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广告合同 > 正文

    人性的光辉 [隐藏于极权主义之下的人性光辉——读奥威尔的《1984》]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19-04-18 04:58:35 点击:

      摘 要:乔治·奥威尔的代表作《1984》通常被看做是一部反苏反极权主义的经典作品,但它之所以能流传至今,其原因更在于它通过主人公温斯顿的内心斗争以及他自己关于历史、关于人类本身的思考,揭示出了极权主义对人性的摧残。本文从自由、亲情、爱情三个方面分别分析了极权主义对人性的压迫以及人类对美好人性的追求,从而体现了奥威尔寄托于《1984》一书中的对终极人性的拷问与关怀。
      关键词:《1984》 极权主义 人性 自由
      奥威尔的代表作《1984》通常被看做是一部政治性极强(反苏反极权主义)的作品,持这一观点的人难免从作者本人的经历入手进行分析——奥威尔在30年代的西班牙内战中亲身经历了苏共对异己力量的迫害,这极大地动摇了他对社会主义的信念;随后的二战期间,法西斯分子的残酷行径又使他进一步认识到人性中潜藏的残忍因子和对权力的欲望;再则,他在参与BBC新闻报道时所看到的英国政府对舆论的控制也使他清醒地认识到政府控制大众传播媒介所带来的巨大危害性——的确,这些人生经历在《1984》一书中都有或隐或显的体现,而对极权主义的抨击更使它被誉为成功的“反乌托邦的政治寓言和讽刺小说”闻名于世。但是在我看来,《1984》之所以能流传至今,其原因不仅在于它展现了各种形式的极权主义可能带来的后果,而且在于它通过主人公温斯顿的内心斗争以及他对自身和历史的思考揭示了极权主义对人性的摧残,表达了奥威尔对人类自身的终极拷问与关怀。
      一、不知“自由”为何物
      自由对任何人来说都是不可或缺的,无论是思想自由还是行动自由。如果从积极自由和消极自由的概念入手进行分析,在极权主义社会中,人民的这两种自由都被强硬地剥夺了,或者说,极权主义社会中的人民根本不知道所谓的“自由”概念。那么这种控制局面是怎么一步步实现的呢?我认为极权主义政府有两个非常具有代表性的策略。
      首先是在思想层面的控制,这也是分为两步实现的。第一步是不断篡改历史和制造虚假的信息,使之与“老大哥”的话实现惊人的吻合。在《1984》这本书中,这一工作是由温斯顿所在的真理部负责进行的,他们有意识、有步骤地修改各种报刊、杂志、书籍等历史记录,把过去和现在塑造成“老大哥”话中所描绘的样子,从而增强“老大哥”的神圣性并使人们形成“执政者永远正确”的印象,这就是书中提到的“谁控制过去就控制未来,谁控制现在就控制过去”这一说法。过去本来是存在于个人的记忆和历史记录中的,但是书中的党通过焚毁和篡改慢慢地改造和消除了人们的记忆,使人们只能记住党希望他们记住的事情,过去在这里已经因为其虚假性而无意义化了,“全部历史都像一张不断刮干净重写的羊皮纸”。而对于当下发生的事实,党又提倡一种“双重思想”——即在一个人的思想中同时包括两种互相对立的观点,容忍矛盾现象的并存,从而实现一种真实的自我欺骗,绝对信任“老大哥”所说的一切。思想控制的第二步是对语言的改造,提倡所谓的“新话”。用小说中“新话”专家的话来说:“新语的全部目的就是要缩小思想的范围,最后我们要使大家在实际上不可能犯任何思想罪,因为将来没有词汇进行表达。”思想的控制离不开对语言的控制,而这种“新话”就其本质上来说就是一种完全为极权政府服务的语言,它从根本上斩断了自由思想表达的可能。
      其次是对大洋国人民行动上的监视。控制思想是最根本的做法,但是它仍然不能保证不会出现异端,这时就需要暴力行动来辅以最强有力的支持。“真理部”负责篡改历史,抹去人民对过去的有效记忆,而“友爱部”则负责使一切思想或行为上有异常的人无声无息地消失掉。《1984》中所描绘的大洋国是一个等级森严的社会,其中由极少数人组成的内部党是国家的领导核心,而温斯顿所属的外层党虽然只是从事的机械劳动,但是却被实行着最严密的监控。发达的高科技使党员们无时无刻不处在监控电幕、窃听器和思想警察的控制下,“你发出的每一个声音,都是有人听到的,你做出的每一个动作,除非在黑暗中,都是有人仔细观察的”,这种监控的结果使得人们仅存的零星自由意志也被碾成碎片。电幕存在于这个国家的每个地方,无论是核心党员的家中还是咖啡厅,甚至是广场的各个角落里,任何人在思想和言行上都必须与党保持一致,而且要时刻显得很高兴、很满足。人们随时会因为脸部的某个表情或梦中一句呓语被认为是对党不忠,从而被捕或被杀,由此我们可以看到温斯顿写日记这一行为需要多么大的勇气。
