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工作计划 > 正文

    狼第三则 [《西湖佳话》文字校勘三则]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19-01-12 04:29:19 点击:

      近日阅读明清小说,发现有些地方,今人的排印本由于不谙俗字或生僻字、异体字而臆改原文,使文意不通,增加读者阅读、欣赏古代文献的困难。试举三例,以明古代文献用字之精,今人若无充分有力的证据,切不可师心自用,轻易篡改原文。间有轻议前辈名贤之处,深所惶恐。
      上海古籍出版社《古本小说集成》共收入古代小说530余种,800余册,选用最早的善本,原样影印,为近代汉语研究提供了可靠语料。收入其中的《西湖佳话》即以康熙年间金陵王衙精刻本影印。另外,《西湖佳话》一书,1958年原中国古典文学出版社曾据光绪十八年上海文选书局石印本排印出版,上海古籍出版社又于1980年参校乾隆五十一年芥子园刻本出版了修订本。1981年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了邵大成以王衙本为底本,参校文选书局石印本及其他版本的校注本,1985年浙江文艺出版社又出版了邵大成的修订本。
      上述几种排印本由于或者所用底本不是最早的善本,或者虽以最早的善本为底本,但又参校了其他非善本,取舍之间有时难免出错,或以不误为误,或以误为不误,加之古籍整理工作本身的艰巨性,错误之处在所难免,这也是可以理解的。本文尝试在吸收前人成果的基础上,以《古本小说集成》中《西湖佳话》的王衙影印本为底本,指出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修订本(简称上古排印本,以区别于影印本)和浙江文艺出版社1985年版邵大成修订本(简称邵校本)的三处因不识古俗字或生僻字、异体字而误改原文例。不当之处,敬请方家批评指正。
      1.《西湖佳话》第六篇《西泠韵迹》:“(阮郁)今听见贾姨为他�说,又见苏小小听了喜而不怒,似乎有个允从之义,不胜快心。”(影印本209页)
      “�说”,上古排印本作“�说”,邵校本作“开说”。
      按:“�说”、“开说”皆误。推其致误之源,“�”有一或体作“�”,与“�(开)”形近,而义正相反。“�”为一多音多义字,其中一义是“�”的或体。《老子》第二十七章:“善闭无�键不可开。”隋杜台卿《玉烛宝典・十月孟冬》:“谨�梁,塞��。”《辽文汇・贾师训墓志》:“�南之人,侧目以视。”“�(�)说”义为“代人陈说;从中给人说好话”。上例中正为此义。他例如《史记・佞幸列传序》:“此两人非有材能,徒以婉佞贵幸,与上卧起,公卿皆因关说。”司马贞索引:“关训通也。谓公卿因之而通其词说。刘氏云‘有所言说,皆关由之。’”宋司马光《上皇帝疏》:“诚惧不幸有谄谀之臣,不识大体,妄自关说,自求容媚。”明何景明《法行篇》:“执豪侠之民,则公卿不得关说。”张天翼《包氏父子》:“这孩子被两个学校退了学,好容易请大少爷关说,才考进了这省立中学的。”而“�(开)说”义为“进言;陈述”、“开脱辩解”、“开导;劝说”。皆不如“�(�)说”之切合文意也。因为文中男主人公阮郁对女主人公钱塘名妓苏小小一见倾心,故想通过贾姨为他说好话撮合婚姻。
      盖文选书局本本作“�说”,而上古排印本以文选书局本为底本,邵校本亦参校了文选书局本,且二者皆不识“�”字,或者不知“�(�)说”之义,遂至以“�”为“�(开)”,真乃失之毫厘,谬以千里。余由此知古籍善本之难得,而校者若无十分把握,切不可师心自用,妄自臆改其成说矣。
      2.《西湖佳话》第七篇《岳坟忠迹》:“右绕左旋,旗交处,云迷雾锁;前遮后拥,军�时,鬼哭神号。”(影印本261页)
      “�”字,上古排印本、邵校本分别作“�”、“开”。
