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工作计划 > 正文

    堰塘 [黑堰塘,或莲花寺路(散文)]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19-02-03 04:27:08 点击:

       莲花寺路,是我多年来接近乡村最近便的一条路,也是身居都市唯一的一条路。一直想写写莲花寺路,不知怎样下笔。在我一次次走上莲花寺路的过程里,莲花寺路也在不断地变,还将变化下去。不变的,是我在这条路上孤独但不孤单的身影。
      
      僻静地
       大约是两年前的一个夏天,下午。我在何家山游走,我们地质大院就在这山坡的南面,房子从坡脚的公路边一直建到坡顶。我那小小居室接近大院围墙。跨出两扇早晚关闭的铁门,就可以一脚踏进乡村。多年来的早上、黄昏、下午,劳作后,我喜欢在这块长着庄稼紧邻城市的乡村漫步,它已经成为我思想的僻静处,很多作品,就是在这样一块有树有草有庄稼有鸟鸣的土地上获得灵感并构思成熟的。我庆幸自己住在城市的边缘地带,庆幸地质队搬迁绵阳,为了每天两角钱的野外津贴,把队部建在了城郊,让我能够远离都市的喧嚣、浮躁,安静地读书、写作、散步。让我拥有了人生的一块僻静地。
       后来,这种状况有了一些改变。
       首先是北坡的山弯下,以前每年插秧、挞谷。20世纪末,很短的时间内,突然从农田里冒出了大片的水泥房,参差不齐占据了整个山弯,都是私人住宅,有本地人也有外地人。紧接着,对面坡上青幽幽的树林也被学校、单位的一幢幢楼房代替。何家山上的两座山包,也被一家企业推平,砌了围墙,破两道门让大家过路。说是要修宿舍,也没见开工,而是在围墙内随便种下一些树。土地的主人,已经不是坡上居住的农民。其实,何家山上的庄户人,身份早就不明确了,土地早已不属于他们了,每一寸土,都被出卖。开发之前,他们暂时还能种地。他们的身份有些模糊,是农民?却不再拥有土地,每月领110元生活费;是城市人?他们又还在土地上耕作,居住在自家的房子里,像以前一样生活。穿过围墙,一个山坳上,建了一个简易鞭炮厂。红砖,石棉瓦。经营了一年,国家禁放鞭炮,闲置两年后,有人利用起来开了养猪场。排泄物排到房外面的水沟,再流到旁边的池塘。以前清澈的池塘乌黑。散步时,我再也不敢从那条路上过,绕道走。
       这块都市边缘的僻静地,就这样被改变了。走到坡上,夏天看不到秧子,秋天看不到稻谷。满坡的庄稼也不成片了,被围墙、鞭炮厂、楼房分割得七零八落。再也不是从前的何家山!再也不是一块纯粹的乡村!
       就是在这种被改变的状况下,那天下午,我走过何家山、曹家山,下坡后,沿着一条公路下行,想重新找到一块僻静处,一块没有被切割的乡村。就这样,我又找到了一块僻静地――莲花寺路。
      
      莲花寺路
       莲花寺路是一条单行道水泥路,从元通路伸向黑堰塘。
       莲花寺路是被城市“编制”后命名的,以前叫黑堰塘,沟里的人不习惯,还是没有改口。水泥路在黑堰塘拐向左边的松林。我通常是走过黑堰塘,朝着土路一直从山沟走到坡顶,又从坡顶下来。一条山沟,就这样被我重复走着,没有厌烦的时候。黑堰塘右边是莲花寺,一座尼姑庵。从庵门前走过,常看到一些老尼坐在檐下做事,有时还能听到诵经声从高处传下来。从敞开的朱红色门扇望上去,石级通向坡顶,一片绿阴。我从来没进去过,就在路边看看。庙、庵、观,都是建在幽静之处,山好水好树好。莲花寺也是如此,面向黑堰塘,对面背面是苍郁的松林。这样一块清幽之地,是静观、修行的好地方。该扫去多少尘世的功名利禄啊!
       养心、养性;静观、默思,需要有清风明月、绿树清波相伴,内心才能到达清明。这样的境界,我们的古人早就领悟并深受其福,所以他们从来都是选择清净之地居住。一些士大夫,都喜欢住在山林静观读书,过着半隐居的生活。我不是宗教人士,但我对自然界有一份信仰之心。多年来,也是过着半隐居的生活,享受着这种生活的美妙。从居住的何家山寻到这块清净之地,对它万分地钟爱。在城市越来越臃肿的今天,跨出家门能有这样的山水确实不易。写作之余,或是忧伤、迷茫的时候,我喜欢来这里走走,走完这条沟再回去。
       水泥路边一排挂了门牌号的楼房并不影响我看山看水,坡上是林子,坡下是“农转非”居民的菜园,门前门下有许多果木。黑桃、柚子、李子、桃子、樱桃、橘子、梨。这些树木苍翠着他们的生活。他们以前都是庄稼人,现在是莲花寺路的居住者。年纪不大的男女在城里打工,年老的在已经不属于自己的土地上种菜种庄稼。他们说,地闲着也是闲着,种一年算一年。春天,从路上回来,樱桃成熟,我买一些回家;夏天,买一些李子、桃子,都是从树上摘的;冬天,有时买几个柚子。并不比市场便宜,甚至还贵些,只是看着新鲜的果实挂在树上,实在是不想空手回家。这样的地方,我不跟他们讲价。我还买过蔬菜,看着他们黄昏在菜地摘豇豆茄子,那样的鲜嫩,实在是忍不住。
       走到黑堰塘,也就是莲花寺,继续直走,水泥路就终止了。但树阴更浓。在一条泥巴路上漫游,我是在一片浓阴下穿行。路旁有一条从坡顶蜿蜒而下的水沟。两边是遮天蔽日的树木。高处,是松林,整座山坡,坡脚到坡顶都是这样。不管哪个季节从这里走过,都是清幽和浓阴,是安宁和静寂。还有鸟儿婉转的鸣唱。
       从黑堰塘从莲花寺门口踏入这片浓阴之地,我就进入了另一个世界。
      
