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广告合同 > 正文

    投诉的士打什么电话_打个的士去旅行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19-04-05 04:39:35 点击:

      闲话那些闻名世界的出租车们  Part 1. 纯正英国绅士范儿——著名的London Taxi  Part 2. 港式甜点——香港的“泥鯭TAXI”和“八折TAXI”
      Part 3. 亮黄色风景线——纽约的Yellow Cab
      Part 4. 故事,就从色彩讲起——从CDV到Yellow Cab
      Part 5. 潮盒——郑州日产NV200 试驾
      Part 6. 那些电影中的出租车
      纯正英国绅士范儿
      著名的London Taxi
      老爷车刷嫩漆,满街跑的伦敦的士是伦敦的一大风景,为何伦敦人对这种又老又丑的的士情有独钟?
      Text:田越
      国人初学英语时都知道的士叫做Taxi,Taxi源自单词“Taximeter”车资计价器,的士车因而简称Taxi。而也有很多英语国家将出租车称为“Cab”,比如美国,Cab源自单词“Cabriolet”,在过去,是指马拉的两轮车,百年以前,这就是最早的的士,名字沿用至今但简称为“Cab”,不过单词“Cabriolet”在今天是指敞篷轿车。
      说起伦敦的士,大家可能都听说过“锰铜”,为何大家都比较熟悉锰铜?其实就是英文单词锰、铜“Manganese Bronze”,其实,Manganese Bronze是一间名为锰铜的公司,它拥有LTI公司,LTI(London Taxis International)是一个组装厂,它并不像丰田这样的汽车制造厂,LTI并不生产引擎等许多部件,LTI只是一间车身生产厂,将外购的发动机、变速箱等组装起来,就是LTI牌伦敦的士,最后,LTI还自己做销售。所以,LTI是伦敦出租车的厂牌,而其拥有者是锰铜公司。实际上,伦敦的士有着许多的品牌和车型,而目前马路上跑的主要有两个品牌,分别是LTI和METROCAB,从汽车技术的角度看,这两个品牌的车型并不先进,而其主要的设计理念是从使用的安全性、便利性出发的,如何让出租车驾驶者开起来更轻松、安全,让乘客上下车更方便。
      上次出差时我们乘坐的TX4是LTI公司最新款的型号,车子是6座的,前排只有司机一个座位,而通常的副驾驶位并没有座椅,这个空间是放乘客行李或宠物的,相信是出于安全的考虑,后面的一个非常大的空间,2+3共5个座位,前排座是两张可折叠的座椅,与司机背靠背,乘客面向后方,而最后是3个座位,这也是伦敦出租车这种独特造型的优点,其实,两排乘客对坐,公用中间的腿部空间,即使坐满5个成年人,还是能让10条腿都放下,腿部空间比较宽敞,大家并不觉得很挤。此外,后门打开的角度非常大,留意观察,后门并不在后轮上方,这与咱们普通轿车有着明显的不同,另外,超过1.8米高的车顶配合较低的地板,提供比普通轿车大得多的车内空间,大空间除了增加舒适性外,也令乘客的上下更方便,上下车的动作也更自然些。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这样的“大肚”空间配合手推车上下汽车的斜坡板,伦敦的士都考虑到了残障人士的乘坐问题,值得咱们学习进步。
      车资虽然较高,但伦敦打车还是挺方便的,但计费方式比较复杂,有什么节假日附加费、大件行李附加费等,如果路程不远的话,也就几块钱(当然是英镑),下车时司机一般不会主动给你票据,但可以向司机索要票据,不过不是咱们国内所说的发票,而是收据,连车资数字都是手写的。在伦敦开的士其实挺赚钱的,所以,这样的好事当然都是白人抢着干了。从个人乘坐经验看,伦敦的的士司机没有绕路的,也没有像很多国内的城市一样,看到你是外地人就问“走哪条路”?伦敦的士司机的操守等有着较高的口碑。
      不过,要想乘坐伦敦出租车无需亲身到伦敦旅游,咱们国内早就有了。2002年,华晨汽车曾经少批量生产过TXI车型,但早已停产,至今可谓难得一见。2008年,英国的锰铜公司开始与中国的吉利汽车合作,并在之后不久便开始了TX4型号在中国的生产。吉利汽车公司所生产的英伦TX4与英国的版本几乎一样,当然,驾驶位改到了左边,发动机等系统也与英国版不一样,不过,内部空间及设施却几乎原汁原味地保留了英国版的细节,现在这款车在国内也能买到,不过价格可不低,要二十多万。
      纵观英国的汽车产业,从汽车强国沦落至几乎所有本土老品牌都已消失,百年兴衰,现如今,只有像这样的老爷车才是仍能保留在英国本土的东西。当然,从实用的角度看,倒是非常方便辨认,不管怎样,伦敦的士是世界上最奇特的出租车,单就这一点,它就已经成功地塑造了伦敦的城市名片。
      港式甜点
      香港的“泥TAXI”和“八折TAXI”
      对女生来说,我还是喜欢“八折的”(就是看打表的价格再打八折),
      感觉总是比较便宜,至少听起来是。请问有那位女生不爱折扣呢?
