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工作计划 > 正文

    一套中国出版政府奖获奖好书编辑手记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21-06-26 07:10:02 点击:

     一套中国出版政府奖获奖好书的编辑手记

     《中外文学交流史》(17 卷)的缘起与实现 祝丽

     《中外文学交流史》发布会

      “由于语言的障碍和专门研究力量的不足,学术界对我国与一些非通用语言国家的文化交流情况了解得非常有限,介绍也很不够,个别专书甚至主观臆断,有误读者。随着学科的发展和外国文学研究队伍的发展壮大,我们计划将这套文学交流史丛书做成迄今为止中外文学交流史研究的航空母舰,尽可能涉及语种最多、国别最齐。”

      《中外文学交流史》皇皇 17 卷,立足于世界文学与世界文化的宽广视野,以宏大的气势分国别系统展现了中外文学与文化交流的历史渊源,通过文学关系史上的个案考察,透析了中外文化相互碰撞与交融的精神实质。出版后被学术界誉为“近年来我国比较文学界一项有重要建树的学术成果”,“充满激情和创新

     特质的跨世纪的学术工程”,获第六届中华优秀出版物奖图书奖,进入第四届中国出版政府奖入选获奖名单。《中外文学交流史中国-印度卷》英语版、印地语版、孟加拉语版,《中外文学交流史中国-朝韩卷》韩语版,《中外文学交流史中国-阿拉伯卷》阿拉伯语版,《中外文学交流史中国-中东欧卷》罗马尼亚语版,《中外文学交流史中国-意大利卷》意大利语版,《中外文学交流史中国-东南亚卷》越南语版等 8 个语种已成功实现版权输出,《中外文学交流史中国-印度卷》英语版、印地语版被列为 2016年丝路书香资助工程,《中外文学交流史中国-朝韩卷》被列为2016 经典中国资助项目,更多语种正在版权洽谈。

      《中外文学交流史》丛书选题启动于 2005 年,但是对这一领域的关注始于更早。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国内外学术界对中外文学交流史已给予越来越多的关注,面对中外文化与文学交流日益频繁的今天,如何根据历史发展的趋势来把握和预测当前的动态,得鉴古知今之益,应是时代的要求。从不同国家、地区具体的实际出发,对这一文学现象进行系统深入的考察和研究,也就成了学术界的一件急迫而又重要的任务。在新世纪文化转型时期,从新的层面上研讨中外文学交流史具有独特的时代价值。通过中外文学关系研究,重新提炼和塑造中国文学、文化的精神感召力、使命感和认同感。通过文学和文化的交流,来促进不同文明之间、不同国家和民族之间的对话、理解、融通与进步,成为重要的时代命题。90 年代末南京大学钱林森教授启动跨文化丛

     书《外国作家与中国文化》。2004 年,当听说钱老师计划带领学术团队推出更大规模的《中外文学交流史丛书》,我当即认为这一项目显示出了更大的学术抱负,更大的学术雄心。于是立刻与钱老师联系,并得到钱老师的积极回应和支持。所幸项目也得到了社领导和编委会的高度认可,列为我社的长远重点项目,申报并被列入十一五规划重点出版项目。项目也得到汤一介教授、乐黛云教授、严绍璗教授、饶芃子教授等著名学者与比较文学界前辈的关心与指导,乐黛云教授说,《中外文学交流史丛书》的编撰预示着世界跨文化研究的一个重大突破。它不单是以中国文学为核心,研究其在国外的影响,也不只是以外国作家为核心讨论其对中国文化的接受,而是着眼于双向阐发,这既要求新的视角,也要求新的方法。这样的期盼、祝愿无疑令人鼓舞,对丛书参撰者和出版者来说更是一种激励与鞭策。

      选题方向确定下来,要商讨丛书的规模。近些年来我国中外文化交流、文学关系的研究中,无论是通观性的论述还是个案性的探索,主要还是集中在那些与我国文化交流历史悠久的周边国家,以及西方主要文化、经济大国。由于语言的障碍和专门研究力量的不足,学术界对我国与一些非通用语言国家的文化交流情况了解得非常有限,介绍也很不够,个别专书甚至主观臆断,有误读者。随着学科的发展和外国文学研究队伍的发展壮大,我们计划将这套文学交流史丛书做成迄今为止中外文学交流史研究的航空母舰,尽可能涉及语种最多、国别最齐,包括英国卷、美

     国卷、法国卷、德国卷、意大利卷、希腊希伯莱卷、西班牙语卷、葡萄牙卷、俄罗斯卷、东欧卷(后来改为中东欧卷)、北欧卷、阿拉伯卷、日本卷、印度卷、韩朝卷、东南亚卷、波斯卷、澳大利亚卷、加拿大卷等。从推动学术发展的角度来看,《中外文学交流史丛书》为我国与中东欧、北欧、西班牙、葡萄牙、希腊希伯来、东南亚文学交流单独设卷,在国内外应属创辟,显示了宽阔高远的学术视野,注重贯通和整体性的治史理念,尤其是平等对话和兼容并包的大家风范。

