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工作总结 > 正文

    富春江 [一首清新俊逸的富春江赞歌]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19-04-26 04:39:39 点击:

      摘 要:季羡林先生的散文《富春江上》堪称一首清新俊逸的富春江赞歌,本文从主题与材料的神形暗合、诗歌引用的踏雪无痕两个方面来解读文章的特点。  关键词:中职语文 季羡林 富春江上 诗歌引用
      提起季羡林,很多人称他为“国学大师”“学界泰斗”等,他学贯中西、享誉中外,精通多种语言,是北京大学唯一的终身教授。在谈到散文创作时,季老曾写道:“散文的精髓在于‘真情’二字”。将这二字分开来讲:真,就是真实,不像小说那样生编硬造;情,就是要有抒情的成分。季老说得淳朴极了,他的散文可为佐证。《富春江上》(选自中等职业学校国家审定教材第三册,江苏教育出版社)就是这样一篇清新俊逸的美文,着实让我们语文教师和学生大开眼界。
      一、清新俊逸,体现在主题与材料的神形暗合上
      散文讲究“形散而神不散”。文章看似信手拈来,实则匠心独运、布局严谨。开头引用了两句诗“到江吴地尽,隔岸越山多”,让读者感受到诗的意境开阔,作者也坦诚当初读诗时并没有丝毫感性认识,但现在亲临其地才领略到青山的连绵和江水的浩渺。这样的开头既高雅又鲜活。
      第二段着力描绘乘船畅游富春江时的景物。一句“眼中看到的虽然是当前的,但心中想到的却是历史的人物”极自然地由现实美景拉向相关历史和人物,引起“人世变幻,今古皆然”的感慨,写出了青山绿水永在的不争真理。接着还是联想,这一次是“诗僧”苏曼殊的诗“春雨楼头尺八箫,何时归看浙江潮”,身处钱塘潮,耳边响起的又是“浙江潮”的诗,眼前当然就有怒声汹汹的江涛涌出,但幻觉转瞬即逝,因为作者身处风景绮丽的美景之中,而且江上人影“飘浮飞驶”让“我”更加惊喜不已。这部分从江山之美联想到历史典故,再极力想象钱塘江潮的壮观雄浑,然后欣喜于“翩若惊鸿,婉如游龙”的飞鸟,“形”不可谓不散了。
      课文接着移步换景,舍舟登岸,爬上了鹳山“春江第一楼”。写景的同时还提到鹳山存有古代文人墨迹,严子陵的钓台和苏东坡的“登云钩月”。自然景观与人文山水的珠联璧合让作者将黄山阳刚之气与富春江阴柔之美相媲美。季羡林知识渊博,这时,他又想起诗人孟浩然的《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使散文中的“形”又向外拓开一笔,特别是诗中“建德非吾土”一句,作者思想与古人共鸣,思绪再次驰骋,让“形”从古代散发到国外。旅居瑞士的经历,感觉瑞士的“山水也是十分神奇动人”,但他始终有落寞之感,何也?因为瑞士非吾土。而今天在富春江,作者却只有自豪和幸福荡漾,且“大有手舞足蹈之意”了。寥寥数句,爱国之情便跃然纸上。从表面看起来,选取孟浩然诗是使“形”更散了,但这“形”的拓开却紧紧依附于“神”这一主题,只不过先前两者貌似松散实则暗合,至此“神”“形”交会,主题也就由此凸现。
      无论季老写什么内容,都能让“形”信马由缰,恣意挥洒,但又服从于“神”——热爱祖国山河、热爱幸福生活这一主题,而担当起串联一个个珍珠般的“形”的任务的是“隔岸青螺数点,微痕一抹,出没于烟雨迷蒙中”这一贯穿全文的线索,布局之妙,让人拍手称赞。
      文章结尾提到吴均的《与宋元思书》,根据吴均的描绘,他想象那未曾到过的一百多里山水肯定如阆苑仙境。心境也由最初的认为是“憾事”而觉得“绝妙”起来,文势顺势抑扬顿挫,这样既与开头呼应,又巧妙点题,把对祖国山水的热爱推上了一个新台阶,使拳拳爱国之情进一步流溢于字里行间,令读者阅后掩卷,余味无穷。
      二、清新俊逸,体现在诗歌引用的踏雪无痕上
      文章约二千七百字,五次引用诗文。若做不到贴切自然,会给读者一种生硬、臃肿之感。开头的两句诗“到江吴地尽,隔岸越山多”引用的是僧人释林默的《题“圣果寺”》,而今的富春江就是春秋时期的越地,引用这两句可谓精辟之极。为避免节外生枝,季老故意不提出处,直接写“记得在什么诗话上读到过两句诗”。就好像聆听一首名曲,小提琴家演奏的音乐轻轻插入,既能一下子吸引住听众,又让大家没有突兀的感受。结尾的《与宋元思书》也与前文吻合得恰到好处。正当作者在风物如画的江上自豪的醺醺然的时候,想到了《与宋元思书》中还没有游览到的美景,说是“美中不足”一点不显牵强附会,也为下文的主旨再次升华埋下很好的伏笔。季老的这种踏雪无痕的上乘引用手法令读者叹为观止。非大手笔,焉能达此清纯境界!
      当时季羡林先生已是古稀之年,一路走来,季老感受着富春江带给他的惊喜,他用一颗热爱生活的心,以其生花妙笔,为我们唱响了一首清新俊逸的富春江赞歌,引领我们穿越古今中外文化长廊,让我们深切体会到祖国的多姿多彩和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作者单位:江苏省通州中等专业学校)

    推荐访问:富春江 清新俊逸 赞歌 一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