      Text:何颖
      在香港,我们都把出租车叫作“的士”,这是由英文TAXI一词而来。对于这个在英国曾经的殖民地长大的人来说,伸手,再喊一句“TAXI ”“打的”几乎是每次紧急状况下必然的选择:会考过后找学校,一天要到好几家分散在港九新界的学校面试,我打的;上班快迟到了,打的;喝醉了回家,打的;失恋了,打的;OT熬夜回家,打的。
      想想,哪个地方的人不是这样?彷佛我最坏的时光都是的士大叔陪我度过的。在外地作为游客,老是觉得遇上坏司机的机率好高。譬如我刚刚从伦敦回来,在伦敦希斯路机场一号航站楼到五号航站楼的某家酒店,因为提着太多行李,我和另外三个女生就决定坐出租车,结果,出租车司机不肯打表,坚持这15分钟的车程收费35英磅!而那时候已经很晚,我们也累,也只好硬着头皮上车被宰。外籍模特朋友跟我说,他们在香港不也正是这样嘛!这个我倒没想到,她们可是金发美女喔!原来坏司机全世界一样多。
      从前,读书时代玩得晚,老妈一定会禁止我一个人坐的士回家,可能就是觉得晚上的坏司机特别多。不过有时为了玩到最后一刻钟,又想赶到门禁前回家,我还是会坐一种叫“泥艋的”,也是的士啦,不过像小巴,会有特定区分,譬如是只去“观塘区”或只去“将军澳区”,然后的士坐满5位乘客,才开车。每个乘客讲出自己住的小区后,司机才会顺着路线一个个送大家到目的地,然后车资一般是HK $30?$40左右,反正一定比坐公车贵,但是又比一个人自己坐出租车便宜。至于为什么叫“泥艋的”呢?源自钓泥艋这种钓鱼活动。泥艋有习群觅食之喜好,钓鱼人则会以一种特别制的八爪鱼钩来钓鱼,一次可以多钓好几倍呢,因此,的士司机们就用这个来形容自己在“钓泥艋”。   印象中读书时坐的士好像起表价为HK $12,那是好多年前的事了,几乎每年都在涨价,然后就会听到老妈仿佛评论菜价一样的唠叨,也是令人咋舌的,现在起表已经是HK $20了,然后每200米就HK $1.5,当表跳到HK $72.5后就会每200米HK $1,等于去长途是便宜了。这个所谓“短加长减”的收费方法,目的是为了打击折扣的士。其实对我这个住在偏远地区的数字白痴来说,每每我只知道“又贵了!”,但具体的计算方法,老是搞不清楚。反正对女生来说,我还是喜欢“八折的”(就是看打表的价格再打八折),感觉总是比较便宜,至少听起来是。请问有哪位女生不爱折扣呢?
