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工作计划 > 正文

    吉林省现代物流业的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_物流业发展现状及趋势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19-05-08 04:45:00 点击:

      摘要:文章基于2006年~2011年相关资料和数据,从总体状况和主要子行业发展情况两方面分析吉林省现代物流业发展现状,结合其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差距,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物流;现代物流业;子行业;联动
      一、 引言
      现代物流业是一种具有现代技术和管理组织特征、涵盖交通运输、仓储、信息、流通加工、包装、装卸搬运、区域分拨和配送等行业在内的复合型服务产业。根据社会物流统计核算与报表制度,现代物流业可以划分为专业物流活动和自主物流活动,本文的研究与专业物流活动界定的口径是一致的。吉林省是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对于吉林省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扩大对外开放和提升区域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
      二、 吉林省现代物流业的发展现状
      1. 总体状况。近几年,吉林省的社会物流总额一直呈增长态势。2006年全省社会物流总额为11 861.3亿元,到2011年已增长至27 378.5亿元,其中,工业品物流总额为19 813.5亿元,占社会物流总额的比重为72.4%,仍然是带动社会物流总额增长的主要因素。作为社会物流业创造效益的重要指标,吉林省的物流业增加值一直在稳步提升,从2006年的287.0亿元增至2011年的622.0亿元,占全部服务业增加值的17.0%,占地区GDP的比重为6.0%,这说明物流业在吉林省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2011年吉林省社会物流总费用为1 881.8亿元,同比增长22.5%,是2006年以来物流总费用增长最快的一年,增幅比上年提高4.5个百分点。尽管如此,近年来这一指标呈现出稳步下降的趋势,表明全省物流效率有所提高。
      随着吉林省物流需求规模不断扩大,物流基础设施条件逐年改善,仓储和物流园区建设工作稳步推进,为吉林省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提供了基础保障。吉林省原有的运输、仓储、批发等传统物流企业,不断拓展和延伸物流服务,逐步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型,以陆捷物流、长久物流为代表的大型本土物流企业已经开始开展全方位的物流服务。此外,在国家相关政策文件指引下,吉林省发布《关于促进物流业健康发展政策措施的实施意见》,从融资渠道、物流资源、政策支持、税收优惠、农产品物流等几方面提出相应的政策措施,进一步完善了物流业发展的政策环境,对于规范、鼓励和扶持物流业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指导和推动作用。
      2. 子行业发展情况。
      (1)交通运输业。受益于全球经济持续复苏,吉林省宏观经济继续快速发展,交通运输业也加快发展步伐,运输效率与服务水平有效提高,运输能力对全省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适应性进一步增强。“十一五”期间,吉林省交通运输业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 222.6亿元,2011年又完成累计投资160亿元。截至2011年底,吉林省综合交通运输网络规模(不含航空和管道线路)已经超过97 300公里,较2010年增长1 280公里。大批基础设施相继开工建设和投入运营,设施里程大幅增加,枢纽设施规模迅速扩大,不仅进一步完善了吉林省的交通运输体系,还为吉林省物流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吉林省交通运输领域的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市场化进程不断向前推进。例如,在高速公路建设方面,相关部门采取了存量资金置换、释放贷款空间、利用金融产品等措施,增加了资金流量,缓解了高速公路建设和还贷资金短缺的困难。在建设体制机制创新方面,提出了吉林省投吉林省建、吉林省补市建、企投企建等高速公路建设管理模式,并成功加以实行。
