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工作计划 > 正文

    美梦幻灭是什么意思_美梦幻灭,草根亦死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19-01-08 04:34:24 点击:

      关键词:美国梦 草根 幻灭 自尊 期望   摘 要: 《推销员之死》一剧追溯了草根人物威利・洛曼生前24小时的故事。63岁的威利作为一名推销员毕生辛勤劳作,本想实现自己的美国梦却最终不得不以悲惨自杀而了解余生。作为一部经典巨作,其强悍的情感震撼力使之影响西洋戏剧界半个多世纪。剧中的悲剧主角威利虽孜孜不懈幻想通过一己之力美梦成真,殊不知虚幻的美国梦带给他的无非是海市蜃楼般的结局。走到绝望边缘的威利至死未能彻底醒悟,通过自杀换取保险赔偿金来助子完成那虚幻的“美国梦”。本文旨在通过对文本的细读来重新审视威利的草根梦想,揭示他的悲剧命运根源。
      
      阿瑟・米勒《推销员之死》一剧中的草根主角威利・洛曼原型来自传奇人物戴夫・辛格曼。同他一样,威利也是一个充满幻想的勤劳百姓,憧憬着通过辛勤劳动致富成功。他也曾经辉煌过,推销出去过数目不菲的商品,可当他风烛残年之际,他这一辈子的推销经验似乎不再灵验。虽然他老实本分,可是人们不再眷顾这位曾经意气风发的推销员。没有了昔日的推销业绩,草根威利变成了“无能”的“代言人”。他迷惑了,失望了,原本依寄自己风光养家的他现在不得不正视惨痛的残酷现实。他因无法给予妻子应有的生活品质而羞愧万分,看到老妻灯下缝补旧袜更是让他心如刀割。于是乎,威利的出场便是手提两个提箱,口中无奈地念叨着“哎,天哪,哎,天啊!”①他的身体已经筋疲力尽,精神也备受折磨,痛苦与无奈溢于言表。他不能好好地开车,因为脑海里不时地浮现幻影。自言自语也是家常便饭。身体的每况愈下更是严重制约了他的推销能力。“以前的他每天往波士顿跑个六七趟也不在话下,现在的他从车里拿出手提箱,放进车里再拿出来就累得上气不接下气了。走是走不动了,他只能动动嘴。”②无钱度日,他只好去找查理厚着脸皮借来50块钱,回到家中还要维护自尊,瞒着老婆说是他刚刚发来的薪水。精神和肉体的严重受挫已经折磨得这位花甲老人不堪一击,他对妻子的言语之中流露出深深的挫败感。“大家不爱跟我说话了……我也不知道怎么回事,他们和我擦肩而过,仿佛我根本不存在……我能感觉到,我一进屋,他们好像都在嘲笑我。”威利总是一副“精疲力竭”③的样子,为了缓解疼痛与压力,威利唯一能做的就是瘫坐在椅子上,“身子后倚,疲惫不堪”④。威利被霍华德解雇的时候,他唯一的反应也还是瘫坐在椅子上,无可奈何。对于椅子的强调描写也正是米勒的用意,以此来突显威利的无能与疲惫。
      威利无法再挣钱养家,这一残酷的事实无时无刻不在折磨着他的心灵与身体,于是他只能时常沉浸在往昔的回忆里度日。面对经济大萧条的大环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异常冷漠。威利对霍华德抱怨说:“以前还有点人情味,现在,它早就荡然无存了。什么友情人情统统找不到了。你明白我的意思么?他们不认识我了。”⑤人与人之间的仅仅是赤裸裸的金钱关系了。威利年轻力壮时也曾经叱咤风云,他的业绩也曾令人叹为观止。那时候他人见人爱,也是老板的得力爱将。可是现在的老威利,风光不再。他与老板霍华德之间的对话场景就清楚地勾勒了老板对绝望的老威利不屑一顾的态度。他不顾威利的困窘,毫不犹豫地抛弃了这位曾经为他挥洒汗水的老将。的确,在这一切向钱看的利益至上社会中,没有利用价值的人唯一结局就是被无情地遗弃。就连他死后,除了查理没有任何人来悼念他。
      失业无疑对于威利是致命一击,更是他悲剧结局的最主要原因。没了营生,威利的命运彻底地逆转,整个世界都背弃了他。老推销员绝望了,他原本是奋斗就能成功精神的化身,可现如今确是绝望草根的代表。他孜孜不懈地奋斗,努力成为成功的商界精英、家庭中的合格丈夫、父亲。他想实现自我价值,赢得爱戴与尊重,实现自己的美国梦。可惜他的梦想与价值观发生了扭曲,即便如此,他依旧情绪高涨,热忱洋溢。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他的激情体现的他一个平常草根的伟大之处。他毕生追求梦想,这正是导致他悲剧结局的根源。当然,威利的死不应是他本人独自的责任。时下的社会一味追求成功与物质消费,威利自然也就习惯于将金钱和成功贯穿于一切事物当中。他的价值观被社会贴上了无形的标签,由此导致的种种有形和无形的冲突最终以威利自身的毁灭而告终。我们必须明确的是,威利的死并不是无谓的牺牲,它是一种道德层面上的胜利。他的胜利在于保守了那份正直、诚实,在于那份为追求理想世界的执著,即便是受到重挫也毫不妥协的精神,哪怕是为此将付出粉身碎骨的代价也在所不惜。
      威利虽然年迈力薄,但是他自尊心依旧如常。他不愿接受查理的提议,也耻于依赖儿子为生。他毕生的最大梦想是通过自己的努力而功成名就。可惜命运弄人,最终不得不去借钱来维护自己那份名存实亡的自尊。他羞于向琳达坦白他的事业已告终结,同时又不受查理好心提供给他的工作,为的还是那份尊严。他知道查理的提议是出于怜悯之心,他固执地认为拒绝这份工作就是维护了自尊,于是他说:“我不能为你工作,就是这么回事,别问我为什么。”⑥他天真地以为,这样做是保证他继续当受到爱戴的父亲及给子女提供好前途的必要条件,于是他选择了牺牲自己。也正是这份谬误的自尊导致了他自杀的悲剧。
