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工作计划 > 正文

    【古董谁懂】古董局中局老朝奉是谁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19-05-01 04:39:37 点击:

      2012年不温不火的古董市场因为王刚的疯狂挥锤,再次被纳入人们的视线。  前段时间,一则“在北京电视台一档文物鉴定栏目中被砸赝品实为珍品”的消息一出,引发轩然大波。
      围绕是否“错砸”,形成两派截然相反的意见。
      栏目方坚称被砸的均为赝品,不会看走眼。
      而有民间文物鉴定专家则表示,电视上的文物鉴定师水平有限,娱乐化的鉴定方式,不客观不严谨,被砸的不少是真品。
      这一事件某种程度上折射出目前古董鉴定市场的乱象。
      到底谁说的是真的?
      老百姓究竟该信谁?
      面对层出不穷的文物鉴定乌龙事件,中国文物鉴定市场目前现状怎样?
      一部分不看古董只认钱的专家,经常在鉴定过程中“放水”,甚至是看新手的钱下鉴定结果,不少藏友因相信“专家”而受骗上当。
      某藏家的辽代火盆被古董商人忽悠以4000元卖出,结果不到一个月就被拍卖了40万元。
      一件赝品花2000元的“鉴定费”,即可获得“鉴定证书”,身价也随之上涨。
      在繁荣的古董市场背后,可谓“鱼龙混杂”,不仅赝品多,而且古玩鉴定专家也有“赝品”。
      古董鉴定鱼龙混杂,而官方却不参与民间鉴定,业内呼吁法律介入。
      “错砸”的古董?
      一把紫金锤,古董定生死。赝品变珍品,专家遭质疑。
      前段时间,北京电视台的《天下收藏》栏目中,经在场专家鉴定持宝人的瓷器为假,在双方签署完协议后,表情极其肃穆的王刚,抡起紫金锤,将“康熙五彩棒槌瓶”砸得粉碎。与央视《幸运52》李咏的砸金蛋不同,王刚这把紫金锤看上去有点“恐怖”。
      今年5月,首都博物馆开始举办一个预计半年的“‘假’如这样——真‘假’藏品对比展”。记者了解到,此次展览和北京电视台《天下收藏》栏目联合举办,为收藏爱好者提供亲眼比对真品与赝品的机会。展品全部为瓷器,由首博提供40余件(套)瓷器真品,同时由《天下收藏》栏目组征得所有者的同意后,将节目中部分砸碎的瓷器予以修复后参展。
      不过,娱乐化十足的文物鉴定栏目,结果却引发热议。中国收藏家协会玉器委员会主任姚政就曾公开质疑该栏目“所砸掉的‘赝品’不少是真品,并且不乏珍品”。
      “(砸掉的)90%以上都是真品,而且三成是珍品。我敢为我的言论负法律责任。”中国管理科学院文物鉴定专业委员会主任宁玉新更加直接,以承担法律责任的名义,来证明其判断力。
      炮声隆隆,疑点重重。面对公众的质疑,《天下收藏》回应称对“砸宝”事件的关注,坚称绝未错砸一件宝贝。
      显然,这样的说法不能让民间藏家们满意,大量藏家质疑这档鉴宝节目太霸道,糟蹋国宝乱鉴定,仅凭现场三位专家看了那么几眼,就草率地给古董定生死,过于激进,“即便是赝品,也并非一文不值”。
      潘家园的常客
      张鑫(化名),古董藏家,在其近160平方米的家中,睡觉的地方只有20平方米,剩余的空间全部被十几年中淘来的“宝贝”所占据。
      “宝贝淘了不少,瓷器、玉石、字画、钱币都有,买古董花了多少钱我也不清楚,估计起码也得几百万吧。”张鑫告诉记者,多年收藏中,在北京潘家园淘的宝贝最多,那里仿古家具、文房四宝、古籍字画、旧书刊、玛瑙玉翠、陶瓷、中外钱币、竹木骨雕、佛教信物等,可以说应有尽有。
      他说,在寻宝过程中长了不少见识,而《天下收藏》毕竟是古董圈的事情,所以比较关注。