      所以,我的大部分朋友如果夜归,又跟我一样住得比较远,几乎都是有各自相熟的“八折的”司机。打开我的通讯录,“八折的”的电话一大堆,尤其是加入杂志工作之后,经常熬夜到半夜,也没有任何公共交通工具回我那个老远的家,“八折的”的司机此时是我唯一的选择。大部分相熟的“八折的”司机都会很贴心地跟我说:“何小姐,知道你累啦,先睡一会,很快就到。”很快的意思是,从港岛区回到我新界北部的家也要45分钟车程。可能对于北京的朋友来说,45分钟车不算什么,但是在香港可是要了很多人命的路程。有时候,并不太累,也会跟司机像朋友一样聊聊天,其中一个因为知道我从事文化行业,老是出一些中国文学题目考我,我心里想“师傅,我想脑袋休息啊,我怎么觉得好像回到学校的试场里一样呢”。
      后来我发现几乎全世界的司机都很能聊,在北京我老是被“师傅们”侃晕,在香港,如果你愿意跟他们侃,他们也是一样,天南地北什么话题都有。我最夸张的一次经验,是随便在街上打了一辆车,一上车没多久,司机竟然开始传教!虽然我知道他出于“好意”和“使命感”才弘扬教法,我就这样硬生生被迫听了20分钟道理,下车时他还笑意盈盈给了我一张宣传单,恐怕这是我见过最狠的司机教徒了。
      亮黄色风景线
      纽约的Yellow Cab
      Text:何辉
      如果一定要对纽约的出租车文化说出个一二三四,我想,大概应该包含以下几个特征:
      重信用,多元,包容,以及“乱中有序”。
      要说纽约的出租车文化,可真不是一两句话就可以说清楚的。即便是在纽约生活很久的人,如果不是经常使用出租车,乍遇到这个题目,可能都会有点犯蒙。在美国,私家车的保有量非常高,一般家庭都有一两辆私家车。在美国,日常生活中,人们最经常使用的交通工具是自己的私家车,出租车大多是商务人士或游客们在使用。在美国使用出租车,与在中国城市招手打出租有很大不同,大多数情况下是先通过电话预约,只有像在纽约这样的大城市,才可以经常在大街招手打出租车。如果一定要对美国的出租车文化说出个一二三四,我想,大概应该包含以下几个特征:重信用,多元,包容,以及“乱中有序”。
      纽约大多数出租车司机都非常有职业信用,有职业精神,因为美国本身是个非常注重制度与规则的商业社会,契约观念已经深入心。在纽约,出租车司机虽然并非一个社会地位很高的职业,大多数出租车司机的收入都非常低,有些人的薪水甚至只能养家糊口。但是,纽约大多数出租车司机都非常有职业精神,重商业信用。只要客人租用了他的车,他就会非常认真地对待客户的要求,让客户有一种使命必达的感觉。有一个朋友对我说起她的一次打车经历:她刚到美国留学的时候,有一天从纽黑文坐火车去某个地方,结果发现自己多坐了一站。她下了火车,发现自己置身于一个人烟稀少的陌生小镇,情急之间,她只好向当地出租车公司求救。结果,没有多久,她约的出租车便赶到了这个边远小镇。出租车司机看出她刚到美国不久对当地不熟悉,一路上还向她介绍当地的情况,将她顺利送达了目的地。
      文化多元是美国出租车文化的另一个重要特征。美国是个移民国家,美国文化本身即是一个大熔炉。美国出租车文化自然也无法摆脱文化熔炉的印迹。说到美国出租车文化的这个特征,就不得不说纽约。在纽约,出租车司机有的是黑人,有的是白人,有的是黄种人,可谓各色人种一一俱全。这些出租车司机,大多数是移民,有的来自巴基斯坦、孟加拉、印度,有的来自南美各国。纽约出租车司机中当地人的比例非常少。因此,如果在纽约频繁打车,你就会发现自己似乎在与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进行交谈,你会听到各色各样的英语,你会在一个城市中接触到万花筒一般多元的文化。一般情况下,只要顾客想要攀谈,美国出租车司机就会热情地与你交谈。当然,有些出租车司机可能不喜欢与客人交谈,有的司机则可能喜欢打开收音机听音乐,有些司机则喜欢用车上的通讯设备与其他出租车司机交谈。
      正是因为文化的多元化,纽约出租车文化也同时具备了巨大的包容性。我的几个在美国生活过多年的朋友都对我说,美国是一个对文化具有很大包容性的国度,而纽约则可以说是他们所见过的最具文化包容性的城市。因为,若没有包容性,多元化文化就不可能在一个生活空间中长期较为稳定地共存。美国出租车司机很多是移民,当他们来到这个文化熔炉中谋生时,他们一定会发现,只有包容其他国家与民族的文化,自己的文化才能生存。因此,在美国使用出租车的客人大可放心,不用担心美国的出租车司机因为文化的原因会对你冷眼相待。但是,需要提醒的是,美国出租车司机一般不愿意客人问及宗教、政治观点以及个人隐私。这种特点,与美国的其他生活空间中的文化精神是一致的。当然,如果你在打车过程中遇到出租车司机主动谈起他自己的宗教信仰、政治观点或个人情况,你则应该以包容之心去对待,对他表示充分的尊重。
