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工作总结 > 正文

    舞蹈废墟中的双手【中国警花海地怒放:我用双手在废墟上种植春天】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19-02-11 04:24:01 点击:

      灰色瓦砾和钢筋水泥之间,一只挥动着的手从一片废墟的空隙间伸出。中国维和女警汪雪艳上前一把紧紧握住,尽力让那只手感觉到温暖和支撑……尽管鲜血直流、十指淋漓,她竟然用双手刨出了五条生命!

      差十米就葬身海地

       在海地有句俗语:“对苦难而言,海地不是陌生人。”确实如此,政局动荡、贫穷饥荒、飓风频袭……灾难对于大多数海地人来说,早已经像吃饭一样平常。而1月12日下午发生的里氏7.3级地震,更把海地推向灾难的地狱。
      事前一点征兆也没有。1月12日当地时间下午4点53分,来自安徽的民事维和警察汪雪艳正与来自加拿大的马丁警官驱车在太子港市区执勤,突然,她所驾驶的装甲车剧烈地晃动起来。几十秒过后,出于女性特有的敏感,她意识到,这不是恐怖分子的袭击,而是地震了。
      装甲车不停地左右颠簸,就好像一阵飓风突然刮过来,汪雪艳几乎无法握住方向盘。山路两旁的石头开始一块块不断往下砸落。她镇定地继续慢慢行驶,路两旁的行人不断尖叫,继而整座山都开始坍塌,路边的建筑完全被摧毁,倒向另一边,一阵浓烟从山谷深处弥漫开来。
      就在汪雪艳开车继续前行时,却发现前方十米处的路面彻底被一个巨大的滑坡阻断,地表猛地陷了下去,深不见底。她吓出一身冷汗,如果自己提前五分钟,或者车速再快一点点,肯定早已葬身海地。眼下,她和同事只得弃车前行。
      跳下车的汪雪艳骤感一阵眩晕,同时听到远方传来惊恐的叫声,她勉强稳住身体,发现附近的民房已经变成废墟,到处是碎片和瓦砾,还有裸露的电线。每个人都被吓呆了,周围扬起浓浓的灰尘和烟雾,天空都变了颜色。汪雪艳迅速掏出警务电话,拨打联合国驻海地联海团的电话,准备汇报情况。
      电话里全是忙音。
      汪雪艳握着电话的手僵在半空,同事马丁更是目瞪口呆,不停地用英语念叨:“完了!通信中断了,我们和所有人失去联系了。”
      这次地震,让汪雪艳觉得比海地平时的暴力事件局面更加混乱。
      作为中国第七支维和队的支委,在国内担任反扒大队教导员的汪雪艳由于经验丰富,又有着在第一线带队伍的工作经历,2009年9月底,刚刚来到海地不久的她被人事主管分配至联合国驻海地稳定特派团(简称联海团)总部行动部的监控分析中心(Monitoring Analysis Cell,简称MAC),成为第一个在这个部门工作的中国警察。