      “藏友的圈子大,北京也有不少朋友,谈起王刚砸宝这件事,大家更多的是惋惜,因为感觉他们对赝品的界定过于简单了,也许好东西就这样被砸了,太可惜。”在潘家园淘宝贝,有时一个月能逛上20天,跟有学问的店主学到好多知识,不少人都说,王刚紫金锤下确有“冤情”,那被砸碎的“钧窑玫瑰紫葵口瓶”、“乾隆款珐琅彩开光山水纹双象耳瓶”、“乾隆款青花缠枝莲纹赏瓶”、“康熙青花人物纹葫芦瓶”、“乾隆款粉彩小胆瓶”,在民间都是难得的宝贝。
      “给冠上了‘现代仿品’的称谓,的确不能让人信服。”他说,比如乾隆款珐琅彩开光山水纹双象耳瓶,珍品概率极高,虽然有现代仪器,但要复制那个时代的造瓷技术,基本上是不可能完成的事情,古代造瓷的配方、用料,都是现代科技不能解释的,更何况这种创作上的美感,更是不可复制的。
      逐利的鉴定师
      史同文,中国收藏家协会会员,对古董鉴定具有较深造诣,经营一家古玩店。在他眼中,眼下的文物鉴定市场“有点乱”,不仅文物鉴定师水平参差不齐,而且国家在文物鉴定体系和评判标准上也缺乏相应的约束,从而导致了文物鉴定行业乱象丛生。
      中拍协发布的报告显示,2011年全国文物艺术品拍卖共举办1949个专场,成交576.2亿元,相比2010年的397亿元增长45.1%,北京、长三角、珠三角仍是主要的交易中心。中国已在去年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艺术和古董市场,占全球市场份额的30%,美国占比29%。
      “这些年古董收藏比较火,主要与社会经济发展、人们投资观念增强有关。”史同文告诉记者,目前中国多数古董藏家,投资收藏主要靠三点:眼力、财力、魄力。很多人在财力与魄力方面相当出色,但最缺乏的、也是最重要的则是眼力。
      在繁荣的古董市场背后,可谓 “鱼龙混杂”,不仅赝品多,而且古玩鉴定专家也有“赝品”,且真实存在,圈里人都看得明白。
      “认错人,入错群,对藏家来说是大忌。”史同文称,所谓的认错人,就是选择了一个“混钱花”的“师傅”(鉴定师),非客观非理性地鉴定,导致高价买赝品、低价售真品的事情发生。所谓的入错群,是指藏家手里原本是真东西,有些逐利的商家为了捡漏收宝,联合起哄故意“使坏”,让藏家把真品当赝品卖。正是由于这部分藏家的眼力不足,鉴定师市场才异常繁荣,这其中有许多人,是看着新手口袋里的钱,下鉴定结果,更多的是为了逐利。
      ■案例一
      史同文曾接触过一个藏友,买了“价值不菲”的大量瓷器、玉器。购买前为了保险起见,还特意请“专家”给“掌眼”,认定是真品后才付的钱。可买回来后,其他专家表示全部为赝品。直到拍卖行的拍卖师鉴定“没有太大价值,卖不上价钱”后,才大呼上当。   业内揭秘:一部分不看古董只认钱的专家,经常在鉴定过程中“放水”,甚至把假古董放入市场,有的藏友因相信“专家”而倾家荡产,到头来弄个竹篮打水一场空。
      ■案例二
      一位藏家在2010年淘到了一个辽代时期的火盆,随后把它拿到市场上要价4000元。当时最感兴趣的是古董商们,但绝大多数人都“认为”最多值2000元。后来,藏家被忽悠得没了主意,被其中一个古董商以4000元的价格买走。相隔不到一个月,这件火盆就被拍卖了40万元。
      业内揭秘:古董经营者是地地道道的商人,他们在看到有“潜力”的藏品时,会挖空心思贬低藏品的价值,经常以专业鉴定师的口吻指指点点。经常出现的是,几个人集体压价,打击藏友信心,以无人收、不值钱等一系列借口,让卖家出手,进而从中获利。
      记者暗访:
      2000元/件 赝品即可换身份
      “文物鉴定乌龙”折射出市场乱象,那么这个市场究竟乱成什么样?记者就此展开了调查。
      在北京一家文物鉴定公司网站上,记者以藏家的身份请求对手中一件清代鼻烟壶进行鉴定,并索要证书。
      “我这个鼻烟壶应该是赝品,不知道能不能给鉴定一个较高的评价?”记者问。
      “可以给你出具专家证书,赝品也没有关系,只要不是现代仿品,就能给你写鉴定。”一位袁姓工作人员称,并且可以找故宫博物院的老师写证明。鉴定可以选择两种方式,一是亲自到北京,拿着实物去鉴定;另一种是通过发网络照片,给予鉴定。鉴定费用2000元/件,手续费600元。对于这样的一个鉴定证书有何意义,对方表示,可以让古董在流通环节增值,增加筹码。