      美国出租车有时候还会给人一种“乱中有序”的印象。如果你在美国经常使用出租车,你可能会发现在美国各地出租车的管理办法不太相同,出租车的收费标准也不太一样。美国是一个非常看重地方自治权的国家,就出租车的管理而言,美国各地的地方政府往往有自己的管理办法,管理内容则大多数是经营出租车的资格、出租车的数量、出租车的收费价格以及服务规范。比如,纽约的黄色出租车大多是个体经营者。一些豪华出租车则可能来自于中大型的租车公司。就收费情况而言,纽约的出租车收费在美国属于中等水平(前五英里12.9美元),圣路易斯(前五英里8.3美元)与芝加哥(前五英里8.8美元)等地比较便宜,波士顿的出租车收费标准则很高(前五英里16.5美元)   纽约出租车文化既是美国社会文化的一个特色角落,也是美国主流社会文化与各种亚文化交汇、碰撞的边缘。我们经常可以在好莱坞大片中看到纽约出租车的身影,透过纽约出租车的视角,世界看到了纽约这个城市光怪陆离的社会万象。马丁·斯科塞斯导演的电影《出租车司机》中的主人公,汤姆克鲁斯主演的电影《借刀杀人》中的出租车司机等出租车司机的形象给世人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因为通过他们,世人看到了美国出租车司机的生活状态、内心世界以及他们与他们所生存的世界之间悲喜交加的复杂关系。
      故事,就从色彩讲起
      从CDV到Yellow Cab
      Text:周俏
      红色是热情,蓝色是深邃,黄色是执着,绿色是温馨。颜色,可以用来表达任意的情感,讲述撩人的故事,感叹斑斓的生活。我们在离不开城市生活的日子里,每天都在不停的评断:今天某某的衣服颜色搭配太丝;今天某某耀眼的跟颗红太阳一样;今天我心如死灰。
      色彩有的时候也是一种规则,就像北京的出租车,为什么就要是蓝黄为主色,或许我们活的有些不洋气,但我相信它有它的故事,就像 yellow cab一直作为纽约这个城市的标志性的象征一样,它也是用尽全力在纽约出租车时代撰写自己的故事,沧桑虔诚却风采依旧。
      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纽约第一家租车公司电动客货车公司(Electric Carriage and Wagon Company)正式成立,当时仅有12辆电动有盖双座出租车。从此以后,NY开始拥有了自己的电动车和马车的出租车时代。正当电动车公司已经开始大规模占领出租车领域后,两起交通事故的发生以及金融危机的来袭让电动车公司在这一年撤出了NY的街头巷尾,马车又一次成为了NY的主要交通工具。哈里·艾伦这样冲动却又聪明的人似乎也是环抱着这个时代而诞生的,他是第一个想到了在纽约市内提供“出租车服务,以距离计价”这样的一个办法。不久之后,他便从法国进口了65辆汽油动力汽车并创立了纽约出租车公司(New York Taxicab Company)。起初车身颜色是红绿相间的,但为了让车子更加醒目,他将车身全部涂成了黄色。
      到了上世纪20年代中叶,商家们觉察到了出租车市场的潜力。最大的赢家是莫里斯马尔克创立的Checker汽车制造公司,大型Checker黄黑色出租车成为了20世纪中叶纽约城市生活的象征。在那之后的许多年,Checker出租车一直是纽约市最受欢迎的出租车。
      上世纪30年代,美国经济大萧条期间,纽约有多达3万名出租车司机,比乘客数量还要多,而司机的工作时间却越来越长。这种局面的出现着实让纽约政府捏了一把汗,1937年,市长菲奥雷洛·H·拉瓜迪亚(Fiorello H. La Guardia)签署《哈斯法案》(Haas Act),引入了出租汽车牌照及大奖章体系条例,这些条例沿用至今。想到在那时10美元都无人问津的大奖章如今价值已过几十万美元,这就是蹒跚的时代印记出租车大奖章制度的建立,让NY的出租车市场整体规范化水平有了新的提升。
      但到了上世纪60年代,NY的城市安全变的混乱不安,犯罪率增加,种族间关系紧张,非法载客的私人出租车服务业随之迅速崛起。纽约市政府要求所有“大奖章出租车”必须涂成黄色以和非法出租车区别开来,以此来打击非法营运。而当时的总统夫人,内蒂·洛克威尔(Nettie Rockwell)也对黄色十分的偏爱,所以她的服务车后来就变成了黄色出租车,这时的yellow cab已经有了些许女王座驾的范儿,这也似乎同后来最经典的Crown Victoria的感觉不谋而合了。
      yellow cab就这样在NY出租车历史时代的坎坷迷途中成长着,一直渴望有人爱护,有人陪伴,有人夸赞,有人赏识。或许它是众人眼中关注度最高的new star,但始终成长的有些激进孤独。上世纪70年代,城市的大管家来了--纽约市出租车管理委员会(TLC)正式成立,从此这个机构管理着整个城市的大奖章(黄色)出租车、电召车、“黑色汽车”、通勤货车、辅助车辆(轻型救护车)和一些豪华轿车。