      按:“�”字不误。“�”字亦为多音多义字,且为“�”的异体字(异体字是广义的俗字中的一种)。俗字的类型中,有改换意符一类,其中又有一小类称为改旁便写。就是有的意符,相互之间形既有异,意亦不同,但为了书写的方便,俗书常常换用形体较为简易的意符来代替形体较为复杂的意符。①如竹字头,隶变后俗体往往作草字头。“�”旁俗书多作“�”,如“�”俗作“�”(《巨宋广韵》有“�”无“�”)。《玉篇・�部》:“�,都豆切,《说文》云:两士相对,兵仗在后,象�之形,今作�,同。”《玉篇・�部》收字十一个,形旁皆书作“�”。《龙龛手镜》则索性取消“�”部,把相关字写从“�”而归并于�部。推寻个中因由,显然也与改旁便写有关。《玉篇・�部》:“�,�也。”《古今韵会举要・送部》:“�,毛氏曰,当作�。从�,从共。”清沈�《蓉�楼文稿・西游记・金以东释》:“乞台普济教吾军表红衣于甲以自别,俾�不迷。”“�”之本义为“战斗;争斗”。《说文・�部》:“�,�也。从�,共声。《孟子》曰:‘邹与鲁�。’”《广雅・释言》:“�,战�也。”宋金盈之《新编醉翁谈录・约朋友结课檄书》:“战�棘围,肯效原夫之辈!”《徐霞客游记・粤西游日记三》:“闻当道遣官诘莫酋,酋厚赂之。报云:‘彼以仇�,无与中国事。’”本例正当作“�”,义为“战斗;争斗”。若作“�(开)”,则甚为不辞。上古排印本、邵校本致误之由,在于不识“�”字,又因“�”与“�”形近,故臆改为“�”、“开”。
      3.《西湖佳话》第十篇《虎溪笑迹》:“辨才法师大喝道:‘汝�始已来,迷巳逐物,为物所转,溺于淫邪,流浪千劫,不自解脱,入魔趣中,横生灾害,延及无辜。’”(影印本474页)
      其中前两句上古排印本作“汝�始以来,迹巳逐物”。邵校本作“汝元始以来,迷己逐物”。
      按:“�始已来”之“已”为“以”的假借字。俗文学作品音同、音近字常相混用。上古本“迹巳逐物”甚为不辞,当为不知俗字写法而误。俗文学作品中,“己”、“已”、“巳”往往相混,且以写作“巳”为常见。上古本既误“己”为“巳”,又觉“迷巳逐物”不辞,遂又臆改为“迹巳逐物”,可谓一误而再误矣。邵校本同影印本作“迷己逐物”不误。然“�始已来”邵校本作“元始以来”,亦误。盖“�”之简体“无”与“元”形近,校者不明“无始”之义,而“元始”则为习语,故以为“无始”误而校为“元始”。正所谓以不误为误。古书中这类“元”、“�”互混的情况并非孤例,如《异苑》卷二:“越崔门(国)会元县,有元马河,有铜钫船。”范宁校勘记云:“‘会元’之‘元’,《太平御览》卷七百九十六引‘元’作‘�’,《后汉书・郡国志》越笺郡下有会无县,是其证也。”曾良指出无、元形近,故“会无”之“无”因书写与“元”形近而致讹。②其致误之由,还在于不懂“�始”之义。今谓“�始”乃佛教术语,其字面义为“没有开始”,深层义是指佛教的一种理论。佛教认为一切事物,如众生、生死、时间等都是没有开始的。因果关系即建立在“无始”的理论基础上。③《摄大乘论》解释说:“若有始则无因,以有始则有初,初则无因;以其无始则是有因,所以明有因者,显佛法是因缘义。”众生由于迷惑而造业,轮回生死,也是“无始”的,称为“无始无明”(无明即愚昧)。如《起信论》说:“一切众生不名为觉,以从本来念念相续,未曾离念故,说无始无明。”无明无始,故生死无始、众生无始、世间无始。后道、儒诸家亦用其语。如《洞玄本行经》:“南极尊祖化其形骸于无始之胞,一劫而生,得为男。”宋朱熹诗云:“高人山水心,结习自无始。”
      
      注释
      ①张涌泉《汉语俗字研究》55页
      ②曾良《南北朝笔记小说零札》,《古籍整理研究》2000年第3期
      ③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编《俗语佛源》48页
      
       (通讯地址:361005厦门大学中文系2004级博士生)

    推荐访问:校勘 西湖 佳话 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