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工作总结 > 正文

    【新疆历代治边方略的经验与启示】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19-04-12 04:54:12 点击:

      摘 要:新疆自汉代以来就成为中国的领土,在新疆的历史发展进程里,有着民族融合的成功经验和边疆分裂的惨痛教育,这些都为我们现在正确处理边疆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工作提供了宝贵经验。文章就新疆发展和中央政府治理方略入手,借鉴历史经验,探讨保持边疆地区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西域;民族关系;地区管理
      中图分类号:K2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30-0099-02
      新疆古称“西域”。很早以来,西域就同内地有密切联系。公元前101年(西汉武帝太初四年)西汉政府在西域设置使者校尉。公元前60年(西汉宣帝神爵二年),西汉政府在乌垒(今新疆轮台境内)设置西域都护,郑吉担任首届都护。《汉书?郑吉传》上说:“汉之号令班西域矣,始自张骞而成于郑吉。”从此以后,中国历届中央政府都在西域设官建制,有效地行使对西域地方的管辖权。1882年,清朝政府着手在新疆建省,省会设于迪化(今乌鲁木齐市),下设镇迪道、伊塔道、阿克苏道、喀什噶尔道及以下设府、厅、州、县。伊犁仍设将军府,但不再统帅全疆的军政事务,政治中心移至迪化。1884年11月16日,户部奏请添设新疆巡抚、布政使各一人,除刘锦棠任巡抚外,又调甘肃布政使任新疆布政使。从此,新疆省正式建立。
      一、中国历代治疆策略
      (一)汉中央政权对西域的政策
      中国统一西域是在公元前59年,以西汉设立西域都护为标志。西域归属汉朝后,为维持西域地区的稳定,处理好民族关系,西汉政府采取了两项措施。
      1.设置了地方行政长官“西域都护”及其办事机关“都护府”。西域都护的职权是对所辖地区或民族进行“督察”(即发现有什么新的情况就马上向中央政府汇报,可以处理的就处理,需要动用武力的就动用武力)。同时,对西域各地、各民族的自己统治机构,汉朝也予以追封、承认,扩大汉朝对当地政权的政治影响力。汉朝通过派遣官吏进行监督,利用地方贵族官吏实施统治,实现了中央政权对西域地区和民族的管理。
      2.屯田。由于汉朝对西域的管辖主要采取军事监护的形式,对所辖各国、部族的基本要求,只是对中央政府的忠诚,而对它们的内部事务一般不会干预。因此汉王朝的军队在西域这个相对隔绝的地方生存下去就必须通过屯田来自给自足,保证驻军与行政人员能够长久地在西域立足。汉朝在西域的屯田,不但保证了中央在西域的军政需要,保持了中原与西域的交通线的畅通,而且也为西域提供了吸收汉文化的窗口,加深了汉朝对当地各民族的文化与经济影响。
      (二)唐王朝对西域的管理
      唐朝在西域维持稳定、处理民族关系的手段有两种:一是在西域推行与内地类同州、县、乡、里的行政建制;二是在西域各地大面积驻军。这两个措施,使唐朝的政令在整个西域能得到广泛的推行,也使唐朝对西域统治的严密程度超过了两汉。主要的特点如下。第一,纳贡和交纳税赋。唐朝在西域的部分地区推行租庸调法,征收行商税,弥补了当地军政开支的不足,同时树立了中央政府的权威。第二,屯田和兴修水利。唐王朝在西域共计屯田五十六屯,并兴修水利,提高了当地的农业生产,极大地满足了西域军政人员的开支,减少了西域当地人民的负担,融合了民族关系。第三,发展交通,并在交通要道驻军镇守。唐朝在广泛的西域地区各交通线上设立驿馆,以接待来往的客商行人,使中原与西域的经济、文化交流非常顺畅,促进了西域文化与中原文化的互相吸收、融合,建立了闻名后世的“丝绸之路”。第四,推广汉族伦理文化。唐朝在西域的州、县以及都护府、都督府均设立管理封建礼教、教育及人才选拔等事务的官员,对儒学、佛教、道教等文化进行传播。
      (三)清对西域(新疆)的治理
      清朝从康熙至雍正,为谋求对西域的统一,对西域地区的分裂割据势力进行了坚决的斗争,但最终由乾隆完全平定西域,形成了中国近代多民族国家。清王朝统一西域后,西域改称新疆。为了巩固和发展统一的多民族局面,防止再度分裂,清政府开始在全疆各地建立了自己的统治机构来行使主权,同时,在经济与文化上采取了一定措施以防止分裂,加强统一。
      首先,清王朝在新疆实行军事统治的军府制。派驻在新疆的军队,一旦遇有分裂的叛乱活动,可以迅速行动,很快地平息暴乱。但新疆实施的军事统治,对当地原有的封建统治制度并不改变,反而要利用当地的封建贵族为中央政权的统治服务。新疆地区受封的王公贵族要受中央王朝派驻在各地的军事长官的节制,与以往不同,完全将军事力量掌握在军事长官手中,极大地保持了中央政府的集中统一和政策实施。
      其次,清朝对各民族采取开放和积极的接纳政策,这使新疆的民族和人口数量有很大增加,最终形成统一的多民族局面。清朝政府对要求归附的各民族和部落,都采取了开放和接纳的态度,对迁回新疆的民族,清政府都作了妥善的安排,对表示臣服中亚的封建小国进行册封,成为清王朝统治下的一员。同时,将内地的一些民族陆续迁往新疆,其中以汉族的数量最多。乾隆年间,清朝开放嘉峪关,让内地的农民到新疆去开荒,让内地的商人到新疆去贸易。这一政策促使了各民族向新疆地区的流动,密切了边疆与内地的联系,形成了多民族统一的局面。