      鱼塘
       黑堰塘往上,大大小小有好几个鱼塘。
       两口鱼塘是一个中年男人在管理,他住在鱼塘的半坡上,门前是竹阴,门后是松林。推开门,就能看到一塘清澈的水,还有塘边茂盛的果木。这个中年男人,是下了功夫在弄已经不属于他的田地。鱼塘的田坎边,一口栽满柚子,一口栽满樱桃,每一棵树他都精心修理,伞一样的形状。春天,从鱼塘边走过,树上挂满红彤彤的樱桃,忍不住就想买上两斤。有天下午,中年男人和他儿子正在摘樱桃,我走了上去,看见他家的樱桃比我沿路见到的都大,于是问价钱。他知道自己的货好,三块钱一斤。我在莲花寺路上买的是两块钱一斤。还是想再买些,实在太诱人了!摘了一颗尝,味道也好,于是拿出包里的塑料袋。中年男人怕我一边摘一边吃,说他家的樱桃都是打了催红素的。我不相信,正是樱桃成熟的季节,阳光也好,怎么会用催红素呢?他看我不信,又说现在的樱桃都打了催红素,不打就不红。我还是不信。在莲花寺路买樱桃时,我问那家的大爷用过催红素没有?大爷说他家的樱桃都是自己吃,吃不完就让它烂掉,从来不卖,怎么会打催红素!我相信大爷的话,他的儿女都在做自己的生意,他的年纪也高了,不可能拎着篮子去很远的市场卖樱桃。他家满树的樱桃都红了。这个中年男人一年四季都在伺候他的鱼塘、果木,靠这些生存,当然会特别看重。但他还不了解我,尝了之后我不会再吃第二颗。我这人有个毛病,什么水果拿回家都要洗了再吃。在市场买东西我是从来不尝。不干净。在何家山农家买过李子,主人在我们地质队的菜市卖菜,熟悉,上树摘李子,要我尽管吃。我只尝尝,不会再吃。我对中年男人说:你放心,我不会吃你的。他不好意思地笑笑,告诉我有些买樱桃的,吃下去的比买走的还多。这话我相信,有些人就是从来不放过占小便宜的机会!
       另一口鱼塘的田埂是浓阴覆盖的柚子树。
       每次从坡顶下来,喜欢静坐柚子树下。
       如果是五月,坐在一棵柚子树下,香气馥郁。无数只蜜蜂在头上飞舞,忙着在花瓣上采蜜。柚子花细小、洁白,不惹人眼目,它的清香,却胜过好多艳丽的花朵,难怪蜜蜂从来不放过。一树绿阴,一树香花,一树嗡嗡嗡唱的蜜蜂,还有比这更好的人生吗?美好的生活不过如此。还企求什么!
       有天下午,特意带了一点酒,坐在花树下独酌。不善饮酒也没有酒量。是为了体验一下在青山绿水、香花鸟鸣的自然界饮酒的乐趣,体验一下我们浪漫古人曾经拥有的生活。比如陶渊明、王维、孟浩然、柳宗元、李白、苏轼、欧阳修、李清照,很多一生都与自然融合的大师,他们从来都是与大自然息息相关。陶渊明是其中的佼佼者,即使最后穷困潦倒,也没放弃把自己的精神和肉体置身于山山水水。回到庐山脚下的他,常常带着家人带着四邻观山临水。依傍河流班荆而坐,享受大自然气象。何其的闲静!开阔!此时,我也学着陶渊明,在一口池塘,一树柚子下独酌。脚下是游荡的青鱼,头上是蜜蜂香花,四周树木苍翠,鸟声和鸣。一只白鹭,从松林飞落田埂,与我对峙。它看着我,我看着它。夜幕降临,我们还静静对峙着,隔着鱼塘。我在田埂的这边,它在田埂的那边。
       已经记不得在鱼塘边坐过多少次。这几年,看着柚子开花、挂果,看着柚子在深秋成熟,又看着中年男人在冬天修剪柚子、樱桃的枝叶。而我吸纳的,是大自然的清新,少了好多城市的污浊。
      
