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工作计划 > 正文

    微软帝国 [系统,,炼成微软帝国的基石]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19-05-05 04:50:39 点击:

      2012年10月,Windows 8的发布是微软再一次借助“系统”产品重振雄风的举措。虽然此举前景不明,但是,无论是早期的MS-DOS,还是后来的Windows,微软帝国的建立,无一不与系统有关,甚至可以说,一部微软修炼成帝国的历史,便是其成功推出系统的历史。
      让我们掀开尘封的记忆,来看看这段历史。
      起步
      1975年6月,比尔·盖茨放弃了未来获得哈佛大学法律学士学位的机会, 和他的好朋友保罗·艾伦创办了微软公司。
      在此前的1974年的冬天,市场上出现了第一台“个人电脑”Altair8800。这是一种基于英特尔8008芯片的8位计算机,由于缺乏相应软件的支持,在当时并没有多大的实际用途,但它却是电脑走向个人的第一步。
      当时的盖茨和艾伦还在大学念书,他们敏锐地感觉到个人电脑的前途,自告奋勇地为Altair开发软件。1975年的1月到3月,整整8个星期,他们一直呆在盖茨的寝室里,没日没夜地编写和调试程序,他们几乎都不记得寝室的灯几时关过。最后,他们终于成功了,两个月通宵达旦的心血和智慧产生了世界上第一个BASIC编译器。
      三个月后,盖茨敏锐地意识到,计算机的发展太快,等大学毕业之后,他可能就失去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于是,1975年6月,盖茨经过认真考虑,决定放弃了这所世界上最好大学的毕业证书,毅然决然地选择退学创业,接着他又说服了万分震惊的父母。
      从此盖茨与保罗一起白手起家,在一间灰尘弥漫的汽车旅馆中租了一间办公室,开始了艰苦的创业里程。
      公司刚起步的时候,主要为各种电脑系统开发BASIC语言产品,盖茨和艾伦冲劲十足、精力充沛,根本就不知道什么是疲惫和劳累。他们挤在那个杂乱无章、噪音纷扰的小空间里,没日没夜地写程序,饿了吃个匹萨充饥。有时实在太累了就出去看场电影或开车兜兜风,以此来调节疲惫的身心。
      BASIC语言是一种易用易学的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盖茨和艾伦所开发的BASIC版本就是后来的Microsoft BASIC,也是MS-DOS操作系统的基础,而后者又是微软公司早期成功的关键。Microsoft BASIC后来成了Microsoft Quick BASIC,并逐步演变成为今天的Visual BASIC。
      MS-DOS
      20世纪80年代初,微软迎来了真正的发展契机。
      1980年,蓝色巨人IBM公司决心开发其划时代的产品IBM PC,便实施了一个名为“跳棋计划”项目,他们需要找一家软件公司合作开发一套个人电脑操作系统,可当时微软并不擅长写这种软件。但是,为了不错过这个与IBM合作的千载难逢的发展机会,比尔·盖茨动了一番脑筋:他想起了西雅图软件天才蒂姆·佩特森曾编写过一个QDOS软件,正好可以将其改造为PC的操作系统。
      最终微软从佩特森那里,仅以2.5万美元的价格购得QDOS的版权,并且在佩特森的帮助下,完成了这款影响深远的磁盘操作系统MS-DOS软件。
      1981年4月,佩特森离开了西雅图电脑制造公司,投到微软公司门下,这时才知道自己的操作系统被微软拿来作为IBM公司合作的产品之一。他当时非常恼火和后悔,不过也无可奈何,心想自己的成果虽然潜力无限,但在西雅图电脑制造公司却无法得到推广,相反由微软公司去发展完善,总比被埋没要好多了。
      MS-DOS伴随着IBM-PC电脑问世,由于所有PC个人电脑都需要安装MS-DOS,其用户竟然超过3000万,历史上从来没有哪个软件能够达到如此庞大的用户数。
      微软公司依托MS-DOS迅速崛起。
      此后,微软公司推出的图形化操作系统Windows,它在苹果公司Mac OS与IBM公司OS/2的夹击中脱颖而出,更奠定了微软在软件市场的垄断地位,也证明了盖茨过人的洞察力和独特的市场意识。
      雄心勃勃