      初到海地,汪雪艳感觉这里的空气里都包含着动荡的因子,交通拥挤且杂乱无章:当地的公交车俗称为“踏踏车”,车身画满了油彩画,让人眼花缭乱,车内的音乐震耳欲聋。汪雪艳执勤的哨位就在街面上,每天都要听着这些来来往往的噪音车。细心的她还发现这样一种有趣的现象,往往车载音响声音越大的,乘客就越多。海地天气热,人也激情四溢,不管遇上什么大小节日,人们都通过跳舞和音乐来宣泄情感。汪雪艳的勤务往往就是在音乐会的外围警戒,防止暴力事件发生。有队员奇怪:这里的人们连肚子都填不饱,怎么还能通宵达旦地狂欢呢?这可是体力活,最大的狂欢节是临近元旦那三天。可以说,长这么大,她只有在海地才看见五六万人一起狂舞的场面,街道成了纯天然的迪厅,好不壮观。但接踵而来的各种事件让人头疼不已,因为有几十万的群众走上街头进行狂欢并游行,非法武装分子肯定会乘机制造混乱。尽管维和警察随时处于高度戒备状态,还是发生了一系列的暴力事件,在佩森威尔区狂欢活动的预演现场发生了武装分子袭击游行人员的事件,有10人被当场砍伤;在戈纳伊夫发生一起15名武装分子袭击公交车案件,车上的40余名乘客被洗劫一空,武装分子还在实施抢劫后强奸了三名妇女,绑架了两名人质……联海团根据情报实施了一次突击搜捕行动,汪雪艳和其他国家的维和官兵一举抓获了9名企图在海地狂欢节期间制造骚乱并非法持有武器的嫌疑分子。
      汪雪艳驻守的执勤点以前是个农贸市场,动乱中破坏严重,经过巴西维和部队简单的维修,现在已成为联海团的一处执勤警戒营地。对面的一栋楼房至今只剩下断壁残垣和累累弹孔,向人们昭示着这里的过去和现在。她在这里的勤务多为按照联海团指令进行抓捕行动。抓捕往往在狭小的棚户区内,巷道只能容纳一人侧身进入,这给抓捕工作带来了相当大的困难。有一次,他们在海地警察的带领下进入迷宫般的巷道抓捕一名故意伤害他人的犯罪嫌疑人,当时嫌疑人在洗澡,大家就等他穿好衣服。不料他的妻子趁乱叫来了附近的亲戚把汪雪艳堵在里面,不让她把人带走。情况危急,地方窄小,汪雪艳怎么也施展不开手脚,队友们只好成一字队形前后警戒,一边呼叫外边的队员增援,经过武装震慑才好不容易将汪雪艳解围。
      出来后,大家都是一身冷汗。汪雪艳和其他15名战友组成的处突分队乘两辆装甲车紧急离开。在返回的路上,车队遭遇了25道路障。在距离市区5公里的路段他们的车队忽然遭到了武装匪徒的枪击,此时汪雪艳正在装甲车塔台上警戒,幸亏来接应的乌拉圭维和部队装甲车的车载机枪及时掩护,她和尼日利亚防暴队的队员赶紧配合,一时间枪声大作,硝烟四处弥漫。经过激烈的枪战,人数相对较少的武装匪徒见占不到便宜,才仓皇逃离了现场。
      然而跟这类暴力事件、武装袭击相比,地震给汪雪艳带来的震撼更大。

