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事迹材料
  • 申请书
  • 作文大全
  • 读后感
  • 调查报告
  • 励志歌曲
  • 请假条
  • 创先争优
  • 毕业实习
  • 财神节
  • 高中主题
  • 小学一年
  • 名人名言
  • 财务工作
  • 小说/有
  • 承揽合同
  • 寒假计划
  • 外贸信函
  • 励志电影
  • 个人写作
  • 其它相关
  • 生活常识
  • 安全稳定
  • 心情短语
  • 爱情短信
  • 工会工作
  • 小学五年
  • 金融类工
  • 搞笑短信
  • 医务工作
  • 党团工作
  • 党校学习
  • 学习体会
  • 下半年工
  • 买卖合同
  • qq空间
  • 食品广告
  • 办公室工
  • 保险合同
  • 儿童英语
  • 软件下载
  • 广告合同
  • 服装广告
  • 学生会工
  • 文明礼仪
  • 农村工作
  • 人大政协
  • 创意广告
  • 您现在的位置:六七范文网 > 工作计划 > 正文

    试论古典文学在网络中的体现_古典文学作品

    来源:六七范文网 时间:2019-01-01 04:30:17 点击:

      摘要在很长的一段历史时间里,中国古典文学用语言表达着种种观点,塑造着一代又一代的形象,并因此成为中国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然而,随着网络的快速发展,网络文学已日渐成为当代文化视野中的一个令人瞩目的对象,并大有颠覆传统文学的趋势。面对这一现象,我们不得不深思,古典文学因何越走越低?网络文学因何而起?古典文学在网络文学气势如虹的今天又应当如何生存下去?
      关键词:古典文学 网络文学 网络文学中的古典文学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一 古典文学的兴与落
      1 古典文学的漫长历程
      在中国文学发展的漫长历程中,文学的任务和功能历来都受到重视,也曾因此而一度辉煌。中国的古典文学以诗歌、散文、小说以及曾一度不登大雅之堂又曾一度“洛阳纸贵”的词、赋、曲等多种表现形式和文体,从不同的角度入手表现着华夏文学的艺术魅力。2500年前,集百家之所见的《诗经》反映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近500余年的社会生活,表现了不同层次,不同现状的人的现实生活和各自感受;战国时期,先秦文学的《春秋》、《左传》、《战国策》、《国语》等“微言大义”巨作的百家争鸣,“直书其事”的《楚辞》;魏晋时期以曹操为达标的“建安文学”,南北朝时期的小说;唐诗、宋词、元曲,虽风格各异,却将古典文学推向了黄金时代;甚至清明时期,在“文字狱”禁锢的逆境下,依然涌现出了大量的古典文学作家,他们行诗、作词、传记或粉饰太平年华,或愤愤不平……回头望去,古典文学何其兴盛,文学领域何其广泛,嗅着古老文字的味道,我们仍可深刻体会那时的历史环境,那个年代的人民生活。
      2 古典文学的衰落
      古典文学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有其无可取代的地位。然而,自上世纪20年代起,新文学受时代的影响无可避免地产生,并将长期发展下去。这必然导致古典文学和新文学之间的碰撞。面对这样一种局面,胡适认为:这都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受了时势的逼迫”而产生的“古文范围以内的革新运动”,这些革新尽管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都不能挽救古文衰落的命运。
      正如白居易所说“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一个时代应当有一个时代的文学;苏东坡也提出文学创作要“有为而作”,“言必中当世之过”,如此说来,那些曾一度反映着当时历史和社会的古典文学已然不能与现代化接轨。分析古典文学衰落的原因,当从以下三个层面来看:首先,阅读目的的改变。现代人读书重在读而不是品,即获取信息是现代人阅读的主要目的。若喻现代人所需信息内容为浩瀚无边的大海,古典文学也只能被看做是一叶孤舟了。加之,现代人生活方式是快节奏的、紧张而忙碌的,人们已没有足够多的时间静下心来仔细品味古典文学的内涵与意境;其次,一方面新文学的兴起,文学形态的多样化让现代人有了更多的选择,而深奥的古典文学作为选项之一,也只能往后靠,往边站;另一方面环境的影响必然导致现代人意识的改变,牢固套在古典文学上的拘束的的枷锁已无法满足当代人自由化、大众化、口语化的要求;再次,随着3G网络和手机电视的发展,更显现代传媒的多样化。电视和网络带来的五颜六色的画面感受,异彩纷呈的空间冲击,比干燥的文字有了更多的趣味和诱惑。纯文学类小说的故事情节还不如晚报上一条花边新闻来得精彩,许多人宁可花时间去看一场肥皂剧,也不愿意花精力去研究古典文学。古典文学已不再有当日的辉煌,在历史的舞台上沦为群众演员也不足为奇。