      “视窗”无疑是20世纪最重要的计算机软件产品之一,这个无形的神奇玩意儿,改变了成千上万人的生活和工作。Windows软件最令人称道的技术创新当推“图形用户界面(GUI)”,其起源可以追溯到施乐公司进行的工作。
      1970年,美国施乐公司成了了著名的帕洛阿托研究中心(PARC),苹果公司的创始人之一史蒂夫·乔布斯参观过施乐的PARC中心后,认识到GUI的重要性以及广阔的市场前景,便开始着手进行自己的GUI系统研发工作。
      1983年,苹果公司研制成功自己的第一个GUI系统—Apple Lisa。不久,苹果公司又推出第二个GUI系统Apple Macintosh,这是世界上第一个成功的商用GUI系统。
      与此同时,基于Intel x86微处理芯片的IBM兼容机已显露头角,而微软公司又是IBM微机的软件供应商,这就给微软公司开发Windows提供了需求空间和发展市场。
      微软公司对这源自施乐公司的GUI技术神往已久,不过,他们当时的兴奋热点在应用软件,以致于让苹果公司抢去了先机。
      但由于苹果公司坚持不与IBM-PC机兼容的策略,使具有图形界面的Macintosh电脑没有能够对微软公司的图形界面开发计划造成致命的打击。微软公司开始意识到建立行业标准的重要性,1983年春正式宣布研究开发“视窗”。
      分化的阵营
      在微软正式宣布进行操作系统的视窗化开发之后还不到一年,金秋10月,突然收到不妙的消息,VisiCorp公司把3万套“窗口”软件产品—VisiOn正式交付给用户使用。
      更可怕的消息来自IBM公司。IBM公司准备绕过微软,自行涉足图形界面管理软件。据说,IBM连软件的名称都想好了,叫Top View,即所谓“顶尖的视图”。
      微软对未能及时抢占图形用户软件的制高点相当恼怒,比尔·盖茨马上召集部署商议对策。首先是软件的名称,它必须比VisiCorp公司的VisiOn和“蓝色巨人”的Top View更加响亮和亲切,有人提议叫“桌面系统”,被盖茨否决。鉴于微软公司软件命名的传统,最后议定“界面管理者”的正式名称是MS-Windows。   虽然“窗口”尚孕育在微软的襁褓中,可是比尔·盖茨不甘示弱,他不顾兵家之大忌,心急火燎地对新闻传媒公开Windows软件。
      1983年11月10日,微软公司为Windows召开第一次产品发布会,比尔·盖茨宣称他手中已有了Windows软件,并许诺翌年年初就把它交给用户使用。IBM公司却偏偏在这时与VisiCorp公司签订了销售VisiOn的协议,此举表明,他们对微软的行为颇有微词。眼看着微软与IBM的“蜜月”即将结束,似有分道扬镳的迹象。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早就对IBM的霸道行为心存不满的PC兼容机制造厂商,如康柏、DEC、惠普等24家,纷纷倒向Windows阵营,先后宣布支持微软。而那些主要以经营应用软件为主的软件公司,如莲花、安迅达等,也宣称要在Windows的“窗口”下发展新的应用软件。人们都在眼巴巴地等待着,希望能够尽快拿到一套微软的Windows系统。
      一波三折Windows 1.0
      然而,开发新一代“视窗”软件谈何容易。
      局外人并不知情,以麦克格雷戈为首的Windows研制小组,此时此刻正陷在难以自拔的“泥潭”里。要知道,当时PC电脑的内存容量只有256KB,而Windows所需的开销远不止此数。PC机里8088微处理器的速度太低,用常规方法显示图形,会让人感到慢得不能容忍。
      此外,这套软件包容的内容之多,涉及范围之广,复杂程度之高,都是MS-DOS所不能比拟的。
      1984年转瞬即至,微软公司第一次无可奈何地宣布,交货时间将推迟到第一季度末。1984年2月间,约有300余家硬件、软件公司的代表兴匆匆地赶到西雅图,参加微软公司举办的图形用户界面技术研讨会,满以为可以拿到Windows的有关文件,然而会议的结果却令代表们大失所望。微软不仅没有提供任何像样的技术资料,反而宣布将Windows的供货时间再次推迟到5月。
      望眼欲穿的5月份终于被盼来,微软的销售经理们也终于露面,他们一一拜访各家用户公司,红着脸道歉:“请各位再耐心等一等,最迟到8月份,我们一定把窗口安装在你们的机器里。”
      元月、3月、5月、8月,三番五次,一拖再拖,若不是VisiCorp公司的VisiOn凑巧也出现了危机,微软公司恐怕很难熬过那尴尬的日子。VisiCorp公司为了它的VisiOn“窗口”软件,曾耗资千万美元,花费3年进行改进,把软件从头到尾改写了三遍,推向市场后却发现用户的反应冷淡。这是因为VisiOn是个封闭的系统,一些著名的软件都不能在它的环境下运行,而IBM的Top View用户界面最终发现也属于传统的字符型。
