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广告合同 > 正文

    谈校园语言“挂了”折射出的文化心理_语言折射出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19-05-18 04:47:41 点击:

      摘 要:近年来,校园语言“挂了”广泛流传于校园中,成为大学生的口头禅。“挂了”含义丰富,用途广泛,反映了大学生从容、谈定;侥幸、消极以及追求新奇、创新的心理。   关键词:校园语言;流行语;文化心理
      “挂了”有“绞刑”的意思,是古代死刑的一种。而在网络游戏里,当被怪物杀死时,会提示“你挂了,死亡夺走了3600金”等。如今,“挂了”为网络流行语,在网游中也普遍盛行,有“挂线,掉线”之意, 后来推广引申为“像上网时挂线一样”,即失败,不顺心的意思。“挂了”还源于粤语,在港音里“死了”“完了”“没了”称为:“呱左”,而“呱”的译音正好和普通话“挂”的相同,“左”的译音近似于“了”[1]。
      一、“挂了”的含义
      现在来说,“挂了”的本义有:①用于打电话时中止通话,如:他说完这件事情后便挂了电话。②借助绳索、钩子、钉子等使物体附着于高处或连到另一物体。如:我在墙上挂了一幅画。③物体表面蒙上或糊着:脸上像挂了一层霜一样。
      如今,“挂了”的词义发生了演变。如“停止某项活动、游戏输局、网络中的挂线及吊线,考试不及格,失败,死”等,都是“挂了”的新义。笔者通过问卷调查法对在校大学生进行抽样,共调查了450名在校学生,并对“挂了”的新义做了使用频率统计,如表(一)所示
      
      因此由表一可以得出各义项的使用情况,如下表(二)所示:
      
      由统计表可以看出:对大学生而言,使用“挂了”频率最高的是“考试不及格”这一义项,占了总数的96%。“死”这一义项使用频率次之,占84%。可见,“挂了”的说法在校园文化中流传广泛,他们用得最多的就是“这一科我挂了”,意思是考试不及格,不达标。
      二、“挂了”反映的文化心理
      (1) 从容和谈定的心理
      庞兆勋(2008)提到:“在洪成玉编著的《谦词敬词婉词辞典》中,仅古汉语中“死”的代称就有490多个。可见古人对“死”这个字眼特别禁忌,有一种恐惧、厌恶和害怕的心理。如古代关于“死的”的代名词有:“填沟壑” 、坐化”、“归寂”、“圆寂”、“羽化而登仙”、“升天”、“驾崩”、“薨”、“捐舍玉摧”、“玉碎冰摧”、“迁谢”、“老去天促”、“寿终” 、“夭殁”、“香消玉殒”、“玉殒”、“登仙”、“升仙”、“升天”、“上天”、“仙去”、“跨鹤西归”、“驾鹤西游”等等。他们大多表达的心理是对死亡的忌讳与恐惧。而如今的“挂了”不但给人坦然和看得开的平和心态,还增加了诙谐调侃的幽默美,使人们对“死”的概念不再那么严肃和惧怕,反之更觉得普通,更遵循顺其自然的规律。从中表现出现在年轻人的心态——麻木,从容与淡定。
      (2)侥幸和消极的心态
      在校园里,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把“过了”与“挂了”当成了口头禅,时而不时地经受被打击和自满的考验。不管是国家考试,省考还是学校期末考,大学生们认为“60分”就万岁,多一分浪费,少一分遗憾。因此,“过了”会让很多考生幸灾乐祸,而“挂了”则会让不少同学一蹶不振,压力重重。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多,一是由于许多外界因素导致学生对知识消化不良或是学不进去,使学生考试挂科;二是由于如今很大一部分学生常常心存侥幸心理,消极对待学习,态度不太端正,只把“60分”当成门槛,所以在平时的学习中,他们给自己下的目标就是“过”,久而久之便把“过了,挂了”当做了口头禅,却没有把它真正转化成继续前进的动力。处于学习考试的校园文化里,不免讨论的共同话题就是考试的事情,因此“挂了”则成为校园流行语。
      (3)追求新奇和创新的心理
      寻求新奇,张扬个性是年轻一代的普遍心理,为了博得社会的认同,他们从众,赶潮流的同时再创新,大胆追求自己的价值观,让更多的人理解他们的心理。这心存的好奇心,使他们对新产生的词语也充满了兴奋和好感。于是,在大学校园中,创造新词已成为一种时尚。字里行间无一不流露出说话人的复杂思想和情感,他们通过口耳相传,网络发贴来传达心声。
      综上可以看出,校园语言“挂了”的流行之广,在学校使用频率之高。他们从语言中折射出新一代青年的复杂心理,这种文化心理不仅与自身有关,而且还受多元文化,社会以及周围环境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baike.baidu.com/view/52623.htm.
      [2]姚小鹏 “校园流行语“挂科”及其文化心理探析”[J] 焦作大学学报2010 年10 月第4 期.
      [3]冯常荣“校园流行语的特点及其折射的现象”[J]语言理论研究2006年11月.
      作者简介:荣伟(1987-),女,山东临沂人,研究生,主要从事现代汉语语法研究及社会语言学研究。

    推荐访问:挂了 折射出 语言 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