      (2)仓储业。在吉林省经济增长的大背景下,仓储业的各项经济指标均取得较高的增长速度。2011年,吉林省仓储业固定资产投资额达到65.6亿元,占物流相关行业固定资产投资额的比例由2006年的78.6%提高到了91.3%。同年,吉林省仓储业增加值达到13.27亿元,较2010年增长12.2%,占物流业增加值的比例与历年指标大致持平,充分反映了仓储业在现代物流业中的基础地位和重要作用。
      经过前些年的改革发展及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的需要,吉林省一些仓储企业在经营方式、增值服务与商业模式上进行创新。一批老企业立足于本企业的实际情况与市场需要,通过大量整合社会仓库、市场物业与仓储物流并举、新建立体仓库等形式,逐渐确立本企业的市场定位与主营业务,分别取得良好的效果。仓储企业的服务功能也在逐步完善,企业在管理仓库的同时,开展了流通加工、分拣包装与配送业务,有条件的企业还开展了仓单质押贷款监管业务,甚至具备了为客户管理与控制库存的能力。
      (3)邮政业。2011年吉林省邮政业固定资产投资额为1.9亿元,较2006年增长了72.7%;邮政业增加值达到15.26亿元,较2010年增长25.8个百分点;邮路总长度达到91 456公里,是2006年的2.1倍,较2010年增长了8.4%。这些都充分反映出吉林省邮政业强劲的发展势头。吉林邮政物流依托全国邮政网络,形成了实物传递网、信息处理网、金融结算网三网合一和实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三流融合的独特优势。目前,吉林邮政物流所从事的业务主要是第三方物流服务以及针对服务“三农”开展的农资分销配送业务,“三农”服务网点覆盖50%的村(屯)。第三方物流服务主要是以服务省内外的医药生产、医药批发客户为重点,同时对IT、化妆品、服装、图书以及汽配行业提供规范、健康的精益物流服务。
      三、 吉林省现代物流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吉林省物流业发展已经开始起步,在一些领域和地区表现出较好较快发展的趋势,但其发展水平仍处在初期阶段,与现代物流业的发展要求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
      1. 物流业总体发展水平仍然偏低。虽然2006年~2011年吉林省物流业增加值稳步增长,但占GDP的比重却持续下滑,2011年该比重下降至6.0%,比全国平均水平低0.8个百分点,这说明吉林省物流业发展水平还较低,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较弱。2011年吉林省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为17.8%,远远高于发达国家10%的平均水平,同时也高于国内发达地区15.1%的平均水平。这进一步说明吉林省物流业发展缓慢,物流效率亟待提高,以满足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的需要。   2. 保障物流业发展的外部环境缺失。与发达国家及地区相比,吉林省物流市场环境还不尽理想,中小物流企业数量众多,且大多从事低端服务,服务差异化程度弱,利润水平低,企业竞争手段不规范,物流市场的运行秩序与整体形象受到一定的损害。由于物流业涉及多个部门和行业,大量的发展政策及法规、发展战略及规划、组织管理及协调工作需要各个部门和行业的互相配合,统一管理。目前在政府部门的设置中,还没有明确主管物流的部门,部门分割的状况在相当程度上影响了物流产业的发展。为此,吉林省有必要建立由相关部门和单位组成的统一协调管理机构,研究制定吉林省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和政策措施,协调解决现代物流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虽然吉林省已经先后出台了一系列引导物流业发展的政策,但与浙江、江苏、广东等物流业发展较快的地区相比,政策扶持面窄、力度不大,仍需继续进行深入完善。
      3. 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有待加强。近年来,吉林省在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已经卓有成效,为我省现代物流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但是物流基础设施数量虽有增长,但质量仍有待提高。例如,2011年吉林省各种公路里程91 754公里,其中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为4 132公里,占公路总量的4.5%。而日本在1999年的公路总长度为1 161 894公里,其中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通车里程为60 140公里,占公路总量的5.18%;美国在1999年的公路总长度为6 304 193公里,其中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通车里程为1 974 697公里,占公路总量的31.33%。可见,虽然吉林省的公路建设取得了较高的增长速度,但高速公路与一级公路通车里程占公路总量的比例比较小,甚至低于日本和美国1999年的水平,这说明吉林省物流基础设施的质量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着较大差距。
