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工作总结 > 正文

    感悟科学——在生活中学习,在探索中发展_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19-05-07 04:45:41 点击:

      摘 要:科学教育生活化,生活问题科学化已经成为现代科学教育的改革方向,本文通过“幼儿生活和幼儿科学教育”的研究,运用行动研究法尝试通过生活化的科学教育,使生活成为课程资源,让教育融入生活之中,结果表明,幼儿在实际生活中感悟发现科学,在主观探索中获得发展,真正做到“在生活里找教育,为生活而教育”。
      关键词:科学教育; 生活世界; 探索; 发展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2)10-108-002
      许多幼儿园教师认为,科学本身是严谨的,它是一种“求真”的过程,科学知识具有真理性,容不得半点模糊,教师在组织科学教育活动时虽应注意幼儿的年龄特点,但还应让幼儿了解科学的客观事实,因此他们大多指导幼儿运用科学的过程模式进行探索,但效果并不如预想的那么好,教师指导幼儿运用操作、探索、发现的方式主动学习,但幼儿还是不能真正理解教师想要给予他们的科学知识,其实在科学教育活动中,教师指导幼儿采用这种学习方式本身并没有错,只是还需进一步了解幼儿该学习什么,怎样去学习,根据胡塞尔的观点,每个人的成长过程中都拥有两个世界即“生活世界”和“科学世界”。幼儿自出生起面对的就是看得到、听得到、摸得到的活生生的生活世界,这种和周围的世界直接接触是每个人最初所接受到的教育,它在自然的情景中自然地进行,而对于学前儿童来说,他们年龄小知识经验贫乏,往往通过感知和依靠表象来认识事物,幼儿的科学活动正是在与周围事物的互动中完成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提出:“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如何引导幼儿把已有的知识经验转化为更加形象、直观的感悟?我们在科学教育过程中力求用质朴反映科学的本源,重视幼儿的发现诠释科学的实质,让孩子在感悟中发现科学,在探索中获得发展。
      一、营造宽松的科学探索氛围,激发探索欲望
      《纲要》中明确指出:“为幼儿的探究活动创造宽松的环境,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参与尝试,支持鼓励他们大胆提出问题,发表不同意见,学会尊重别人的观点和经验”。幼儿年龄虽小,但求知欲强,对周围事物充满好奇心,特别是对那些和生活经验有关的,周围经常看到的事物,幼儿可以说是百看不厌,百问不倦。鉴于幼儿的这些特点,我们在开展科学教育活动中应为幼儿营造一个幼儿想说、敢说、并有机会说的宽松的探索氛围,激发幼儿探索的欲望。在平时生活中利用一日生活的散步,课间等环节,鼓励幼儿自由地向教师报告自己的“发现”,如春天,幼儿发现草地上长出新芽,树枝上冒出花蕾;夏天,幼儿发现天气闷热,天上乌云多了,地上蚂蚁搬家,一会儿雨儿就下起来了。在种植园地上,幼儿发现地里有蚯蚓的地方泥土又细又松。在自然界里,幼儿发现种子发芽,等等诸如此类,幼儿畅所欲言,自然观察积极性提高了,发现的现象也更丰富了,探索科学欲望也得到了提高。
      在幼儿阶段,幼儿的自我意识很脆弱,教师的一个眼神,一句评价都会对其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科学探索活动中要经常给幼儿“你试试看”,“你能行”,“大胆想一想”等鼓励语言,多表明肯定、鼓励、接纳、欣赏的态度,为幼儿营造宽松、愉悦的探索氛围。
      例如:在幼儿盥洗时,我发现水对幼儿来说是最熟悉不过了,每天都要接触到水。在每个班里总有那么几个孩子,每次洗手时最喜欢逗留在盥洗室里玩水,常常溅湿自己的衣服不说,还弄得满地都是水,有时还忘了关水龙头。孩子对生活充满了好奇和探索的欲望,当孩子探索世界的欲望端倪初露时,我们应注意满足和保护,提供宽松的探索氛围激发他们的兴趣,我便抓住这个契机,开展有关水的科学活动:会变化的水、水龙头不哭了、今天你喝水了吗、沉与浮的游戏等。不仅使幼儿体验到水的形成、特征、与人们的关系,还能在活动中自己体会要养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