      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身处在极权主义统治下的人民,不但失掉了主动追求自由的积极自由,甚至连在法律范围下正常生活的消极自由也一并失掉了。但是大洋国的人民并不感到失望与沮丧,因为他们在党的教育下只知道拥护党、热爱“老大哥”,根本不知“自由”为何物,也许这才是极权主义社会的恐怖性之一。
      二、亲情只是“违法的幻觉”
      在党的控制下人们失去了关于“自由”的一切追求,但是《1984》绝不仅仅是一本关于极权主义统治社会的恐怖小说,它真正的闪光点在于通过主人公温斯顿的思想变化来揭示人们对亲情、对爱情等一系列感情的基本需求。
      统观温斯顿的一生,首先是他的父亲在50年代的一次大清洗中失踪了,接下来是他的母亲和妹妹。他自己对母亲的记忆也非常模糊,只是知道为了自己的性命她们必须离开这个世界,尽管经常梦见母亲,但是他“当时却太小、太自私,不懂得回报试图用胳膊护住孩子的妇女”。与茱莉亚相爱后,她偶然带来的巧克力引起了温斯顿一种强烈而不安的感觉。通过一次次做梦,他终于回想起了母亲失踪那天的情景:他蛮横地要求母亲将家里唯一的一块巧克力全部都给自己吃,母亲不允,只给了他3/4,然后把剩下的1/4给了温斯顿的妹妹。但是他最终还是抢走了所有的巧克力,对母亲充满爱意地抱着垂死妹妹的动作熟视无睹。对母亲的内疚和爱使得温斯顿许多麻木的感情都复苏了,他终于感受到了失踪前母亲抱着妹妹的动作中体现出来的汹涌爱意,也体验到了那部电影中“用胳膊护着孩子并安慰他,尽量用躯体护住孩子”的母亲那无私的爱。
      感受到母爱以后,温斯顿对生活的思考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他认识到:“一个完全于事无补的动作、一个拥抱、一滴眼泪,对垂死的人所说的某句话,都可能有其自身的价值”,他通过母爱认识到了人与人之间建立起相互联系的重要性。
      他曾经在马路上将一只被炸断的手毫无怜悯地踢进街沟,但是现在他却对自己的这一行为进行了深刻的反省。从温斯顿的思想转变我们就可以看出,尽管在内部党的教育下,人们对孩子、对母爱、对生命都极其麻木,但是总有人能突破种种障碍,回忆起这些关于人类最基本最美好的感情。
      三、你我相爱不只是“为党服务”
      在极权主义社会中,不但亲情被认为是“违法的幻觉”,而且爱情也是明令禁止的。如果结婚的夫妻要生小孩还必须提交一份理由为“一切都是为党服务”的申请书,真是可笑至极。温斯顿在真理部日复一日篡改历史的工作中对党产生了极度的厌恶情绪,而后来他发现茱莉亚也厌恶党这种泯灭人性的监控,出于共同的厌恶,两人大胆而小心地相爱了。他们两人出于本能地放纵自己的性欲,想通过所谓的“下半身的反叛”来挑战党的权威。通过书中的种种描写我们可以看出,爱情在一定程度上挽救了温斯顿和茱莉亚的灵魂,成为他们反抗极权主义统治的唯一方式。人类对爱情的永恒渴望从未消失过,但是在极权主义社会中,这种爱情无疑是昙花一现的——最后思想警察发现了他们的偷情行为,他们双双被捕入狱后被分别拷问洗脑,最终无法控制地出卖了对方,也出卖了自己最后的良知。
      奥威尔通过对温斯顿心中仅存的人性光辉被体制一点一点地吞没的描写,表达了他对极权主义下人类仍旧渴望爱情的原始本性的赞赏,也诅咒了极权主义的黑暗统治对人性的扼杀,从而彻底揭露了极权主义的危害。
      总的来说,极权主义的本质即是对人的思想和行为的绝对控制,在极权主义的黑暗统治下,人类丧失了最根本的对自由、对亲情、对爱情的追求,这是其最大的恐怖之处。然而,奥威尔又通过《1984》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即使在极权主义这样的社会中,人类对自身的拷问与关怀也是永远不会结束的。
      参考文献:
      [1]《1984》,乔治·奥威尔,董乐山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
      [2]《极权主义的起源》,汉娜·阿伦特,林骧华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8
      作者简介:宋沅俐(1989.1-),女,汉族,四川宜宾人,四川大学文新学院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在读,研究方向:英美文学。

    推荐访问:极权主义 威尔 光辉 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