      “谢谢你,孩子!”

      就在警务通信中断十几秒钟后,一个海地当地青年跑过来对她焦急地说:“有一个楼塌了,联海团的人都在里面!我租的房子就在那个地方,很近,我可以带你去。”
      “走!”如同接到命令一般,汪雪艳和马丁转身就跟着那名青年跑去。
      这是一个三层楼的居民房,地震前联海团有些人员在这地方租房子住。到达楼前时,汪雪艳看到几乎每平方米的地表上都覆盖着数吨废墟,横七竖八的尸体堆满地面。仔细察看后,她发现一楼还算比较完整,但是三楼坍塌到二楼,一楼随时都有被压塌的危险。如果此时贸然进去,很可能被砸死在里面。
      这时,汪雪艳听到了微弱的呼救声。循着那一丝声音,她努力寻找着废墟下幸存者的位置。
      终于,汪雪艳看见了一只手!一只极力挥动着的手,从一片废墟的空隙中伸出。她几步跨过去一把握住!
      那只手也用力地握了握她伸过去的手,似乎是在表示感激。
      汪雪艳陡然兴奋起来:有救!此时此刻,她根本顾不上对方是否艾滋病人(海地是艾滋病的发源地,平均每五个海地人中就有一个艾滋病人),伤口是否化脓溃烂,她的左手紧攥着对方的手(她要给埋在地下的人以活下去的力量),右手一下一下飞快地扒开瓦砾和水泥块儿。
      一下,两下,三下……石块划破了她的手指,鲜血直流,在指间淋漓。但她丝毫没有感觉,仍拚命地扒拉着。一旁的马丁也立即上前帮忙。
      20分钟后,汪雪艳和马丁抬出了埋在废墟下整整一小时的老人乔治・罗杰。
      被救出的乔治・罗杰意识还相当清醒,他真诚地对满头大汗的汪雪艳说:“谢谢你,孩子!”
      一声“孩子”叫得汪雪艳心里一动:自己是中国人民的儿女,也是海地人民的孩子!
      这是海地群众对这位不怕牺牲、英勇救人的中国维和女警发自内心的感谢。这一幕,被央视的记者当场用镜头记录了下来。
      放下乔治・罗杰还没有直起腰来,汪雪艳又听到从一楼里面传来呼救的声音。她马上和马丁跳了进去,用门板抬出了一个腹部全是血的年轻人。他是大楼的房东,后来成了联合国维和部队救援的向导。
      联海团的同事被压在哪里呢?心急如焚的汪雪艳四下搜寻。尽管天都快黑了,但这里的气温仍然超过30℃,渴得嗓子冒烟的她脱下湿透了的迷彩服擦了擦脸,弯下腰、弓着背一下一下地边敲击地面,边分别用法语和英语大声呼唤同事。
    [ 2 ]   突然,她感到脚下一软,似乎是踩到了什么东西。伸手掏出来一看,是一个钱包。展开来,里面夹着一张外籍同事的照片,幸福的三口之家正冲她甜蜜地微笑。汪雪艳的眼泪刷地流下来了。
      来不及擦去泪水,耳朵特别尖的她隐约听到二楼夹层里还有人在小声地呼救。她马上用一架很长的梯子搭上去往里走。果然,联海团的三个同事(两女一男)被卡在里面。
      不到30厘米高的楼板缝隙,加上楼梯坍塌,而且余震不断,使得救援极度艰难和危险。聪明的汪雪艳灵机一动,找来了一只汽车千斤顶,将楼板一点点抬高。
      时间就是生命!没有止血的绷带,她撕碎自己的迷彩服替伤者包扎止血。为防止瓦砾使伤员再受伤害,她再次用双手为幸存者刨出了一条生命通道。
      很快,在国内,新闻联播中播出了这样一则新闻:《中国国际救援队全力搜救海地地震受灾人员》。报道中描述了汪雪艳救出五名被埋者的详细情形。面对镜头,汪雪艳谦虚而从容:“我不是弱女子,我们是作为维和警察来到这里的。作为一名维和警察,就该在危难的时候去帮助人、去救护人,这是我们最基本的职责。”

      “蓝盔妈妈,好!”