      威利对大儿子毕夫的期望也过高了。他把毕生的希望全部寄托给了毕夫,将他的成功与失败全部视为己任。他把自己的人生哲学灌输给毕夫,教他如何依靠好外表好性格去寻求成功:“我说,别看伯纳德学习成绩好,等他将来做买卖,我说,你比他强百倍。我感谢老天爷把你们弟兄们造得像美男子,因为谁能在商界出头露脸,谁能创造个人利益,谁就能有所作为。只要大家都喜欢你,你就什么都不缺了。”⑦他把自己的观念深深植根于孩子们的头脑当中,孩子们也对他盲目崇拜。这些虚幻的美梦冲昏了孩子们的头脑,使他们自高自大、不可一世。对于威利来说,只要毕夫能成功,他不惜一切代价。只要毕夫成功了,威利就能重塑自信去面对那些曾经鄙视他的人们,并且证明给他弟弟本看他不去阿拉斯加是多么英明的决策。到那时,查理和伯纳德等人也自然明白他的人生哲学并非不现实。可惜,毕夫从小到大,麻烦不断,嘲弄数学老师,考试不及格,工作换了一个又一个,偷老板的钢笔。面对儿子的不争气,威利失望至极,可同时又对毕夫心存幻想。于是在毕夫告诉他要去找老板谈工作的事宜时,威利又一次充满了对美好未来的憧憬。尽管威利没有了工作,他却满怀希望毕夫能够说服老板借钱给他,重整雄风。这次见面成了威利最后的救命稻草。可是当毕夫告诉威利他遭受拒绝的时候,老人彻底绝望了。从琳达的言语中就能印证威利的挫败惨状:“他受了很大的羞辱,进屋的时候腿脚都不利落了。”最后毕夫大声斥责威利,是他那虚幻的美国梦毁了他们两父子,这时威利才如梦方醒,美梦幻灭了!他感觉到所有的一切都丧失了:没了工作,没了自我价值,儿子的爱与尊敬也没了,就连生命的意义也消失殆尽了。他本不愿意承认自己是个无名小卒,可事实证明他的确如此。可怜兮兮的他,最终选择以死来保存那个已经破碎的幻梦,“本,一切都将改变……但是我的葬礼肯定规模小不了……那些老伙计们肯定都会开着各式各样的车来,那小子肯定得惊呆了,他还不知道吧,我名气大得很!……”⑧可惜事与愿违,在葬礼的安魂弥撒音乐中,只有查理来悼念老威利,而老人死前仍充满希望的儿子毕夫却认为威利的牺牲是再愚蠢不过的行为。威利的一生充满了败笔,他的悲惨命运也与他生前的美丽幻想形成鲜明的对比。
      威利・洛曼代表了美国最普通的草根民众,他对于美国梦的不懈追寻最终导致了他现实生活中的失败。威利所遵循的准则,积极主动、勤奋努力、独立自由、消费至上、满足自我等精神和价值观念也是其他美国草根们的向往与追求。因此威利的悲剧也代表了其他百姓的痛苦与尴尬。威利穷其一生也未能实现他的抱负,他的梦想和现实也是格格不入。因为不切实际的幻梦和错误的价值观念,威利献出了自己的生命。他的悲剧并不是他个人的悲剧,而是时代的悲剧,是现实社会的悲剧缩影。
      
      作者简介:郑 瑾,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英美文学、英语教学。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Miller, Arthur. Death of the Salesman. London: Penguin Books, 1976. P12, P56,P65,P67,P81,P97,P33,P126.
      
      参考文献:
      [1] Bigsby, Christopher. Arthur Miller.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1.
      [2] Miller, Arthur. Death of the Salesman. London: Penguin Books, 1976.
      [3] 邓建华.小人物的悲剧――浅析“美国梦”在《推销员之死》中的体现与幻灭.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十七卷第三期,2005.
      [4] 黄佳辉.他需要的不是同情或赞美――从心理角度透视威利・洛曼之死.甘肃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第17卷・专辑,2001.
      [5] 刘耘.威利之死和现代悲剧――浅评《推销员之死》.福建党校学报,第九期,2005.
      [6] 明艳.梦想与现实的冲突――浅析《推销员之死》中威利・洛曼的悲剧.考试周刊,第39期,2007.
      [7] 庞丽娟.推销员威利・洛曼之死因探析.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二卷第四期,2004.
      
      (责任编辑:水 涓)

    推荐访问:幻灭 草根 美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