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工作计划 > 正文

    从《房间》看哈罗德.品特的犹太情结|哈罗德.品特《房间》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19-01-08 04:34:01 点击:

      关键词:《房间》 生存威胁 犹太情结   摘 要: 本文以英国20世纪剧作家哈罗德・品特的作品《房间》为例,分析了品特的生存威胁,指出该剧体现了品特的荒诞思想和犹太情结,并指出品特的犹太情结和他个人的生活环境与人生经历有关。
      
      哈罗德・品特(Harold Pinter)1930年10月出生于伦敦东区的一个犹太人家庭,在世界戏剧界享有盛名,是荒诞派戏剧的先驱人物之一,被公认为20世纪英国最杰出的剧作家,《牛津英语词典》甚至增添了从他的名字派生出来的形容词“Pinteresque”(品特特征的),就是一种证明。“Pinteresque”用来形容交织着威胁、恐怖和神秘的独特气氛,以及习惯保持沉默,语言捉摸不定,想法总是表达不完整、不清楚的一些特殊人物特征。2005年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更是对其艺术成就的充分肯定。品特是继萧伯纳和贝克特之后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第三位英国剧作家,被评论界誉为继萧伯纳之后英国杰出的剧作家。负责诺贝尔奖评奖的瑞典皇家学院认为:“品特使戏剧回归到了它的基本元素:一个封闭的空间和不可预知的对话。人们在这些对话里受到彼此的控制,一切矫饰土崩瓦解。”他创作了29部戏剧和20多部电影剧本,此外还有不少诗歌和散文。其中《看房者》、《生日晚会》、《归家》等作品可以说代表了西方现代派戏剧的最高成就。
      
      一、品特的犹太情结
      
      品特的作品主要表现人在社会中的压迫感、不安全感及威胁感,人与人之间交流闭塞,无法沟通,表现人对未知事物和对外界的恐惧。戏剧中人物常常不由自主地感到莫名的恐惧,由于恐惧而断绝与外界的联系以保护自身不受外界的伤害。但这种隔绝不仅不能带来安全感,反而使人因为自我封闭而丧失了反抗的能力和摆脱内心困扰的能力,因而陷入更大的恐惧之中。品特作品还常常充满暴力,这无疑与他早年的生活经历同时又是犹太人身份密切相关。
      品特出生于伦敦东区一个犹太家庭,父亲是裁缝,母亲在家操持家务,生活十分艰辛。童年时期的战争阴影和作为犹太孩子在“反犹思潮”迫害下所留下的心理阴影,在他的剧作中几乎都得到反映,形成了他颇有特色的“威胁喜剧”。当时的伦敦东区就好像一座政治战场,那里聚集着大量的犹太人及各国的难民,一战以后,更多的外来者涌入进来,那些人都为自己的生存空间争夺一席之地,那里的暴力冲突可想而知。品特作为一个犹太孩子,受到排挤和被孤立,常常恐惧不安,承受着种种心理压力,他自己曾经说过:“每个人不是在此就是在彼总要遭遇到暴力袭击。”这使得本身就有些孤僻的品特,有了一种更深的孤独感。
      品特的早期经历为他以后的戏剧创作提供了真实素材。剧中人物一般都被置于房间内,并且他们都有一种威胁感和恐惧感。他们到底惧怕什么呢?品特在一次接受采访中说:“很显然,他们害怕房间外的一切。房间外面是一个压迫着人、使人感到惧怕的世界。我们都处于这样的生活中,我们都生活在房间内,而房间外的世界就是难以说明的,使人恐惧的、令人好奇的和令人震惊的。”所以在品特的一些剧作中,我们常看到剧中人物生活在一种不安定的阴影中,人们小心谨慎地保卫着自己的“领地”免受攻击,但同时又窥视着他人的“领地”,他们常通过对同类人的控制来实现“自保”。
      自1957年他的第一部,也是使之成名的戏剧《房间》问世之后,品特似乎一直在他的作品中贯穿着他的“威胁”模式,如《生日晚会》、《送菜升降机》及《微痛》都表达了个人生存的不安和恐惧感。在这些作品中,人物的生存环境都面临着一种莫名其妙的威胁,都有外来的入侵者。品特戏剧的场景常常局限于一个房间中,黑暗得让人感觉到窒息,人物被一种莫名的人或力量威胁着,他们为了生存必须挣扎着。品特威胁戏剧的另一突出表现就是房间内的人也为争夺房间和争夺同盟而构成相互威胁甚至相互伤害。这样,人和人的关系就变成了人人自危,相互伤害。
      