      就这样,yellow cab 带着它作为安全的“使命感”在NY的城市中继续行进。从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初,纽约的移民人口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出租车司机的人口构成也产生了新的变化。这一年,纽约犯罪率直线下降,出租汽车司机的工作条件已有所改变,而大奖章的成本有所提高。自己拥有出租车的出租车司机比以前更少了。政府机构出租车管理委员会(TLC)的介入使得自营车和小车队运营的吸引力越来越小。当Chevrolet停止生产Caprice后,Ford Crown Victoria成为纽约黄色出租车中使用最广泛的轿车。这也是迄今为止,NY出租车中最经典的车型。
      发展,就从规划讲起
      再美的“皇后”也有容颜老去的一天。而这种失宠也要从布隆伯格说起。2007年,纽约市长迈克尔·布隆伯格提出一项5年计划,将纽约市出租车转化为更省油的混合动力车,以此作为纽约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日程表的一部分。虽此项规划进展并不顺利,但Crown Victoria在出租车中的比例却在随时间下降。到了2010年,它在黄色出租车中的比例约为60%,而Ford Escape混合动力和Toyota Sienna厢式车的数量则持续上升。截至2011年2月,纽约市拥有约4,300辆混合动力出租车,在现役13,237辆出租车中占近33%——为北美城市之最。
      也就在这一年,布隆伯格开始大胆实施他的“5年战略”,而早在07年时他就一直在寻找一款符合纽约未来城市发展需要的出租车,代替现有的福特三厢轿车及其它出租车、礼宾车。而这一寻找终于有了结果:2012年4月3日,纽约市长布隆伯格在“纽约未来出租车”揭幕仪式上说:NISSAN NV200将成为纽约市前所未有的、最安全、最舒适、最方便快捷的出租车。
      漂亮的出击
      在2012(第十二届)北京国际汽车展览会上,NV200的华丽亮相让布隆伯格终于不再头疼了。这辆明黄色的NV200也终于打败了竞争对手成为纽约这样国际风向标城市未来十年唯一指定出租车型。经过长达2年的严格选拔,NV200以其基于CDV车型平台的多功能性、易改装性、经济性和高品质等特点,征服了挑剔的纽约政府、出租车运营公司还有纽约市民。“十年”期限的设定,也是在综合研发成本等因素之后反复权衡,让纽约市政府和日产汽车能够取得双赢的结果。从此,纽约城市出租车也因此有了一个新的标志。而国际化大都市对NV200的选择,恰恰也验证了郑州日产两年前引进NV200的独到战略眼光。   安全性、舒适性、操控性,同时厢式车身又带来了大空间,满足了承载需求这几项出色表现的叠加使得NISSAN NV200所代表的CDV车型之获得了纽约这样国际风向标城市的青睐 。
      NV200的几个特别
      特别“省”
      虽然这辆车的车身尺寸比传统意义上的MPV车型更小,长度只有4.7米,宽度只有1.7米,但是通过精湛的设计,在有限很小的外部尺寸之下实现了非常宽敞的内部空间。
      更为重要的是,如果做一项测算,当把现在所有的纽约出租车换成NV200的话,至少可以为纽约节约了8英亩的土地。
      特别有“礼”
      NV200拥有着礼宾级轿车的乘坐空间,后排腿部空间超过1米。它不仅拥有轿车一样的豪华内饰和舒适性,这辆车在内饰材质 上也选择了更加高级的乙烯基材料。
      特别“放心”
      除了拥有出众的内部空间,这辆车拥有最高的主被动安全标准:在未来,纽约出租车NV200车型将配备前侧和后安全气囊,同时它将配备车辆稳定系统和ABS制动系统以及可视倒车影像。另外,滑动门在打开的时候,可以减少对路两边骑自行车人的伤害。
      特别“绿色”
      配备2.0升4缸发动机,在油耗降低的同时,二氧化碳排放量也将达到非常低的水平。
      特别“时髦”
      NV200的科技标识性极强,极具时代感。全车采用了带蓝牙和倒车摄像头的司机导航系统,并提供便携式电子设备使用的USB/12V乘客充电接口,在当今的移动互联时代里,为乘客提供更多的便利。
      特别“细心”
      这辆车特别为残疾人士设置了无障碍设施,在座椅布局上将轮椅座位设置在在后排座椅同乘人员接近的位置上,方便看护。为了使坐轮椅的乘客能够顺利地上下车,这辆车还特别设计了后门直接开启上下车,雨雪天气后门还可遮挡雨雪。在汽车尾部设有折叠斜坡板和防后退安全带,安全带上设有挂钩能够牢牢的挂住轮椅前轮小脚轮处,这些细微的设计,都足以体现对于残疾人士的关爱与用心。
      潮盒
      郑州日产NV200试驾
      Text:柳柽/Photo:孙兆鹏
      NYC何以会看上NV200这样一款CDV作为下一代Yellow Cab?