      微软公司承诺的8月份到了,他们依然无法拿出Windows产品,比尔·盖茨简直不知道如何去面对新闻记者的质问。正当Windows的开发处于进退维谷之际,微软公司聘任不久的新总裁谢利发挥了他高超的组织作用。
      谢利受命于危难
      谢利受命于“危难”之中,经过一番认真的调查,他找到了问题的症结。
      Windows计划之所以进展缓慢,除了技术难关外,更主要的还在于组织和管理混乱。谢利快刀斩乱麻,将微软的研究机构划分成几个部门,各司其职,使比尔·盖茨能集中精力考虑软件的总体框架和发展方向,同时更换Windows的产品经理,把微软资深的程序高手康森调进Windows研制小组,具体负责图形界面的设计。
      康森是西雅图的一位高中学生,因哥哥买了一台苹果机而迷上了电脑软件,他毛遂自荐担任了微软的程序设计师,为公司开发出编辑器和转换卡等热门产品,也为开发MS-DOS立下过汗马功劳。康森加入Windows开发行列,无疑大大加强了攻关队伍的实力。
      谢利把一切重新部署完毕,日历早已翻过了8月31日。这一回,比尔·盖茨打消了“冒进”的念头,索性把Windows交货的最后期限推迟到1985年6月。
      1985年初,Windows的开发总算走上有条不紊的轨道,比尔·盖茨亲自督办程序设计工程,要求部下从6月开始“倒计时”。Windows计划被置于微软公司头等大事的地位,软件设计和程序调试人员逐渐增加到30余人,每个程序师都进入到近似疯狂的状态。据说,有位担任测试工作的程序员,把自己的睡袋也搬到实验室,整整一个月足不出户,傻乎乎等待着每个程序编写完成,以便不耽误一分一秒的测试时间,由此赢得“疯子”的绰号。
      Windows小组的天才设计思想在“窗口”里体现得淋漓尽致。这套程序的85%是用C语言编写,其余的关键部分则直接采用汇编语言写作,开发这个最初Windows版本的设计时间总共耗费了11万个程序工作小组,足可窥见其难度之一斑。Windows软件窗口的排列方式最能显示微软的风格,它仿佛是把各种档案簿整整齐齐地放置于桌面,看上去井然有序。为了展示Windows的强大功能,微软的程序师编写了诸如Write和Paint等应用程序,还给它增加了日历、计算器、名片管理等常用小工具。
      1985年5月,演示版Windows软件出现在Comdex电脑大展上,向成千上万名观众表演同时用鼠标和键盘打开和关闭“窗口”的效果。一个月后,微软公司对外发放了Windows 1.0的测试版。Windows 1.0正式版软件在1985年11月运抵市场,比尔·盖茨这才把悬着的心放回到肚子里。
      炼成微软帝国
      在微软的发展史上,第一版的Windows创下过一系列史无前例的纪录:开发周期最长,交货延迟此数最多,累计推迟时间最久,前后历时整整三年,千呼万唤始出来。此外,这些“记录”还包括:投入的兵力最多,即使不计负责测试和文件编写的人员,仅投入编程的设计高手即达24名,三年之中,竟然有3名设计主管和4名产品经理或因领导不力,或因进展迟缓,被比尔·盖茨“撤职查办”。
      不过由于当时硬件和DOS操作系统的限制,加上Windows 1.0版本身不成熟,缺陷较多,如在它的环境下不能直接运行Lotus1-2-3等热门软件,因此,Windows的推出并没有收到微软公司预期的效果。但是如此艰难玉成的软件岂能够听之任之,一朝弃之?
      微软公司一面等待着电脑硬件的发展,一面改进与升级Windows系统。1987年11月,Windows 2.0版推出,对1.0版的功能欠缺做出显著改善,增加了动态数据交换、覆盖式窗口等先进技术,对Windows的内存管理、图形界面做了重大改进,使图形界面更见美观并自持虚拟内存,让广大用户逐渐认识到“窗口”前景。1989年,“窗口”下的应用软件如雨后春笋般钻出地面,各应用软件公司陆续投靠到Windows大旗下。
      1990年5月,微软推出了Windows 3.0.这个操作系统,一经面世,便在商业上取得惊人的成功。不到6周,微软公司销出50万份Windows 3.0拷贝,打破了任何软件产品的6周销售纪录,从而一举奠定了微软公司在操作系统的垄断地位。

    推荐访问:帝国 微软 基石 炼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