      4. 物流业与制造业联动发展水平低。物流业的发达程度和发展水平,直接关系到制造业的效率和效益。吉林省制造业基础雄厚,汽车制造、装备制造、石油化工、生物医药、农产品加工等产业发展水平较高。虽然近几年吉林省现代物流业发展框架已初步显现,但目前看来,物流业的发展水平与制造业相比还存在很大的差距,无法实现与制造业之间良好的、较高层次的联动发展,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吉林省制造业的结构升级和转型。吉林省制造企业的物流需求分散在各个部门和企业,没有转化为社会化的需求,导致物流运作成本高、效率低;而由于社会化需求不足,专业化物流的发展受到制约,适应制造企业需要的物流服务能力无法得到提高,因此出现了有效需求不足和供应能力不够并存的矛盾。
      5. 物流行业高素质人才匮乏。随着吉林省现代物流业的迅速发展,专业人才匮乏的问题也逐渐显现。分析吉林省物流人才匮乏的原因,一是因为我国物流教育培训工作起步晚、规模小,目前吉林省开设物流管理专业的高校数量非常有限,市场上受过正规教育的物流专业人才明显不足;二是物流学历教育还不能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与实践结合方面有所欠缺,而职业培训的市场秩序又较为混乱;三是与国内发达地区相比,吉林省知名的物流企业数量少,工资待遇水平不高,很多物流专业的高校毕业生选择了省外就业,人才流失现象严重。
      6. 物流标准化建设滞后。因为物流业是跨地区、跨行业的运作系统,标准化程度的高低不仅关系到各种物流功能、要素之间的有效衔接和协调发展,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全社会物流效率的提高。吉林省在物流标准化建设方面出现很多滞后问题,主要表现在缺乏有关的标准及规章制度,同时在推行标准方面也缺乏必要的力度。例如各种运输方式之间标准不统一;物流器具标准不配套;使用托盘标准不统一;在产品包装标准与物流设施标准之间缺乏有效的衔接;物流信息系统之间缺乏路径接口标准,以EDI、互联网等为基础的物流信息系统难以在实践中得到应用等。
      四、 吉林省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对策
      1. 加强和完善基础工作。一是建立工作联系制度。建议由吉林省发改委牵头,建立有关部门参加的联系会议制度,统一研究协调全省物流发展的重大问题和政策。二是建立现代物流企业和政府部门联系制度。通过月报告、季调度、半年检查、全年总结的形式,随时掌握现代物流的发展进程。三是建立和完善现代物流项目库。从项目名称、项目法人、项目概况和投资环境等几个方面掌握全省现代物流发展状况,实行动态管理。四是调整和充实现代物流专家人才库。充分发挥吉林省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相对密集,专家学者比较集中的优势,有针对性地发现一批、推荐一批、储存一批、培养一批专业人才和知名专家。五是培育示范企业,选择一批经营规模大、管理科学、社会效益良好的典型企业作为现代物流业示范企业,重点扶持、大力宣传,充分发挥典型企业的示范带动作用。
      2. 营造现代物流业发展的良好环境。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涉及广泛的地域和部门,需要一个权威的协调领导机构,理顺体制、制定规划,为吉林省现代物流业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促使区域物流向着整体化、规范化、现代化、信息化、规模化、专业化方向发展。为此,一要建立健全政策体系,致力于建设开放的、有序的、公平竞争的物流大市场,使物流企业有规可循;二要及早解决部门分割的现象,不能沿袭过去由商业、外贸、仓储、运输各管一摊的情况,各级主管部门要沟通协调有关部门在权限内制定融资、交通运输、工商管理、税收、跨区营运的政策法规,简化审批手续等;三要着重进行物流基础设施的规划与建设,在建设物流中心和物流园区的过程中,应给予地价、税收等方面的优惠,并致力于外围支持条件的改善。
      3. 完善物流基础设施条件。虽然目前吉林省拥有较为发达的交通网络,但高等级公路比重仍然较低,铁路网陈旧老化己不适应现代铁路运输的需要。为此,政府应加强对基础设施的投资和改造力度,提高高等级公路的比重,改造落后的铁路网络,通过不断完善公路、铁路、水运等基础设施条件,提高主要物流通道的通行能力和辐射能力。尤其要提升哈尔滨—长春—沈阳—大连(营口)等主轴物流通道的通行能力,进一步拓展主轴通道的辐射范围,增强主轴通道与沿海港口和边境口岸的联系。   4. 推动物流业与制造业联动发展。