      二 网络和网络文学的兴起
      1 网络的现状
      据《人民日报》报道:截至2009年6月30日,中国网民已达到3.38亿;手机上网用户也已超过了1.5亿。网络无疑已经成为现代人办公、家居和休闲娱乐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从数据上可以明显看出网络对人们日常生活的影响是巨大的,网络不但在科技上为人们的办公和日常生活提供各种帮助,同时也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数据库。值得一提的是,文学在人类生活中始终未能,也不可能失去其反映心理、反映社会的重要位置。因此,一种新的文学形式――网络文学,便随着网络应运而生。
      2 网络和其他传媒方式的比较
      无论是电视、广播还是报纸、杂志甚至网络都是人类传递信息的工具,但工具与工具之间的差异性是很明显的。网络作为传媒方式的后起之秀,其功能和作用以及覆盖的程度,甚至在未来发展上的预见方面都优于其他传媒方式。网络正如它的名字一样,如一张网覆盖着现代人的生活:首先,这张网在内容上涵盖了几乎人类所有的微小单元,无论是公元前还是公元后,也无论是已经发生的还是人类预计的,在网络或多或少都有体现;其次,在形式上,此网不拘一格。正如一个信息有多种表现形态一样,网络在形式上充分体现了其自由和个性的特点。比如,当你想通过网络查询信息的时候,可能马上就能找到可用的文字信息,相关的视频,以及一些商品和广告;第三,实时性和永久保质性。这两者看似是矛盾的,实则不然。对当下的一个问题,网络在短时间内能引发大量的网民关注,并以发帖、跟帖等不同形式表达意见。
      3 网络文学之我见
      可以说,网络为网络文学的产生提供了宿主,网络文学顺利地寄生在网络当中,然后以强大的生命力生存下去,并呈势不可挡,经久不衰之势。网络文学充分地发挥了网络的特点,写手们或私或商自由地书写故事,表达情感,反映实际。网络文学几乎不属于任何一种体裁,却深得广大作者和读者的喜爱。随着电脑的广泛使用,网络文学已呈现了云蒸霞蔚之势。而随着古典文学的衰落,后现代主义网络文学的异军突起,“无厘头”式的语言方式开始走进了人们的生活。渐渐地,看《大话西游》的人多了,看《西游记》的人少了;无厘头的人多了,关注唐诗宋词的人少了;知道后现代主义的人多了,了解古典文学的人少了……中国的古典文学是否真的会在我们这一代绝种?若干年后我们的后代会不会只知道无厘头的网络文学而忽略了在中国传承了几千年的古典文学?这并不是危言耸听,我们应该警惕的是各种新兴的文化形态正在悄悄侵噬我们的古典文学,被我们这一代放在课本上背诵却又放在角落的古典文学,会不会在某一天我们从梦中醒来的时候悄然死亡。
      三 古典文学在网络中的体现
      1 古典文学在网络中的生存形态
      中国古典文学所包含的不仅仅是中国文学史上宝贵的文献资料,还包括其五光十色的表达方式。古典文学在中国文学史上曾光芒四射,即使今天看来也堪称是国人的骄傲。笔者认为,古典文学只是从表面上渐隐出了文学的舞台,其消失匿迹是完全不可能的。就古典文学在网络中的生存形态看来,笔者认为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电子版古典文学的出现。不少人在拯救古典文学的工作中,默默无闻地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古典文学被整理成为电子版,实际上是在为古典文学在网络中开辟出一席之地。一方面,这些电子版的古典文学为网民的收集和查阅提供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库,为那些对古典文学感兴趣而又无迹可寻的人,找到了新的突破口;另一方面,电子版的古典文学也避免了大量的古典文学文献被当作古董束之高阁的畸形形态的发展,而是以一点射线的形式在网络中大量存在,不管你爱不爱,古典文学至少存在,并永远存在着。
      第二,网络期刊中对古典文学的探讨。古典文学中存在着许许多多值得深究的文学价值。读古典文学,就是读祖先内心深处最本质的东西,就是倾听最原始的民族召唤,我们甚至可以将读古典文学看做是品古典文化。笔者在不少网络期刊中所见对古典文学的讨论,如陕西渭南师范学院的孙慧玲发表的《古籍中的“红楼”“青楼”发展辩说》,谈的就是古典文学中常常出现的两个有争议的敏感词汇。诸如此类的对古典文学的探讨的期刊,给古典文学提供了一个新的生命体。