      古董鉴定市场究竟有多火?记者在百度上搜索关键词“古董鉴定”,共找到相关结果8700000个。而在这些网站的鉴定栏目介绍中,除了划定相关文物品类外,均在最显眼的位置贴出故宫博物院某某专家等,借此以显示“权威性”。
      事实上,国内文物及艺术品收藏市场,多年来流行“经验鉴定”,只有那些在某个领域阅“物”无数,且具有丰富经验的鉴定师才能胜任。专家凭借自己多年的经验,往往根据艺术品的外形来分辨真假,进而判断其价值,已成了不成文的规定。
      乌龙频出:
      民间鉴定 “权威”无门
      究竟国内哪一家鉴定机构最权威?上海一家大拍卖行瓷杂部韩经理告诉记者,目前鉴定主要以目测和物力测试为主。官方鉴定机构主要有文化部艺术评估委员会、中国管理科学研究学术委员会文物鉴定专业委员会等。而对于民间,北京、上海均以个人鉴定为主。有个不成文的规定,官方不参与民间鉴定,因此也就没有所谓的最权威的机构。
      但经验不代表百分百的准确,乌龙事件频出的艺术品鉴定市场,也再次印证了这点。2011年1月,在北京中嘉“古代玉器专场拍卖会”上,经过鉴定师出具证书后,一件汉代青黄玉龙凤纹梳妆台及坐凳以2.2亿元成交。讽刺的是,如此天价的艺术品,却在一年之后被人揭了老底儿。有专家称,汉代人席地而坐,不存在这样的“凳子”。今年2月,原物主最终承认“汉代玉凳”是经他手由明代材料组装而成。
      而有些文物、艺术品鉴定证书不靠谱更是达到了极限。2011年9月,因5位“权威鉴定专家”为一假造“金缕玉衣”开出24亿元天价评估,致使银行被骗贷损失5.4亿元。后来有关部门调查后公布结果,“古董”系前华尔森集团总裁谢根荣自制。如此小儿科的鉴定,专家是如何给出最后评估价格的?原来,这群专家当时在装“金缕玉衣”的玻璃柜子外,只“走了一趟看了看”,就写了文字说明并估价24亿元。
      市场乱象:
      看“走眼”无人负责
      业内人士梁先生称,任何行业都有自己的圈子,古董鉴定也不例外,三五个人就可以组成一个“团队”,有钱大家赚。至于现场鉴定是赝品还是真品,大家心领神会,相约到鉴定现场后,对古董“评估”一番。由于鉴定资格认证和鉴定行为监管机制尚未建立,许多所谓的鉴定机构和专家为谋取不义之财,随意开具不负责任的鉴定证书。国内艺术品鉴定市场处于“三不管”状态:无法律可管、无统一机构监管、无人去管。
      古董鉴定规则到底谁来制定?出现问题如何追究责任?对此,全国政协委员、故宫博物院科研处主任余辉认为,现在市场中的文物鉴定专家良莠不齐,也没有一个权威的专门机构对专家的资格进行认证,在这方面大大落后于建筑工程师、律师、医师、教师等行业的认证工作。
      “十个人鉴定,最后能给出十个不同的结果,而一旦出事却没有一个人负责,这就是国内的文物鉴定师。”中华民间藏品鉴定研究会职业艺术品鉴定师郝景山认为,自己一年也出不了几个证,因为一旦开具证明,就要负法律责任。可社会上有些专家却不同,只要你出钱,他就敢出证。
      如今的古玩界,许多藏友既不是买贵了,也不是卖贱了,而是用真钱换回假古董却不知情,且均有真品证明。有人甚至是在拍卖行买到了假古董,要知道目前的拍卖市场也是同样的乱套,只对过程负责,不对真假负责。“现在没有人制定法律,也没有人追责,市场就乱在这里。”
      他建议,古董鉴定需法律介入,只有追责制度形成,才能保证买卖双方的合法权益。
      如今的古玩界,许多藏友既不是买贵了,也不是卖贱了,而是用真钱换回假古董却不知情,且均有真品证明。有人甚至是在拍卖行买到了假古董,要知道目前的拍卖市场也是同样的乱套,只对过程负责,不对真假负责。“现在没有人制定法律,也没有人追责,市场就乱在这里。”

    推荐访问:古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