      二、品特的生存威胁在《房间》中的体现
      
      《房间》一剧剧情并不复杂,故事发生在一个寒冷的早晨,老妇人罗斯正在为她的丈夫伯特准备早餐。罗斯唠唠叨叨说个没完,伯特却一言不发,埋头看报。本来住在自己温暖的房间里没有什么可忧虑的,可罗斯却偏偏担心住在地下室的人,这样就暗示出温暖的房间可能潜伏着危险。伯特始终一言不发,即使是基德,罗斯称他是房东,但很有可能只是个看门人,进来时,伯特也是一言不发。一对夫妻,女人是如此明显地表现自己的爱,而男人显而易见地不接受,这似乎也是一种危险,女人努力地维持这种关系,而男人却保持着沉默,他是否会将女人遗弃?这也是一种威胁。罗斯一再追问基德关于地下室租户的情况,但基德并不回答她的问题,他作为房东甚至连这幢房子的层数都不知道。所有这些细节,如一言不发的伯特,答非所问的房东基德,表情焦虑又唠唠叨叨固守温暖房间的罗斯,一间坐落在不知何层、不知大小的楼里的房子,堆积在一起,构建了一种紧张不安的威胁气氛。
      随着剧情的深入,观众心中那种莫名的威胁感也随之加重。基德和伯特离开以后,房间里只剩下罗斯一人,当罗斯开门出去倒垃圾时,两个自称是桑德斯的年轻夫妇站在门外说是来找房子的,但他们要看的房子正是罗斯所住的房间,年轻夫妇说出的房东的名字也不叫基德,此时观众心中的悬念又一次加重了。桑德斯夫妇告诉罗斯在他们找房东的过程中曾到过地下室,突然下面有声音告诉他们空房间是七号,而这正是罗斯住的房间。如此品特就精巧地创造了一种威胁的气氛,房间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安全庇护所,人们被剥夺了最基本的安全感,社会的威胁无处不在,无处不有。桑德斯夫妇走后,一个自称赖利的黑人盲人走了进来。赖利为罗斯带来了她父亲的口信:“你父亲让你回家去,回去吧,萨尔。”赖利用另外一个名字萨尔称呼罗斯,对于萨尔这个名字罗斯并没否认。此时观众并未弄清楚赖利的真实身份,他可能是罗斯父亲的信差,也许是罗斯父亲本人。而罗斯可能使用的也是假名,为了逃避某种东西而与伯特住在一起,尽可能掩盖自己的真实身份。这也说明了为什么罗斯总是极力讨好伯特,她对周围世界有着恐惧,有着被人发现和被人逐出去的恐惧。
      在《房间》一剧中,剧尾展现出来的是伯特的暴力举动。伯特回来后,当他注意到那个自称赖利的陌生黑人的时候,突然举起凳子,并残忍地殴打他,直到陌生人一动不动。他对赖利进行攻击,暗示出他受压抑的感觉,他觉得此人威胁到了他与罗斯的关系。此时品特揭示了一个暴力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人人不安、自危,所以野蛮地固守着和捍卫着自己的领地、财产和自由。剧作也真实地从夫妻关系出发,来探讨人和人之间的冷漠和存在的威胁感。夫妻关系本应是人际关系中最为亲密的一种,家庭本应是最和谐的单位,而在品特笔下,夫妻却矛盾重重,即使朝夕相处,他们的心却很孤独,彼此无法交流,无法沟通。这既表明人世间已无亲密关系可言,也说明了威胁无处不在。《房间》中夫妻的对话成了妻子的独白,表现了西方社会人与人之间的隔膜,即使在夫妻关系中,在自己的家里,人也不得不把自己包裹起来,但正是这些掩盖了人物内心的恐惧。品特的戏剧在揭示人的荒诞处境时,更是表现了人活在这个世界上时时刻刻都处于难以摆脱的威胁之中。
      