      在海地地震救援的几天里,尽管工作繁忙,日日超负荷运转,但作为一名15岁男孩的母亲,汪雪艳更牵挂她平时常去看望的孤儿院的孤儿们。在余震不断的海地,他们是否安然无恙?
      那家孤儿院在太子港。太子港这座城市建在山上,坡度很大,再加上路途危险,此刻前往是把脑袋提在腰带上。因为在这个动乱的国度,危险如影随形,什么事都有可能发生,每一个黑洞洞的窗户都隐藏着危险,叫人防不胜防。迄今为止,已经有32名维和人员在这里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曾经,就在距离中国防暴队营地不到1000米的距离,两名约旦维和部队官兵被躲在暗处潜伏的匪徒狙击手一枪夺去了生命!所以,汪雪艳他们只要一出门就是全副武装,防弹头盔、防弹衣、自动步枪、手枪、急救包等装备一件都不敢落下,丝毫不敢有侥幸心理。公安部领导经常叮嘱他们“安全是最高准则”,把“无一伤亡”定为首要标准。所以队领导要求他们天气再热,也要乘装甲车外出执勤。装甲车内的温度至少45℃,上车不到半个小时衣服和裤子会全部湿透,下车时带钢板的高腰防暴靴能倒出水来。饶是这样,汪雪艳还是义无反顾地在震后救援的第二日赶到了孤儿院。
      这所孤儿院有102名两岁以下的孩子,马路对面的另一幢楼里面还有91个两至十一岁的孩子。这些孩子都很瘦,不过,确切地说,他们大多数都不是孤儿,之所以来到这里是因为他们的家庭不能养活他们。
      踏进孤儿院的大门,汪雪艳刚刚伸手抱起一个不到一岁的婴儿,突然,地面又开始剧烈摇晃,整幢建筑不停地从一边晃向另一边。晃动大约持续了45秒,后来,震荡又一波一波地袭来。孩子们吓得哇哇直哭,员工和看护人员的尖叫声此起彼伏――又一次强余震来了。
      汪雪艳无法直立,只能膝盖跪地,用尽全力抱住怀中的婴儿,另一只手死死抓住另一个婴孩。旁边杂物架上的物件不停地震落下来,碎片飞溅。她竭尽全力掩护着怀里的婴儿,这时候,又一阵更强的余震袭来,她连动也不能动了。
      整整过去半个多小时,汪雪艳终于和孤儿院里的工作人员一起把所有孩子都抱到了外面马路上。
      汪雪艳这才喘了口气。这时,她又发现很多孩子受伤后伤口严重感染,特别是一个六岁女孩头皮上有一块撕裂伤,她马上过去给她做了简单缝合。女孩已严重感染的伤口满是血脓,在做清创时,女孩疼得眼泪顺着脸颊往下流,但仍是强忍着不肯哭出声来。
      女孩的坚强让她感动。短短的两天内,汪雪艳就经历过无数次的生死离别,看到过数不清的感人场景,然而,作为一名维和警察,她必须勇敢而坚强!
      这里的主要食物是豌豆,可是孤儿院的孩子一个礼拜只能吃一次豌豆。汪雪艳马上掏出自己节省下来的方便面递给这些孩子。看着他们狼吞虎咽地干嚼方便面(没有水),她心里非常难过。
      为了让孩子们重拾活下去的信心和勇气,汪雪艳取出临出国前爱人方传儒用中国书法亲手写的扇面和条幅,以及表现中国文化的中国结,一个一个地分给小朋友们。孩子们都瞪大了眼睛,一名九岁男孩双眼亮晶晶的,一手高举红艳艳的中国结,一手拉着汪雪艳的袖子,用当地话说:“蓝盔妈妈,好!”这一声呼喊,惹得汪雪艳背过身去,泪水又下来了。
      满目萧条的马路,因了这些红色的中国结而焕发出一丝丝生机。
      地震后,汪雪艳与一位天津女警一起搬到了防暴队的营地。在海地,她连睡觉都是抱着自动步枪和衣而眠。每天早上5点多就起床,6点钟出发上班,7点钟才能到达上班地点。由于海地热带疾病发病率很高,三个多月来,汪雪艳所在的警队已有两名同志染上登革热。为此,汪雪艳他们常常被领导“命令”去洗澡,放松。
      在这里,就连后勤分队的采购员上街买菜都得带上至少三个护卫。这一次,因为有女队员,护卫队派了一个20多人的分队跟着。她们在加勒比海里游泳,其他队员就全副武装在岸上巡逻警戒。一边是风景如画的碧水蓝天,另一边却是危机四伏的恶劣环境,强烈的对比令偷得半刻悠闲的汪雪艳在海水里感慨万端,她不停地为这个国家祈祷和平、安定。
      四个月来的海地经历,使汪雪艳人生第一次经历战火和地震的洗礼。在太子港的一百来天里,与武装匪徒的交火时常发生,余震的夜晚夜夜不眠,处处都是尸积如山。尽管跋涉在无数艰难险阻中,但汪雪艳这朵中国警花却仍在海地怒放,她代表了既坚定又温和的“中国形象”!
    [ 1 ]

    推荐访问:海地 我用 怒放 废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