      为了满足好奇心,我们向郑州借来一部NV200,看看它到底有什么本领。
      郑州日产对NV200的定义是CDV——Car Derived Van,即由轿车平台衍生出的厢式车,是厢式车Van的一个分支。与传统的Van不同的是,传统的货Van通常采用与SUV相似的阵式车架和非承载式车身,而动力系统则多采用中置后驱(比如我们常见的小面)的设计,虽然传统的Van有着相对更高的承载能力,但同样有着车重较高、油耗较大以及舒适性和操控性偏低的缺点,尤其是采用中置后驱的那一类货用Van,由于引擎位于驾驶舱内部,不仅又热又吵,同时也因为欠缺车头缓冲区而导致安全性极低。而CDV这种基于轿车平台发展的厢式车,则采用了没有阵式车架的承载式车身设计,动力系统也与轿车一样采用FF的布局,因此车重与轿车相近,而在舒适性、操控性以及安全方面,也与传统的轿车区别不大。总之,一句话概括,CDV与传统Van的关系,其实就类似城市SUV与硬派Off-Roader的关系,或者,更简单来说,您可以将NV200看作是一部具有更大空间和承载能力的Small MPV。
      超大空间
      日产最早在2007年东京车展推出NV200概念车,这是一款体型略微紧凑,而设计极极为超前的厢式概念车。当然,2009年推出的量产版NV200就务实了许多,但其时尚的外形和方正的厢式设计仍然延续了概念车诸多的设计元素,同时,凭借巧妙的多功能设计和不俗的机械质素,NV200还获得了欧洲媒体颁发的“Van of the Year 2010”大奖。进入车内,您便能发现,Van of the Year 2010绝不是浪得虚名,虽然车长不过4.4米,但其内部空间之宽敞绝对超乎你的想象,NV200有5座或7座的设定,但无论是5座还是7座,无论是第一、第二还是第三排,在头部、膝部及横向宽度方面都有极佳的表现,同时,通过座椅机能的各种变化,还可以得到一个最长3.0米、最高1.31米和最宽1220mm的超级储物空间,同时承载能力亦高达650kg!超大的空间赋予了NV200充足的改装空间,难怪NYC会看上NV200改装做Yellow Cab的潜质。而车厢的做工装嵌亦可用细致来形容,方向盘、部分按键、空调出风口、门把手等很多部件都与同品牌的旧款Tiida等车型通用,虽然用料还不如轿车那样高级,但无处不在的储物格、杯架等贴心的人性化设计,则让驾乘的便利度远高于普通轿车。
      驾乘便利
      NV200配备了HR16引擎,虽然这具引擎不带可变气门正时,服役的时间也已经不算短,但这具引擎在现时一众1.6升引擎中,仍有着相当不错的实力。匹配在NV200上的这具HR16引擎显然还经过重新的校调,83kW/6000rpm的最大功率数字甚至高于Tiida上的配备可变气门正时的HR16DE,而150Nm/4400rpm的扭力输出数字虽然有少少不及,但NV200在低扭和油耗方面的表现同样优异。根据工信部公布的数据显示,NV200的油耗仅为7.2升,以我们的试驾经验来看具有相当的可信度。实际驾驶起来,NV200仍表现得十分轻松,虽没有可变气门正时技术,但引擎的低扭仍然相当出色,我们试过在空载的情况下NV200用3挡仍可正常起步,日常驾驶时,轻踩油门已经能有不错的响应。在试用的一周内,NV200多次充当我们的摄影工作车使用,就算是载了7人再加上一大堆行李器材,此时仍有合理的动力表现。因此可推断,无论是拉人还是载货,NV200应能胜任各种日常生活场景。再想到作为NYC下一代Yellow Cab的NV200还将配备日产为其特别定制的排量更大的2.0升引擎搭配CVT变速箱,动力表现并不见得会比Crown Vic那副老旧的V8搭配4AT弱多少,但平顺度和经济性却是一天一地。有消息称,郑州日产NV200也会追加CVT变速箱车型,进一步提高NV200的驾驶舒适与便利度。   NV200的方向盘、排挡杆、离合亦都是较为轻巧的设定,变速箱齿比亦不会像有些客货两用车一样为了照顾载重而将1、2挡齿比放得很大,NV200的变速箱齿比较为紧凑,终传比也只是比轿车稍大一点而已。高坐姿和大面积的前挡风玻璃及侧窗加上方正的车身设计,令泊车看位非常容易,我们这部NV200还配备了日产引以为傲的全景倒车雷达,加上仅5.2m的转弯半径,因此NV200驾驶起来亦相当轻松,走街串巷也十分灵活。
