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广告合同 > 正文

    小结巴 [乡村“小结巴”炼成国际大翻译]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19-01-10 04:20:06 点击:

      2009年4月15日,阿努图瓦总统马塔思凯莱访问加拿大魁北克省首府魁北克市,为他做英法翻译的竟然是个中国人。这名翻译叫朱立军,是一个来自中国农村的打工仔,甚至还有点口吃。那么,他一个乡村“小结巴”又怎么会成为国际大翻译呢?
      知耻而后勇,
      
      “小结巴”天生不信邪
      
      1975年,朱立军出生于四川省自贡市荣县古文镇一个农民家庭。他原本是个口齿伶俐的孩子,但小学二年级时因为顽皮,模仿一个说话口吃的同学,结果竟把自己弄成了结巴。
      像朱立军这种后天获得性的口吃是可以治疗的。但是,他家里很穷,没钱去校正。1995年,他高考成绩不理想,只得放弃学业,去北京打工。
      朱立军在建筑工地当小工。有一天,朱立军和一个工人准备用铁线勒紧一个包装箱,朱立军的手指被勒在铁线里。他大喊:“勒……”站在箱子另一侧的工人就用力勒一下;他又喊:“勒……”对方又紧勒一下;“勒手啦! ”等他把这三个字喊出来时,他的手指已经被铁线勒得露出了骨头。这件事传开后,朱立军成了大家取笑的对象,闲着没事,就有人冲他喊:“勒……勒……勒手啦!”
      1998年,朱立军所在的建筑安装公司承包了加拿大卡尔加里油田的一项电力安装业务,朱立军作为力工,也被选中派往加拿大参加这项工程。半年后,工程竣工了。当时正值卡尔加里这座新兴的石油城劳动力奇缺,朱立军又在当地一家机械加工厂找到工作。
      为了延长工作签证,朱立军需要向移民局提供自己的学历等资料。他找到一位中国翻译,为自己的中学毕业证翻译成英文,短短的几行字,只用几分钟就翻译完了,收费竟然高达50加元。看到朱立军对这样的价格有些难以接受,翻译说:“不是谁都能从事翻译工作的。我毕业于国内重点大学英语专业,又在加拿大读完英语硕士,通过了翻译协会的考试,才能从业的。”朱立军问:“谁……谁都能去考么?”翻译问:“你难道也想当翻译?”朱立军说:“好……好活儿呀,谁……谁不想呢?”那位翻译几乎笑翻了,用手指点着朱立军,故意结结巴巴地说:“就……就你想……想当翻译?我……我看这事儿准成!你有天……天赋呀!”
      朱立军受到了侮辱,愤愤地说:“你……你也别……别狂,我……我还就真要成为一名翻译!”
      
      世上只有懒死的汉,哪有学不会的话
      
      想当翻译,首先得治好结巴的毛病。以前,他曾经有过几次矫正口吃的经历,但都因为太难而失败了。这回,朱立军在日记本上写道:“世上只有懒死的汉,哪有学不会的话――让结巴见鬼去吧!”
      他根据网上介绍的治疗口吃的方法,开始了艰苦的矫正治疗。每天凌晨他就起床,去住处附近的一个公园练发音。他先把一句话中的每一个字分开来,一个一个地念,然后,再慢慢地把它们连在一起来念。每一句话,他都要练上成百上千遍,直到说得流利为止。
      半年来,朱立军用这种蚂蚁啃骨头的办法,熟练地背诵下3000多句汉语。一天,朱立军决定检验自己的“成果”。他走进中国商店,见到中国人就打招呼。又去华人服务中心,向工作人员咨询事情……基本正常!他压抑不住内心的激动,回住处的路上,忍不住打了好几个侧手翻。
      结巴治好了,朱立军开始攻英语。他进了社区的免费英语班,每天下班后学到晚上10点。他给自己定下任务,每天背50个新单词,听1小时录音,读1小时课文,与别人聊半小时英语。
      他还创造了一种被自己命名为“情景记忆”的背单词方法。比如,中午在食堂吃饭时,他就背诵眼前的单词,如“奶酪”、“沙拉”、“三文鱼”等。
      可是,平时背得流利的话,实际与人交流时,总是说得磕磕绊绊的。这是怎么回事呢?
      有一次,他在一家商场买理发推子,在收银台付款时,一个理货员走过来说:“我需要检查一下。”说着撕开包装盒。原来,他怀疑朱立军对理发推子进行了“调包”。朱立军大怒,高声说:“你是什么意思?你认为我是小偷?你侮辱了我!”那个理货员自知理亏,把经理找来摆平。朱立军滔滔不绝地说:“难道你们商店对所有的顾客都开包检查?不是吧?为什么专门对我进行这种检查?我认为你们的行为是种族歧视。”种族歧视可不是小事,经理吓得连忙道歉。
      从这件事里,朱立军找准了感觉:原来,只要说话时自信,别想汉语原意,尽量用英语思维,就会说得流利。
      2003年秋天,朱立军参加了安大略省翻译资格考试,一次成功,获得了省翻译协会颁发的中英专业翻译资格证书和营业执照。
      
