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工作计划 > 正文

    温故【不妨温故】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19-01-16 04:58:56 点击:

      桐城姚仲实先生的《文学研究法》述作于几十年前一个新旧交替的时期,因此这本书也多少被有新旧交替的特色。不过总起来说,依然是旧学为主,或也可说,是对旧的文学研究法作了一个较详尽较系统的总结。
      关于性情,神理,气味,格律,声色等等细则的讨论,可不去多说了,那是几千年的经验之谈,,于今于古,皆可为不易之则。值得再三玩味的,似在首卷,即论起源,论根本,论纲领,论功效之部。说来此又不过老生常谈,只是由于近几十年来不大为世所重,故老调倒又觉新鲜起来。
      论文学,首须为文学正名。著引唐李习之(觏)言:“汝勿信人号文章为一艺。夫所谓一艺者,乃时世所好之文,或有盛名于近代者也。其能到古人者,则仁人之辞也,恶得以一艺名之哉?”那么所谓古人者,即仁义之辞者,又当如何?这便是孔子所云“修辞立其诚”了。只此一个诚字,乃尽括仁义礼智信于是,可谓力扛千钧,是为文之道的核心与关键。
      忆及陈卧子有一番痛快之言――在《诗论》中,他说道:我观诗,知古时风俗尚醇而忌忮不作,“盖古之君子诚心为善而无所修饰,古之小人亦诚心为恶而不冀善名。今之君子为善而不能必其后,今之小人为恶而不欲居其声,是以古者颂刺皆易,而今者善恶难断也。”(详见《陈子龙文集》)则今古之别,正在这诚与不诚之间。即使做小人,也是“无所顾其身而惟务为恶”,并不既为恶又文以善名,如后世做婊子又立牌坊之“君子”者流。
      “尚古”,乃是传统。几千年的文明古国,惟“郁郁乎文哉”的周代是独一而不可再的盛世。历史上的每一次文学革命,几乎都是高扬复古的旗帜。因为也只有《诗》、《书》、《礼》、《易》、《春秋》才是文与学的极致,其后便代降而衰了。且不讨论“尚古”意识的种种原因,但思令人扼腕而叹的最深的堕落是什么?究其实,痛失的,正是一个“诚”字。文学的堕落,始于“抵掌揣摩,腾说以取富贵”(章学诚),而“去圣久远,文体解散,辞人爱奇,言贵浮诡”;(刘彦和)“为文者必当尚质抑淫,著诚去伪”,(白居易)所指斥的也并非丽其辞,美其文,而重心只在诚其心。所以君子不君子,小人不小人,恐怕正是由于文失了其诚悫之本,而被用来作浮诡之辞祸乱善恶了吧。至于堕入文字杀人一途,就更令人股栗了。诚信者亡,巧佞者昌,文学被玩弄于欺世者股掌之间,那种惨毒,今世之人,也并不陌生。故诚之不可失,怎不为代代所呼喝不已?
      为文必诚其心,则又关乎到为文者之为人,便又是古训:“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即须躬行忠信仁爱之道,方可命笔为文,于是,又不可免地拉扯上文与道的陈题了。
      其实不论儒家之道,还是道家之道,无不可谓顺性之道――一顺人伦之性,一顺天地之性,原不必水火。呼吸于天地之间的社会的人,又何能脱缚于此。“好的文学好的诗,都是把作者底自我和一切物观界――自然和人生――同化而成的!合拢来,合拢来,才跳出一个活鲜鲜的文学。他后边所隐着的是整个儿的人性”,(俞平伯:《草儿》序)文与道的关系,不可作如是解么?
      存诚悫之心,秉忠厚之性,养真淳之德,觉悟天地人生之理,方其搦翰,合此数者,借活鲜鲜之文字以流出,不即“好的文学好的诗”?《易》曰:“将叛者,其辞惭;中心疑者,其辞枝;失其守者,其辞屈。”心失其诚――或存害人之心,或为恶而借文掩其恶,即已乖天地人伦之道,形诸文字,尚可得“好的文学与好的诗”么?文与道,又岂须臾可离?所谓“文之兴废,视世之治乱”,文学颠坠之运,正见世风浇漓之概。“为治化的文学”,“为学术的文学”,“为文学的文学”,皆可同此视之。
      本书作者乃奋声呼吁道:武卫者,保国之形式也;文教者,保国之精神也。今当斯文绝续之交,使犹不以杰士相期,则吾岂敢!言犹在耳,却早斗转星移,斯文一厄再厄,作为文教核心的“诚”,也几乎与传统之道偕亡了。今戏效韩昌黎文体而曰:呜呼!幸而有《文学研究法》犹切时弊,其亦不幸而《文学研究法》犹切时弊!
      
      (《文学研究法》,姚永朴撰,许振轩校点,黄山书社一九八九年十二月 第一版,3.60元)

    推荐访问:温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