      仪表盘以时速表为主,而发动机转速表则以数字液晶屏现实,表盘采用了金属拉丝处理,高级感十足。另外,这个LED显示屏还可现时瞬时油耗、平均油耗及车速、续航里程及保养信息等诸多信息,帮助驾驶者了解车辆状况,通过改善驾驶方式来节省燃油,这个配备就算是在同价位级别轿车上亦是不常见的配备,值得称赞。
      以省油耐用为前提
      而底盘方面,NV200整体的设定是以舒适性和承载能力为主。但实际上,NV200驾驶起来舒适性不错,悬挂的吸震能力出色,即便是后轴采用了承载能力更高的非独立钢板弹簧结构设计,后座的震荡也并不太扰人,引擎噪音及底盘隔音都有着合理水平,只是因为巨大的迎风面积而风噪稍稍明显了一些。不过,由于悬挂整体设定稍稍偏软,加上所配备的轮胎亦是专供轻卡及轻型商用车的165R14 C子午线轮胎,以高承载能力、耐用性及低滚动阻力为设计趋向,加上以省油为前提,轮胎宽度仅为165mm,因此,可想而知NV200在操控性方面只是合理而已,并不出色。我亦曾尝试模拟绕桩动作,在车速并不高的情况下,车身的侧倾已经有些明显,虽然日常市区使用或是高速稳定性并没有问题,但操控毕竟不时NV200的长项。事实上,我们认为如果配备185mm甚至更宽一点、轮圈尺寸更大一点的轮胎,NV200无论在操控还是外观观感上都能有一定改善。
      总结
      老实说,之前我对NV200这样的客货两用车其实并没多少兴趣,但试过之后,我逐渐发现这样一部车子的优点所在:于家庭,NV200大空间的7座设计能够轻松容纳一家老小,并捎带装下小孩的安全座椅和童车;于工作,也可轻松搭人载货,加上大小合适,驾驭轻松,定价合理,NV200确是一个宜商宜家的选择。
      那些电影中的出租车
      9部经典出租车电影和7位明星大腕,一起欢迎NV200成为下一位荧屏明星。
      Text:王剑
      电影中很多经典的汽车形象,法国早期电影中的雪铁龙2CV,或者二战中的威利斯吉普,或者是《007》之“谁与争风”中的阿斯顿·马丁等等,都成为一个时代记忆的标签,只不过这个标签是金属的,看似沉静冰冷,却又蕴含着伟大的机械力量,不仅仅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也在延展我们的想象力。现在,NV200决定加入这个行列,听说,它正在好莱坞挑选剧本。
      法国最快出租车
      《的士速递》4部曲
      上映:1998年、2000年、2003年、2007年
      情节:超快的司机,超笨的警察,超倒霉的坏蛋。在《的士速递》的4部系列电影中,法国演员萨米·纳塞利在其中饰演的出租车司机丹尼尔,曾是披萨外送人员,因本身是车迷而改开出租车。由于改车技术一流,所以他的出租车表面普通,实际极为强悍,甚至可以躲过雷达的追踪,而警察艾米里则考了8次驾照都没考过,或是警长在办案时大脑经常短路,所以,热心丹尼尔出场了,那么,无论是抢劫银行的窃匪,或是日本恐怖分子、联合犯罪集团等等,只能说,他们遇到这样的警民组合,太有挑战性了。
      美国版疯狂出租车
      《的士女王》
      上映:2004年