      松林
       莲花寺门前是黑堰塘,黑堰塘上面是两坡松林。
       站在松林上,可以望尽苍郁的山沟。沟里的人家在树丛中若隐若现。白鹭的飞翔洒脱又寂静,从沟上飞到沟下,从这坡松林飞到那坡松林。有时落在田野觅食,更多的时候静静歇在一棵松树上。白鹭的自由如同风的自由。风的洁净如同白鹭的洁净。眼睛穿越黑堰塘,老尼姑和居士坐在屋檐下做着手工活。老尼姑也是从青年走过来的,她们的一生,同青山绿水相依为命,眸子里是碧树摇曳,耳朵里是松涛荡漾。难怪她们一把年纪了,看上去还是清爽,身上丝毫没有一点浑浊。清癯的脸颊和身子保持了她们终生的干净。我没有和她们说过话,每次都是静悄悄走过。她们看到我时也如同看一个路人一样。松林没被砍伐的时候,我常常从莲花寺门前向左拐,走过梧桐树掩映的堤坝,去松林小坐。来这里的不止我一人,有时会碰到沟外的,一家人或是亲戚朋友,但从来没有碰到过恋人。这样一个安静的地方,怎么没有恋人?先秦的男女,一定会选择这片松林幽会!时间之河流淌得太快了,我们只能从《诗经》里感受!
       我也不是先秦的女子!
       有一天步行到这里,松林不见了。隔着黑堰塘望过去,两座葱郁的山坡呈现光秃秃的景象,一夜之间如同遭遇了抢劫。莲花寺路边,堆满还在滴浆的松丫,是那些“抢劫”的人丢下的,寺里的人拿回来当柴火。之后,走到黑堰塘,就看到被砍光的坡上活动着不少人影,小车和卡车穿过黑堰塘驶向坡顶,将水泥、沙子、钢筋、水管之类的建筑材料堆砌在坡上。左边的山坡竟存两排松树,留着是要派上用场。右边的山坡一棵松也没有了,无奈地接受改变。不知道他们把满坡的松林砍光了要做什么?后来发现,忙碌的人影没了,奔波的汽车也没了,面目全非的山坡上,砌了几道鹅卵石,种下不少树。没有叶的树。我知道,都是高价购买的。这些新栽上的树木,远远没有以前的松林美丽。热闹后的山坡又归于寂静。但它已经归属于某个公司,或是某一个人。
       2008年的春节,我又转悠到了黑堰塘,去了不再有松林的松坡上。还没有发芽的树木上挂着醒目的横幅,是一家房产公司的广告。看来过年的时候,公司的人还聚集在这里闹腾了一番,地上还残留着鞭炮的纸屑。之后,又是寂静。这样的寂静和以前的寂静不一样了。以前的寂静是松的寂静林的寂静,是清幽中的寂静。现在的寂静是一种荒芜、空洞的寂静,是被抢劫被掠夺之后的寂静,是伤痛后的寂静。坡下的一个老头上来找他的孙娃子。他告诉我,这两坡松林以前是他们几家人的,有好几十年了,现在都不是他们的了。他说那几家都搬迁了,就他们一家还没搬,上面一直在催,儿子嫌补偿的安置费太少,还不够买材料,就拖着。问他们现在领多少生活费?他说每月110块钱。这么大一片松林都没了,心痛吗?咋个不心痛?好端端一片林子,说没就没了,我们有啥法?我们没有法!
       独自在坡上坐了很久。
       不再有松林覆盖,不再有鸟儿鸣叫,不再有清风萦绕。我的周围,是一些叫不出名字的移植的树木。在这些树木下,将是一幢幢楼房。莲花寺屋檐下,尼姑们依然做着手工活,她们抬起头时,再也望不见苍翠的松林。她们在一处僻静地养心养性,但世俗的尘嚣总是打扰她们。
       黑堰塘沟,现在已经是莲花寺路,只有半条沟了。沟里的几户人家,早晚要搬迁,无权居住在莲花寺路。幽静的房舍、山林,有一天也会被掠夺。走出家门,我可能难以再找到一块僻静地,那时,除了远足,是不是就只有躲进书房,在故纸堆里,去感受清幽和雅静。
       “5・12”后的一天下午,我又拐进青瓦房的竹林下,老头正在挖地。他说,喊他们搬了,要开发了。
       我看着四周清幽的景色,心情沉重。老头一辈子营造的家园,这块安静的乡村,在阳光下唱着最后的挽歌!
       其实,我愿意一直叫它黑堰塘沟,不愿意叫它莲花寺路。
      
       2008年7月18日
       2008年11月17日
      
      责任编辑 王 童

    推荐访问:散文 黑堰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