      再一次,孩子吃感冒药,我便在谈话中生成科学教育的内容,从而让幼儿去体验:小朋友为什么要吃药?怎么会生病的呀?从这两个小问题中小朋友一般都能得出天气变凉这一科学经验,于是,我继续引导:“你还能从哪些地方知道天气变凉了呀?”这个时候幼儿就会把自己的所见、所闻讲出来和小朋友共同分享。“衣服穿的多了”“风吹上来凉丝丝的”“小树叶离开了树妈妈”等,进一步帮助幼儿获得科学经验。
      孩子们在宽松的环境里活动,才会觉得有安全感,感受到被尊重、被关心,才能使幼儿保持永久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因而也才可能真正大胆尝试、探索、发现和创造。
      二、丰富生活化的科学内容,把握探索时机
      科学教育活动的内容很多,面很广,都是周围生活中粗浅的知识和自然规律,大多数与幼儿生活息息相关,探索内容的选择应以观察了解幼儿为基础,与幼儿生活,兴趣需要相互联系,从生活环境中取材。能使幼儿感受和体验到所探究和学习的内容对自己和同伴的意义,会使他们发现和感受到周围世界的神奇,体验和领悟到科学就在身边,这为幼儿认识周围世界提供了获得直接经验和实际背景,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幼儿真正的内在的探究动机,使幼儿保持永久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也只有这样,才能使幼儿获得真正内化的科学知识和经验。
      如:中班的主题活动《玩具总动员》的产生是由一部精彩生动的卡通片《玩具总动员》引发了孩子们极大的兴趣,片子里智慧的玩具胡迪、巴斯,贪婪的玩具商阿尔等等,成了孩子们讨论的话题。孩子们从家里带来了各种各样的玩具,在玩玩具的过程中,孩子发现有的玩具需要电池,可为什么有时电池放进去玩具不动呢?问题出在哪呢?有的玩具需要充气,怎样来充气呢?有的用嘴巴吹,有的用打气筒,哪样更省力呢?为什么充好的气会没有了呢?有的玩具需要拧螺丝,螺丝拧上去了,又怎么卸下来呢?用什么工具来卸螺丝呢?……孩子们在玩中发现问题,大家再次尝试,《玩具总动员》主题的开展有利于引导幼儿学会把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感受科学技术对生活的影响,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教师在探索活动设计时要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和难点,精心设计探索问题,使探索内容紧紧围绕教学目标。   如:有次孩子们偶然发现经过热水的浸泡后,胖大海神奇地发生了变化,大小变了,形态变了,颜色也变了,我就以“哪些东西放在热水里会发生变化”引导幼儿发现探索,活动后孩子们逐渐对一些加入水后会产生变化的物体产生兴趣,经过多次的实验,孩子们还找到了生活中一些其他物质,经过加热,或制冷都会发生一些明显的变化。生活中的科学探索内容经过老师适时的介入和引领,将大大提高孩子捕捉生活中的科学现象的敏感度。
      我们说“科学无所不在”,只要老师把握好时机,见缝插针的引导,这样才能更好地激发幼儿积极探索科学的兴趣。例如早点时间后我班幼儿要经过操场回到班级上课,而操场边的小花坛就是我及时捕捉谈话的好时机。春天正悄悄到来,我引导孩子围绕气温、植物发芽等展开了相关的观察,孩子们在观察中发现怎么草、树枝、柳条、红旗都在动呢?是谁让它动的?原来是风来了,它来时你能从哪里知道它的到来?……这样的提问一步步引导幼儿去积极探求问题的解答,调动了幼儿的感官参与到科学活动中,满足幼儿好奇好动的特性。当幼儿在入厕、洗手、喝水时我也会利用随意的一问:“瞧,你的水怎么和别人不一样呢?”引导幼儿观察水的特点、围绕人为什么要喝水、为什么要大小便等问题进行探讨,并且进一步引伸“在我们身边你还见过哪里出现过水?”让幼儿带着问题去区角继续进行资料的查找,用科学的话语正确回答;餐前引导幼儿探索菜是从哪里来的、饭又是从哪里来的、各种菜的营养价值;餐后引导幼儿思考吃进去的东西到哪里去了;离园的时候引导孩子听十万个为什么,从而提出问题,让幼儿对当天还没有答案的问题,能回家收集找到资料、尝试实验,第二天把自己的探索结果与小朋友一起分享、探讨,最终寻找到最佳答案。一段时间下来,孩子明显对科学产生了强烈的探索欲望。只要我们真的能用渗透的观点来理解幼儿科学教育,我们就会发现,科学其实拥有丰富的含义,而且无处不在。无论我们从事什么学科的教学,我们都会和科学不期而遇:“原来你也在这里!”