      再次,清朝在新疆的驻军开展大量的屯田活动(军屯)以及内地迁到北疆地区的汉族农民的垦荒活动(民屯)对发展新疆的农业生产起了很好的作用,在很大程度上维护了新疆的安宁和稳定。
      最终,清朝为抵制沙俄等西方列强侵略野心和少数民族分裂势力侵扰,在新疆建立行省,整齐了新疆与内地在政治上的差异,加强了各民族融合,有利于中央政权的统一领导,新疆各民族团结一致,共同保卫国家的西北边防。
      二、对维护新疆民族地区安全稳定的启示
      (一)要保证强大的政治和军事实力来维护新疆各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
      历史上,西域(新疆)与中国中央政权的联系大多发生在受到外来敌对势力压迫时,寻求中央政府的庇护,即新疆与内地的关系受政治和武力因素影响很大。中央政权强大,武力强大,西域地区就和平稳定,与内地联系密切;中央政权腐朽衰弱,武力不强,西域地区就动乱不安,分裂割据势力并存。中央政府对待新疆问题上,历来是设立强有力的行政机构,同时吸收当地臣服的上层势力,特别是有影响力的人员参与政治统治,并驻守足够强大的军队来维护对新疆地方政权的控制,两策并举才可以预防和打击分裂势力,保证民族融合和国家统一。由此可见,中央政府必须在新疆地区保持强有力的政治控制力,设立与内地相统一的政治机构,实施中央对地方的统一领导,同时吸收各民族的优秀人才共同参与管理,确保在党中央的领导下,各民族政治上一律平等,享受同等权力,承担同等义务,从而促进新疆各民族融合。同时,应该看到强大的军事实力是保证新疆地区政治稳定的重要保证,唐、清两个王朝正是凭借强大的军事力量,狠狠打击了分裂分子的嚣张气焰,才使新疆纳入中央政权的统一领导之下,使新疆与内地的政治机制基本保持一致,成为中原王朝治下的一部分,而不仅仅只是臣属,从而确保了新疆地区的社会稳定和国防安全。因此必须在新疆地区驻守足够数量的服从党中央领导下的人民军队等武装力量,确保边防安全和新疆地区社会稳定。   (二)以经济发展来促进新疆与内地民族交流和融合
      新疆在历史上就与内地经济往来密切,并且作为中国与西方重要的陆上贸易通道,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自古以来,内地不断向新疆地区输入了大量的人力、农业技术和各类商品,在大量的贸易往来中,也促进了新疆与内地的交往,加深了各民族彼此之间的了解。同时大量科技进入了新疆,促进了新疆的经济快速发展,不但提高了新疆各民族的生活水平,也增进了新疆各族人民对繁荣强大的中国内地的向往。因此,要坚持开展内地与新疆的经济往来,通过内地支援新疆的经济建设,特别是要帮助新疆集中力量把住房建设、用电用气、工资待遇、社会保障、双语教育、劳动就业和文化惠民工程等改善民生的大事实事办好,让新疆各族群众生活进一步改善,使他们认识到自己的幸福生活与中央政府和祖国各族人民的支持密不可分,这种认识将更有利于新疆与内地各民族之间的融合。
      (三)以文化为纽带增进新疆各民族相互了解和共同发展
      文化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精神的体现,我国作为一个多民族国家具有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以汉文化为主体多民族文化融合的中华民族文化。但历史上,总有人打着宗教、民族独立幌子,实施地区分裂,进行民族压迫,破坏新疆地区社会发展。如准噶尔叛乱,阿古柏分裂新疆等事件。但也有身在异国却始终没有忘记自己是中国人的土尔扈特人,他们始终保留着与中国相同的衣服和语言,以此来寄托对故土的思念,最后毅然摆脱沙俄政府的控制返回新疆。由此可见,包容兼收的中华民族文化是中华民族促进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的重要精神支撑,也是中华民族历经磨难仍然屹立世界民族之林的主要原因。在新疆地区文化发展中,要在文化和教育上加强新疆人民与内地联系,让各民族在继承本民族文化的同时,应适应中华文化发展的需要,增强与中华文化融合,使自身真正成为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在文化交流中,要特别加强以普通话为文化交流平台的教育学习,消除民族之间的语言隔阂,以此将先进的科学知识带给新疆各族人民。要避免因语言差异而衍生出的不必要的文化冲突,影响新疆地区的社会发展,在文化发展中注重优秀传统的发展,防止盲目强调民族的特色而搞什么独立民族文化,如“东突”分裂分子在少数民族聚集区开办“经文学校”等手段,愚弄少数民族群众,故意设置语言障碍,宣传民族独立,挑拨各民族关系,在新疆地区进行分裂活动。要防止“东突”分裂分子通过搞文化独立发展借此进行民族分裂活动。
      参考文献:
      [1]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新疆的发展与进步,新疆的历史与发展[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2]陈超.新疆的分裂与反分裂斗争[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9.
      [3]钟民和.一个真实的新疆[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责任编辑:范秀利)

    推荐访问:新疆 方略 历代 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