      第三,网上售书。悠悠华夏,对古典文学关注的人何其少?有的人注意到了这一点,便利用网络快捷方便的特点,开设网络书店,一些已然绝版的古典文学书籍由此浮出水面。关注的人多了,古典文学读物的出版力度也随之跟上来了。
      2 古典文学在网络文学中的表现和后现代生存
      (1)网络文学中的古典文学表现
      高产的网络文学作品,使古典文学有迹可循。从语言沿袭的角度去看,一些命名网络文学的文章、命名笔名的专栏名称,常见直接引用或间接化用古典诗文中的句子。如闻名的武侠写手沧月,其名就是化用李商隐的诗句“沧海月明珠有泪”;晋江文学原创网的人气写手匪我思存,其名直接引自《诗经・郑风・出其东门》。而网络文章名引用古典诗赋的则更多,如匪我思存的《寂寞空庭春欲晚》取自唐刘方平的《春怨》:“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再如部分网络文学的表现形式。像凤歌的《昆仑》开篇处来人一口一个“鸟”则颇有《水浒》的遗风。当然,这之中尤以《红楼梦》对网络文学的影响之大为最,“红楼”成风甚矣,有“红楼体”之称。部分网络写手将古典文学融入到网络文学创作当中,成为了部分成功网络文学的出彩点,许多新生代成员也是通过网络文学才对古典文学有一些较深入的了解的,例如,匪我思存的《寂寞空庭春欲晚》出来后,一时间有不少热心的读者去阅读、了解纳兰性德的词集,虽然多数是囫囵吞枣,但究竟有所接触。
      其实,从现实的学术发展与文化进程来看,古典文学和传统文化的传承内容在现代已然屈指可数。网络文学中一些复古类文学语境,看似高雅,实质上只不过是捕捉到了博大精深的古典文学的一些碎片而已,这些碎片即使全部拼接起来也只是古典文学的一个角落而已,况且这些碎片必须寄生在网络文学的母体之内,才能够存在,能够起作用,能够有影响。也难怪有人说,现代社会中的古典文学实际是嫁接在网络文学粗壮的枝干上赖现代文化才得以重生的寄生性的文化。它“已不再是古代的古典文学本身,而是现代性中的古典传统”,王一川称之为“后古典性”。
      (2)古典文学在网络文学中的后现代生存
      出生于20世纪80年代的人在其成长过程当中几乎都受到了网络的影响,大多为独生子女的他们,多数以网络为玩伴,并多受网络快捷,信息交流容易、自由、个性甚至先进性的影响,因此,以这些人为主题的网络文学,充满了“后现代”的风格。而古典文学也在网络文学中改变和进化。首先是内容上,古典文学经历了后现代人依据自由喜好地挑选而被选择应用于网络文学当中,所反映的必然也只是古典文学的一个片面;其次,从形式上,自由的“后现代”人依照其性格特征,任意修改,甚至提出了他们自己的看法,古典文学的本意却未必如此。这和“后现代”人的成长有很大的关系,在他们眼中“我就是我”,渴望自由地发挥和发展自己,是整个后现代集体的写照。古典网络文学也只能选择看人脸色应运网络文学而生。
      四 结论
      网络和网络文学已经进入一个全盛时期,而流传千年的、作为中国文学精髓的古典文学也决不容忽视。在古典文学面临“失重危机”的今天,我们无法辨证地看清到底是古典文学的手臂延伸到了网络文学,还是网络文学的大口将古典文学吞入其中;我们更渴望古典文学在网络文学粗壮的枝干上茁壮成长,品味一种称谓“网络文学中的古典文学”的甜美果实。让我们在享受网络文学自由化、大众化、口语化的同时,也能感受到古典文学特有的芬芳。
      
       参考文献:
       [1] 樊星:《在当代文学与古典文学之间探索》,《江汉论坛》,2007年第1期。
       [2] 欧阳友权:《网络文学的本体追问与意义体认》,《文艺理论研究》,2007年第1期。
       [3] 缪增位:《关于网络文学积极价值的思考》,《安徽文学》(下半月),2007年第1期。
       [4] 孙菲:《后现代的神话――当下网络文学的背后》,《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第1期。
       [5] 陈立群:《 网络文学中的古典文学传统》,《文艺评论》,2007年第3期。
       [6] 王一川:《中国现代性的景观与品味――认识后古典远缘杂种文化》,《南京大学学报》,2005年第3期。
      
       作者简介:
       蒋挺,女,1973―,浙江慈溪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英语语言学,工作单位:河北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
       徐洁,女,1980―,河北石家庄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外国语言学、应用语言学,工作单位:河北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

    推荐访问:古典文学 试论 体现 网络