      (1)发挥政府的引导和推动作用。为了促进物流业和制造业良性互动发展,政府应在政策、法规、规划等方面积极进行引导和规范。第一,可以组织相关人员成立物流业与制造业联动发展综合管理办公室,全面负责相关政策、规划、组织、实施等方面的工作;第二,可以通过在重点行业或企业进行试点工作,总结并逐步推广经验,发挥示范作用;第三,政府要对参与示范工程的企业制定必要的扶持政策或激励措施,使参与各方都能享受到联动发展带来的益处,提高企业参与“两业”联动发展工程的积极性。
      (2)发挥行业协会的桥梁和纽带作用。行业协会要积极搭建交流平台,在物流市场中发挥协调、咨询、服务和沟通的职能,扩大各行业对物流业与制造业联动发展的认识。可以由物流主管部门牵头,加强与制造业相关行业协会的合作,帮助制造企业与物流企业寻找结合点,创造合作机会。另外,行业协会必须大力开展物流标准的推广、应用工作,为制造业与物流业的联动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3)积极鼓励制造企业物流外包。由于吉林省绝大多数物流企业层次低、规模小、服务水平不高,很难达到制造业企业的需求,制约了吉林省物流业与制造业的联动发展。为此,政府一方面要鼓励、引导和扶持物流企业做大做强,做精做细,培育能满足生产企业物流服务需求的市场供给主体,不断提升其服务能力;另一方面,应通过减免税收、信贷优先、安置富余人员等措施,引导制造企业剥离物流资产和业务,加大物流外包力度。
      5. 建立物流人才保障体系。首先,应加强物流企业内部人员培训,通过定期举办物流讲座或培训班等形式,对现有物流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进行再培训和再教育,更新知识,提高人员素质。其次,要广泛从社会上招聘新型人才。从政府层面上,要制定切实有效的具有吸引力的政策措施,吸引国内外物流人才加盟我省现代物流行业;从企业层面上,可以通过健全企业物流运行机制和激励机制,切实提高物流人员的福利待遇水平,吸引和留住人才,并充分发挥其在企业内工作的主观能动性。再次,加快建立产、学、研相结合的物流人才培养体系。可以通过在更多的学校中设置物流专业,或者校企联合办学,引导和支持行业协会或有实力的高校开展对物流人才的培养。
      6. 加快物流业信息化和标准化建设。信息化和标准化是物流业现代化转型的两个重要支柱。就物流业信息化建设而言,吉林省政府部门应加大在这一领域的投入和引导,设立信息化建设专项资金,重点支持长春、吉林等区域性物流节点城市的公共信息平台建设;加快建立平台间信息交换标准,网上平台间互联互通机制,推动跨区域、多领域的信息网络联盟合作;建设重大装备、粮食、冷链等行业物流信息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社会化、专业化的物流信息服务;支持物流企业与商贸、生产企业信息对接、数据交换,提高物流运作效率,降低物流成本,培育一批具有竞争力的物流信息服务企业。
      就物流业标准化建设而言,应尽快完善标准形成机制,加大物流标准的制定和宣贯力度。政府应鼓励物流企业积极参与国家、行业物流标准的制定,组织实施一批对物流产业发展和服务水平提升有重大影响的物流标准,通过实施标准化战略推动吉林省物流技术设施、物流信息化建设及物流管理与国际接轨。在有关行业协会和企业中,率先制定和使用化工、医药、食品、冷链、农产品等物流作业和物流服务地方标准,并争取上升为国家行业标准。
      参考文献:
      1. 吴安平,杨朝丹等.吉林省物流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1,(12):91-94.
      2. 杜漪,陈静波.物流外包的价值创造与发展趋势.软科学,2007,(3):67-68,80.
      3. 邵扬,梁亮等.物流业对吉林省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长春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3):173-175.
      4. 王茂林,刘秉镰.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趋势.现代管理科学,2009,(3):59-61.
      基金项目:吉林省教育厅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基于共生理论的吉林省物流业与制造业联动发展模式研究”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沙颖,吉林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物流管理系副主任、讲师,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博士生;崔宏桥,吉林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讲师;车延杰,吉林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
      收稿日期:2012-10-25。

    推荐访问:吉林省 物流业 发展现状 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