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工作总结 > 正文

    【触摸诗人情感跳动的脉搏】 下眼袋像脉搏一样跳动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19-05-17 04:44:08 点击:

      初中语文课程标准提出:“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由此可见,情境体验对于初中古诗文教学的重要性。然而,由于古诗是用精练含蓄且跳跃性极大的“诗家语”所写,反映的是古代的生活和古人的思想感情,所以对于当今的初中生而言,欲在古诗的情境中感受诗人的情感,是一件很难的事情,近乎“痴人说梦”。因此,探讨如何在古诗文教学中让学生有效入境,便成为广大初中语文教师提高古诗文教学成效,必须面临的现实课题。下面,笔者就来谈谈在古诗文教学中引导学生有效入境的策略。
      一、知人论世——以“人”入境
      初中语文新课标提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因此,要了解作者,先要了解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例如,在教学《泊秦淮》一诗中,可先让学生了解杜牧所处的时代:当时的唐朝虽不是末落,但已经开始衰败。当朝官员醉生梦死,有家不归,沉迷于花天酒地。作为一位有学识且有正义感的杜牧,在秦淮河畔目睹当朝者的腐化堕落场面,感叹于国之将亡。在这样的背景下,作者以一首诗来表现对唐王朝亡之隐忧。在这样的背景之中,把学生带入这首诗所描述的情境之中。
      二、看诗初悟——以“题”入境
      题目通常被称作文章的“题眼”,既然是“眼睛”,那一定是文章的主要内容,也即文章的精要内容的提炼,概括与浓缩。因此,在赏析诗歌时,应当提醒学生揣摩诗题。具体可从如下两方面入手:
      (一)展开联想,培养能力。初中语文新课标对学生的写作提出的要求是“运用联想和想象,丰富表达的内容。”由此可见,联想和想象是初中阶段需要培养的能力目标之一。所以,要培养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在古诗文教学中,也有必要让学生由作品的题目展开联想和想象。
      比如:学习陆游的《游山西村》,笔者引导学生展开联想:诗的题目是游山西村,也就是去山西村游玩,那么去一个地方游玩,联系我们平时学过的游记文章,作者大概会在文章中写什么,抒发什么感情呢?同学们很快回答,所见,所闻,所感。那么诗人他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心情如何?学生一听,“哦!好简单”,马上信心十足地去诗中寻找。这样,让学生在联想中进入诗的情境,从而有效地学习。
      (二)有效引领,激发兴趣。兴趣对人的活动有重要作用,兴它可以使人集中精力去获得知识,并创造性地完成当前的活动。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古诗文的学习也是如此。要想让学生很好地进入诗的情境,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就要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所以,要想引领学生在古诗文学习中,能够有效入境,就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
      例如,学习李白的《渡荆门送别》,笔者对学生提示:“我们要离开朋友,或送朋友离开,一般会抒发什么情感呢?”学生回答:“依依不舍之情”。笔者接着问:“既然依依不舍,那说明两人的友情怎样?”“深厚”,学生不假思索的异口同声地回答。“而此处作者是和谁告别呢?”学生很快(因课文写作背景有注解)回答“和蜀中的山水”。“那么诗人抒发了什么情感?”“对蜀中山水的依依不舍之情。”就在这样的师生互动交流中,学生感觉到:不用看诗歌内容,就凭标题就可以把握住诗歌的主旨。这样学生有了自信心,从而慢慢地培养了他们的兴趣,有了兴趣,他们当然乐于对诗歌情境的感受和体验。
      三、吟诵悟情——以“意”入境
      中国古典诗歌一向以含蓄蕴藉为美,诗人往往寄情于物,托物言情,创造出情景交融、物我合一的诗歌境界。当客观事物打上了诗人主观思想感情的烙印后,就不再是客观存在的无意识的事物,而是投射了诗人思想情感的意象,从某种意义上讲,意象就是诗歌看得见的灵魂,抓住一首诗的意象就等于获得了解读这首诗词的一把金钥匙。
      中国古典诗歌有十分丰富的文化内涵,有些事物成了古代诗人常用的意象,这些意象积淀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特有的审美情趣。例如:明月象征思乡怀人,柳树象征别离等。不了解这些意象,读起来可能会不知所云,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有意识地多介绍典型意象的文化内涵,并让学生有意识地多积累。
      例如,学习王湾的《次北固山下》,在讲到“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时,笔者介绍了“为什么要用大雁代表书信、思乡怀人呢?”这源于一个典故,《汉书·苏武传》记载苏武出使匈奴,被扣留匈奴十九年,后来汉使者对匈奴单于说,汉天子在上林苑打猎时,打到一只大雁,大雁脚上系有帛书,帛书上写着苏武在匈奴何处,这样,匈奴单于才放苏武回到汉朝。大雁是候鸟,每年秋天要飞到南方过冬,因为这个习性,在交通和通讯不发达的古代,人们期望通过大雁来传送书信。随着《苏武传》中“鸿雁传书”故事的流传,越来越多的诗人在诗歌中用大雁象征书信,表达思乡怀人的情感,大雁也就称为古典诗歌中的常见意象了。
      经过以上几种策略的运用,学生掌握了欣赏诗歌的具体方法,甚至笔者还会教他们在现实生活当中,学会有感而发,捕抓意象,用诗歌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们只有授予学生以“渔”,才有可能让学生自己走进那虚幻的诗歌艺术空间,去触摸到诗人情感跳动的脉搏,去感受到传统文化的厚重精深,去品味到中国古典诗歌独特的魅力,唯有如此,学生才能在古诗文的学习中有效入境。
      参考文献
      [1]张振环.运用自主探究学习提高语文古诗词教学质量[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03)
      [2]刘思明.初中古诗教学的三个基本步骤[J].阅读与鉴赏(教研版),2009,(02)
      [3]朱新敏,苏凯,胡双全,朱仲莉.以经典文本为依托构建立体高效的古诗教学范式[J].中学语文教学,2008,(09)

    推荐访问:脉搏 跳动 诗人 触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