      在遴选作者方面,与主编钱林森和周宁老师达成了共识。各分卷写作者要精通对方国语言,在该领域有丰富的学术积累,最好不仅是对象国的研究者,而且是中外文化文学交流的参与者,设若没有理想的作者,宁可暂时空缺,也要保证丛书的出版质量。汤一介、乐黛云、严绍璗、饶芃子、陈思和、谢天振等先生对撰著者全力举荐,我和钱老师诚恳邀约,最终丛书撰著队伍拥有学界领军阵容。国内著名学者吕同六、李明滨、赵振江、郁龙余、王晓平、周宁、丁超、卫茂平等先生慷慨加盟,连同其他 15 位中青年学者,共同分担“中外文学交流史”丛书的写作。吕同六先生曾主持中意文学交流卷,却在丛书启动不久仙逝,为本丛书留下巨大的遗憾。在丛书编写过程中,有人去了有人来,张西平、马西尼、韩振乾、朱徽、叶隽、刘顺利、梁丽芳、宋炳辉、葛桂录、贺昌盛、郭慧芬、马佳、姚风……及齐宏伟、杜心源、周云龙等海内外时贤和新秀,先后加入本套丛书。期间种种,像叶隽

     先生所说,“使我们更加坚信道义的力量、人的情感和高山流水的声音”。各卷作者均有丰富的学术积累,多数是相关研究领域的老中青知名学者,来自海内外知名高校和科研机构,可谓“五湖四海、三代同堂”。不少作者在相关研究领域已经耕耘几十年,出版了数种专题性论著与史料整理论著,且都有独立的文献准备,为此撰著十数年之久。在目前追求短平快的学术生态堪忧的大环境中,这样的写作姿态本身就是一道风景线。

      为确保这套大型丛书的学术质量达到一个新的高度,2005年 7 月初,山东教育出版社与南京大学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研究所在南京新纪元大酒店,举行了中外文学交流史丛书首届编委会暨学术研讨会。丛书主编钱林森教授、各卷主笔与山东教育出版社领导、责任编辑相聚南京,启动了中国比较文学学科史上的这项有深远意义的重要学术工程。与会者以“文化转型时期的中外文学交流史研究”为中心主题,结合各自国别文学交流史研究实践,畅所欲言,在不少问题上达成共识。之后又在济南、上海、厦门开过不同规模的编写会。2005 年丛书启动即被列入“十一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12年获国家出版基金资助、山东省文化发展基金资助,这既为丛书的出版提供了保障,我们更认为这是对我们这个项目出版价值的高度肯定,是一种极高的荣誉,因此我们由衷地喜悦,并充满感激。

     在丛书编写过程中,钱林森、周宁两位主编发挥的把控作用功不可没。钱林森教授为此项目给各位作者发的电子邮件,连缀起来,能组成一本书了。周宁则分担了许多审稿、统稿的事务性工作。丛书获奖后我翻检邮箱,回顾当年关于审稿、改稿的往来邮件,两位主编、编辑与作者之间的沟通,既围绕署名、体例、插图等细节,也有补充深入学理分析、一般规律的描述等建议。澳大利亚卷因为多人合作,表述风格不统一、研究水准不同,没有达到丛书的学术追求,最终被退稿。在编辑出版后期,我社成立以教材中心的同志们为主的项目组,承担了部分卷次的编校工作,齐心协力,精益求精,保证了丛书的出版进度和编校质量。丛书自 2009 年起陆续交稿、审稿、改稿,已经设计了版式。2012年列入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后,社领导为提升这套丛书的装帧设计水平,果断决定推翻之前的设计方案,提出按照国礼的规格,邀请书籍装帧设计师王承利老师重新设计。王老师精心打磨每一个细节,最终将传统与现代、中国与世界、文学与学术和书籍之美完美地融合在一起。丛书装帧设计获得海内外的好评,并入选全国美展。

      《中外文学交流史》17 卷在历经艰辛与坎坷之后,终得圆满。感谢我们历任社领导,秉承精品出版理念对丛书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感谢主编钱林森和周宁教授以及他们带领的一流作者队伍,对学术的坚守和激情;感谢参与编辑工作的教材中心团

     队,将精益求精、追求完美的教材精神凝聚在丛书的编辑加工中,这一切都让我心生温暖和力量。

      “坚定文化自信,坚持改革创新,打造传世精品”,习近平总书记在给《大辞海》出版暨《辞海》第一版面世 80 周年贺信中的十八个字,是今天我们做出版的基本遵循。努力打造能够在人类文明史、中国文化史、学术发展史上影响深远的精品力作,是我们出版人孜孜以求的目标。

      做好书,再出发。

      (本文作者为山东教育出版社副总编辑)

    推荐访问:手记 中国 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