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广告合同 > 正文

    东北民俗文化有哪些_伪书泛滥――出版之痛,文化之痛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18-12-27 20:48:13 点击:

       近年,我国的图书市场上出现了一批伪书。虽然新闻出版总署分别于2005年5月和7月先后公布了68个伪书名单。然而,伪书现象一直存在并对于中国图书出版业的危害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主要谈谈在现代社会出现的伪书与管理缺失问题,并提出几点建议。
      
       一、伪书现象及伪书之痛
      
       2005年3月10日,在《中国图书商报》举行的“伪书沙龙”中,与会的十余位来自出版界和法律界的人士最终对当今出现的“伪书”下的定义是:伪书是非法概念,是对出版界涉及图书作者、内容、营销手段含有虚假信息的总称。在当今社会出现的伪书现象,要么是作者为捞稿费而出卖良知,东抄西凑、胡侃乱编的,要么是出版者为追求经济利益而无视知识、欺骗广大读者,且质量低下,更谈不上对先进知识与文化的传播。
       在2005年新闻出版总署举办的“坚决制止虚假图书、营造诚信出版环境”座谈会上,有关负责人认为,目前这类伪书的普遍做法有三类:第一类是伪造(外国本没有的图书)外国作者及虚假评论;第二类是盗用国外已有影响或畅销的图书书名及相关信息;第三类是假冒中国著名作者:
       例如伪造外国畅销书作家,伪造在国际上享有盛誉的媒体、人物的评论,伪造国外图书畅销信息。比如《挪威没有森林》一书,封面上作者为日本女作家福原爱姬。这本书的自我宣传是“早在1999年,日本网络上就流传着这本书”,并创下当时3000 000的点击率,还透露其作者是村上的情人。而事实上,这部中文小说及其作者都从未出过国门,该书作者兼译者“若彤”实际上是同一名男子。
      例如《没有任何借口》,被称为是现代的“中国第一伪书”,自称是引进的原版外文书,而且由美国顶尖管理专家写成,并得到一些名头极响的人物和机构的极力推荐。而事实上,《没有任何借口》的西方原版书中,“没有任何借口”有两个基本前提,即对人的创造力的尊重和对原则的尊重。
       例如随着易中天教授的走红,《易中天品三国》也成为大众喜爱的读物。而近日来图书市场上又出现了《易中天品性感内衣》、《易中天品金瓶梅》、《易中天品红楼梦》等“易式”图书。易中天教授愤怒谴责这些假借他的名字来拼凑粗糙文字的现象;青年作家韩寒目前仅写过《三重门》、《长安乱》、《一座城池》等不足十部小说,但是市面上署着他的名字的小说却不下百部。以至近日韩寒在博客中戏言到:“等到自己的伪书满100部的时候,要纪念一下自己的110部作品”。此外,刘心武、陈染、郭敬明等作家都遭遇了伪书之痛。
      
       二、伪书――出版界的一颗毒瘤
      
       伪书不是盗版,而是一种新的出版违规表现形式,它们许多都出自正规出版单位,有的还是知名的出版社,销售也都是通过正规的新华书店等渠道。但是,伪书对正常出版秩序的冲击确实很大,所以新闻出版总署严打不手软,很得人心。
       首先,造成出版的图书“同质”化现象严重。因为发现某类图书有利可图,出版者就不择手段拼凑出同类型的书,这种跟风现象导致出版物在内容上形式上雷同。其次,伪书不利于图书出版的创新,从而导致我国图书出版质量水准不太高,在国际上缺乏竞争力。图书的创新是图书出版的生命力,可伪书是东拼西凑的文字,作者和出版者在社会责任上失去了应有的诚信意识、职业道德。第三,伪书的出现不仅使守法经营者受到打击,而且还将引起中国在国际上的知识产权信誉危机。第四,为了不义之财不负责任地出版伪书,伤害的真正对象是中国企业,是中国的经济和中华民族的发展。
       有人说,假冒伪劣产品是中国经济的蛀虫。近年来,我国每年大约有1300亿元的市场被假冒伪劣产品侵吞。虽然,在1300亿元市场中,伪书只占到很小的份额,但对于底子薄弱的中国出版业而言,伪书的破坏怀无疑是巨大的。这种破坏,不仅仅停留在表象意义上,它给建立于诚信体系之上的出版业商业秩序所带来的冲击和颠覆,将深远地影响着这个行业的发展。
      
       三、制定有力的长效监管机制――杜绝伪书的根本所在
      
       “伪书”盛行,有它本身不可避免的因素:
       首先,是市场的需求。就经管图书而言,目前许多管理理论引自外国,读者更崇拜国外著名经济学大师的作品。对于韩版图书来说,随着影视“韩流”的袭来,出版界也刮起“韩流”风。出版者、书商纷纷冠以“某某大师力作”或是“占据外国畅销书排行榜榜首”等言辞树立权威,而且往往按照中国人的口味量身打造,自然受欢迎。第二,是利益的驱动。现在热销的伪书,大多只是聘请枪手写作,省掉了一大笔的版税,所以图书的成本自然降低,但是“伪书”的销售价格并不低,这样就能赚取更多的差额利润。此外,由于成本低,可以给经销商和零售商以低得多的折扣,从而受到了销售商的欢迎。第三,是监管的缺失。目前关于图书方面的法律尚不完善,而一些出版机构惟利是图,随意买卖书号,更是为“伪书”的出版提供了方便。
       虽然新闻出版总署曾两次公布了伪书书单并说明识别伪书的方法,但是指望读者自己辨别一本书的真伪并非一件简单的事情。管理部门需要制定出有力的长效监管措施,才是消灭伪书的根本所在。例如制订伪书认定标准并加强各类图书的审读,适时向社会公布;鼓励社会监督,接受公众举报并嘉奖;完善有关出版法律法规,明确执法依据;依法追究出版伪书的出版社责任;加强行业自律和诚信教育,大力营造健康、有序、公平的出版氛围等等。
      (作者单位:北京印刷学院)

    推荐访问:之痛 伪书 泛滥 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