效应。如《芒水・十》写马奔慢慢把猪折磨死的细节,单个看只能得出马奔残忍的结论。《芒水・十一》写踏槽中马奔的枪躺在血泊中痛苦地向冬鲜交代后事的细节,单个看得出的结论是马奔误枪使踏槽死亡。再看《芒水》四、五、九多次交代马奔打“对眼穿”的细节,反复渲染的也仅仅是马奔枪法准确而已。但是通过联想的中介作用,读者把这__处完全不同性质的细节神奇地组合起来,产生的群体效应就大人不同了。读者不再被动地接受艺术作品,随着细节的深入,蒙陇的感觉、潜在的意识被激活了,顿时豁然开朗,把握住作家隐藏的真意,识别马奔的残忍、凶狠、歹毒、自私和伪善。
      余以琳有意分散在各处的单纯的零星的细节,经阅读者联想的中介作用,往往变得典型丰厚,富有张力,这些细节的群体效应还会使我们有许多新发现。根据中芒水弹,不当场死,伤口也会不断地溃烂的细节;白波与景冬鲜接吻的细节;景冬鲜下巴溃烂、丢了下牙的细节;白波一年四季戴大口罩的细节,我们发挥联想就会判断:马奔给冬鲜涂的就是祖传的很毒的芒水,白波与冬鲜接吻,嘴巴沾到芒水的毒,跟冬鲜一样下巴溃烂,丢了下牙,所以一年四季戴大口罩。发挥几个细节的群体效应,我们还会判断:马啸,也是马奔故意让其中套身亡的-…”
      余以琳利用联想制造群体效应来表现人物形象有许多好处:一是读者必须依靠想象才能弄清作家要告诉我们的真意是什么,想象是丰富的,美也是无限的:二是避免作家直接跳出来说三道四的浅白直露:三是增加小说的立体感、层次感、厚重感,提高小说的表现力度;四是产生的群体效应不是量的叠加,而是质的飞跃,能增加小说的曲折性,形象的丰富性。
      
      三、启 示
      
      余以琳在利用细节刻画人物形象方面的技巧独特新颖,完全不亚于高晓声。为什么余以琳的《芒水》没有像高晓声的《陈奂生上城》那样在当代文坛产生轰动效应呢?
      一是读者的数量少了。《陈奂生上城》发表在1980年年初,那时娱乐的内容和形式都很单调,许多人在紧张的学习、工作之余,喜欢看看小说,来放松自己,调剂精神。作家发表一篇好的小说,很快出名,请作报告的,请介绍经验的,好不热闹。余以琳的《芒水》出版于1999年,娱乐的内容形式丰富多彩,分散了人们对小说的注意力,许多人不再把看小说作为闲暇的一种娱乐,看的人少,作品和作家都失去轰动效应。
      二是作品数量多得令读者无暇观看。据2003年9月27日《东方家庭报》报道,中国作家每年创作仅长篇小说就达700多部,尽管作家的艺术水平不断提高,但读者处在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闲暇时间比以前少了,根本就看不了那么多的作品。再好的作品,没有被读者看到,没有被发现,也不会轰动。
      三是读者的鉴赏水平提高了,对作家作品的要求更高,难得轰动。
      以上是余以琳小说失去轰动效应的原因,实际上也是当代作家作品难得轰动的原因。这要求当代作家必须甘于冷寂,多点正义,少点功利,必须拥有“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舒云卷”的写作心态,宁静淡泊。

    推荐访问:宠辱不惊 淡泊 宁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