      三、《房间》中的房间意象
      
      品特的戏剧,常是这么一个情形:一个狭小的房间,人们被困在一起。即,一间屋子,两个人,或站着,坐着,或说话,或沉默,这就是品特式的戏剧,这也就是人生在世,大部分时候人们所处的状态。《房间》中罗斯生活在自己小小的房间里,她深信这房间是整栋房子里最好的房间。她不停地就此事唠叨不休,无形中向观众透露了她对自己现在处境的担心和忧虑,她想呆在房间里以躲避外界的干扰和威胁。外界一次又一次的闯入,先是基德先生、桑德斯夫妇,特别是最后赖利的闯入,打破了房间内的安全和温暖,带来了她一生都试图回避的过去,也打破了一切的平衡。外来的入侵甚至引发了房间内的暴力,罗斯的双目失明是毁灭的象征,意味着外界的黑暗已经侵
      入她的房间并吞噬了她的房间。对罗斯而言,房间以外都是黑暗,而威胁就潜藏于黑暗之中。不管她采取什么行动,她苦心经营起来的温暖、光明的房间已被外界一次又一次的闯入所推倒,她努力建立起来的安全生活已经被彻底打破,最终还是牺牲在外界的威胁之下。
      在整部剧作中,品特用高超的手段表达着一种“生存焦虑”。罗斯一次又一次庆幸自己住在温暖的房间里,而没有住在地下室。其实,她越这样庆幸,越显示出她的焦虑。拥有房间就意味着拥有家庭,拥有自己在社会上的安身之所,这是生存的基本条件,失去房间可能就失去了生存之本,因此房间里的一切极具保护性。所以“有”与“失”就会产生“守”与“夺”,进而产生危机感、焦虑感和威胁,人们一旦失去房间必然会流离失所。这就难怪罗斯一方面极力讨好伯特,一方面对找房子的年轻夫妻勃然大怒。可以说伯特是罗斯的收留者,罗斯很有可能以前发生过什么事情才会离家出走,而与伯特住在一起,使她找到了家的感觉,得到了最基本的安全感,因此她庆幸房间的温暖舒适,而找房子的夫妻很可能会使她面临失去房间的危险。
      品特的生存威胁剧还体现在他后来的几部作品里,在《送菜升降机》中,等候命令的杀手不仅面临室外神秘力量的威胁,即外部世界对人的迫胁,更可悲的是,还要面临同处一室人与人之间的威胁。更使观众感到威胁无处不在,且令人无处可逃的则是《生日晚会》,主人公是因为害怕莫名的威胁才躲到一个寓所里,然而最终他的隐藏梦还是被打碎了。品特一部部作品均表明人类生活在世界上是不安全的,威胁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品特似乎一直在回避自己的犹太身份,他在自己的剧作中很少提到“犹太”这个词,好像表明他的创作与思想与犹太民族没有什么关系。然而,这一切都只是表面现象,对于一个出生在犹太家庭的人来说,犹太文化对品特不可能没有影响。正像大多数的犹太人在意自己的身世一样,品特对于自己所出自的犹太人支系,一直也在认真地考证着,“品特相信他父亲的家族是从匈牙利来到英国的,而品特这个名字也的确是匈牙利支系的犹太人用的,但也有来自西班牙犹太人的后裔和葡萄牙的犹太人后裔叫品图或者品拓的,因此他们最开始也可能是来自与西班牙犹太人支系的。”这一切在别人看来十分细微的差别,却让品特心存困惑,他似乎不断地在考证着自己的来源,这在他的作品中常有反映,如在《侏儒》中皮特和莱昂就曾谈论马可和马可家族的来源问题。在很多作品中品特不仅模糊了身份的来源,而且将这样的来源作为一种悬疑贯穿其中。品特在剧作中似乎一直萦绕着这样的询问与思考:“我是谁?”“我的祖先是谁?”“我来自何方?”
      总之,品特这位犹太作家的作品与他犹太人身份之间有着密切联系,对于一个出生在犹太家庭的人来说,犹太身份对他的影响是与生俱来的,使得他的作品始终充满了神秘、焦虑和威胁的感觉,剧中人物常困在一个狭窄的房间内,外界似乎总有什么可怕的东西潜伏着,或是等候着,随时可能进入这个本来就很狭小的空间,给剧中人物带来毁灭性的威胁。品特从来都没有真正摆脱犹太民族对他的影响,他的戏剧所体现出的作家身上的犹太性显然是其戏剧的重要特征之一,鲜明地体现了作家的犹太情结。
      
      作者简介:李 华,河南工程学院外语系副教授,首都师范大学国际外语学院硕士,研究方向为英美文学、英语语言学。
      
      参考文献:
      [1] Arnold P.Hinchliffe.Harold Pinter,(Twayne Publishers 1981)p.31.
      [2] Martin Esslin.Pinter the playwright,(fourthed. Methuen LondonLtd.,1984) p.39.
      [3] Martin Esslin . Pinter the playwright,(fourth ed.),Methuen & Co ltd.,UK,1984,p.66.省略

    推荐访问:犹太 情结 房间 哈罗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