      坚持再坚持,攀越难以企及的高峰
      
      朱立军在多伦多租了一间办公室,开始了自己的翻译业务。但他很快就发现,中英文翻译的业务基本局限于中国移民的文件资料翻译工作,每笔业务多的一二百加元,少的30加元,而且在多伦多执业的中英文翻译有60多人,市场竞争非常激烈。
      一天,朱立军陪来自浙江的一个商务考察团去魁北克市参加一个国际纺织机械洽谈会。在会上,他认识了一位陪同巴西代表团的英法翻译。在闲谈中得知,巴西代表团聘用这位英法翻译的报酬是每小时300加元,而中英翻译最高价是每小时30加元,两者相差10倍之巨。
      回到多伦多,朱立军决定去把法语作为官方语言的魁北克学法语,成为英法翻译。朋友们都认为他疯了:英法翻译一般都是英语母语或法语母语的人士,以汉语为母语的人能行么?朱立军却说:“语言这个东西就是学一点会一点,只要你努力,日积月累,总有成功的那一天!”
      2004年冬,朱立军来到魁北克大学法语初级班,从一个个字母开始,学习法语,向一个几乎无法到达的高峰发起了冲击。
      英语、法语的字母发音截然不同,朱立军开始怎么也不习惯。为了习惯法语发音,朱立军咬了咬牙,退掉了租住的廉价学生公寓,高价租了一对法裔老夫妇的房间,每天跟着他们学法语。
      为了应付每年两万多加元的生活费和学费,朱立军不得不在课余时间打工。冬天,他给人家车库门前除雪;春天,到旅游公司当导游;夏天,去农场摘草莓、拔大葱。不论在哪里打工,他每天都坚持学习法语到夜里一点。
      2006年冬,朱立军参加加拿大国家翻译工作者协会举办的英法翻译考试,结果,他只得了37分,没有通过。
      多伦多的朋友都劝他回去重操中英文翻译旧业,但他觉得自己必须要坚持。他来到魁北克市一家老人院做清洁工,结识到一位退休法语教师姬丝拉。姬丝拉被朱立军的执著感动了,每天给朱立军辅导,从纠正发音,到帮他阅读理解古代法语。在姬丝拉的指导下,朱立军的法语水平大大上了一个台阶。
      2007年冬,朱立军第二次参加英法翻译考试。当他用流利的古代法语回答主考官的问题之后,三位主考官都惊诧了:一个亚洲人竟然能用古代法语来回答复杂的问题!这就好似一个西方人能够用文言文做七律诗歌一样了不起!400多人参加考试,最后仅通过10人,朱立军名列第5!朱立军成为翻译协会成立以来唯一一位非法语母语人士通过者。
      朱立军再接再厉。2008年1月,他以全场第3名的成绩通过同声翻译考试,成为被誉为“金领中的金领”的北美同声翻译。
      此后,朱立军的身影经常出现在各种展览会、国际商业谈判、大型庆典、政府官员国际互访活动中……2008年4月,他为加拿大贝尔电话公司赴巴黎谈判代表做翻译。在法语的故乡巴黎,人们几乎无法相信,世界著名的贝尔公司的法语翻译竟然是一位中国人!然而,朱立军在谈判桌前那精准流利的英法互译,折服了所有人。
      高中毕业的乡村“小结巴”,光辉耀眼的国际大翻译,这两者似乎难以联系到一起,但朱立军做到了。回顾自己的奋斗历程,朱立军认为,只要选对目标,刻苦努力,所有人都可以成功!
      (秋树、书函荐自《恋爱・婚姻・家庭》2009年第10期图:无牙子)

    推荐访问:结巴 炼成 乡村 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