      情节:当出租车只有一位乘客,而且警察居多,从法国巴黎到美国纽约,从《的士速递》丹尼尔到现在的贝莉,也就是由第75届奥斯卡金像奖获得者奎恩·拉提法扮演的出租车司机,仅仅在街头就可以实现135英里/小时(217公里/小时)的速度,之后毫无疑问地帮助笨蛋警察沃什伯恩抓到了美女劫匪。
      被大明星劫持之后……
      《借刀杀人》
      上映:2004年
      情节:汤姆·克鲁斯扮演的文森特坐在了出租上,司机麦克斯以为他只是一位普通顾客,以为自己只要像以前那样开好车就可以,但是,这个坐在自己车里的人,是一个职业杀手,他的目标是一件毒品大案的五个证人。好吧,麦克斯在当出租车司机之前是一位卖不出剧本的喜剧编剧,那么和这位杀手在其后的经历。
      请注意:思想意义
      《出租车司机》
      上映:1976年
      情节:这部电影足够经典,在1977年的第49届奥斯卡金像奖上,同时获得奥斯卡奖最佳男主角、最佳女配角和最佳影片等提名,有评论称,它所蕴涵的现实意义和深刻思想足以被列为世界百年电影中的极品。可见从导演、剧本、演员,各自都倾尽心力,其中的男演员,也就是该部电影中出租车司机特拉维斯的扮演者罗伯特·德尼罗为了这个角色,专门用一个月时间每天开出租车工作12个小时,所以在拍完戏后,如果有朋友搭他的车,或许他还会问一句:你好,去哪儿?要票吗?
      最具未来感元素
      《第五元素》
      上映:1997年
      情节:如果特工去开出租车会怎样?在2259年,身为前特工的科尔本成为纽约的一名出租车司机,不过那时的出租车不再依靠四轮行驶,而是实现空中飞行。之后,在误打误撞结识了地球的救星“第五元素”后,科尔本驾驶着他的出租车,成功消灭试图摧毁地球的外星黑暗势力,拯救了地球,拯救了人类。可是,现在正在地球某个城市堵车的人们也需要他的帮助,因为他的那辆可以启动飞行模式的出租车,简直是脱离堵车苦海的利器。
      关键字:
      中国文艺范儿出租车
      《夜·上海》
      上映:2007年
      剧情:因为女演员赵薇,还有曾为《开往春天的地铁》的导演张一白,让这部电影从头至尾都散发着淡淡的忧伤和文艺气息,包括那辆被撞得伤痕累累的出租车。赵薇在影片中扮演了一位出租车司机,但是因为同样的感情遭遇,让他和自己的乘客,那位同为感情“沦落人”的日本发型师,找到了感情的共鸣点,一起开始了一段奇妙的、言语不通的,但又有情感交流的观光之旅。
      这里“藏龙卧虎”
      《英雄本色》
      上映:1986年
      情节:不仅仅有周润发扮演的Mark,还有张国荣扮演的宋子杰,他俩一个是出租车司机没有血缘关系的好兄弟,一个是一母同胞的亲兄弟,所以当他们三个坐在同一辆出租车上,决定生死与共,那么注定成就一部让人难忘的经典影片。
      当“我”爱上女交警
      《转运手之恋》
      上映:2000年
      情节:准确地说,是爱上交警的出租车司机。当一位男司机爱上一位女交警后,接下来发生的事情,虽然不如警匪飙车那样刺激,但是日常生活中,一次次违规,一张张罚单,只为能和这位交警近距离接触,只为最后能够走到一起。
      为什么,你在哪儿
      《李米的猜想》
      上映:2008年
      情节:4年间的每一天,周迅扮演的这个女司机都会把自己男友的照片给她的每一个乘客看,因为她的男友突然人间蒸发,所以,她开始驾驶着这辆出租车,在这个城市的每一个角落寻找蛛丝马迹,以及事情的真相。

    推荐访问:打个 的士 去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