      三、创造主动探索的机会,亲历发现过程
      幼儿是科学活动中的主体,但是教师的作用至关重要,教师对幼儿个性发展起着促进和转化的关键作用,教师的支持、引导能够使幼儿从“接受学习”变为“主动探索”学习,因此在幼儿的探究活动中,我们要站在支持者、引导者、合作者的角度上,鼓励幼儿大胆地运用原有经验进行猜想,根据自己的假设进行验证,运用启发性、开放性的问题鼓励幼儿大胆地探究,并支持引导幼儿用自己的方式记录获得的信息和同伴共同交流分享,调整自己的认识。
      如:在“吹泡泡”的活动中,我们为幼儿提供了许多吹泡泡的工具,我们提出问题:这些工具能吹吹泡泡吗?吹出的泡泡是什么样的?于是我们让幼儿先提出自己假设的想法,幼儿说我用方形积塑吹出来的泡泡是方形的,然后让他们根据自己的猜想去操作验证,并鼓励幼儿用自己的方式把发现记录下来,最后我们请幼儿相互交流自己的发现,把他们探索的结果进行统计并展示出来,幼儿发现自己认为不能吹出泡泡的工具别人却能吹出来,于是我们就抓住幼儿有争议的问题:“那么这些工具到底能吹出泡泡吗?”这一探索活动的视角尽管较小,但是活动中一步步自然引发了幼儿感知一个现象,抛出一个问题,伴随着—个问题的解决又发生新的问题……如此螺旋递进,引领着幼儿在可感可知,不断交流互动的活动中进行深入探究,从而培养幼儿持续探究的欲望、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亲历发现过程,建构有益的学习经验。如:在“我们的城市”主题活动中,孩子们津津有味地谈到了深受大家喜欢的“儿童乐园”,特别是旋转木马、旋转飞机,同时,玩具陀螺大赛也正成为孩子自由活动中的一个热点。于是,我选择了“转动的陀螺”这一题材,一方面,对孩子的已有经验进行梳理和提升,另一方面使孩子对周围的现象感兴趣,并在与材料的有效互动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研究问题,让孩子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亲历发现获得发展。
      总之生活中充满了千奇百怪可供人们探求的问题,孩子对周围的事物充满着好奇,只要我们善于发现、捕捉,就能引导孩子进行他们感兴趣的科学活动,获得他们需要的科学知识,培养幼儿的探索欲望与探索精神,使幼儿园的科学教育既来源于幼儿的生活,又能回归于幼儿的生活。真正的让幼儿在“生活世界”的世界发现科学,在“主观探索”中获得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占兰.幼儿科学教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邱学华.尝试教学理论研究丛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3]罗伯特.E.洛克威尔.科学发现——幼儿的探究活动之一.[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4]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幼儿园指导纲要(试行)解读.[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1
      [5]唐伟娟.在生活里找教育,为生活而教育[J].幼儿教育,2005,(6)

    推荐访问:在生活中 感悟 探索 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